农民的交往模型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和假定:
①农业保险的区域性。农业保险的参保主体往往都是某一区域内的所有农户或部分农户,同一区域内的农户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与其他商业保险参保主体的广泛分散性,以及投保主体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是明显不同的。由于农业保险区域性,农户的投保行为将对其他农户产生影响,如损失补偿、风险防范、防灾防损等保险效应具有正外部性和扩散性。
②农民居住区域的聚集性。在农村形成发展过程中,农民绝大部分都是以血缘或地缘形成群体聚居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血缘联系、地缘联系)为基础的自然村落。同时,由于农民聚集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使得乡村的社会关系网络也相对稳定、封闭,由于这种封闭性,限制了村落共同体的扩张,导致村落共同体的范围和半径相对于城市更为狭小,但也增强了乡村社会网络中的农民之间紧密联系,乡村社会关系关系网络以及支持这种网络存续和发展的各种习俗、道德、伦理、信仰等对农民之间互动交往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封闭、稳定、狭小的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农民之间交往、互动更为频繁、更为紧密,农民个体的行为受到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网络中其他成员的行为的影响更为深刻,导致农民的行为特征具有更多的同质性、盲从性。
③农业生产的协作性。小土地所有制、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导致农户的生产更为分散,农业生产的合作化、协作化程度相对于规模化农场农户生产低,虽然在大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中,家庭式小农的经营比较分散,协作程度低,但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防灾防损等方面,却需要农户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同时农村基层行政体制改革也将强化政府在推动农户之间的生产合作、协作,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对农业生产的渗透不断加深,农业生产商品化、组织化、协作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以市场为纽带和媒介,把更多分散的小农整合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率和边际报酬率。
其次,关于农户行为特征的描述和假定,农户的行为特征将影响到农户的策略选择,进而影响博弈的均衡结果。
①信息不完全。由于农村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农户对信息了解程度有限;其次,由于受个人知识结构和乡村知识存量的限制了,农户对生产投入产出、农业风险、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农户对生产投入产出结果的核算很难想企业那样准确化,农户有关自然灾害防范、防灾防损、动植物疾病控制、先进农业生产知识的掌握有限,对于农业保险技术条款、合同的权利、义务缺乏概念化的认识,对农业保险福利效应的认知也相当有限。
②由于信息不完全,农户的特定偏好,农户并不具有完全理性,而是具有制度理性。制度理性意味着博弈方的初始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策略,但是在博弈过程中农户能根据制度环境的变化,通过学习、选择和试错寻找到最优的策略,制度理性也意味着一般至少有部分博弈方的初始选择,不会采用完全理性博弈的均衡策略;均衡(最优策略)是通过不断试错、调整和改进逐渐达到的,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这里的制度理性假设是假定博弈方有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和对不同策略收益的事后判断能力,缺乏完全的事前预测能力,但具有根据制度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能力。
(二)政府——农户之间交往互动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
在上述假定之下,构建演化博弈动态模型,分析、研究在不同的初始条件——政府政策制度安排下(支持,不支持)下,农户之间自发演化而来的交往规则(制度),一种交往规则(制度)对应于演化博弈模型的一个演化稳定策略(ESS)和演化稳定均衡(ESE)。
(1)农户演化博弈模型的复制动态方程(Replicator Dynamics Equation)
根据前面的假设,具有制度理性的农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对不同策略得益的事后判断能力和根据制度环境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学习能力,得益较差的农户迟早会发现这种差异,并开始学习模仿另一类型农户的策略。因此农户类型的比例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可以表示为时间的函数。这个比例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取决于博弈方学习模仿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农户的学习模仿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模仿对象数量的大小(可用相应类型的博弈方在整个群体中的比例表示),因为这关系到观察和模仿的难易程度;二是模仿对象的成功程度(可用模仿对象的策略得益群体超过平均得益的幅度表示),因为这关系到判断差异的难易程度和模仿激励的大小,因此博弈方策略类型的比例随时间变动的动态变化率可以用复制动态微分方程表示。
在演化博弈论中,演化稳定均衡是经过一定时间逐渐达到的,时间概念的引入之后,使得演化博弈论比传统博弈论能够更好地对农户农业保险投保行为进行解释。
(2)农户投保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
设在农户群中存在数量众多的相似但有所差别的农户个体,从农户群选两个农户1与农户2随机配对进行两人重复猎鹿博弈。为计算简单,假设只有“投保”和“不投保”两种策略。
如果都选择投保,他们可以得到的收益有:政府的支持,如经营费用补贴、信贷支持、农业技术支持;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展业、理赔和防灾防损等方面的服务,补偿农户损失,稳定生产;农户付出的成本主要有:缴纳保险费,抢险救灾、防灾防损支出,学习保险知识、搜寻投保信息等学习成本、信息搜寻成本。如果选择不投保,农户就失去了上述选择投保时的收益。
因此,农户1和农户2的收益受政府态度和政策的影响。根据政府态度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农户1和农户2的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农户1的选择将影响农户2的选择(策略),农户1的行为会对农户2的选择和决策产生示范效应,农户2会模仿、学习农户1的行为和决策。
1)当政府的态度是支持时,农户1与农户2的交往——互动演化博弈
由于农户具有制度理性,因此,并不是所有农户一开始就能找到最佳策略(农户最初选择可能不是最优的,但在不断试错、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步达到最优策略)。通常情况是农户群体内有的农户采用策略,有的农户采用策略。可以假设在初始状态下,农户群体中采取策略的农户比例为θ,则采取策略的农户比例为(1——θ)。农户之间进行随机配对博弈时,每个农户都既可能遇到采取策略的对手,也可能遇到采取策略的对手,前者概率是θ,后者概率是(1——θ),对数量非常多的农户群体来说,可忽略所考察的博弈方本身对各博弈方比例的影响。因此,一个农户的得益,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策略类型,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对手的策略类型。
农户采用两种策略的得益具有明显差异,采用策略的得益明显高于采用策略的得益,也高于平均得益,而采用策略的得益则低于策略策略的得益和平均得益。根据定义,策略就是该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根据前面的假设,有限理性的农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和对不同策略收益的事后判断能力,因此原来采用策略的农户就迟早会发现上述得益差别,认识到改变策略对自己有利,并开始模仿另一种类型的农户。
θ=0时,即如果初始时刻没有一个农户采用策略x,即没有一个农户投保农业保险,所有农户都不会受到得益降低的威胁,因此都不会有意识地改变其既有的惯例,即不投保农业保险。由于农户行为的示范效应、扩散效应,那么其它农户都会竞相模仿,最终导致农户群体内所有的农户都采用新惯例、新的行为模式,都投保农业保险,收敛到θ=1。而θ=1则是一个演化稳定均衡,即使某些农户开始由于没有认识到农业保险潜在的巨大收益,而采用了y策略,它也会很快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和错误决策(次优策略),采用x策略,即由未参与农业保险到积极参与农业保险。
从实际情况来看,没有一个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情况在一个村镇内,有可能出现,但这种情况就全国范围而言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时,所有农户都参保农业保险的情况在一个村镇内有可能出现,如整村投保,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所有农民都参与农业保险也是不大可能的。
2)当政府的态度是不支持时,农户1与农户2的交往——互动演化博弈
由于政府态度和政策的变化,农户的收益结构、偏好和策略也发生相应变化。在初始条件发生变化,政府态度和政策变为对农业保险不支持后,农户的收益结构发生变化,相应地农户的选择和策略也发生改变。此时,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关系如下:μ1>;μ2>;μ4>;μ3,ν1>;ν2>;ν4>;ν3,且μ4=ν4,μ3=ν3,μ2=ν2,μ1=ν1。
假设在初始状态变为Z=0的情况下,农户群体中采取策略的农户比例为p,则采取策略的农户比例为(1—p)。农户之间进行随机配对博弈时,每个农户既可能遇到采取策略的对手,也可能遇到采取策略的对手,前者概率是(1—p),后者概率是p,对数量非常多的农户群体来说,可忽略所考察的博弈方本身对各博弈方比例的影响。因此,一个农户的得益,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策略类型,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对手的策略类型。
农户采用两种策略的得益具有明显差异,采用策略的得益明显低于采用策略的得益,也低于平均得益,而采用策略的得益则高于策略策略的得益和平均得益。根据定义,策略就是农户互动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根据前面的假设,具有制度理性的农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和对不同策略收益的事后判断能力,因此原来采用策略的农户就迟早会发现上述得益差别,认识到改变策略对自己有利,并开始模仿另一种类型的农户,改为采用策略。
(三)θ(或p)的理论、政策含义及影响因子
在模型中,θ代表的是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户占农户群体的比例,即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参保率;与此相对应,p代表的是未投保农业保险或投保后退出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所有农户的比例,即农业保险的退保率,θ与p实际就是一个对应关系,θ代表投保农户的比例,p就代表剩余的未投保的农户的比例。θ或p代表的是农户行为的两个方面,存在一一映射关系,影响θ的因素,也就是影响p的因素。θ,即农业保险覆盖率、参保率或投保率的影响因子主要有:
①政府的态度和政策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态度及相关政策与θ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如果政府态度是支持,政府对农业保险制订了相当支持政策,如保费补贴、经营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政策因素将影响农业保险的费率水平,进而影响投保率(参保率)θ。政府支持政策的政策效应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的,一个是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补贴、税收优惠,这将有助于减少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是保费费率的附加费率下降,使得总的费率水平下降,进而提高投保率(参保率)θ;另一个是对农户的保费补贴,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保费承受能力,提高投保率(参保率)θ。
②保险费率水平
保险费率是农业保险的商品价格,与农户保险需求成反比关系,因而与农户投保率成反比关系;当保险费率水平下降,农户的投保率θ可能会上升,反之,可能下降。但保险费率对农户农业保险需求和投保率θ影响,即农业保险产品的价格效应,与农户的偏好、风险态度和收入水平有关。当农户收入在某一水平之下,假定y≤y0,保险费率与投保率θ是负相关关系,当y≥y0时,保险费率与投保率θ之间就有可能是正相关关系。
③农业保险的需求弹性
④农户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家庭支出结构
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家庭支出结构将影响农户的风险态度和农业保险需求水平,进而影响投保率θ的高低。家庭支出结构中,生活消费开支所占比重越大,生产投入开支所占比重越小,农户的风险态度趋于中性,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水平不高,投保率θ也较低,反之,则较高;收入结构越多元化、多样化,农业收入(种养收入)所占比越低,非农收入越高,农户的农业保险需求水平越低,投保率θ也较低;收入结构越单一,农业收入(种养收入)所占比越大,非农收入越小,农户的农业保险需求水平越高,投保率θ也相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