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锡①
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在“多予”、“少取”上有较大进展,但在“放活”方面仍需要突破,在这一领域仍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作者从产权制度入手,是非常必要的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围绕主题,本书进行了具有一定系统的分析,有自己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具有浓郁的理论色彩。在论述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土地产权和集体产权的内涵和特征,客观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的特征、绩效以及趋势,特别是在集体产权和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的内涵和权能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有一定深度。在理论创新方面,一些观点颇有新意。本书提出了以“合作人”为假设的和谐产权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此为指导,对当前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作出了自己的概括和界定。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农村集体所有权已经名义化和空洞化,提出集体产权主体化、流转资本化、经营合作化的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建设的“三个原则”,从而形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具体架构。探讨集体产权名实相符时,作者还提出了和谐产权关系的基本要求——城乡土地产权“均势”,提出国家权力和政府干预从农村产权制度中有序退出,提出对农村土地集体产权进行市场经济适应性改造,提出探求多样化的集体产权形式,提出允许集体土地在符合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和规划管理的前提下,以出让、租赁、抵押、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流转或转化为建设用地,提出要打破国家对建设用地市场的垄断,在社会保障体系、产权市场建设及征地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对策措施,这些观点和对策建议有思想深度和创新性。
从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角度,本书也有所长。能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分析产权问题,始终以生产力的发展来说明产权的更新和变迁。特别是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着眼于建立和谐的产权关系。论文对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有益分析作了介绍和借鉴。广收博引了学术界(包括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研究成果,并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在这些论述基础上,作者提炼出产权、法与政策的一致性命题,也颇有新意。
由于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存在着较多的争论,而付诸实践更是非常困难,需要我们深入实际,进一步深入具体研究和探索。我们期待作者在这一领域继续耕耘,为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提供更多好的创见。
2008年4月25日于光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