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活动的外部性产生了激励的需要。激励的目的就是把个体行为的外部性内部化,通过规则的强制,迫使产生外部性的个体将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转化为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通过个体的最优选择实现社会最优。个体行为的外部性构成了社会调控的基础。例如,通过性伦理和性主导价值观的普及增加失信的心理成本,将性越轨的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成本,可以构筑起一道防止性越轨的防火墙;同时,社会对道德行为的赞美又可以将社会伦理秩序获得这种外部收益转化为私人收益,从而调动个体遵从社会道德规范的积极性。每一个人都置身于一定的伦理环境中,个人的需求,如交往的需要、受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都必须与主导价值观一致才能得到实现。正因为如此,性价值观教育和伦理控制作为一种内在控制才能够起到弥补法律的空隙,降低性越轨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
4、家有诚信万事兴
家有诚信万事兴。在家庭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风风雨雨,甚至政治上的惊涛骇浪。在文革中,就有很多人或者因为出身问题,或者因为不满四人帮的丑陋行径被打成“叛徒”、“现行反革命”,他们的家庭也因此遭到劫难。对于文革中因冤、假、错案受到迫害的人说来,最渴望的就是得到信任,家人的信任和支持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重要法宝。有时,一句“我相信你不是反革命”就会给他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而信任缺乏则可能会因为断绝了一个人的希望而断送其性命。
作家老舍在文革中含冤而死,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是老舍绝望自杀的根本原因。1966年8月23日,老舍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批斗",罚跪在焚烧京戏服装和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时。次日,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投水自杀。据老舍的儿子舒乙回忆,老舍临死前回到家中曾告诉妻子,他最大的愿望是被人民理解!
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的人不计其数,在非人的肉体折磨和精神折磨下活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在看不到前途的黑暗中坚持下来,忍受十年乃至几十年的牢狱之苦,除了非凡的毅力,家人的关爱和信任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在1955年就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胡风能忍受20多年的牢狱之苦坚持到“平反”就是家人的关爱和信任创造的一个奇迹。
据胡风女儿回忆:我在文革结束后见到父亲,发现在经过了20多年的牢狱之苦后,已是七十多岁老人的父亲并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儿,仍然充满了自信和斗志。当我和母亲单独在一起时,她告诉了我她1965年到大竹劳改农场时父亲精神失常的情况。因长期精神折磨,胡风这样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竟患了心因性精神病。真难以想象他怎样才能从那样一种令人心碎的状态恢复到现在这样正常健旺的状态。多亏了有母亲这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才得以挺过来,回归到了从前的胡风。236
家有诚信万事兴,不仅体现在非常时期,即使在和平的年代里,诚信也是一剂心理良药,帮助人们抵御挫折、误会和诬陷,维护着人们心灵的港湾。据报载,北方某市一个年轻有为的女护士长在上班的途中被人泼流酸毁容。案发后曾有人怀疑她是因为婚外情遭人毒手,这种怀疑不异于伤口撒盐,落井下石,让她倍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女护士长遭此厄运已非常不幸,社会上的流言几乎能置她于死地。在这种情况下,她的丈夫始终坚信妻子是清白的,破案后发现这是一起报复毁容案。丈夫的信任一方面使妻子免受不白之冤,另一方面也使妻子在肉体遭受重创后心灵能够得到抚慰。
郑州康利达公司董事长薛景霞在短短的十五年间,将一个只有租来的6平米门面的小装修公司发展成为拥有上亿元资产的股份公司,创造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奇迹。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的整个创业过程都离不开家人的信任和支持。记得有一年春节,因为建设方拖欠工程款,她和丈夫冒着漫天大雪跑了好多天,才要回了五万元钱。为了让职工过个好年,他们把要回的工程款全部发给了职工,自己穷得连买青菜的钱都没有了,可丈夫一句怨言也没有。信任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靠着信任的力量,他们的企业迅速走出低谷,发展状大起来。
从理论上分析,“家有诚信万事兴”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指,以诚信的态度律已,可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彼此信任,改善家庭关系。作为一种以?忠诚信义、真诚负责为价值取向?的伦理情感,诚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 更?是真善美相统?一的至高人生境界。诚信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信息不对称,夫妻双方都有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相互猜疑不可避免。唯有诚信能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洁身自好,在任何时候都不做有损对方利益的事情。“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引导人们求真、?向善、趋美,净化人的灵魂,完?善自我,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诚信的人格力量能增强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吸引,因而诚信是最好的“爱情保鲜剂”。
其二是指,以诚信的态度待人,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诚信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237一个人如果相信人性的善,相信自己的魅力,就能以阳光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使家庭关系变得轻松和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同一事件,以不同的心态看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配偶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以信任的眼光看,会采取支持、欣赏的态度,获得对方的好感;以妒忌的心态看,会采取跟踪监视、挖苦打击的态度,引起对方的反感。信任总是相互的,以诚信的态度待人,必然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
其三是指,以诚信的态度律己待人,能提高家庭中人际交往的效率。诚信是一种资源,借助?于诚信的认同,使诚信充当交往的媒介,能带来交往的效率。从提高交往效率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有诚信的需求。因为生活在一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会使人觉得危机四重,精神疲惫,增加人际交往的成本,减少人际交往的乐趣。但是,人们的诚信?需求转化为诚信行为,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对诚?信行为的结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要满足这个条件,道德双方主观上必须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品格。238在这里,收益是指人们从交往中获得的各种回报,如被爱、被需要的感觉等;成本是指时间、精力、压力和冲突。在家庭关系中,诚?信行为的结果预期就是指对方爱的回报和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要保持这种亲密无间的依赖关系,所有家庭成员就得有遵守诚信的规则,否则,只要有一人不遵守规则,就会出现无序与混乱现象,破坏交往的正常进行和交往预期目标的实现,并影响人们对亲情的信任度和创造家庭幸福的信心。
诚信推动家庭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在整个交往过程中,诚信都体现着降低交往成本的功能。如果夫妻间或全体家庭成员间相互忠诚、诚实守信、平等互利,始终如一地遵守这种家庭关系内生的道德律令和“ 游戏规则”,自然节约了为寻求安全环境所必须付出的监督、监控费用,使人心情愉快。带着这种阳光的心境参与交往,会使人与人之间得到好的沟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诚信---和谐---更诚信---更和谐。
三、 性价值观教育对性和谐的影响
性价值观教育是性教育的组成部分。所谓性价值观教育是指关于性存在、性价值、性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教育。性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性的本能成为最高尚的美的基础和人类最美满的幸福。”239美和幸福都是性价值的体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上,人们对美和幸福的体会是不同的。性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找到个人的性价值实现与社会对性伦理秩序的需求的平衡点。因此,性价值观教育不仅应当贯穿于人生的整个阶段,而且每一阶段的性价值观教育还应有其不同的特点。
1. 性价值观教育概述
性价值观是人们对性、情感、幸福、家庭等性伦理要素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性价值观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在这个价值系统中,包含着性价值目标、性价值手段和性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其中,性价值目标占主导地位,性价值目标决定了人们的性选择和价值评价。
我们在第一章第2节中已谈到,性价值目标是人在价值实现过程中所确定的行为取向,大体可以分为爱情取向、生育取向和物欲倾向等。性价值目标决定了人们的性价值手段和性选择行为。比如,当一个女孩子面对一个她所爱恋的青年和一个可以送她出国留学的大老板的追求,其性价值目标决定了她的性选择行为。如果她以爱情为其性价值目标,则会为了爱而放弃出国的机会;如果她以满足物欲为其性价值目标,则会为了金钱放弃爱情。性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择偶标准、择偶原则和择偶方式,是一种附着于文化模式与社会规范、内经于个体人格之中,潜在地评判事物的标准,对人们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黄希庭等人认为,性价值观包括爱情价值观和婚姻价值观两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说来,爱情价值观是婚姻价值观的基础,婚姻价值观是爱情价值观的发展。二者在内容和对象上虽有差别,但在性质和取向上是一致的。240爱情价值观主要指人们对于爱情是什么的看法,主要分为唯精神论者、唯性欲论者和精神物质统一论者几大学派。唯精神论者强调爱情的精神价值,唯性欲论者强调性欲的满足,精神物质统一论者强调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婚姻价值观是人们在婚姻认识和追求上的价值判断和内在标准。婚姻价值观大体可分为单纯爱情取向、物质前提取向和爱情物质混合取向三种情况。单纯爱情倾向论者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基础,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抛弃了其他物欲的婚姻才具有最高价值;物质前提取向论者认为,爱情作为一种精神关系,只能是第二位的,物质关系才是第一位的,物质关系决定婚姻的道德基础和感情基础;混合取向论者认为,现实的婚姻实际上婚姻既不是以单纯的爱情为基础,也不是单纯的物欲的反映,而是物质和精神两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性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指爱情价值观教育和婚姻价值观教育。从层次上看,性价值观教育又可分为性道德取向教育、性价值认知教育和性价值实现教育等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的性价值观教育是指对于爱情和婚姻的道德取向的教育。性爱和婚姻能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而是有价值的,但是人类的性爱只有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才是实现其价值。因此,性道德教育成为性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性道德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各种性规范,如诚信不欺诈,拒绝婚外性关系,尊重他人的选择等。性价值认知教育是关于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的认知教育。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是性价值观教育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脱离低级趣味,达到更高的爱情境界。性价值实现教育是指关于性价值实现的目标手段的教育。即告诉人们,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性价值观影响到人对于其爱情和婚姻的质量的判断。人们总是不断地对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和自己进行着评价,这类评价导致了人们愉快或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现代情绪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愉快或不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脑的机能。正常的情绪反映必须有大脑皮质的参与,除大脑皮质外,下丘脑、边缘系统以及人的植物性神经系统都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边缘系统又称为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241性价值观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强化人们在社会比较中的正面评价,并将这种正向体验固化在人们的心理结构中,调节人的快乐中枢。
人对于自己的婚姻的满意度取决于社会比较。所谓社会比较,就是把自己的能力、感觉、境况等与他人作比较。当人们向上比较时,比较容易出现不满、被剥夺感和气愤;当人们向下比较时,比较容易出现更积极的自我增强效应。例如,一个女大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嫁了个富翁,可能会降低对自己婚姻的满意度。反之,当她看到嫁大款的同学并不幸福时,她对自己的平淡婚姻的满意度会有所上升。由社会比较而产生的这些心理变化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因为价值本身就具有相对的属性。
性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建立一个合理的性价值参照体系。与物理的重量、高度一样,性价值的量值也必须在一个确定的相对物的基础上才能成立。242性价值参照体系是人们的价值观的表现,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人们在社会比较中的态度来探究。例如,有人觉得夫妻共同奋斗型的婚姻是幸福的,也有人觉得嫁个大款或取个富婆享受现成的财富更幸福,二者选取的性价值参照体系是不同的。合理的性价值参照体系的构建会提高人们对现实婚姻的满意度,增强人们的幸福感,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