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0800000026

第26章 融合的难点与支点(1)

随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一次次重大革命的发生,也随着人们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从而使人们从分离地观察事物到系统地把握对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之势已经出现。但困难的是二者离真正的融合还有距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两种精神融合的重要性,寻求二者融合的支点。

§§§第一节 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障碍与难点分析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征。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既有精深的科学素养,又有高尚的人文精神。然而,要实现两种精神的融合还有不少的困难,存在着诸多的障碍与难点,其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高校既有教育模式的掣肘和高校内竞争机制的阻碍是主要的难点。

一、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立思想的影响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只是到了近代,随着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膨胀,才形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就是二者分离的体现。

(一)关于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是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是指一种在根据不足的情况下强行运用科学,或者仅仅以科学的名义推行某种观念,它本身违背了科学精神,是反科学的。《韦伯斯特百科词典》对科学主义的解释为:SCIENTISM, The belief that the assumptions, methods of research, etc., of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are equally appropriate and essential to all other disciplines, including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New Revised Edition, Portland House, 1986, pp.1279) 译成汉语意思为:“科学主义指一种信念,认为物理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假设、研究方法等对于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其他学科同样适用并且必不可少。”

有些不赞成科学“至高无上”的人把这种看法叫做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和本体论的自然主义。笛卡尔首创的基础主义认为:第一,科学是唯一的知识,永恒的真理。伦理的、美学的和神学的思想都将被科学的进步所排除;第二,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在于它以主体中的明白、清晰的观念为基础,这是知识的阿基米德点;第三,自然科学之所以是客观实在的正确表象,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应用;第四,当一切知识都成为科学知识之日,就是一切人生问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都得到解答之时;第五,科学是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科学主义而言,不管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都不自称为科学主义,而是反对者对它们的贬称。

就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而言,它大致包含着以下内容:第一,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最精确、最可靠的知识,是其他科学的典范。第二,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唯一正确和有效的方法,是一切认识方法的楷模,应该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领域。第三,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推广至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包括人生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在近代西方,关于人的根本意义问题,被哲学上的唯科学主义和政治上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口号所取代。因此,人文精神问题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被忽视甚至遗忘了。同时,由于近代科学的兴起,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倾向,自然科学占据了思维的中心,人文科学或者被逐出科学的园地,或者被自然科学所改锛。与此同时,由于科学负面效应的凸显,西方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走上了反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道路。有的学者指出:西方人本主义者对科学的理解极为片面,他们从根本上无法看到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他们所理解和阐述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也是极为片面的[

]。

(二)关于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至少有两种涵义。一是历史上的人本主义,是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人本主义也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二是当代的人本主义,它通常被认为是主体哲学。由于哲学家对“主体”的理解并不一致,在这个意义上,人本主义是多义的。如果把笛卡尔的“我思”和康德的先验自我的哲学都看作人本主义,那么新康德主义便是人本主义的典型。流行于美国的人格主义或精神主义通常也被叫做人本主义。

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思想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其一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生物学人本主义,强调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对自然界、他人和社会的依赖;其二是以叔本华、尼采、柏格森、萨特、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的人本主义,把人提到哲学的中心地位,对人的非理性因素作了揭示,强调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等,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其三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人本主义。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身”。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才能、潜力、活动方式、个性的解放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包括三部分: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合理解决;三是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包括人自身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协调发展。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流派,它们是对立的,但并不像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那样尖锐地对立着。科学主义强调理性,认为哲学应以现代科学为依据。人本主义则强调非理性因素,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中心。可以说,从启蒙运动至今,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一直是社会思潮的主流。尽管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里,人文主义的思潮也十分强劲,但无论是人文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它们对科学的理解不但没有超出科学主义的视野,反而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的片面理解。这使得科学主义更加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将人类文化区分为两个对立的世界: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科学主义者强调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否认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并宣布其在认识上的无意义,这就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设置了壁垒。

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本身不是一回事,科学精神是褒义词,而科学主义则是贬义词。科学精神先于科学主义产生,但后者却在科学这个问题上抹杀了前者,从而使科学主义在近代以来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科学精神。爱因斯坦在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两者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人文精神与人本主义也不完全一致,但二者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人文精神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德行操守等特殊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本主义是哲学范畴,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产物。人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精神。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也就造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二、高校既有的教育模式的掣肘

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及其相应策略的模式化概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科学的教育模式有助于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反之,不科学的教育模式在短期内影响的是学生成长成才,长时间后将影响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国力的强盛。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按高等教育类别划分,可分为普通高校教育模式和成人高校教育模式。按照教育目的来分,可分为素质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模式。按不同学科来分,可分为专业教育模式和德育教育模式。这些教育模式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

(一)高等教育模式在我国的演变

中国教育的传统历史悠久,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第一位大学教师。有学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始于公元前26世纪的黄帝时期,把当时的“仁、义、礼、乐”教育归为高等教育的内容。曾子的《大学》提出了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光明和完美的德性,在于人们用这种德性去推陈出新,成为新人,在于使人们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教人们为什么和怎样实现“格物致知,诚意,止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方法论上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西汉时期素有“汉代孔子”之称的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就劝汉武帝兴办太学,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精明修行”的官吏。唐宋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书院”,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这是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近代时期,外国列强用枪炮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也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并转换频繁,有病重乱投医之嫌,主要是为了“师夷制夷”。1862年开始成立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1866年以后创办新式军事学堂培养近代军事技术和指挥人才;1876年以后成立近代科技学堂培养洋务企业所需要的各类科技人才。甲午战争以后,仿西方学制的中国近代大学诞生,如1895年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1897年创办的上海海洋公学,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还模仿日本,如1904年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结构和学制都是仿效日本高等教育的。可以说,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完全是模仿日本教育体制的产物。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模式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办学体制上,私立学校得到充分发展。私立学校由教会学校转变而来。国民党统治时期,着手落实“回收教育权”的政策。二、三十年代,教会大学普遍实现了中国化。高等学校普遍重视社会服务,特别是致力于教育、医疗和农村建设。二是高等教育普遍实行自主管理。典型的是蔡元培担任校长以后的北京大学。在管理体制上,北京大学组织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学校重大事宜,组织行政会议、建立总务处、教务处,设立系等等,还鼓励学生自治。三是学术自由。“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是当时教育界的普遍认识。最为典型的是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比较而选择,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因此,蔡元培主持北大期间,共产主义(虽然他本人政治上反共)、无政府主义、国粹主义等“樊然并峙”。由于有了自由办学、自主管理、自主教学,民国时代的高校才能在物质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一批批令后学景仰的大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以俄为师”。1949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刊载刘少奇在中苏友协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建国同样也是以俄为师,从苏联学习经济学、教育学等。”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俄为师”,因为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俄为师”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也有人认为,今天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若干弊端就植根于这场学习运动之中,“‘以俄为师’的最大弊端在于形成了一套不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结构,……我国以后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修正或重创新的教育体制和结构”。

“以俄为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不算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学习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更注重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全盘苏化”与“全盘西化”都是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我们还更加注意了“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外来文化必须与中国文化传统和实践相结合,每一次这样的结合,就是一次创新。

综上,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是先学苏联后学美国的过程,是诞生在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不过,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的融合。

同类推荐
  •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罐装技术尽管在野蛮的战争背景中生成,但这种技术的出现却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我们便一度生活在“罐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享用几乎所有经过防腐处理的食品和饮料,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那些能够永久“储存”的各种艺术品。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罐装”技术的泛化所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原来这些被封装起来的食物都已失去了原初的味道和色彩,那些鲜活的或朴素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远去。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本书内容包括: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初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对家庭环境改变的适应、对学校环境改变的适应。
热门推荐
  • 贞娘传

    贞娘传

    襁褓丧母、少年丧父,继母与妾室为了资源奋力争夺。林贞冷眼旁观,却暗自发誓不让自己的将来陷入无休止的斗争。幸好能遇到正直端方的孟豫章,让她在男权至上的古代有了真正的家。夫妻携手,道路坎坷也不过一笑了之。
  • 人死魂还在

    人死魂还在

    年幼时,因为一次偶遇,搞的终身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只要摘下那块神秘的玉佩便可以灵魂出窍。一次旅行却遇到恶鬼,让我灵魂穿越到抗日时期变成一只无用的黄鼬精,期间遇旱魃,学茅山术。回到现代因为自己茅山传人的身份,恐怖灵异的事情不断发生......只要有人就会有怨气,有怨气就会有复仇恶鬼。
  • 凤鸾云霄之千里东风一梦遥

    凤鸾云霄之千里东风一梦遥

    孤岛影射千般纠缠纷乱,凄女深陷万种离恨情仇。究竟是谁的殇,谁的错,谁的爱,谁的恨!道不尽的最是一朝遗梦,叹不完的还有万古离愁。
  • 妖孽校花邪魅校草

    妖孽校花邪魅校草

    “校草你亲我做什么?亲就算了干嘛还抱着不放呢?”夏沫冉无语到!“我就喜欢亲你怎么了?不服咬我啊!”楚逸面带笑的说道,:来咬我啊,嘻嘻!“才不呢,你再亲我就。。。”“你就怎么样?”“我就退学离家出走!哼”:快哄我!“切我才不会哄你呢?”
  • 来世还要遇见你

    来世还要遇见你

    那一年的樱花,让顾小凡走进了叶景奇的生活,从此便注定定格。叶景奇的出现打破了顾小凡原本简单幸福的生活,一边是一直以来深爱自己的男友,一边则是意外闯入自己生活的自己的学生,徘徊在理智与感性之间,世俗的眼光和生活的转折为顾小凡的感情之路带来了许多的波折,也深深的伤害了她,最后经受了无数悲惨事件的顾小凡会去到谁的身边,故事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故事唯美,伤感,喜欢苦情的读者们请多多关注哦。
  • 神尊之飞剑无敌

    神尊之飞剑无敌

    【诸夏神州世界】1、万年前,原本是三圣宫道场的地方,因一场劫难而变成废墟……2、三圣中,混沌元尊圣人传下法喻,入三圣宫者承袭元尊法统……3、元尊气剑双修,以飞剑问道、纵横无敌……
  • 重生之另类完美

    重生之另类完美

    本以为平淡是真,奈何风云不定,人生不平,再世归来,拨开一切鬼魅迷烟,最后静静的把岁月温柔。这就是陈晞的一生。虽然另类,终得完美。
  • 王爷的小小可爱妃

    王爷的小小可爱妃

    乔小小因为被男朋友的背叛,穿越到古代。成为3王爷的弃妃。整天糊里糊涂,有点小可爱。遇到传说中冷暴不近女色的4王爷,可素这个整天黏在我身边的人素谁。;哎,哎,哎,你的爪子往那放。;
  • 千万次回眸,你还在

    千万次回眸,你还在

    在神界,发生了动乱,幽麟王夺权,禁锢了众神,而唯有两人仍是自由之身,这便是天上的神仙眷侣,轻鸢与墨语,他二人乃是这神界法力最高之人,可惜他二人生性淡漠,除了自己的亲人受伤,否则哪怕神界覆灭,他们也不放在心上,幽麟王虽然对他们无可奈何,可是却抓了他们的亲人,触犯了他们的逆鳞,可纵使他二人法力高强,却也只能与幽麟王打个平手,拿他无可奈何。于是,他二人为救自己的亲人,重归凡间,放弃了自己的仙人身份,并且他们辛辛苦苦修炼的法术也被封印,记忆被封印,唯留下心底那份情……
  • 网游之肉盾法师

    网游之肉盾法师

    邢正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学习之余接触到一款《虚拟世界》的游戏,于是和同学一起进入游戏,开启一番在虚拟世界中的神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