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0800000026

第26章 融合的难点与支点(1)

随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一次次重大革命的发生,也随着人们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从而使人们从分离地观察事物到系统地把握对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之势已经出现。但困难的是二者离真正的融合还有距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两种精神融合的重要性,寻求二者融合的支点。

§§§第一节 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障碍与难点分析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征。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既有精深的科学素养,又有高尚的人文精神。然而,要实现两种精神的融合还有不少的困难,存在着诸多的障碍与难点,其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高校既有教育模式的掣肘和高校内竞争机制的阻碍是主要的难点。

一、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立思想的影响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只是到了近代,随着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膨胀,才形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就是二者分离的体现。

(一)关于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是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是指一种在根据不足的情况下强行运用科学,或者仅仅以科学的名义推行某种观念,它本身违背了科学精神,是反科学的。《韦伯斯特百科词典》对科学主义的解释为:SCIENTISM, The belief that the assumptions, methods of research, etc., of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are equally appropriate and essential to all other disciplines, including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New Revised Edition, Portland House, 1986, pp.1279) 译成汉语意思为:“科学主义指一种信念,认为物理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假设、研究方法等对于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其他学科同样适用并且必不可少。”

有些不赞成科学“至高无上”的人把这种看法叫做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和本体论的自然主义。笛卡尔首创的基础主义认为:第一,科学是唯一的知识,永恒的真理。伦理的、美学的和神学的思想都将被科学的进步所排除;第二,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在于它以主体中的明白、清晰的观念为基础,这是知识的阿基米德点;第三,自然科学之所以是客观实在的正确表象,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应用;第四,当一切知识都成为科学知识之日,就是一切人生问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都得到解答之时;第五,科学是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科学主义而言,不管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都不自称为科学主义,而是反对者对它们的贬称。

就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而言,它大致包含着以下内容:第一,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最精确、最可靠的知识,是其他科学的典范。第二,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唯一正确和有效的方法,是一切认识方法的楷模,应该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领域。第三,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推广至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包括人生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在近代西方,关于人的根本意义问题,被哲学上的唯科学主义和政治上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口号所取代。因此,人文精神问题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被忽视甚至遗忘了。同时,由于近代科学的兴起,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倾向,自然科学占据了思维的中心,人文科学或者被逐出科学的园地,或者被自然科学所改锛。与此同时,由于科学负面效应的凸显,西方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走上了反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道路。有的学者指出:西方人本主义者对科学的理解极为片面,他们从根本上无法看到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他们所理解和阐述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也是极为片面的[

]。

(二)关于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至少有两种涵义。一是历史上的人本主义,是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人本主义也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二是当代的人本主义,它通常被认为是主体哲学。由于哲学家对“主体”的理解并不一致,在这个意义上,人本主义是多义的。如果把笛卡尔的“我思”和康德的先验自我的哲学都看作人本主义,那么新康德主义便是人本主义的典型。流行于美国的人格主义或精神主义通常也被叫做人本主义。

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思想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其一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生物学人本主义,强调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对自然界、他人和社会的依赖;其二是以叔本华、尼采、柏格森、萨特、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的人本主义,把人提到哲学的中心地位,对人的非理性因素作了揭示,强调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等,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其三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人本主义。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身”。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才能、潜力、活动方式、个性的解放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包括三部分: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合理解决;三是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包括人自身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协调发展。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流派,它们是对立的,但并不像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那样尖锐地对立着。科学主义强调理性,认为哲学应以现代科学为依据。人本主义则强调非理性因素,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中心。可以说,从启蒙运动至今,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一直是社会思潮的主流。尽管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里,人文主义的思潮也十分强劲,但无论是人文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它们对科学的理解不但没有超出科学主义的视野,反而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的片面理解。这使得科学主义更加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将人类文化区分为两个对立的世界: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科学主义者强调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否认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并宣布其在认识上的无意义,这就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设置了壁垒。

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本身不是一回事,科学精神是褒义词,而科学主义则是贬义词。科学精神先于科学主义产生,但后者却在科学这个问题上抹杀了前者,从而使科学主义在近代以来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科学精神。爱因斯坦在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两者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人文精神与人本主义也不完全一致,但二者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人文精神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德行操守等特殊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本主义是哲学范畴,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产物。人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精神。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也就造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二、高校既有的教育模式的掣肘

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及其相应策略的模式化概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科学的教育模式有助于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反之,不科学的教育模式在短期内影响的是学生成长成才,长时间后将影响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国力的强盛。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按高等教育类别划分,可分为普通高校教育模式和成人高校教育模式。按照教育目的来分,可分为素质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模式。按不同学科来分,可分为专业教育模式和德育教育模式。这些教育模式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

(一)高等教育模式在我国的演变

中国教育的传统历史悠久,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第一位大学教师。有学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始于公元前26世纪的黄帝时期,把当时的“仁、义、礼、乐”教育归为高等教育的内容。曾子的《大学》提出了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光明和完美的德性,在于人们用这种德性去推陈出新,成为新人,在于使人们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教人们为什么和怎样实现“格物致知,诚意,止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方法论上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西汉时期素有“汉代孔子”之称的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就劝汉武帝兴办太学,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精明修行”的官吏。唐宋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书院”,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这是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近代时期,外国列强用枪炮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也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并转换频繁,有病重乱投医之嫌,主要是为了“师夷制夷”。1862年开始成立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1866年以后创办新式军事学堂培养近代军事技术和指挥人才;1876年以后成立近代科技学堂培养洋务企业所需要的各类科技人才。甲午战争以后,仿西方学制的中国近代大学诞生,如1895年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1897年创办的上海海洋公学,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还模仿日本,如1904年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结构和学制都是仿效日本高等教育的。可以说,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完全是模仿日本教育体制的产物。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模式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办学体制上,私立学校得到充分发展。私立学校由教会学校转变而来。国民党统治时期,着手落实“回收教育权”的政策。二、三十年代,教会大学普遍实现了中国化。高等学校普遍重视社会服务,特别是致力于教育、医疗和农村建设。二是高等教育普遍实行自主管理。典型的是蔡元培担任校长以后的北京大学。在管理体制上,北京大学组织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学校重大事宜,组织行政会议、建立总务处、教务处,设立系等等,还鼓励学生自治。三是学术自由。“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是当时教育界的普遍认识。最为典型的是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比较而选择,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因此,蔡元培主持北大期间,共产主义(虽然他本人政治上反共)、无政府主义、国粹主义等“樊然并峙”。由于有了自由办学、自主管理、自主教学,民国时代的高校才能在物质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一批批令后学景仰的大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以俄为师”。1949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刊载刘少奇在中苏友协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建国同样也是以俄为师,从苏联学习经济学、教育学等。”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俄为师”,因为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俄为师”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也有人认为,今天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若干弊端就植根于这场学习运动之中,“‘以俄为师’的最大弊端在于形成了一套不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结构,……我国以后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修正或重创新的教育体制和结构”。

“以俄为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不算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学习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更注重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全盘苏化”与“全盘西化”都是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我们还更加注意了“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外来文化必须与中国文化传统和实践相结合,每一次这样的结合,就是一次创新。

综上,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是先学苏联后学美国的过程,是诞生在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不过,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的融合。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本集所收拙作,寥寥数篇,所涉及者只是文化人类学领域中有限问题。自知质量不高,却多据亲自调查搜集之新资料,提出自己一得之见,或可忝列于“采山之铜”。人类婚姻家庭史是否仍能按国内流行的看法,划分成几个相继的发展阶段?母系社会必然先于父系社会吗?游牧社会必然与父系嗣继制度相联系吗?族群关系及相互转化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热点问题。族群认同的改变取决于哪些因素?是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少数民族原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的?为什么少数民族普遍喜欢饮酒?《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一一告诉你!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热门推荐
  • 穷途末路之生存

    穷途末路之生存

    国外是行尸走肉,国内只能穷途末路,面对灾难,不屈的生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贼骑士

    贼骑士

    互动Q群:569057632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无序的世道惹得怪状百出……苍茫天地间,盗贼四起。飞檐走壁、穿墙遁地、潜水行空……简直无所不能,未来的世界将由盗贼掌控
  • 斗弑天空

    斗弑天空

    穿越于异世成为大陆的废物天才,意外得神秘人相助,数年修炼。弑天空掌大陆,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说。
  • 中国古代风俗小说选

    中国古代风俗小说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嗜汝芳华似雪川

    嗜汝芳华似雪川

    初次见时,彼此不知,仅一次的擦肩而过,他的心却为她所掳,此刻他开始相信,书里所说的一见钟情。
  • 男人清除计划

    男人清除计划

    世界上还剩下你一个男人,这是福还是祸?我不敢走出家门,不敢暴露在人群里面,因为那些女人简直太可怕了,她们简直就是狼是野兽。校花喜欢我,我该怎么办?我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男人!
  • 地铁邂逅

    地铁邂逅

    张宇康是一名平凡的高二学生,他的同桌是一位内向腼腆的女孩,为了能跟她聊天,张宇康也是想尽了办法,每每看到她,张宇康总是会怦然心动,动力总会源源不断地涌上来,由此慢慢的转变为追求她,可是她迫于压力却身不由己。偶然一次地铁上的巧合,让他和另外一位女生碰出了火花,让一次次事件的发生,也悄然改变着众多人的命运,她是否能回心转意?张宇康的成长之路又是否如他所愿呢?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青春爱情故事正在上演……
  • 腹黑王爷独爱废柴四小姐

    腹黑王爷独爱废柴四小姐

    前世的她,遭到自己最爱的男人的背叛,一代天骄之子,如此陨落,令人叹息不已;今世的她,穿越成苏家的嫡女苏四小姐,却是一个废柴,身份卑贱,让人万般唾骂;但她苏七夕是什么人,前世可是金牌特工出身,废柴是吗?好,就让你看看废柴是怎样下休书,夺神器,威震四方!因为前世的背叛,苏七夕本发誓不再爱,却偏偏遇上了他;他为她抗圣令,生死斗,只要是她做的事,无论对错,他都陪着她,无一丝怨言,那温柔到骨子里的宠溺再次融化了苏七夕那颗已经冰封的心。一段穿越时空的异世之恋,一个废柴的华丽逆袭路,才刚刚拉开序幕……
  • 暗黑彼岸

    暗黑彼岸

    你有你的使命,我有我的柔情爱你的热血年少,恨你的年少无知蓦然间往事血雨腥风我,司马白麟在此发誓就算被千夫所指我也甘愿为你牺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