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7日,驻冲绳岛美军主要海军基地,当地时间清晨5点02分。
拉里?马丁森上校再一次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只是这回他已经浑身湿透。他目光呆滞地凝视着窗外仍然没有丝毫减弱的暴风雨,觉得浑身不自在,继而这种不自在升级为莫名的怒火——他想扔东西,想砸椅子,想骂人出气。但他还是克制住了,他必须克制住,他可以宣泄,但绝非现在。现在,他就得装出一副若无其事、毫不关心的样子——正如每一个无关人士在一名中情局探员面前所应该做到的那样。
他回头快速瞥了一眼。那位中情局探员倒对室内尴尬的沉默满不在乎,她坐在一张有些破旧的黑色沙发上,身上披着一张毛毯,沾满水的黑色短发搭在脸部两侧,那张亚洲人面孔上凝结着如雕像般木然的神色,精致小巧的双唇紧紧闭着——典型的中情局探员作风,沉默寡言,不露声色。
就目前为止,他对她的全部认识就是她名叫卡罗琳?张,是一名当初被指派到罗森泰博士带领的IAS小队(InternationalArchaeologicalSurveyTeam,国际考古调查小队)里当卧底的探员,刚刚从地狱般的灵山岛回来,仅此而已。说实话,他甚至对自己获准知道这位探员的姓名大感惊奇。
一个多小时前,当拉里冒着大雨来到港口迎接这位贵客时,对方走下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需要一个卫星电话,我要立即联络上兰利总部。”接下来,在张探员的特别要求下,她在一个被清空所有人员的大厅里打了足足大半小时的电话。天晓得她有什么长篇大论要报告,拉里自己没敢去偷听,他可不想得罪兰利的那群家伙。
现在,她坐在拉里的上校办公室里,保持着一个姿势端坐在沙发上、沉默不语足足有二十分钟,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的惊人定力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拉里不知道她在这里做什么,她给出的答复只是:“我在这里等着。”等着什么?等总部回电话,还是等上级派人来把她接走?倒是说清楚点啊。
最终,拉里还是按捺不住了。他抓了抓湿漉漉的金发,开口问道:“那么,张探员,你打算跟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张探员抬起头冷冷地看了上校一眼,毫无感情地说道:“你知道答案的。”
“好吧,”拉里无奈地点点头,“我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但,你总得有些什么可以说吧。这几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灵山岛的动态,白宫发言人今天下午才刚发表了讲话,这是个世界性的新闻了,而不再是中情局自娱自乐的神秘游戏。”
“谨慎用词,马丁森上校,”张探员冰冷地说道,“不论你在电视上看到什么,那都跟中情局没有半点关系。你最好为你自己的职位考虑一下,不要问太多跟你无关的事情。”
“我可不认为这跟我无关,张探员。”拉里提高音调说道,“我的意思是,如果是中情局打算暗杀哪个人或者制造什么……事齤件,我半个字都不会多问。可现在的问题是,我有三艘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在灵山岛有去无回,而我当日还目送着整整两万人从这个港口启航。现在我说的可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命,张探员,我说的是整整两万名优秀的美军士兵!所以……至少随便跟我说些什么,什么都好!”
张探员盯着情绪激动的拉里足足看了十秒钟。她明白这位上校的心情,而且感同身受。当日,她在灵山岛的丛林里亲眼目睹考古小队的另一名成员马丁?巴多斯基(MartinBadowski)被那些东西残忍地杀害,如果不是前来搜捕他们俩的朝军士兵及时赶到,恐怕她现在也没法坐在这里。不过,现在灵山岛的状况她也不清楚,因为她在美军投放核弹的三个小时前就已经搭乘VTOL离开宪法号,转而登上一艘前来接应的舰船回到冲绳岛美军基地。她所知道的是,派去灵山岛的三艘航母中的缅因号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失去联络,消失在笼罩着岛屿的冰雪球体中。
拉里被盯得不耐烦了,继续说道:“好吧,也许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么我来找几个话题,例如——JSOC(JointSpecialOperationsCommand,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和陆战队,他们是不是都已经全军覆没了?”张探员低下头,叹了口气:“说实话,我不知道,我在美军采取核打击前三个小时就已经启程赶回这里了。”
“好吧,你不知道,那我告诉你。一个多小时前我接到来自灵山岛幸存者的消息,说宪法号航母战斗群已经被全歼。你的上级难道没有告诉你吗?”
听到这话,张探员那张雕塑般的脸上也泛起了一丝惊愕:“没有。有些事情也是我不该知道的。”
“好吧,第二个问题,”拉里闭上眼深呼吸了一口气,才继续说道,“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
张探员低头思索了一会儿,斟酌了一下可以泄露出来的信息,才回答道:“罗森泰带领的IAS小队,名义上是一支考古队,但实际上他们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有关地球上远古文明的遗迹。”
“于是他们在灵山岛找到了?”
“没错。你还记得十天前,即8月7日发生了什么吗?”
拉里看着天花板回想了一下,说道:“那天我们的卫星侦测到灵山岛传来异常的热源信号,那时上头的解释说是朝鲜人在测试核武。”
“当时我和罗森泰的小队就在岛上。我们发现了埋藏在地底的……一些东西,而正是这些东西爆发出足以让卫星探测到的强大能量。朝鲜人肯定也注意到了这股信号,并在当日就派兵封锁了灵山岛——我相信他们也是这么跟你说的吧?”
拉里点点头:“官方版本的说法。”
“当时,我跟兰利联络了一次,罗森泰的女儿海伦娜也对外发出了求救信号。但我们最终还是被朝军俘虏了。”
“所以五天后我们的大部队从这里出发,名义上是去营救人质——标准的山姆大叔借口。但,张探员,这些故事我都知道了。你们找到的远古文明……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森泰一直坚信地球上曾经存在过比人类要先进得多的文明,他认为自古以来人类对神灵和各种异常自然现象的描述和记载不是偶然的,那些贯穿人类历史数千年的无数未解之谜极有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
“你的意思是,他觉得耶和华是外星人?”拉里被自己这句话逗乐了。
但张探员显得毫无幽默感:“他具体的推理依据是什么我不清楚,也不是我所要关注的重点。他发表过几篇相关的论文,引起过不小的轰动,有些人觉得他在异想天开,但……”她思忖着要不要透露更多的机密信息。
“但,中情局对他的想法很感兴趣,是不是?”拉里接上了话。
“是的。”张探员叹了口气,只好继续说下去,“我们已经监视罗森泰的工作好几年了。三年前,我被指派到罗森泰的小队里当卧底,负责密切关注他的工作进展。我们先后到过巴西、阿富汗、巴格达、西伯利亚等地,罗森泰通过查阅各地的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各处遗迹、壁画,愈发坚信有一个比人类先进数百万年的文明存在,并且很可能在数千年以来一直跟人类文明共存。我不知道他受到什么启发,但最后,我们来到了灵山岛。”
“为什么中情局会对一个考古学家的狂想感兴趣?”拉里问道,“先不说罗森泰的猜想是否正确,但中情局了解一个远古文明有什么意义吗?我想这该是哈佛大学考古系的教授们该关心的吧。”
“动脑子想想,马丁森上校,”张探员说道,“我们当然不会对推翻达尔文的进化论感兴趣,但是,谁不会对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远远超越当今人类的科技感兴趣呢?世界上那么多狂想家,中情局唯独看中罗森泰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拉里急切地问道。
“抱歉,马丁森上校,但我所说的已经远远超出我所应保密的范围了。”
“好吧……”拉里顿了顿,但仍不死心,“那么,你现在说你们找到的是地球上的远古文明,可是,NASA不是宣布探测到灵山岛上发出了一股强大的脉冲信号,射向距银河系300万光年的M33星系吗?”
“第一,这一层我也无法回答;”张探员说道,“第二,马丁森上校,我劝你还是为自己着想,不要问太多。你现在知道的信息已经远超出你这个职位所应知道的范围了,希望你能自己把握好分寸,不要说些不该说的话,不论是为我,还是为了你自己。”
好吧,看来是无法再从这个张探员身上套出更多信息的了,但目前所知已经足够拉里躺在床上辗转思考一整晚。在送走这位客人后,他可要好好地把这团乱麻理出个顺序来。
又是一轮沉默,好一段时间里都只能听到窗外鼓点般的雨声,直到一阵敲门声响起。
“进来。”
门被推开了,走近来一个浑身湿透的飞行员。
“上校,一等兵肖恩?奥尼尔(SeanO'Neill)报到!”
好吧,为了纳米服能源这破事,查了一下午资料,作业都没动,小说也没继续写,但多少有些收获吧,在此先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正如我在1L所说,在我的设定里纳米服是100%人类科技,我不想有什么解释不了的东西就推到外星科技身上。
像雷神锤盔甲那样给纳米服搭载核动力我考虑过。核能的确是个好东西,可是第一反应条件苛刻难控制,第二辐射致命,第三非常危险,稍不稳定就可能造成灭顶之灾。人家光晕里的雷神锤与现代相隔五百年,可能那时候人类已经可以完美驾驭核动力,但孤岛仅仅是10年后的事情。况且,核动力跟纳米服本身的生化设定总显得不太协调。
然后还有核电池,注意不是核裂变电池或核聚变电池,而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衰变放出电子从而形成电流的电池。氚电池能量极低,不予考虑。钚-238电池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科技,但毒性强污染严重。
现在说说我的想法:
主要就是可循环氢氧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在现在是有成熟理论依据的,根据电解水的逆过程产电,注意跟直接燃烧氢气是不一样的,理论效率很高,只是现在技术受限无法大规模应用。碳纳米管具有极佳的氢附着性、室温超导性和导热性,所以在我的理论中,纳米服身上遍布的碳纳米管可以附着大量的氢原料(当然负重不能太高),与空气中大量的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并生成水。这是主要的供电模式。
氧气好说,随时随地可以补充,可是转变为水的氢元素呢?这些水可以储存在纳米服的微型电解池里进行电解水从而再生氢气。而电解所需的电能,则由贯穿纳米服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高灵敏度热电偶和广泛光谱吸收材质联合提供。后者可以吸收光谱上较广范围的电磁波,以周围环境的电磁波能量为热源调节外表面材质温度,与接触皮肤的内表面形成温差,从而让热电偶根据热电效应产电来电解水,而电解生成的氢和氧又循环利用为纳米服供电……
这个过程可以类比植物光合作用,只不过植物是用可见光生成淀粉,而纳米服是用更广泛的电磁波循环再生氢氧燃料。热电偶只要纳米服内外有温差即可生电,所以可以解释纳米服在超低温下仍然能正常工作,以及C1中普费为什么可以通过站在燃烧的火焰旁边补充纳米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