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25200000016

第16章 经验与实践(5)

数据显示,200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仅为3.2%,CEPA实施后的2004年就达到8.6%,近三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7.5%;香港的失业率从2003年最高峰的8.7%下降到目前的5%以下。[8]另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透露,香港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了6.8%,过去三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到7.6%,2006年的通胀率为2.0%,失业率为4.4%,2006年财政综合盈余达551亿元。[9]这些情况说明,取消遗产税对香港财政经济状况有什么不良的或者负面的影响,目前还难以看出来。相反,从香港取消遗产税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平稳施行以及舆论传媒的积极回应,还有近一个时期香港证券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的良性互动等情况来看,可以认为香港取消遗产税的效果是积极的和正面的,香港取消遗产税的决策是正确的和成功的。

四、潜在的风险

香港经济是一个相对比较小型的和开放的经济体,其进出口总值与当地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00%。香港经济受国际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对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的依赖性和敏感性都比较强。因此香港经济的波动性比较大,稳定性比较弱。

香港奉行自由港政策,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态度。加之,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货币金融政策的调控余地不大。香港政府调控财政经济可使用的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开支,减免税收等等。因此,总的来说,香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调控作用比较弱。除极个别年份和特殊时期外,香港特区政府坚持其公共开支以20%(即公共开支占香港当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为上限。公共开支占香港当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4/05财政年度已开始降至20%以下。到201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下降到16%左右。因此,即便香港政府要在经济运行调控中有所作为,其调控能力也不可能很强。这既是香港经济的一个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香港经济及其转型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近代以来,香港在经济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转型。一是从1841年到20世纪50年代的100多年间,香港以转口贸易为主。迫于朝鲜战争和联合国对华禁运,香港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转型。二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陆的改革开放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了香港经济第二次转型,实现了从以工业为主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三是进入新世纪后,香港正在向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转型中。

通过回顾和总结1997年特区政府成立以来有关科技及工业政策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检讨和评估香港经济转型的主要政策及其实际效果,发现香港特区政府的科技和工业政策的整体经济效应和效果并不理想,对香港经济转型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政策效应。在香港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的产业组织的萌芽比较迟缓。特区政府对香港经济结构走向的思考摇摆不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香港工业和创新科技政策的定义和支持方向不甚明确,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较差。不难看出,香港的第三次经济转型仍然是任重而道远。[10]

香港要发展高科技,单靠市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政府更积极地介入。从当今的标准来看,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受到批评的主要是能否取得效益的问题,而不是是否违背自由经济原则的问题。需要讨论的可能是政府推动的方式方法问题,而不是要不要推动的问题。一直以来,自由经济国家的政府为推动产业转型而带头介入产业投资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与香港具有可比性的新加坡及其淡马锡控股公司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据观察,淡马锡控股公司在新加坡的产业转型中一直扮演着带头投资、引导和推动的角色。[11]

香港在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定位和比较优势问题亦不太明朗。虽然香港是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中的诸多中心,比如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资讯中心等等。这既是香港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香港走向未来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也许恰恰是香港潜在的风险之所在。所谓的诸多中心,不过是诸多中心之一而已,而且大多数中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还比较薄弱。因此多中心可能就不是什么中心了。多中心同时并存,可能是香港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比较欠缺和不足的一个反映。因此,如何确定香港在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目标定位,再造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亚太经济一体化演进过程中,如何维持和提升其竞争优势,凸现其比较竞争优势,强化其核心竞争力乃当务之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结合香港经济转型的历史经验,香港在全球研发市场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换言之,香港应当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和国际性的甚至世界性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培育和提升,当然要以科技中心和教育中心为基础和后盾。相对来说,香港在教科文方面的竞争优势则并不特别明显。香港虽然参加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框架,实施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等等,并有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开端,但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既是对香港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机遇。如何让香港在教科文和技术创新与研发等方面,在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体系中,迎头赶上并超越之,是一个亟待研究并付之实施的紧要问题。

香港的税收制度亦需要检讨。香港以简单税制和低税率政策闻名于世,税种甚少。直接税包括利得税、薪俸税、个人入息评税、物业税、利息税及遗产税等。其中,利息税于1983年取消,以利于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产税是香港较早开征的直接税,但已于2005年取消,以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和提升。香港的间接税种也不多,包括关税、印花税、博彩税、差响税、车辆税、酒店房间税及旅客机构离境税等。其中,戏院娱乐税及化妆品税分别于80年代和90年代取消。

自1947/48年度制定税务条例并引入数种直接税后,香港税制趋于合理。在60年代,间接税收占总税收的55%;到70年代,该比例下降到45%;到80年代,这一比例则降至约40%。简单税制和低税率政策,不易征收到足够的税收。征收间接税,则税源的稳定性比较大;征收直接税,由于其弹性较大,故整体税源的稳定性反而减小了或者下降了。增加直接税,会直接打击商界和个人投资者的信心,影响香港的经济增长。[12]

香港税制的方向,一是扩大税基,增加税源,二是稳定税收,优化结构。一个良好的税制,应当具有中立性、公平性、效率性、简明性、灵活性、竞争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对香港来说,税收的稳定性和公平性,特别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香港经济,包括税收受周期性经济活动和国际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香港税制及其结构,应当考虑抵抗经济周期波动和国际因素影响能力。这样才会有助于税收和财政状况整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一个良好的税制,应当尽可能显示公平性,包括纵向公平,即纳税人按其纳税能力缴税。过分狭窄的税基容易导致整体税务负担落在相对比较少数的纳税人身上,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公平原则。[13]

五、乐观的未来

香港财政状况潜在的一系列风险,虽然有香港财政税收制度本身固有的一些弊端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香港经济整体局限性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香港财政的未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良性互动。可喜的是,这种良性互动局面正在不断的生成和完善中。因此,可以相信,香港财政经济的未来,是积极的和正面的,有理由保持乐观和信心。

香港经济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体系和经济管理人才优势。特别是CEPA框架的构建和实施,大陆给予香港开拓内销市场的系列优惠待遇,对香港经济的未来是一个战略性的长期利好。而且CEPA的内容大大超越了中国的“入世”承诺。CEPA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协议,大陆与香港还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大相互间的开放,增加和补充CEPA的内容。随着CEPA的不断完善和落实,CEPA对促进和推动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加显著。[14]

香港在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香港作为区域一体化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更加紧密的融入区域一体化经济之中,从而不断扩展其发展的腹地,增强其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消极影响和消解国际经济因素影响的能力。随着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体在大中华经济圈中分工地位的确立,竞争优势的提升,香港必然会在国际经济和世界经济中寻找到新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不断增强其经济影响力和领导力。

随着香港与内地更加紧密经济伙伴关系的深化和拓展,香港经济转型的方向会更加明确,香港经济转型的步伐会更快,机制会更灵活,效率会更高,成效会更加显著。香港同新西兰建立紧密经济伙伴关系(CEP)协定的研讨亦在进行中。[15]虽然近50年来香港政府从未正式全面完整的检讨过香港税制,但是关于香港税制的研究和讨论,甚至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事实上,香港税制一直处于变动和调整之中,只是这种变动和调整比较局部,比较渐进,比较谨慎罢了。同时这种变动和调整的方向和目标不甚明确,不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这种状况亟待改变。特别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的地位和制度已经非常明确的情况下,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之大趋势,香港税制的优化和转型,应该提上日程了,这也是香港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个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一个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一个量入为出的财政平衡理念,一个稳健充裕的财政储备机制,加上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和研发体系以及一个可以依靠的一体化(泛)珠江三角洲经济体和大中华经济区,有理由相信,香港财政的未来必然是前景光明和持续向好的。

(2007年4月25日)

注释:

[1]、香港遗产税开征的时间问题,现有资料显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遗产税于1915年在香港开征。(参见http://finance.qq.com,2005年10月13日,《实施90年后香港取消遗产税以争取投资》一文(作者:王磊)和同一网站2005年11月17日,《香港取消遗产税 存废之争集中于整体经济得失》一文(作者:陈慧颖))。另一种说法是遗产税于1905年在香港开征(参见:《香港税制检讨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作者:邓树雄),载陈广汉、袁持平主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香港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第262页)。为此,笔者特通过电邮方式向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进行了咨询,得到黄永德先生的及时回复说,“遗产税于1915年引入香港”。因此,香港遗产税引入和开征的时间,当以第一种说法为准。特此说明,并向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和黄永德先生致谢。

[2]、任治俊:《香港取消遗产税情况考察报告》,《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年第3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与提升》,《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16期。

[3]、香港财政年度的具体时间,是从当年的4月1日起到次年的3月31日止。

[4]、苗燕:《香港百年遗产税寿终正寝 吸引投资富人受惠》,新华网,2006年2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陈慧颖:《香港取消遗产税 存废之争集中于整体经济得失》,腾讯网,2005年11月17日 http://finance.qq.com。

[5]、邓树雄:《香港税制检讨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载陈广汉、袁持平主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香港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第261页和268页。

[6]、除另有说明外,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6年各卷,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部分数据则系笔者在香港大学学习考察期间调研所得,特此说明。

[7]、同注5,第262页。

[8]、李凯:《“安排”实施三年推动港澳经济健康发展》,《光明日报》2007年2月22日,第1版。

[9]、香港凤凰卫视2007年2月28日新闻。

[10]、封小云:《香港经济转型中特区政府科技及工业政策的思考》,载陈广汉、袁持平主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香港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第128页。

[11]、谢国樑:《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对香港的启示》,载陈广汉、袁持平主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香港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第115-116页。

同类推荐
  • 中国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路径选择

    中国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路径选择

    本书分析了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实现形式,提出了国有经济实现形式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思路,指出要按照“经济人假设”选拔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过构建新的激励约束的制度框架演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有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发挥作用等内容。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 货币政策研究

    货币政策研究

    开放经济意味着一国资源能够借给其他国家使用。如果一国能从外部借到资源,这个国家的支出就可高于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在随后的某个时间,这个国家需要偿还先前从其他国家所借的资源,导致其偿还时的支出低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跨期跨境的使用和配置涉及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与各国金融机构、货币当局、政府、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书考察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信贷等数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规律,将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暗黑里的星星

    暗黑里的星星

    当黑暗来袭,你是否害怕?每个人都是躲藏在暗黑里的星星,相互靠近,相互陪伴,天空变得不再冰冷.不再绝望.开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 重生之落华宸钧

    重生之落华宸钧

    若我再次出现在你面前,你可还会再爱我?【轻泪:好了,别被上面的吓到了,这其实只是一个小攻重生,再和小受受相爱的故事!】【耽美,主攻文,1v1,HE】
  • 潜入游轮的梁上君子

    潜入游轮的梁上君子

    (作品类型里没有侦探类的吗?无奈,只能选了这个。)阴差阳错被韩国之行选中的三位少年,本是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了豪华的游轮,却不知一场十年前的杀机造就得危难在等待着他们,是亲情的救赎还是仇恨的东征?海上的敌人到底是谁?一切皆在重重的谜题之中为你揭晓答案。
  • 韩娱之最好的选择

    韩娱之最好的选择

    有时候人只需要一只温暖的手的触碰,韩芃一直在等......那一刻,她就像天使,照亮了整片天空。ps:作者是学生更新请谅解。书友群:513260621
  • 异界僵尸崛起

    异界僵尸崛起

    在斯坦大陆上,驱魔师有四大支派,东方帝国古老相传的驱魔龙族马家以及符道天师毛家,光明帝国光明法师一脉,还有巨人帝国雷霆战神一脉,他们是斯坦大陆的主宰,是所有黑暗生物的刽子手。一心想要做人的僵尸王将臣穿越斯坦大陆,身为黑暗生物的将臣僵尸,他将如何躲过驱魔师的火眼金睛,又将如何实现自己做人的追求,如何面对美丽动人的驱魔女天师?正与邪,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将成将如何抉择,一切尽在异界僵尸崛起。ps:驱魔师境界:驱魔师学徒(九星)、驱魔师(九星)、大驱魔师(九星)、光明驱魔师(九星)、神圣驱魔师(三星)、神级驱魔师(三星)、主神、神王
  • 铳剑

    铳剑

    刀剑无眼,子弹更不会长眼!在这个冷与热的混乱交错的时代,秦天如何摆脱过去,走向世界的巅峰……
  • 嗜蛊毒后:废柴陛下,太腹黑!

    嗜蛊毒后:废柴陛下,太腹黑!

    一朝穿越,沦为囹圄之中的宫女。沈七年本以为自己会葬身于此。但再度醒来时却变成了一美男。这到了晚上九点,沈七年就会和脾气奇怪的皇帝灵魂互换?到了第二天九点就会换回来。沈七年知道以后,就开始搞事了。放开皇权让她来!看她怎么玩转奸丞小人,一统江山!称王虽好玩,但总有几个缺爱的女人诱惑她,她无奈之下把后宫废了。怎知,楚江尚却说:“你把朕的后宫废了,朕的下半生(身)幸福就靠你了。”沈七年:“我这就给你找美女去…”江山已收,情劫难逃,情丝已断,她决然离去。持蛊炼毒,成为毒医过着小日子。他却追她到天涯海角,只为博她回眸一笑。——生生世世,只许一人。
  • 清眸

    清眸

    这部书,经历了七年的时光才完成,凝结我的心血,凝结了我的期盼!本书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学校园为背景,描写了当时一群生活在象牙塔里、最后的几批还由国家包分配的大学生的纯真浪漫而又多愁善感的生活,绝大部分故事来源于真实的大学生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也来自当年曾经的日记与信件。那个白衣胜雪的纯真年代,每一次回忆就会有每一次的感动!那个时代的那方净土,也有爱情,但那只是青涩而朦胧的感觉,是一生都挥不去的只停驻在心海里的圣洁的回忆!在本书里,描述了当年的学习、生活和主人公最初的感情的羞涩,有师生之谊、有同学之情,还有当时的大学生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还很粗浅的判断。极值得一看!
  • 傲世为神

    傲世为神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天降神碑,万族林立,诡异莫测!看王平如何在这个世界展现属于他的辉煌。真正做到傲世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