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1. 用你欣赏美的眼睛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候赞扬他们。
2. 如果你现在还和某个同学闹矛盾,你有没有信心用你刚学的知识与他(她)沟通,重新和好呢?
第六周与家人及其他人相处的礼仪
一、与家人相处的礼仪
问题
桐桐很爱爸爸、妈妈,但有时候也难免惹妈妈生气。有一天,她看见班里有不少同学都穿上了名牌旅游鞋,就吵着要妈妈给她买一双新的鞋。妈妈说:“你已经有两双旅游鞋了,我看等需要的时候再买吧。”桐桐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很委屈,把门“啪”的一声重重地关上,就出门了。桐桐这样做对吗?
怎么做
桐桐为了一双鞋跟妈妈生气,跑下楼后沿着街边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体育商店的橱窗前,看见一对母子正停在那儿争吵。从穿着上看,他们的家庭好像并不富裕,可孩子非得吵着要买那双价格较贵的球鞋。妈妈说:“买了这鞋,咱家这个月就不吃饭了,你哪知大人挣钱的辛苦啊!”桐桐听了那位妈妈的话,忽然明白了什么,转身大踏步往家里走。这时,妈妈正着急的在家门口等着她回家呢!看着妈妈担心的样子,桐桐心疼极了,她一把抱住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要新旅游鞋了,我刚才生气是不对的。”妈妈也紧紧地抱住桐桐说:“妈妈理解你想要和那些同学一样的鞋,但我不同意给你买是有道理的……”桐桐懂事地说:“妈妈我已经明白了。”
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做错事,爸爸、妈妈也会时时教育帮助我们。像桐桐一样,有时我们会暂时不理解大人,有时大人也会不理解我们,不同时代的人有代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爸爸、妈妈,虚心接受爸爸、妈妈的忠告和教诲。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对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应心怀感激之情,并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们,为他们分忧解难,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同学们,当我们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心中有亲情,主动关心有困难的亲朋好友,不要对亲人冷漠相待,觉得与自己无关。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一些小衣物,买东西、拿报纸、倒垃圾等),不要像一些孩子那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3)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明白大人挣钱不容易,懂得节约,爱惜东西;不攀比,不给大人添麻烦,施加压力。
(4)学会聆听大人讲话,目光专注,有呼应(点头、微笑等),不随意插嘴、高声辩解,更不能无理取闹。
(5)要诚实守信、守时。放学按时回家,因特殊情况晚回家要想办法通知家人,以免家人牵挂。
(6)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别忘了为他们送上祝福,哪怕只是一张你自己亲手做的小卡片都是最珍贵的礼物。
(7)要常陪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别忘了他们是爸爸、妈妈的父母,也是你的亲人。
(8)在你过生日时,要学会感谢你的爸爸、妈妈。别忘了是爸爸、妈妈给了你最宝贵的生命,把你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
(9)回家、出门都要跟大人打招呼,不要一回家就径自回自己的房间。
(10)当爸爸、妈妈批评自己时要虚心接受;受到委屈时可以向大人解释清楚,不要生闷气或离家出走。记住:离家出走,不打招呼,是不负责任、自私的行为。
(11)大人不是完人,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要学会接受、理解、宽容父母,就像他们宽容我们一样。家庭和睦幸福,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12)家人生病时,要主动关心,端水、送药,学会心疼家人。
(13)不要向妈妈告爸爸的状,也不向爸爸说妈妈的不是。爸爸妈妈有矛盾时,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他们的调解员,想办法化解矛盾,让自己的家更和谐、温暖。
知道不知道
伟大的思想家培根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此,家长不能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稍作让步,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龙应台有三本书值得一读:《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都是有关亲情的书。
作业
1. 问问自己,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2. 当爸爸和妈妈闹矛盾时,你会怎样做呢?
3. 你常去看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吗?你常打电话关心、问候他们吗?
4. 说说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怎样爱你的。
二、与其他人相处的礼仪
问题
除了尊重老师、家长、同学外,你还懂得尊重老人、军人、警察、环卫工人、服务员吗?
怎么做
桐桐有个表妹叫睿睿。暑假里,睿睿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上车时,妈妈看见老奶奶上车很吃力,就赶快上前搀扶一把,并带着老奶奶去找座位;进到车厢里,睿睿看见司机叔叔就问好;爸爸还帮一位农民工叔叔把一个大旅行包放好。一路上,睿睿和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都很轻,下车时,妈妈还把果皮、废纸、饮料瓶带下了车。瞧,刚下车的爸爸正帮一位解放军叔叔拎包呢!睿睿也没忘了给司机叔叔道别:“叔叔,您辛苦了,谢谢您!”大家都向睿睿和爸爸、妈妈投来赞许的目光。
虽然车上的人都是陌生人,大家相处的时间也很短暂,可睿睿一家却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与人相处最初的模仿对象便是父母。孩子从父母那里学来某些习惯和他人相处的态度,对其一生的成长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实际就是孩子的榜样。
同学们,当我们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别人为你服务时,你应该说一声:“谢谢”,不说不尊重服务人员的话;服务人员向你鞠躬时应点头回礼。对服务人员颐指气使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2)进校门时见到保安叔叔,要问好;见到学校的服务人员要主动打招呼,不能视而不见。
(3)要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和乱涂、乱吐,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
(4)在街上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警察叔叔处理公务时不围观、不哄闹,不评头论足。
(6)不嘲笑别人,主动帮助老人、盲人过马路。
(7)见到成年人要称呼“伯伯”、“叔叔”、“阿姨”、“奶奶”、“爷爷”等;说话时要称呼“您”,不要叫“老头儿”、“老太婆”,更不能直呼名字。
(9)不要贬低人,也不要过分赞扬人;过分或不适当的赞扬显得不真诚。
(10)不要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无论是开玩笑还是郑重其事地说事。
(11)不轻视任何职业,职业只是分工不同,在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
知道不知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汉森的先生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后去酒馆喝酒,喝多了就对服务员出言不逊、不尊重。有时警察来劝阻,他还动手打警察。回家后,他经常与妻子吵架,还拿孩子出气,吵得四邻不安。
有一天,天降大雪,汉森穿好棉袄,带上手套,吻别妻子后,和往常一样吹着口哨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就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儿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里脚印,边跑边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
儿子的话令汉森心中一顿,他自问:如果我去酒馆酗酒,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会不会也去酒馆酗酒?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作业
1.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读这个故事,并和他们交流读后的感受,好吗?
2. 说说军人、警察、环卫工人、服务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
3. 请爸爸、妈妈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