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WTO主要是一个政府的多边国际组织,它的大部份规则都是约束政府行为的。这意味着我国政府的职能要有深刻的转变,政府要从过去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干预,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营造和维护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提供各种服务。因此我国企业的运行的外部环境将会有深刻变化,除极个别企业之外,企业很难再寻求政府的保护,企业将独立地面对国内外各种企业的竞争。并且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壁垒和市场进入壁垒还会大幅降低,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这个汪洋大海里,犹如在大海中搏击风浪的小船一样,需要经受外国跨国公司、外国企业和商品等各种竞争风浪的冲击。入世后,除少数受保护的产业还有几年的保护期外,国内市场要彻底对外开放,外国商品和外国企业必然会大量涌入,其中大跨国公司对我们的影响最大。而实际上,目前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加大,跨国并购逐渐增多。目前,世界上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进行了投资。不久以后,这些世界著名企业的子公司很可能会成为在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中国证券市场的现有格局将发生历史性变化。外资进入中国的形式将从新建企业走向跨国并购。而在国际市场上,目前这些跨国公司又纷纷利用跨国战略联盟这一战略,向世界各地拓展它们的地盘,据统计在1994年至1996年全世界形成的2000个企业联盟中,大约75%是跨国战略联盟。在这种形势下,再加上我国企业竞争力整体不高,我国企业如何应对WTO规则下的跨国公司的购并,以及如何保护和拓展国内外的市场?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视野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和传统的竞争方法,必须开拓视野,进行国内战略联盟和跨国战略联盟。而对战略联盟的系统分析有助于企业加深对战略联盟意义的理解,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阻碍战略联盟发展的因素,促进我国战略联盟的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按照危机观的观点,即最危险的时候也酝酿着难得机遇。的确如此,WTO实际上是一双边互惠条约,既给了国外企业走进来的机会,同时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同时,国内市场也将伴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而更加开放,有竞争力的人才、产品将得到空前发展,企业间的整合、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将不可避免,我国将来突现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品牌是可以预见的。
战略联盟不仅包括中国企业和国外跨国公司的联盟,还应包括国内企业间的联盟。与跨国公司的联盟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积累国际经验。而中国企业间的联盟,则不仅可以重新整合企业资源,扩大企业规模,而且可以构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障碍,提高跨国公司的并购成本。因此,战略联盟不仅是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应付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通过企业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舰队,是尽快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好方法。我国企业还要大胆地走出去,与国外的公司在销售和制造等方面达成战略联盟,通过从合作中学习,从学习中成长,从合作中胜出,力争在竞争与合作中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所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佳贵明确指出,建立战略联盟应该是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应对跨国并购的基本战略选择。
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还会触动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部分和环节,从而有利于打破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改变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促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间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合理流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外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增强。
在全球化和高科技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科技的开发方面,技术突破的难度不断增大,资源、实力的相对有限性日益成为制约创新成功的瓶颈,因而现实中战略联盟越来越多。我国的“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也证明了,人才、学科、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是攻关成功的重要支持。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也表明,各领域、各学科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多种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科技开发项目难度的加大、投资的增多,一国要想以有限的财力,在多种高科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已显得相当困难。因此,在外来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加强国际合作,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走联盟之路,便成为各个国家的明智选择。例如欧洲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尤里卡计划”,已由过去的17个国家参与,增至目前的25个国家,东欧一些国家和俄罗斯也加盟其中。到1996年6月,合作完成科研项目360个,另有720个项目正在实施之中。而日本近年提出的“人类新领域计划”也有27个国家的参与和合作。因此社会发展的形势向我们昭示:要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提高一国的竞争力,必须逾越学科、部门和企业的界限,实现学科、人才、管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同样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传统的内部资源优势,如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已很难保证取得竞争胜利;而且由于市场、技术的快速变化,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在市场竞争中均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通用电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Jack Welch)指出,“如果你认为今天你可以在全球经济中独来独往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为了求得生存和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纷纷从对抗走向合作,组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战略联盟。
大量事实表明,企业孤立经营的时代已经过去。
1.3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要研究的是企业战略联盟,文章首先分析战略联盟在国际和国内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说明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然后具体分析战略联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然后对战略联盟的理论渊源、历史演变过程和如何达成战略联盟,以及战略联盟经济效应的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发达国家和我国战略联盟的一些成功经验,并结合以上理论来具体分析我国组建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对我国战略联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另外对我国汽车业战略联盟作一个实证分析。根据这一思路,全文分三大部分七大章。第一部分是总论,包括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战略联盟的一般分析;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