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联盟技术创新集群效应
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是指,当某项重大的、核心的技术创新出现之后,可以引发或促进一系列相关联的技术创新的产生。这种创新的集群效应其实是创新活动本身的一种内在冲动及要求,它表现为在某项根本性创新基础之上,持续地进行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例如在计算机发明以后,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和相关其它产品。其实无论任何形式的技术开发,实质都强调技术的关联开发,也就是说,企业应充分利用技术之间的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某项基本创新基础上,进行相关的集群式创新,以获得一系列创新成果。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活动,也必然要适应经济集约化的要求。通过企业合作开发某项核心技术创新和关联技术创新是实现集约型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由于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强的集群效应,因此对每个企业而言,联合开发某项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概括地说,联盟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盟企业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技术创新中,创新效果和技术积累有着直接的联系,若企业合作开发,由于企业间各项技术相互关联,拥有互补的技术基础,因此,通过互相消化和吸收,企业可以进行系统、配套地开发,使联盟技术创新的体系结构更加合理化。并且联盟企业可以在充分的技术资源基础上,集中各方力量进行核心技术创新和关联创新,为各企业赢得更多的优势。例如,照相机器材巨头柯达公司与富士、佳能、美能达、尼康四家大公司联合研制先进摄像系统的新型智能胶卷。
2、联盟企业进行集群创新,可以发挥学习效应。研究资料证明,企业开发与原有产品相近的产品,成功率较高;而开发与原有产品亲近度低的产品,成功率要低50%。51由于合作可以加速技术的迁移,使合作企业迅速掌握欲开发的相关技术,扩展了技术开发的亲近度,并且各个企业之间的技能、诀窍、经验可以相互交流和转移,因此合作企业可以借鉴学习其他企业相关创新经验,形成学习效应,使创新的成功率提高。
3、由于创新成果的多用途性,使合作开发的效果更显著。由于一项技术创新中应用的技术可以被复制、移植到其他企业的产品生产中去,所以就有生产飞机和汽车的厂商合作开发引擎系统,生产空调和冰箱的企业共同开发制治冷系统。某项创新成果可以为不同产品生产的联盟企业分别使用,扩大了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
要注意的是,正确选择联盟技术创新中的核心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核心技术决定着集群效应的发展方向,若核心技术选择不当,不仅会影响集群效应的发挥,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核心技术的选择应从市场需求及变化动态、和竞争者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选择具有领先性和独特性的技术进行创新,并由此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创新。
5.3企业战略联盟运行条件分析
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运行,需要复杂的、各种各样的条件支撑。我们仅根据战略联盟的一般特点及规律,着重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组织条件、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和文化条件五个方面来探讨一个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需要的基本条件。
5.3.1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转变》一书指出虽然“今天各地的管理文化都说: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快速、动态和灵活的企业。竞争的赢家能够迅速改变发展方向,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引进新产品,并立即适应新的顾客需求。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强调:除非企业有自己的特长,否则不会获得成功。”52这里的企业特长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竞争者难以模仿的、能用于许多产品的、具有关键性的技术或技能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基础和关键,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对于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战略联盟成功运行的首要条件就是企业要实力相当,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也是通过控制外部独特的或互补的战略要素,增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员工拥有的技能、企业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这四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反映了企业的基本能力与发展潜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虽然表面上是产品价格与性能的竞争,而实际上却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中,企业员工拥有的技能及融合在企业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中的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资源。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无形因素,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领导与职工的行为方式与偏好,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它往往融合于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其他三种要素中,对创新决策与实施产生影响。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构成要素的互补性。尽管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诸要素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各种要素所起作用的显著程度也可能不同。但从总体上看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诸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这些要素综合作用的体现。而通过战略联盟,可沿着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更有效地获取企业不具备的互补性资产和要素,加快企业对技术、资源等各种竞争力要素的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当双方获得互补性要素,并融合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之后,更能发挥双方的协同互补优势,使企业单独的核心竞争力在联盟中得到新组合和延伸。
②能力特性的独特性。每一个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深刻烙上企业的特殊经历和特殊组成,不容易被潜在的竞争对手模仿,而任何一个企业也都不能靠简单地模仿其他企业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能在某一领域建立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极大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将经营领域扩展到不同的行业。例如,佳能公司利用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控制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成功地进入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成像扫描机、传真机等20多个领域的市场。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潜藏性的知识和能力,外部企业很难学到,而通过企业战略联盟可以提供众多近距离的学习机会,使企业相互学习到其它时候难以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取得共同进步,使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都获得提高,并有可能催生出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并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相融合,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根本途径之一。如微软与英特尔所组建的Wintel联盟,通过资源互补和相互学习,使双方的核心竞争力都获得很大的提高,并开发出新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芯片和软件产品。
③作用的二重性。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作为技术创新的资源基础和支持系统,当它适应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时,能有效地促进创新和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企业核心能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技术、市场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如果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来对企业创新与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核心竞争能力就会成为阻碍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消极因素。核心竞争力的这种消极作用主要来源于核心能力刚性。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于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的一种制度化的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稳定性很容易表现为某种抗拒变化的惰性,这种惰性就是核心能力刚性。而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会对企业原有的能力系统带来某些变革,降低核心竞争力的刚性和惰性,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上和组织的创新,战略联盟是消除核心竞争力刚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正是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战略联盟的必要要求,所以企业必须注意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锁定目标。要想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只有目标、方向明确,企业的资源配置、使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核心竞争优势的培养才会迅速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条件、情况,因此它所设置的目标方向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选择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定位,主要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1)自身资源状况及以往的知识蓄备;(2)行业现状及特点;(3)竞争对手的实力状态及对比情况;(4)关联领域的影响;(5)潜在竞争者及替代者的演变前景。由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所花的代价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刚性,会影响企业较长时期的经营运作,因此,企业在选择核心竞争能力培养方向时都较慎重,常常将目标锁定在最能影响行业发展前景和具有最大价值增殖力的领域,以使企业掌握更大的竞争主动权。
其次集中资源。集中资源就是将资源集中于企业选定的一项或某几项目标业务领域,以发挥最大资源效用,增强特定的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成本与风险越来越大的当今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在所有业务活动中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事实上,相对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而言,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将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在目标领域取得突破,建立核心竞争力。即使是当今世界著名的许多大企业,它们也大都将资源重点集中于某些关键性业务工作,以求在特定领域达到领先对手的目的。例如,美国西里坎制图公司的三维图像设计能力居同行业之首,但对其它领域了解的不多,例如娱乐业,因此他们不是企图去做这些事情,而是通过与MISS电脑公司、康柏电脑公司、索尼公司等发展战略联盟,向不同领域发展他们的技术。美国的微软公司,日本的本田公司、索尼公司等著名企业,也分别集中资源致力于软件开发、复杂的芯片设计、小型发动机设计和微型电机系统开发工作,从而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若这些公司试图发展各种各样的产品,不仅困难重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投入才能获得其它领域的能力和技术,而且自己的核心专长将得不到扩大和改善,并且很有可能失去自己的专长。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由于实力普遍较差,且可利用资源也有限,因此更应该将有限的财力资源集中于适合自身条件的关键领域,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第三动态学习。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可能会变为一般能力,从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所以坚持动态持续地学习、提高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储备是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几乎没有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一种不变的市场和产品领先战略,它必须通过创新探求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要注意跟随或领先技术创新,并将这种行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以形成更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战略联盟不仅有利于克服完全一体化而造成企业缺乏灵敏反映的缺陷,而且有利于通过相互学习增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动态学习是指学习联盟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等等各方面的有形、无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企业员工及组织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能力中的主要因素。这种知识与技能包含两个层次:(1)员工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结构。(2)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知识技能既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也包括操作技能与实践经验。企业要建立与发展知识技能优势,必须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扩散、积累与更新放在重要位置上。体现竞争能力的知识技能要具有领先水平,往往需要本企业的员工通过创新实践去发现与创造,因此,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学习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立本企业的知识技能优势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学习方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原有的知识都有会在进步变化中落伍,必须进行持续动态地学习,不断更新、重组知识技能要素与结构,保持动态地学习,才能维持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动态持续的学习进程不仅有利于增强组织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曲线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