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网上搜索一下“农家乐”,会出现上百万多条查询结果。互联网上几乎每天都更新着农家乐旅游的信息,每一天都有新的特色农家乐出现,每一天都有酷爱乡村的驴友在发布农家乐的最新动态,随时都有政府关于扶持和引导农民开办农家乐的政策和措施。是什么原因使农家乐如此火暴?什么产品如此吸引消费者的参与?什么因素引起政府如此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旋律。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现代化发展的这一趋势,迅速风靡全世界。
在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生活富裕,社会安康和谐,经济蒸蒸日上。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村没能赶上现代化的步伐,“三农”问题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巨大障碍。各级政府把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破解“三农”问题、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并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引导。
纵观历史,在世界各国,乡村旅游都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扶持,成为农业发展的有效补充。国外的农家乐旅游指的是乡村旅游,它起源于19世纪中期法国贵族间流传的郊外骑马游玩活动。1995年西班牙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标志着旅游业持续发展得到了西班牙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以及游客的认可和重视。乡村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随着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活动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接近自然、返璞归真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美学观念都发生着变化,旅游兴趣不再仅限于人为景观,而对自然景观和半人文景观旅游格外青睐。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20世纪后期,乡村旅游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集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它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规模,并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日本、新加坡、韩国、以色列等经济发达国家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纷纷将乡村旅游提上发展日程。
各国的实践证明,农家乐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20世纪80年代,农家乐旅游出现在我国的成都、北京、上海等城市周边地区。它以其环境美、花费低、路程近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农村休闲度假旅游。开展农家乐旅游的农村地区利用乡村自然景观资源和现有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服务于游客,成为农业的有效补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民俗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直接或间接转移了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在推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将发展乡村旅游确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2006年国家旅游局宣布,中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国家旅游局为此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认真贯彻上述精神,紧密结合本地旅游业发展实际,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和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一、什么是农家乐——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
资料链接“大上海”兴起“农家乐”
沪郊奉贤庄行镇集中种植的3000亩油菜,一到春天菜花齐放,一大片金黄色夺人眼目。这样真正“姓农”、原汁原味的农家资源,引动市民的好奇心,由此产生了上海菜花节。如今,“大上海”重新兴起“农家乐”。
城乡一体化,绝不是消除“农”字特色。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菜花节上,有游客说,今年的油菜花看上去更黄更艳了,视野也更阔了。据庄行镇负责人介绍,由于油菜一下子有了观赏和经济“双重效益”,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自主种植面积大幅上升,种植技术也大大改进。今年的上海菜花节,仅清明小长假就吸引了16万游客,但镇里更高兴的是农民在“热热闹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里常吃的菜饭、青团、菜卤蛋,农民自己养的鸡、种的菜,都销路大好。上一年的菜花节,农民同样“赚头很劲”,有一位农民在家里开出“农家乐”,15天的收入就达8000多元。越来越多乡土资源的开发,给沪郊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农家大伏天吃羊肉、喝烧酒等饮食习俗及榨菜油、酿蜂蜜等农作活动进入乡村旅游市场后,农家手艺也有了市场价值。去年沪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1 13万元,其中来自农业延伸产业链上的收入出现增长。
(资料来源:http://www xinhuanet com/)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一种初级阶段。它是乡村旅游的主力军,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较低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形式。即:“吃农家饭、看农家景、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人们通俗地称之为“农家乐”。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最关心的是健康,都愿意到郊区回归自然,体验一种淳朴、天然的生活情趣,这就决定了农家乐主要的客源市场就是城市居民和他们的客人。
农家乐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农家乐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也就是说,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广大的农民,旅游的需求主要来自城市居民对乡村性的追求。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的基础,是界定农家乐旅游概念的最重要的标准。乡村性由两部分构成:地理位置和乡村资源。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也称为乡间聚居地。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乡村是指以行政区划的乡镇为中心所辖的地域实体,它的外延包括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其所管辖的所有村庄的地域范围。
乡村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产物。自然资源由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多种要素有机组合而成,是乡村旅游中最为核心的景观要素,反映了特定区域内生命、经济、意识、美学等诸多景观特征。自然资源要素描述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和岩石矿物两方面特征,造就区域宏观地形、地貌景观类型形成和分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大的地形单元(山地、高原、平原等)和小的地貌分异(坡向、坡度等)气候景观分异的重要因素,如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风等土壤包括土壤类型、分布等水体如湖泊、河流、水塘、沼泽、水库等动物动物群落及分布的状况和特征植物是景观类型的直接反映,如森林、草地、农作物等。
文化资源由人文实体和人文精神构成。人文实体的形成是人类不断塑造实体的人工化景观来拓展和改善自身生存空间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本生态景观格局完全自然化的特征而带上了人文文化气息,促进了乡村景观格局的发展和成熟,它的类型和结构直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景观的改造程度和方式,包括村落、建筑、农田、工业、交通等多种实体要素。人文精神是相对于实体文化而言的,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诸如风俗、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非物质的精神文化符号,它反映了人类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需求,受新的经济因素和外来文化、意识的影响。乡村景观往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新特征的外来物和残存的原本物的不断叠加和复合。乡村人文实体资源要素人文实体要素类型人文实体要素描述乡村聚落小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等乡村建筑古建筑、古遗址类;民居、民宅类;宗教、祭祀建筑类;民俗类;纪念性类;公共建筑类;功能复合类如桥等交通道路、工具陆地交通类如国道、省道、村道等;水运交通类如运河、干渠等;空运交通类如机场;村内道路类如沥青路、石板路等;古遗迹道路如古道、古桥等;交通工具类如汽车、自行车等农业景观土地形态类如梯田;灌溉类如水渠;机械化类如拖拉机;设施类如蔬菜大棚;养殖类如家禽圈舍;农作物类如水稻水利设施水车、堤坝、灌渠网、水库等旅游设施接待设施如旅馆、餐馆;观光设施如观光景点居民生活产品服饰类;饮食类;日用消费品。
乡村旅游构成要素农家乐旅游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与城市不同的环境,最本质的特征是乡村性,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乡村旅游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乡村旅游具有文化性、生态性、参与性、季节性、市场指向性等特点,都市人是其旅游主要的消费群体,都市人的出游时间规律和特征,决定了都市周边乡村旅游主要在双休日或节假日,以短时、短途、乡村环境为基本特征。具体分析,农家乐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乡村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可开发性。农家乐旅游的概念涵盖了很多要素,其中心部分是农家社区。农家乐经营依赖于提供旅游场所的农村地区、乡村的遗产和文化、乡村活动和乡村生活。处于乡村地区的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不管是显性或潜在的,都可以经过经营者的包装、开发形成旅游产品。如各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形态各异的农用劳动器具、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节气活动、生活感强烈的农产品现场加工,等等,这些都是农家乐旅游可以挖掘利用的资源,内容丰富且可开发。
(2)农家乐旅游活动空间分散、时间可变,具有生态性。“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为主,农业生产各阶段受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较大,导致乡村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赋予了旅游活动不同的风貌,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方面需求。空间上的分散性扩大了旅游环境容量,可以避免旅游中的拥挤和杂乱,极大激发旅游热情。同时,乡村是较少受到现代工业影响的地区,农业是大部分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淳朴的民俗文化,使乡村保持着人与自然的真实接触,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旅游者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城市现代工业社会的拥挤、喧嚣和紧张,回归大自然。因此,生态性是农家乐旅游的重要特点。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生态特性,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农家乐旅游产品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参与需求,具有体验性。从旅游行为体系看,农家乐旅游是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适合于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参与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农家乐旅游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给都市人提供一个认识农村、体验农家生活、追寻古朴民风民俗的机会,为游客提供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如直接品尝农产品(蔬菜瓜果、兽禽蛋奶、水产品等),或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与生活活动(耕地、播种、采摘、打年糕、磨豆腐等),或参与文体活动(民间体育、歌舞、登山、钓鱼等),或体会文化民俗(方言、宗教、节庆、礼仪、婚俗等)。面对生动、具有审美感受的乡村景观,旅游者可以暂时从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压力中脱离出来,体验轻松与自然,并将这美好的体验永远留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