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有理解地去倾听。听话要听音。客户经理在倾听客户说话时,必须摸清客户真正的意图,只听表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及价值观。因此,客户经理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仔细地理解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指责或评断对方的想法,要与对方保持共同理解的态度。要能确认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是否就是对方所讲的。可以通过重点式复诵对方所讲过的内容,以确认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和对方一致,如“您刚才所讲的意思是不是指……”、“我不知道我听得对不对,您的意思是……”。
(4)要有反应地去倾听。要使自己的倾听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潜心地倾听,而且还要反馈性的表示。随对方表情而变化自己的表情,并用简单的肯定或赞赏的词语适当地插话等。这样,客户会如同客户经理在认真地倾听,进而愿意更多、更深地讲出自己的观点。要注意不断将信息反馈给对方,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并引导客户谈话的内容,把谈话引到自己所想的话题上去。对方说话暂停的时候,是表示倾听反应的最佳时机。倾听反应不能和客户的思路冲突,要沿着客户的思路走下去。如果听者和客户的谈话主题不统一,那么客户就会认为听者没有在听他的谈话。
怎么做出倾听反应呢?要轻轻地点头作出反应。要用尽量少的言词进行应答。比如:“我了解”、“对”、“是那样”、“很有趣”、“您说得很对”、“您说得太好了”、“您的眼光真独特”。使用这种词语,一般表示客户经理对于客户的话有所了解,或者表示同意客户的看法。发出声音也能表示客户经理正在倾听客户的谈话。
(5)要排除干扰去倾听。要排除各种干扰,集中注意力倾听客户的谈话。在每次面议商谈开始之前,客户经理需要排除各种干扰源,如将手机调到振动挡或无声挡;列出讨论问题的清单,适时提问强化倾听;寻找安静、独立的谈判场所,以避免同事的穿行或不速之客的干扰。如果面议商谈非常重要,一般不要安排在下午人们容易犯困的时候。选择谈判场所要大小适宜,预先将空调温度调节到偏低一些;不要过于情感化,保持理智与清醒。为了提高倾听的有效性,客户经理要在椅子上坐直,不要交叉胳膊与双腿,面对客户,身体略微前倾,尽量利用目光交流。
3、进行提问调查
客户经理直接向客户提出问题,引导客户去思考,是与客户面议商谈阶段的一种有效的营销方法。通过提问,客户经理不但能利用询问的技巧获得所需的情报、确认客户的需求,并能引出与客户谈话的主题,营销介绍自己的产品,还能检测双方意见是否一致,对商谈议题逐步形成共识。
(1)掌握询问的类型。①封闭式询问。封闭式的询问是指在特定领域中获得特定答复的问句,是让客户针对某个主题明确地回答“是”或“否”。例如:
“您是否认为每一个人都有金融理财的需要?”(回答用“是”或“否”)
“您是否认为存款的安全最重要?”(回答用“是”或“否”)
“您是否认为我们的机构网点是最多、最健全的?”(回答用“是”或“否”)
封闭式询问的目的主要有:获取客户的确认;在客户的确认点上,发挥自己的优点;引导客户进入您要谈的主题;缩小主题的范围;确定优先顺序。
②开放式询问。开放式的询问是指能让目标客户充分发挥地阐述自己的意见、看法及陈述某些事实现况,它能在广泛领域内获得广泛答复的问题,无法用“有”或“不是”等简单的措辞作为答复。例如:
“您理想中的住家条件是什么?”
“您对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服务有何看法?”
“您单位目前的授信使用状况如何?”
开放式询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取得信息;二是让客户表达他的看法、想法。
③澄清式询问。指针对对方的答复,重新提出问题使对方作出证实,或补充原先答复的一种问句。例如:
“您刚才所说的结算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能不能让我来向您解释一下?”
④探索式询问。指针对对方的答复、要求,引申或说明的一种问句。即客户经理为了了解客户的态度,确认他的需要,可以向客户提出问题。例如:
“您刚才说到双方网络信息时有中断的问题,究竟是一种什么情形?”
“在使用这套企业银行系统时您曾经遇到过什么问题?”
“您认为我们的网络理财产品怎么样?”
客户经理应用这种方法向客户提问后,要耐心地等待,在客户说话之前不要插话,或者说些鼓励的话,使客户大胆地告诉您有关信息。
⑤诱导式询问。指对答案具有暗示性的问句。这种提问技巧旨在引导客户的回答符合客户经理预期的目的,争取客户的同意。在这种提问方式下,客户经理会先向客户提出一些问题,将客户引到所需解决的问题上,并借客户的回答完成营销调查任务。例如:
“如果双方都违约,是不是都应承担责任?”
“您单位总共需要多少银行贷款?这次需要多少贷款?”
“您将如何使用这笔贷款?”
“您何时才能偿还这笔贷款?”
“您用何种方式来偿还这笔贷款?”
⑥选择式询问。这种提问方式是指在所提的问题中已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对方须从这些选项中选出一个作为回答。在营销面谈时,为了提醒、督促客户购买,最好采用这种提问方式。比如客户经理进行信贷营销时,效果较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
“您今年的信用额度是维持去年的总量不变,还是增加或者减少?”
选择式提问技巧是营销面谈中最为重要的技巧,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⑦解决性询问。这类问题是指询问有关解决问题方案的价值和实用性的问题。比如:
“为何解决此类问题这么重要呢?”
“除了采用这种解决方法,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案?”
在面议商谈中,客户经理还需要较多采用这类方式提出问题,由此对客户产生正面影响。客户经理还需要多提出这类问题,让客户来告诉客户经理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利益所在。面议商谈并不是只让客户经理来说服客户,而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客户自己说服自己。
⑧多重式询问。指含有多重主题的问句。例如:
“您可以谈谈您的家庭、爱好和工作经历吗?”
(2)掌握询问的方法
①状况询问法。日常生活中,状况询问用到的次数最多。例如“您在哪里上班”、“您有哪些爱好”、“您打高尔夫球吗”等,这些为了解对方目前的状况,所做的询问都称为状况询问。客户经理提出状况询问时,询问的主题要与所销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例如“您目前使用了哪些银行的金融理财服务?”“您目前投保了哪些保险?”等。经过询问了解目标客户的事实状况及可能的心理状况。经验表明,在面议商谈中,状况性问题越多,成交率反而越低。客户经理要少提状况性问题,尽可能在事先做好准备,从其他来源获得这些信息,而不要从目标客户身上挖掘,不要去花费客户大多的时间。
②问题询问法。问题询问是客户经理在得到客户状况询问的回答内容后,为了探求客户的不满、不平、焦虑及抱怨而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探求客户潜在需求的询问。例如:
“您目前住在哪里?”(状况询问)
“百货大楼附近。”
“是不是自己的房子?”(状况询问)
“是啊!十多年前买的,不了小孩上学方便。”
“现在住得怎么样?是不是有不好的地方?”(问题询问)
“嗯,现在太喧哗了,马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走都走不动,实在不符合我们这种白领人士居住。”
③暗示询问法。当客户经理发觉了客户可能的潜在需求后,接着可用暗示的询问方式,提出对客户不平、不满的解决方法。例如:
“碧绿山庄有绿地、有湖水,空气又好,您认为怎么样?”(暗示询问法)
“早就想在这种地方居住了,只是一时下不了决心。”
客户经理如果通过熟练的交叉使用以上三种询问方式,目标客户的潜在需求便不知不觉中从口中说出。
4、巧妙应答客户
商谈是由一系列的问题所构成的。有问必有答,“问”有问的艺术,“答”也有答的技巧。客户经理不仅要向客户提出问题,还要答复客户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答复问题与提出问题一样的重要。客户即使提出的问题无懈可击,但答复失策,同样会错失营销良机。
客户经理应时刻准备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至于什么时候回答和怎样回答只能随机应变。回答对方的提问,必须注意把握三要素:何时回答、如何回答和回答什么。首先要在听清对方的问题并了解对方的提问目的后才回答。其次,对对方的问题可以回答全部也可以回答一部分;可以立即回答,也可以暂缓回答。最后,对对方的问题,可以很清楚地回答,也可以避实就虚或环顾左右而言他。
(1)要对客户的问题表示理解。对客户表现出同情心,意味着客户经理理解他们的心情,并明白了他们的观点,但并不意味着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而只是了解了他们考虑问题的方法和对金融产品的感觉。客户对金融产品提出异议,通常是带有某种主观情感在里面。所以,要向客户表示已了解他们的这种感情,可以通过下面的回话来表达这种意思:“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很多人就是这么看的”、“这个问题您提得很好”、“是的,这一点很重要”,“我知道了您的具体要求”等等。
一定要尊重客户的意见,说几句表示理解的话,能使客户认识到客户经理是在为他分忧,并且表明很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对客户作出的这些积极反应反过来也会促使客户产生信任感。
(2)回答问题之前应有短暂停顿。回答问题前,给自己一些思考时间。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话一旦脱口而出,便很难再收回。在对方问话之后,客户经理可借点香烟、喝水、翻笔记本等动作来延缓时间,考虑对方的问题,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就会给人没有准备的感觉。这个停顿很重要,这样客户会更加认真地听取答复。为了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客户经理还可采用一些方法拖延答复。例如请求客户澄清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或用“一时还想不清楚”、“这次资料未带全”等借口拖延答复。
(3)复述客户提出的问题。为了向客户表明自己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可以把客户提出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4)要准确判断。在弄清对方提问的目的和动机以前,不应随便答复。在对方动机复杂的情况下,应在准确判断对方用意的基础上回答对方。
(5)可以局部回答。如果某个问题包括几个方面,您可以选择其中的若干方面作回答,一时难以说清的,就不必勉强去说。
(6)可以答非所问。当对方提出来的某个问题自己很难直接从正面回答,但又不能拒绝回答时,客户经理最好跟对方讲一些此问题若即若离的问题。
(7)安慰式答复。有些复杂问题往往采用安慰式来答复。即先肯定和赞扬对方提问的重要性、正确性、适时性,然后再合情合理地强调问题的复杂性、马上回答的困难程度,答应以后再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8)答复要有分寸。正确的答复未必产生最好的答复。答复的技巧在于掌握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而不完全在于答复的对与错。答复要既不言过其实,也不弄虚作假,答复应得体巧妙,赢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
(9)答复问题不要绝对化。有些答复要有弹性,不要把话说得绝对化。对于银行需高度保密的信息资料,应绕过不作正面回答,或者委婉地说明并表示歉意。
5、注意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于人的目光、表情、动作、体姿等肢体语言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中,语言只起到了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语言才准确地表达了信息的真正内涵。非语言行为在人际沟通中不但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行为的作用,而且可以直接替代语言行为,甚至反映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情感。
(1)副语言。副语言是指说话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轻重,它们伴随着语言表达信息的真正含义,因而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副语言尤其能表现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以及交流双方的相互评价。客户经理要有意识地控制好自己的副语言行为,不要给人造成误解和歧义,同时,要注意倾听客户的弦外之音,识别客户所传达信息的真正含义。
(2)表情。表情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交流手段。表情能够传递个人的情绪或态度,喜、怒、哀、乐、愁等心理状态都能在面部表情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客户经理在与客户沟通时,决不可要么对着天空高谈阔论,要么对着地下埋头苦讲,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表情及其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
(3)目光。目光是非语言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在人际沟通中,关于对方的许多信息特别是非语言,需要通过眼睛去搜集和接收。同时目光也是一种非语言信号,向客户传递着客户经理的态度、情感等信息。在人际沟通中,客户经理要善于使用目光,如用目光来表明赞赏和强化客户的语言和行为,用目光来表示困惑,让客户有一个自我表现(暴露)的申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