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发育提示
开始认生了
妈妈发现,宝宝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会拘谨不安或者惊慌失措,严重的可能会大声哭泣,这是因为宝宝的社交能力出现障碍了吗?正好相反,认生说明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开始发展了。宝宝出生后,一直处在妈妈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生活在一个相对小的圈子里。从“认人”开始,以妈妈为中心发展出一个固定的人际格局。因此对妈妈和家人会有强烈的依恋之情,只要妈妈在身旁就觉得安全。当宝宝到了五六个月,记忆的发展使他很容易地区分出“熟人”和“生人”,而生人的出现就打破了宝宝记忆中原有的人际格局,宝宝就会感到焦虑,甚至恐惧。
认生的程度与宝宝的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小的宝宝认生比较严重;而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宝宝,认生较轻。
微笑鼓励和赞扬宝宝
父母要注意利用自己的表情正确引导宝宝,使宝宝在成长的第一年里,不仅健康、聪明,而且能根据父母对其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本月全脑开发重点
靠坐
把宝宝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子上,让宝宝靠坐着玩;或者父母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宝宝练习坐。在练习时,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每天最好练习几次,每次10分钟。
叫名字回头
宝宝早就能听到声音回头去看,但是能否理解自己的名字,此时可以进一步观察。带宝宝去街心公园或有其他宝宝的地方,父母可先叫其他小朋友的名字,看看宝宝有无反应,然后再叫宝宝的名字,看他是否回头。注意要用固定的名字称呼宝宝。
寻找失落的玩具
让带声响的玩具从宝宝眼前消失,看看他是否用眼睛追寻,伸头转身寻找。如果能随声追寻,可继续用不发声的绒毛玩具落地,看看他能否追寻。如果追寻,就将玩具捡起来给他,以示鼓励。
认识物名,从看到指
听物名看物是第五月的训练重点。开始时扶着宝宝的手去触摸,以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是先听懂后才会说,宝宝总是从先听物名看物,逐渐过渡到听声指物的。
你好,陌生人——人际交往
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接近熟悉的人,能分辨出家里人和陌生人,此时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让宝宝接近陌生人,这样在接触中,“生人”和宝宝玩,给宝宝玩具,显露出友善可亲的表情,时间长了,随着接触面的扩大,宝宝会通过不断接触陌生人、陌生事和陌生环境,逐步提高适应生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宝宝社交智能的培养。
1. 宝宝不认生。看到陌生人不会惊慌、害怕,也不哭闹,反而充满好奇。
2. 喜欢观察成人的一举一动。
3. 爱笑,喜欢看到成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喜欢与人互动,讨人喜欢。
4. 看到其他宝宝时,会主动靠近,想要接触并和他一起玩。
怎样接近生人
要经常抱宝宝到邻居家去串门或抱他到街上去散步,让他多接触人,为宝宝提供与人交往的环境。尤其要多和小朋友玩,这对培养社交,开发智力、促进语言发展十分重要。
人际先天特质表现
通过适当的人际游戏训练,宝宝的人际交往就能得到良好提升。
避免发生恐惧情绪
突如其来的动作会吓着宝宝,动作轻柔、镇静的父母,能帮助宝宝始终感到安全。陌生人也常会吓着宝宝,所以应该慢慢地接近宝宝,最好让宝宝自己去接近他们。
理解第一步:这是书——认知智能
妈妈和家人讨论宝宝,嘴里说着宝宝的小名,宝宝居然把头侧过来倾听,以示他略略知道大家在谈论他。宝宝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能力。
拟定情景:认识书
时间:吃饱、排尿以后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妈妈抱着宝宝,坐在书桌边,桌子上已经放置了几本图册。)
妈妈:(拿一本色彩鲜艳的、有动物图片的图画册,用手指着书。)宝宝,这是书,(用手翻开彩色的书页。)书可以翻着看。
宝宝:(把手放在书上捣乱)呀呀……
妈妈:(把书合起来,抱起宝宝离开桌子,用手指指桌上其他的几本书。)这些也是书,(翻开几页以后,再把第一本书也放到书堆里。)它们都是书。
宝宝:(看看妈妈,看看书,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重复练习几次,无需一段时间练习好多次,可以每天不定时地练习。)
(几天以后。)
妈妈:(抱着宝宝走到房间另一头)宝宝,书?(注意观察宝宝的视线。)
(看宝宝是否看书,如果不看,可以再从头做起。如果转头看书,就走到房间的其他地方,重复以上行为,看宝宝是否看书。)
(终于会有一天,无论妈妈在什么地方,只要是妈妈说到“书”时,宝宝就把头转向放书的书桌去看,这个时候,宝宝终于认识书了。)
(认知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认识一种物品以后,再选择其他物品供宝宝去认识,比如灯、开关、电视机等。)
重复,再重复
妈妈在平时要有计划地告诉宝宝日常用品的名称,要让宝宝明白某个发音代表某个物品或某个动作指令。重复提醒是一个好方法。
感知物体的特性——数学智能
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宝宝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接触、探索各种各样不同的物体,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特性,从而为宝宝发展和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拟定情景:摸一摸,看一看
时间:天气晴朗,户外散步时光
地点:小区里
人物:宝宝、妈妈、爸爸
(爸爸抱着宝宝,妈妈身边紧随,在小区绿化带里的小石子路上、小溪边、凉亭里玩闹。)
妈妈:(在一棵垂柳树前停下,用手指指树。)宝宝,看看这棵树,绿色的树。
爸爸:(抱着宝宝走到树下,把宝宝向上托起。)宝宝,这棵树好高啊!(把宝宝放下来,握着宝宝的手掌,放在树干上。)宝宝来摸一摸树干。
宝宝:(兴奋异常,咿咿呀呀地叫,这是宝宝与爸爸难得的户外体验。)
(几分钟以后,一家人沿着绿化带小径走到小区小溪上的凉亭内。)
妈妈:(在木板桥边停下来,弯腰向水里看红色的鱼,手指着其中一条。)宝宝快来看鱼,红色的鱼。
爸爸:(抱着宝宝走到妈妈身边)呀!宝宝看,小鱼在水里游。
宝宝:(到处看,终于看见了水里游动的鱼,眼神定下来,随即眼神亮了。)
妈妈:(双手手掌展开合拢,左右摇晃手掌前端,模拟鱼儿身体游动的姿势。)鱼儿鱼儿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鱼儿鱼儿没玩具,吹个泡泡当皮球。
爸爸:呵呵,妈妈是条大鱼,宝宝是条小鱼!
宝宝:(虽然还听不懂爸爸妈妈在说什么,但能感受到此刻的温馨与恬淡,那是深入心灵的美好感觉。)
手眼协调更进一步——精细动作
手眼动作的协调是指人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
宝宝的双手会根据知觉信息而改变活动的方向及力度,这就是手眼协调能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手眼协调能力能促进小肌肉与知觉协调运行,让宝宝更好适应环境的要求,进而促进宝宝智能的发展。宝宝手眼动作的协调,是随着神经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协助非常重要。
拟定情景:奔跑的小鸭鸭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坐在妈妈怀里,看着身边桌子上缓慢移动的电动玩具鸭鸭。)
妈妈:(用手指着鸭鸭)宝宝看,小鸭鸭,嘎嘎!
宝宝:(兴奋异常)啊咕……(手向鸭鸭伸去,试图把鸭鸭拿到手里。)
妈妈:(抱着宝宝起身向前,以使宝宝的手能够拿到移动中的鸭鸭。)宝宝想要鸭鸭啊?
(开始宝宝可能是用手拍击它,甚至把鸭鸭打翻到地上。拿移动的鸭鸭比静止的更有难度,因为目标不固定,需要手眼协调能力的进一步发育,才能做到这一点。)
宝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开始着急了。)
妈妈:宝宝不急,妈妈帮你拿。(握着宝宝的手抓住鸭鸭。)
宝宝:(高兴得喜笑颜开。)
妈妈:(亲亲宝宝)宝宝做到了,你真棒!
(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到下个月,大多数宝宝就能把移动中的物体稳稳地拿到手里了。)
(能够拿到移动中的物体,宝宝的探索之路将大步向前,为了他心爱的玩具,他会不惜倾尽全身之力。宝宝活力四射,妈妈将大开眼界。)
如何对待孩子的哭——心理发育
以前,宝宝哭得凶并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看看奶奶带宝宝的过程,即使宝宝拼命耍性子、哭到背过气去的程度,奶奶也能从容应对。但是,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只有一个宝宝,宝宝哭父母就跟着揪心。
短时间的哭没问题
宝宝只是情感上稍有敏感而哭得很凶,身体方面没有其他问题,这么哭对宝宝的生活没有不好的影响,那么哭泣其实不是大问题,只不过是父母过于敏感,把这当成了问题。
在大哭之前予以阻止
在宝宝哭得背过气去之前采取措施,让宝宝停止哭泣是最明智的做法。在看到宝宝有一点要哭的征兆时,就尽全力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此时,善于“察言观色”是非常重要的,对宝宝举动不敏感的妈妈十有八九会错过好时机。
只要平时留心观察,了解宝宝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不良习惯,大体是能够察觉到宝宝在何时会哭的。
父母首先要控制情绪
妈妈要认识到宝宝哭得厉害是正常的。因此,在宝宝哭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宝宝看到妈妈平和的神情,会学会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要让宝宝懂得,生气或者感觉忍无可忍的时候不管不顾地发脾气、大哭大闹是毫无用处的。妈妈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情,可以使宝宝拼命耍性子、哭闹的情况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虽然宝宝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会受身边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妈妈惊慌失措、大发雷霆或者伤心流泪,宝宝会模仿妈妈的行为举止。
有效的语言沟通开始了——语言智能
研究表明,小宝宝在子宫里时,就开始听父母的声音。宝宝出生后,就开始注意听你说的词汇和句子,他想弄清楚你说的是什么。宝宝还会用他的观察能力来学习一些更复杂的东西,比如爱、信任、时间、因果关系等,这些都存在于他的身体和感情世界里。
沟通发展规律
宝宝先学会听,理解别人说话,然后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宝宝的“听”和“反应”遵从同样的顺序:经常听到的会最先理解,他对于大人语言的回应如果得到大人的首肯,也就是有效沟通,他对语言的理解就得到固化,逐渐扩充他对更多语言的理解、更多的沟通。
从听懂自己的名字开始
在听懂语言的含义之前,语音对于宝宝只是一组特殊的声音。虽然宝宝听到妈妈呼喊也会凝神看妈妈,但那时候只是出于宝宝对于语音的本能敏感和妈妈熟悉的声音让他感到愉悦。从这个月开始,宝宝从无数次的听和看中,渐渐领悟到语音和周围的事物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进入到真正的语言学习时期。通常宝宝最先领悟到的是自己的名字。
创造“多语”环境
方言和俚语可以丰富语言环境,能够提高宝宝听觉的辨别能力。所以,要经常带宝宝接触来自不同地域的妈妈和宝宝,让他听到不同的方言和俚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生活在单一方言环境下,宝宝无法学到正确的发音,所以宝宝的主要照料人爸爸、妈妈,还是要尽量使用规范语言。其他的家庭成员可以说另一种语言,这会成为有利的环境因素,促使宝宝获得更丰富的语言。
啃脚丫——行为习惯培养
宝宝喜欢上吃脚了,不管身体是什么姿势,都不耽误他两只手掰着脚,把脚趾头伸进嘴里咂吧,一咂吧起来就没个完,难道脚丫子上面也有二两蜜?
众宝宝啃脚丫相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爱吃自己的小脚丫,这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特有现象,父母不要禁止。
1. 爸爸妈妈帮宝宝抬脚丫子让他啃个够,宝 宝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地啃、啃、啃,全家人围观,饶有兴趣地行注目礼。
2. 吃脚丫比吃妈妈的奶还要可口,吃得全力以赴,吃得很聪明。
3. 啃啃啃,真香呀,妈妈也来点?
4. 左边右边上边下边,一个地方也不漏,啃得口水流了一脚丫,真过瘾呀。
5. 那是什么脚丫呀,分明是袜子,等不及脱袜子了。
帮助宝宝吃个痛快
如果宝宝还没有掌握吃脚丫的要领,妈妈可以引导。方法如下:
妈妈拿起宝宝的脚丫挠着玩,逗笑宝宝,然后拿宝宝的脚丫蹭在自己脸上,一边蹭一边说:“你看,你能踢到妈妈的脸了!”宝宝会努力再来一次,碰到妈妈的脸以后他会很兴奋。多次练习以后,就能够到自己脸部的位置了。
引导宝宝再次抬起脚,并把脚丫子放到他的嘴边,碰碰他的嘴唇,然后放手。此时,宝宝多半会用手扳着脚丫,送进嘴里啃上了。
脚丫要及时清洁
妈妈要保证宝宝脚丫的清洁,以免在啃脚丫的过程中,细菌随着被宝宝吃进肚里。
开心大笑的法宝:藏猫猫——因果智能
同样的藏猫猫,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每种文化中都有“藏猫猫”游戏,这是一个对宝宝特别有益的游戏,不仅能让宝宝开心,而且还能挑战并增强宝宝的记忆力。
拟定情景:藏猫猫
时间:全家人都在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奶奶、爸爸、妈妈
(宝宝坐在奶奶怀里,正与爸爸逗着玩。 )
妈妈:我们来玩藏猫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