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犀牛扇子用多时,问着原来总不知。无限清风与头角,尽同云雨去难追。
【评】若想不断地精进,我们就需要打破平常的见解,截断是非得失,并一门专注地努力。唯有经过如此雕琢,我们才能步步踏着,不断提升自己。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同,赢得智慧的能力也有快有慢。但是,只要注意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琢磨,我们就可以慢慢地变得见解透彻,体悟深刻,就可以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走向成功。
以自己为岛屿、为舟航、为明灯
有一天,唐肃宗问南阳慧忠国师:“在您圆寂之后,我需要替您准备什么东西呢?”
慧忠国师回答:“请您替老僧做一个密不通风的无缝塔。”
肃宗说:“请大师讲一讲塔的式样。”
过了很久,慧忠国师才问:“您知道是什么式样了吗?”
肃宗回答:“我不知道。”
慧忠国师说:“我有一个继承衣钵的弟子耽源应真禅师,他一定知道该做什么式样。陛下可以下诏书去问他。”
慧忠国师圆寂之后,肃宗就下诏书给耽源应真禅师,问他慧忠国师的话是什么意思。
耽源禅师回答:“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国师塔样”是佛家著名的公案。所谓“无缝塔”,其实就是清净法身的化身,无形可见,无可比拟,只有慧心法眼才能识得。慧忠国师之所以会提出请求皇帝建造无缝塔,就是希望他能够体悟其中的佛法。只可惜皇帝没有抓住定盘星,只将着眼点停留在塔样之上,辜负了慧忠国师的一片苦心,直到耽源禅师到来之后才破解了这一谜团。
定盘星本是杆秤上秤砣所在的位置,常用来比喻拥有一定的主张,能有准主意,因其重要性广受后世推崇。圆悟禅师就曾言,就算已经看得很清楚,还是不能错认定盘星。一旦错认了定盘星,我们就将陷入无穷无尽的苦难中。
生活中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也将提高自己的见识和境界定为努力的目标,可采用的方式常令人哭笑不得。比如,为了让他人认可自己的见识广博,就故意夸大自己的见闻;再比如,为了获得处事八面玲珑的赞誉,便故意编造自己与某位名人之间交往的故事,并极力渲染其中的细节。可惜的是,五花八门的手段始终无法改变行为的本质。如此行为不仅对于见识和境界的提升毫无帮助,反而会使心中的欲望和妄想不断堆积,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追求上进的愿望,迷失在妄想聚成的海洋之中。而这一切都是没有找准定盘星的结果。
日休禅师说:“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天天好一点,就是进步。”若能及时找准定盘星,我们便可以如日休禅师所言,为自己驾起一叶安全行驶在人生海洋中的扁舟。而在成败、得失、福祸面前保持淡定安然,放空自己的心灵则是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准定盘星的重要前提。
见识与境界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如果我们没有认错定盘星,就可以沿着一条身心无碍的宽敞大道行进,不会遇到任何遮掩视线的浮云;就可以远离妄想和欲望之海,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伤害;就可以不断消化和吸收新事物,时刻使自己保持年轻。
【莲心慧语】
释迦牟尼在临终之前留下遗言:“以自己为岛屿、为舟航、为明灯。”当不能认准定盘星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妄想和欲望的海洋。当定盘星被很好地掌握时,我们将沿着一条身心无碍的宽敞大道一路前行。
唯有脚踏实地,方能修行圆满
圣严法师说:“昨天付出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收获。”一日不作便一日不食是很多禅修者秉持的作风。在他们看来,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修行圆满,层层精进。若是能在生活中脚踏实地地前行,我们就能滤去空想带来的泡沫,在提升自我的大道上昂然直行。文殊菩萨所讲的“前三三,后三三”的开示就是对此最好的阐释。
有一天,文殊菩萨问杭州的无著文喜禅师:“你最近刚刚从什么地方离开?”
无著禅师回答:“我刚从南方的杭州回来。”
文殊菩萨问道:“南方的佛法是怎样住持的?”
无著禅师回答:“末法时期,紧守戒律的和尚很少。”
文殊菩萨问:“大概有多少僧众呢?”
无著禅师说:“有些地方是三百,有些地方是五百。”
无著禅师马上又问文殊菩萨:“这里的佛法又是怎样住持的?”
文殊菩萨回答:“凡人和圣人混居,龙蛇混杂。”
无著禅师问:“有多少僧众?”
文殊菩萨回答:“前三三,后三三。”
无著禅师眼中看到的是僧人不受戒律的浮华,慨叹虔诚礼佛者稀少,而文殊菩萨眼中看到的则是凡圣混居、鱼龙混杂中谨守戒律、步步踏着的人。文殊菩萨认为虽然眼前的人们在谨守持戒方面参差不齐,但是脚踏实地的人是其中的中坚骨干。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参透佛法的真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活只在一呼一吸、一点一滴之间。即使理想已经被细化为非常周密的计划,若是没有行动上的落实,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失去根基的空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遗症,本来渴望实现理想的心会滋生出一种思之不得反生怨恨的消极情绪。当这种消极情绪发生质变之时,就是我们迷失自己之日。
人们时常会为春花秋月吟诗叹惋,哀其短暂,却不愿意为身边的美驻足。直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已不再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关注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东西,可惜此时也是它们凋谢之日。每一个现在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需要用心体会。慧海法师认为,道就在吃饭睡觉之间。要想使自己有所作为,不断地得到提升,我们就要使自己在前进途中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
【莲心慧语】
佛家认为,一个拥有目标的人是踏实而幸福的。拥有目标不仅是指拥有远大的理想,更是要将远大的理想在脚踏实地中施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理想实现的根基,才能在步步踏着之中不断提升自己。
法鼓山不是一年建起来的
有一次,无著文喜禅师去参访文殊菩萨。
两人正在吃茶时,文殊菩萨拿着玻璃杯子说:“南方有这种东西吗?”
无著禅师说:“没有。”
文殊菩萨又问:“你们平时用什么东西吃茶呢?”
无著禅师没有回答。
单单从“没有回答”这一点上来看,无著禅师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洞见彻悟的禅僧,因为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深悟道理而不着文字。无著禅师七岁出家,跟随国清禅师听教,禅诵不辍。成年之后,又饱学多识,后来在文殊菩萨的接引下豁然开悟。此刻,无著禅师在与文殊菩萨的机锋切磋中不落下风,就是由于他平时做到了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古人有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世间万物莫不如此。若是不屑于持之以恒地做好身边的小事,成功就会悄悄地判定我们提前出局。若是能够一改轻率的态度,种下努力不懈的种子,成功之花就会绽放。
有一天,弟子们向禅师请教:“师父,怎样做才能成功呢?”
禅师回答:“今天咱们只需要学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现在每个人把自己的胳膊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向后甩。”说完,禅师示范了一遍,然后吩咐说:“从现在开始,每天要做三百个。大家可以做到吗?”
弟子们顿生疑惑:“师父,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它和成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禅师微笑着回答:“如果能坚持着做一年,你们就会知道想成功该怎样做了。”
弟子们暗想:“这有什么好难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谁坚持做了?”大部分人都骄傲地做出了回应。禅师很满意地点点头。
两个月之后,禅师又问大家谁还在坚持,给出肯定答案的人只剩下一半。
一年之后,禅师第三次问大家谁还在坚持,结果只有一个人骄傲地做出了回应。
此刻,禅师把弟子们叫到了自己眼前,对他们说:“你们还记得我的话吗?做完这件事,你们就可以得知成功的秘诀,现在,我就来向你们揭示谜底。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就是最难的事,最难的事常常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它施行起来非常简单,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够做到持之以恒的人并不多。”
师父的话在后来得到了证实。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那个坚持一直做的弟子成功了,他成为师父的衣钵传人,而其他的师兄弟却仍旧默默无闻。
云门舞集的创办者林怀民先生曾经讲过:“法鼓山不是一年建立起来的。”故事中的禅师要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世间万事本来并没有那么难,成功也一样,难的只是不能持之以恒。如果能够耕耘不息,努力不止,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也能带我们走向成功。禅师那个一直坚持的弟子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人生也有涯,而学海无涯。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便千年。当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倾注于无所谓的嗟叹之上时,我们就失去了进一步认识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只有珍视时间,安于走自己的路,耕耘不息,奋斗不止,我们才可能走向成功,迎接崭新的世界。
【莲心慧语】
佛家有一则偈子说:人有不惜身,智慧心决定;如法行精进,所求事无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小事做起,耕耘不息,安住自己的身心,我们才能不断地精进,不断地提升自己,安享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