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8000000002

第2章 让本性做主——佛说本心(1)

【颂】了却一,拈得七,上下四维无等匹。徐行踏断流水声,纵观写出飞禽迹。

【评】由一知道七,并不是简单的举一反三。不要轻易地从自己的意识中得出虚妄的解释,回归自己的本心才是求取真谛的不二法门。

人生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为过去惋惜,为将来担忧,为现在焦虑,却很少认真地思考如何真正地去生活。我们在尘世间起伏辗转,却很少有快乐和幸福的体验。于是,我们开始质疑圆满的生活是否有实现的那一天。答案是“有”!只要我们回到自己的本心那里,按照本性去生活,幸福和自在就会来到身边,与我们长久相伴。

放出“关中主”,顺应本性生活

面对未来,很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不论多少前辈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现实的多变与命运的不可预测,他们依然相信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相信事业和财富都在迫不及待地向他们招手。

很多渴望成功的人们满怀信心地为自己制定了这样的时间表:25岁月薪五千,28岁买一辆自己喜欢的车,32岁之前开始供房贷,35岁晋升为经理,40岁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CEO,50岁光荣退休,环游世界……可实际上,能够将这张时间表变成现实的人却是寥寥无几。生活中的我们大多数只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没有豪宅名车,也没有显赫的地位,终日辛苦工作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如何才能消除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达到人生的圆满呢?这个问题让人们伤透了脑筋。

六祖慧能禅师曾经讲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生的圆满不在于理想的美好,也不在于对经典的熟知,而在于自我心中的彻悟。理想描绘的图景固然美好,但如果常怀忧惧之心,美好的理想就会如烟花一般瞬间耗尽全部的生命。经典阐述的道理固然精妙,可是如果迷失了本真之心,精妙的经典就会如昙花一现丧失了延续的活力。世界由心而生,本心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当所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天性,并且不违背自我的意愿时,我们便是按照自己的本心在做事。

人生本来就有许多遗憾,成败得失都只是世间万象中的一种。放下对于世事表象的沉迷,凡事从本心出发,我们便可以不断获得希望、快乐与爱的力量,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此,佛学大家钦山文邃禅师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

有一次,巨良禅客向钦山文邃禅师请教:“如果一个参禅的人一开悟就达到了一镞破三关的高度,这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钦山禅师回答说:“放出‘关中主’来看看。”

巨良禅客说:“既然如此,那么意识到自己做过了就要诚心修正。”

钦山禅客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巨良禅客回答:“好箭找不到安放的地方呀。”他一边回答一边出了门。

这时,钦山禅师叫住他:“你回来。”

巨良禅客一回头,钦山禅师就一把揪住了他,说:“先不要提一镞破三关的事情,你先向我射箭来看看。”

巨良禅客感到措手不及,想要揣摩推敲之后再回答。这时,只见钦山禅师拿起棒子打了巨良禅客七下,然后对他说:“让你再接着迷惑三十年。”

古时将箭头称为镞,常用以指代箭,“一镞破三关”从字面上来看,就是用一支箭射破了三道关口,比喻不经任何阶段就直接参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这则公案中,巨良禅客一直在为悟道之后找不到安放的地方而忧心,却没有掌握问题的关键。而钦山禅师却是每次都命中关键,先是“放出‘关中主’来看看”(“关中主”就是靶心,关键处之意),再是“先不要提一镞破三关的事情,你先向我射箭来看看”。在钦山禅师看来,即使提出再犀利的问题,若是不能顺乎本心,坦然接受心中的得失,就不算真正的悟道。

生活也是一种悟道。一个人,唯有顺乎本心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自乱阵脚;唯有顺乎本心才能顺利渡过难关,不为表象所扰;唯有顺乎本心才能无所憾愧,走出自己心中的圆满人生。

【莲心慧语】

星云大师说:“许多人之所以不能自知,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同体共生’的道理。他们不了解心境一如,不能做到心境合一,因此心容易被外界的情景所扭转,容易被外物奴役。”放下心中的是非得失,我们才能做到顺从自己的本心,才能与快乐时刻相遇。

别在心中为自己筑墙

杜甫的名篇《望岳》中有这样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古至今,很多人为了达到这一境界而不懈努力。遗憾的是成功者寥寥,更有一些求之不得的人们在失败之后,终日唉声叹气,意气全无,变得孤高褊狭。归根结底,这不过是因为他们对这份境界过分热爱了。

佛说,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也无怖。人们的一切畏惧,一切忧愁,都是源于爱,因为爱也是一种欲望。你想要成为强者,又怕不能成功;没有成为强者,又怕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如此,当梦想成为一种过度的爱的诉求时,担忧和恐惧就产生了,虚荣心就会发挥效力,执著于梦想却没能实现的人就会失去自己的一片真心,掉进褊狭孤高的陷阱。只有心中时刻保有一片净土,褊狭孤高才会远离我们,梦想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敞开。失去了心中的净土,即使是马祖道一那样的佛学大家也不能全身而退。

有一天,马祖道一禅师突然感觉心里很不舒服,这样做也觉得不对,那样做也觉得不对。接连换了好几种做法,马祖禅师心中的不适感都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寺院的院主见此情形就问他:“和尚,你最近修炼得怎么样了?火候如何?”马祖禅师回答说:“有时日面佛,有时月面佛。”

从表面上看,面对院主的关心,马祖禅师好像答非所问。其实,马祖禅师的回答是非常有深意的。“有时日面佛,有时月面佛”是佛家有名的偈语,意思是白天也是佛,晚上也是佛,白天和晚上都一样。心中安适是如此,心中不安适也是如此,安适与不安适都一样。天然本性是人们的至宝,不过有时心中的感觉会蒙蔽自己的天然本性。只要不为心中的感觉所迷,自然就可以不论何时都得到深刻的见解。

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就不要随便地发问,因为答案就包含在问题当中。正视自己是远离孤高褊狭的心境、寻回心中净土的最佳选择。当回到此种心境初生之情景时,我们便可发现自我本心遗失的真相,梦想也便有了新的起点。

幸福总是令人心生向往,每个人都会时常在脑海中描绘自己幸福的模样。可是,若失去了心中的净土,快乐就变得行踪不定,痛苦和误解却常伴身旁,就是我们自己也无力跨过那堵无形的心墙。只当玩世不恭的乌云散去,我们的心才会再次沐浴清净平和的春风。心静福自来便是这个道理。

其实,幸福从来都没有真正走远,它既不是远在天边,也不是在难以接近的对岸,而是在自己的心底。当孤高褊狭不再成为天然本性的障碍时,幸福就会在第一时刻到来。

【莲心慧语】

白兆圭禅师曾说:“譬如空中飞鸟,不知空是家乡;水中游鱼,忘却水是生命。”鸟儿在空中飞翔,本身就在天空中,并没有意识到天空是自己的故乡;鱼儿在水中游,水对它来说非常重要,可它并没有因为水的重要而忧心忡忡。如果我们能够拥有鸟儿和鱼儿这样的本心,远离孤高褊狭的陷阱,生活就会充满欢乐。

你为什么不到没有寒暑的地方去

人的一生常常是无数种追求来书写的:有人追求真理,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爱情,有人追求地位……确定追求的目标之后,人们往往会投入自己的全副精力。自然,大多数人靠勤奋的努力会收获丰厚的回报。奇怪的是,一旦得到之后,人们便发现那些东西并非全是自己想要的。那些意料之外的收获虽然带来了荣耀的光环,但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佛家常用“无明业火”来形容怒火。佛陀说,一切痛苦都产生于无明,人由于无明而产生偏见与固执,苦也就产生了。当世间万物的根本力量不能为人所知时,无明就会开始发挥作用。意外收获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就是这个道理。开始的时候,它充当的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其视为一种必然的存在。一旦它缺席,人们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心中充满了不安与焦躁,甚至会大发雷霆。与此同时,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渐行渐远。

迄今为止,自然是公认最睿智的生活方式之一。无数文人墨客都为自然写下了瑰丽的诗篇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飘香,南山悠悠,禅意浓浓,一种简单的快乐油然而生。徜徉在如此美景中,我们会与自己的天性重逢。

当然,要想与自己的天性相遇,借助山水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只要能够灭除心上的无明之火,我们就会感到心中清凉,就有机会与自己的天性携手同行。

有一次,一位僧人向洞山良价禅师请教问题:“禅师,请问我该怎样做才能避开即将到来的寒暑季节呢?”

洞山禅师反问:“那你为什么不到没有寒暑之分的地方去?”

僧人继续问:“请问禅师,您所提到的没有寒暑之分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洞山禅师回答说:“寒暑不分的地方有这样一个特性,那就是该冷的时候简直可以冻死人,该热的时候又会热得要命。”

世上真如洞山禅师所说有那样一个地方吗?有的。这个地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我们心里。本来寒来暑往是世间无可改变的自然现象,提问的僧人却想避开它。究其根本,使僧人感到不安的并非寒暑,而是僧人心中的障碍。洞山禅师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才会反问“你为什么不到没有寒暑之分的地方去”。实际上,没有寒暑的地方在心外世界是不存在的。

可是,僧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天性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反而在无明之火的蒙蔽下继续向洞山禅师请教“什么是没有寒暑的地方”。这次,洞山禅师用了一个非常夸张的说明:冷时更冷,热时更热。如果一个人能在这样的地方经受住考验,那么他就不会再对所谓的寒暑产生不安之心。这就是僧人心中产生无明之火的根源,同时也是扑灭他心头无明之火的良方。

这个僧人就是生活中你我的一个缩影。我们总是豪情万丈,一门心思向前跑,生怕自己落于人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定要攀上最高的峰。然而,现实常常不如我们所愿。于是,深受种种不安围困的我们就会像故事中的僧人那样遇到自己想要躲避的寒暑。当无法躲避的时候,心中的无明之火就总想破壳而出。只有找回自己的天然本性,熄灭心头的无明之火,我们才可以结束这种煎熬。

宋代禅僧茶陵郁禅师曾经写过这样悟道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世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茶陵郁禅师诗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人的心灵。当我们将自己心上的尘垢清理干净,自然天性才能释放出原有的光辉,我们也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莲心慧语】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善念是天堂的使者,而恶念不仅是地狱的引路人,还是无明之火的根源。当恶念被清除干净,露出清明澄澈的本心之后,无明之火就会熄灭,欢乐就会与我们重逢。

不放弃自己,不依赖别人

佛说:“动则影现,觉则冰生。”我们如果既不动又不觉,就不会有明晰的见解;如果能够感知“动”和“觉”的深意,重视自己的内心,人们就会如鱼得水。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番热切的期盼,希望自己可以诸事顺利。若是遇到挫折,我们便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然后迫使自己比之前更努力几分。如果最终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很多人就会变得意志消沉,甚至通过沉迷声色来麻醉自己,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人生悲剧。其实,这一切都与我们不够了解自己有关,尤其是很多时候过于依赖他人的看法,自己却没有认真思考。客观地讲,他人的看法不乏精妙之处,但是没有经过自性感悟的道理并不会发生任何效力,反而可能成为前进途中的障碍,麻谷宝彻禅师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天,麻谷宝彻禅师手拿禅杖去拜访章敬怀晖禅师。到达禅堂之后,麻谷禅师就绕着禅床走了三圈,然后将禅杖摆动了一下,在章敬禅师面前站定不动。

章敬禅师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后来,麻谷禅师又去拜访南泉普愿禅师。在南泉禅师那里,麻谷禅师重复了拜访章敬禅师时的行为,并等待着南泉禅师赞扬自己的悟性。

可是,南泉禅师却说:“不对!不对!”

麻谷禅师感到很奇怪,就问:“为什么章敬禅师说对,您却说不对呢?”

南泉禅师答道:“章敬禅师并没有错,有错的是你。你之所以在我面前有这样的举动,不过是因为章敬禅师说对而已,与你自身的领悟无关。这样得来的知识就像由风带来的一样,如果你不能消化吸收,最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麻谷禅师在章敬禅师和南泉禅师面前的举动完全一致,为什么他们二位一个说对,一个说错呢?这与麻谷禅师的立足点有很大的关系。当拜访章敬禅师时,他做出绕床走、摆禅杖的动作完全是出于自性感悟;当拜访南泉禅师时,他再次做出这一行为,却没有包含任何自性感悟的成分,完全是因为这套动作曾经受到章敬禅师的肯定罢了。所以,南泉禅师才会说:“不对!不对!”在南泉禅师看来,一个人若想得到正确的见解,必须经历自性感知、消化吸收的过程才可以。如果只是拾人牙慧,这个人就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也不能获得正确的见解。

同类推荐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热门推荐
  •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界沉浮

    天界沉浮

    她是魔帝之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是震惊整个修行界的冰神,以出其不意的法术震惊世人。然而很少有人知晓,她曾因身体内莫名阻力而被列为修行废柴的行列,但不肯轻言放弃的她,终究还是战胜一切,走在了通往强者的道路上。天界之上,谁主沉浮?面对想一统天界的父王,她一心只想助他。然而阴谋揭开,是该永堕魔道亦或是永葆初心?
  • 创始元灵

    创始元灵

    孤寂一少年,命中注定无仙途,历劫难,命险途,终踏求真路。回首难堪望,今生已千年,是孤独。仙灵地,神通天,九霄任逍遥,仙途命短,永无悔。觅机伐戮求大道,醒来才觉道无恒,道无恒,再追寻。诛邪魔,斩妖灵,穿银汉,入荒宇,寻根源,唯我是尊闲。今朝回首,泪长眠!【希望大家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 凤临土

    凤临土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我还在做着一个梦,那是一个雪白的梦。梦里有飘落的花瓣,有美丽的天使。但我什么都不能做,我只能看着她们,就那样,看着而已。在不知持续了多久后的一日,白色的世界里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满目刺眼的红,漆黑及腰的发。父神说:“逃离了这里,你将背负永洗脱不去的罪。”但是啊,父神,他说他会带我回家,他说,我们会在一起,永远。所以我把手交给了他,由着他带我离开了那个白色的梦。直到,那把长剑连起我俩的心脏,他笑着对我说:“欢迎回家。”我的梦,变成了红色的,那是不含杂色的红色。在那日,人间诞出了一个传说。有一只凤凰降临在了大地上,带着刺目的红色。
  • 异能少年都市行

    异能少年都市行

    打着以学习之名的口号,穿越时空隧道,朝着美丽繁华的大都市奔去,却未料到这是一个向钱看齐的金钱社会,这让主角的“学习”之路有些坎坷
  • 潇潇南凉

    潇潇南凉

    穿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遇见许多陌生的人,潇雨墨表示有点儿懵,然而那一世的血海深仇她必不会忘,她必要成为最强机械师!
  • 万世神途

    万世神途

    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何为正?何为邪。我要这世俗再也不随波逐流,我要这人看透所谓的正道,我要这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归途。
  • 罂粟情人总裁请走开

    罂粟情人总裁请走开

    她,是娘死爹不爱的孤儿。从小就被父亲送到孤儿院不闻不问。唯一一个关心自己的人也随着自己的转院不了了之。意外进入厉家,却遇见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第一个,无条件包容她,爱她。但是她却无以为报。第二个,囚禁她,折磨她,但是她却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忍不住想他靠近,但最后,也还是只得到一句“再也不相见”。她终于知道,这个男人不爱她,并且永远都不会爱上她,他们中间隔着的,是两家人的血债。当她终于放下一切离开她时,男人却紧紧不肯放手。美名其曰:这辈子你都是欠我的,没我的允许,你怎么能逃。可是已经伤透了的心,又怎么能开始重新跳动?她是不敢爱了,也不想再爱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群穿DNF之元素绽放召唤狂

    群穿DNF之元素绽放召唤狂

    悲鸣狱萌完全想不到,她带言雪茗练级,结果自带闺蜜萌宠穿越阿拉德大陆!死神你把姐拖到悲鸣洞穴,把闺蜜和萌仓鼠拖到王的遗迹?没事!仓鼠童鞋会玩战矛!闺蜜带仓鼠碾平遗迹并说:“亡者峡谷咱碾定了!”自带原来等级装备,反正之前的东西都在!于是穿越几天后,某三个幽怨女打趴死神兄弟!魔法横天下,谁敢惹咱,打残丫的!挑衅骂街?给姐姐我跪下当纯良小王八!阿拉德大陆从此烟花光阵不断!烟花?那是第六元素!光阵?没见过召唤法阵?暗精灵女王好心招待?你的领土主权咱不犯!死神听了梅米特的话才导致两人一鼠穿越?打爆你的狮子头!穿不回去?安安分分平天下!【法师闺蜜逆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