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8000000013

第13章 纠缠表象是苦自己——佛说超脱(1)

【颂】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北斗南星位不殊,白浪滔天平地起。拟不拟,止不止,个个无裈长者子。

【评】最高深的境界往往通过最简单的形态表现出来。“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脱的境界。不过,此时我们已经有金刚不动的禅心,能够从容淡定地洞悉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正是如此多的不如意令我们跌进痛苦的深渊,变得小心翼翼,总是紧紧抓住自己眼前的东西,生怕一不留心就失去。不过,过分小心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快乐,害怕失去的恐惧之情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唯有放下心中的恐惧,松开自己紧紧抓住的手,我们才能真正解脱,找回久违的快乐。

佛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皆当做佛

佛告诉我们,所谓凡夫者,本来是个假名,没有真正的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本性而已。只要找到了本性,就没有凡夫,所有的人就都成了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的佛。

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常常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总是更愿意相信将希望得到的东西紧紧握在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常常提心吊胆,生怕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竞争力,意外出局。

不过,若要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与一份符合自我职业发展前景的工作作支撑是万万不能的。而要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找到并认识自己的本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与自己的本性相遇,心中的梦想之舟才有停靠的码头。否则,再强烈的成功愿望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且一味地急功近利会将一波又一波的烦恼、迷惑与惆怅带进原本澄明一片的内心世界,令人跌进痛苦、功利与得失的深渊中无法自拔。

另外,提心吊胆的人群中还有一些从来不敢正视自己本性的人。他们满足于在世间的繁华中徜徉,心安理得地做着别人的应声虫,选择在现有的舒适环境中度过自己的人生。据《碧岩录》记载,南阳慧忠禅师曾就此对寺中的僧众进行指引。

曾经有一个人任劳任怨地为南阳慧忠禅师做了二十年侍者。禅师非常感动,想要帮助他早日悟道。

有一天,禅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听到呼喊之后,侍者以为禅师要他做什么事,就马上走到禅师身边,答道:“我在。您有什么事吗?”听到这样的回答,禅师感到很无奈,只好回答:“没什么事!”

过了一会儿,禅师又叫道:“侍者!” 侍者的表现和第一次一模一样。禅师只好再次回答:“没什么事。”

这样反复几次之后,结果都是一模一样。这次,禅师又喊:“佛祖!佛祖!”侍者听到后,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就问道:“禅师,您在喊谁呀?”禅师见他还没有省悟,就启示他说:“我在叫你呀。”侍者仍然不明白佛祖的深意:“我并不是佛祖,只是您的侍者呀。您是不是看错了?”听到这样的回答,禅师只好说:“不是我不想指引你,是你太辜负我呀!”侍者更加奇怪了:“禅师!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辜负您的,我永远是您最忠诚的侍者。”

禅师感到非常失望。为什么有的人就只会做别人的应声虫,而不去注意自己的存在呢?他们为什么不能接触自己真实的生命呢?想到这里,禅师告诉侍者:“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佛祖和众生并没有任何区别。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佛祖和众生没有任何区别,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的佛,都可以从痛苦中脱身,达到超脱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像故事中的侍者一样不敢相信这一事实,他们只是在俗世中沉沦游弋,任功利、得失、好坏、善恶等煎熬自己的内心。因为没有选择坚守,没有选择真正面对,所以,他们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误认为自己就应该和佛不同。

一切众生皆为佛,真意自在本性中。其实,每个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只要愿意相信自己,愿意放下对世间万物表象的纠缠,我们就可以找回迷失的自己,就可以享受超脱的快乐。

【莲心慧语】

佛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皆当做佛。”在佛祖眼中,众生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我们无须妄自菲薄,只需拆掉自己亲手垒砌的横亘在佛与我之间的高墙。放下对世间表象的沉迷,我们就能与自己的本性相遇,享受无限的快乐。

淡定,不为一念所动

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成功和失败只在毫厘之间。这毫厘之差却把人们带到两个极端:一边是充满欢乐和喜悦的成功,一边是充满痛苦和悲伤的失败。如此大的反差在人们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成功的一方可以骄傲地认为自己之前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失败的一方却在付出同样艰辛的努力之后承受了全部的沮丧、委屈和痛苦。为什么命运会如此不公?

三祖僧璨曾在《信心铭》中写道: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和执著。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世间万物之间本来并没有差别,毫厘之差带来的成功和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若是对这样的结果过分执著,总是纠结于失败的事实,我们就会迷失在痛苦的海洋中,无法对眼前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决断。

世间万法都出于一念之间,我们如能抛开是非功利之心,用淡定平和的心态看待眼前发生的事情,就不容易为一念所动。

有一位僧人问赵州禅师:“禅师,佛说万法出于一念,那么‘一的’归宿又在何方呢?”

赵州禅师回答:“我在青州做了一件布衫重七斤。”

后来,有一位僧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禅师说:“庭前柏树子。”

僧人说:“和尚不要拿境界来示人。”

赵州禅师说:“老僧从来不用境界示人。”

无论是问一念的归宿,还是问祖师西来意,提问的僧人都没有离开境界的范围。在他们看来,佛法应该要用深刻的哲理和高深的境界表达出来。殊不知,越是高深的佛理,就越讲究言不在多,语不在繁。这就是赵州禅师回答“我在青州做了一件布衫重七斤”、“庭前柏树子”所要传达的理念。只有了解这一点,修行者才能真正悟道成佛。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悟道。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我们无一例外地会与成败、名利、得失、善恶、痛苦、疑惑、烦恼相遇,若是能够悦纳它们,只将它们当做生活的一种常态,便会远离痛苦,享受超脱的快乐。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当对成败、名利、得失等怀有执著之心的时候,苦涩的海水就会将我们整个吞没。此刻,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名誉,还有我们的心,甚至是整个生命。若是没有了心,没有了生命,成败、名利、得失对一具丧失生命力的躯壳又有什么意义呢?舍弃心中的执念,不再对它们抱着强烈的追求之心,我们就可以到达安放自我身心的彼岸。当心变得宁静平和之后,超脱的快乐就会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将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与成功和名誉再次相遇。

【莲心慧语】

证严法师说:“做人本来就要安分守己,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但是贪念一起,行动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平时一定要好好约束、照顾好自己的心。”对于成败、是非、得失等过于执著也是一种贪念。只有舍弃执著之心,把握好心中一念,我们才能享受快乐超脱的生活。

一灯照暗室,举世通明

有一次,张拙秀才去参访西堂智藏禅师。

张拙问禅师:“山河大地究竟是有是无?三世诸佛究竟是有是无?”

禅师回答:“有的。”

张拙说:“错!”

禅师问张拙:“你曾经参访过哪些人?”

张拙回答说:“参访过径山禅师。每次向他提问,他都回答无。”

禅师问:“你有家眷吗?”

张拙回答:“有。”

禅师又问:“径山禅师有妻子儿女吗?”

张拙说:“径山禅师是高僧。和尚还是不要毁谤他吧。”

禅师说:“等你达到径山禅师那样的境界时,才能说一切皆无。”

张拙俯下头不再说话。

只学到径山禅师的皮毛是张拙不再轻易开口的根源所在。实际上,他并没有到达径山禅师那样的境界,无论是对于有无的提问,还是那个“错”的评价,都是模仿而来。而西堂禅师一下子就指出张拙的弱点所在——“等你达到径山禅师那样的境界时,才能说一切皆无”。西堂禅师这样说的目的就在于希望张拙能够发现径山禅师 “一切皆无”这个说法背后隐藏的真相。

每天,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不断地对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事物作出判断,进行归类,直到休息。第二天还是同样的情形。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这样的情形会一直持续下去,并贯穿整个人生旅程当中。判断已经成为我们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比起那些大众公认的中规中矩的法则,我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随心所欲地进行每一次判断。

可是,这样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个人的视野总是有限的。当事情的发展越过视野的底线时,如果继续以原来的视野作为判断依据,自欺欺人的情况就会出现;如果不再以它作为判断依据,拓展自己的视野就成为一种必然。而洞悉事物的真相便是拓展自我视野的最佳途径。

佛家认为,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之心来确定善恶。若是在处理事情之前先存好恶之心,杂念就会遮住我们的慧眼,事物的真相就不能如实展现,合乎事理的正确决断也无从做出。这样,我们就会一直徘徊在真理的门外,与真理擦肩而过。只有舍弃好恶之心,我们才能不受心中杂念的干扰,才能辨明事物的真相。

世间万物变化无常,但是事物的真相只有一个,恒久不变。当事物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我们才能认识声色的本质,不再沉迷其中;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公正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决断;才能跳出原有的局限,与真理同行,不再与痛苦为伴。

圆悟禅师说,一个融通的宗师,得大解脱的人,必须要另有活路,至于机境不能两忘的人,必然会停滞在这两头。所以,局限于事物的表象或原有的视野都不能带来超脱的快乐。唯有以洞悉事物的本质为出发点,培养自我,辨别事物的能力,我们才能与超脱深情相拥。

【莲心慧语】

佛说:“一灯照暗室,举世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沾光?”个人好恶并不能成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只有洞悉事物的本质,对事物进行全面周密的调查分析,我们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才能安享超脱后的自在。

活着只为充实自己,不是迎合别人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许多抱怨在怀。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怎么活得这样累”之类的抱怨,只是抱怨的主人公不尽相同,有时会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时会是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的学生,有时会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实际上,很多抱怨的出现都只是由于抱怨者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

无际禅师在与弟子谈心的时候说:“活着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没有自我的人,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这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所以活得很累。”无际法师的这段开示无疑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对他们而言,无论年龄如何,阅历多少,为别人而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年幼时为了得到长辈的夸奖努力做一个乖孩子;少年时为看到父母的笑脸而发奋努力;青年时为了满足爱人的要求而废寝忘食;老年时为了逗孙辈开心而努力改变。

同类推荐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热门推荐
  • 真武虚空

    真武虚空

    真武大陆,传言真武大帝统一大陆后却神秘失踪,而后天地间出现十大神魔级灵物,引起各大宗派和帝国的争锋,最终整个大陆被分为六大宗派,四大帝国,从此十大势力鼎立的格局便延续至今,而就在具有千年传承的宗派青莲宗内,一位天生经脉残缺的少年竟然意外获得一个天降之物,从此却开始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 废柴嫡女:倾城杀手妃

    废柴嫡女:倾城杀手妃

    她,本是杀手帮的红人,杀人无数,却因一朝穿越到了不受重视的嫡女身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她的原则欺负她的人,她要一个个都讨回来今天起,那个废柴嫡女已不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杀人不眨眼的她她,注定要颠覆众人的理念,成为这个大陆的传说!
  • 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

    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

    孩子刚出世是天真无邪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关键在于后天环境影响才有了差别。大的环境有三个: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广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这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能够长好,长到什么程度,长成什么样子。孩子长不好的原因就出在这三方面。只有对它们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培养好孩子。
  • 霹雳天玄

    霹雳天玄

    傲立天穹笑苍宇,乾坤尽掌中。睥睨天下问顶峰,千山渺,谁与争锋。一个迷样的男孩,一个混乱的时代,一段热血又搞笑的修行之路……
  • 血巫行

    血巫行

    因开天耗尽精气的盘古不忍人族饱受欺凌,便将自己三魂七魄中的三魂化作上古大巫,分别为天巫,地巫,精巫,这三支大巫带领人族抵御鬼怪妖兽,匡扶正义救人族于水火之中,上古有大巫者以八千岁为秋八千岁为冬,谈笑间山川大河化为齑粉,弹指间上古异种灰飞烟灭。作为精巫后裔,吴天应当何去何从?
  • 神兽阿狸

    神兽阿狸

    她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一次出逃,在赵国古都拾得的一块美玉,哪知这美玉里竟沉睡着一只上古神兽,等待千年为寻昔日主人,他和她踏上了一段奇幻之旅…
  • 异世寻乡人

    异世寻乡人

    为了救活自己的恋人,林轩通过地球最先进的科技打穿时空,在脑海中移植了一块能确定时间和空间坐标的智能芯片。打算回到过去,改变未婚妻的命运,却不慎被卷入时空风暴,流落异界。且看林轩如何在异世找到归家的路,又将在异世演绎出怎样的精彩。——————————一切尽在《异世寻乡人》。
  • 少年寻仙

    少年寻仙

    荒野深处,几个接连进入地下,随后不知从那跑来的另一个人偷偷摸摸的也跟了下去。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 最终决战

    最终决战

    想长生不老吗?想成为神吗?想改变平凡的人生吗,想成为人上之人俯视那些曾经轻视你之人吗?想拥有魔兽,星际争霸甚至英雄联盟等著名游戏中的奇幻能力甚至神器吗?想去异界吗?想去勾搭异界的妹子吗?这里有不同种族的妹子,精灵,女王,矮人,只要你想到的。现在只要加入神教,一切都不成问题。PS书友群389747426欢迎广大读者加入,一起探讨剧情……
  • 佛魔双修

    佛魔双修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佛尘。他本是一个六根清净,与世无争的和尚,却因为地域的入侵,而被迫离开生他养他二十多年的寺院,踏上一条拯救天下苍生的修佛之路。修佛之路,漫长而遥远,在修佛之路上,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个女子,水灵儿。水灵儿是一个纯阴之体,因为他的存在,了空的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之后了空更是收了惠能惠新两个和尚。正在这时候,一场预谋正在悄悄的进行着,他的知己灵儿被抓,为了救回灵儿,了空走上了一条类似于唐僧西天取经的修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