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当前,迎难而上
一个记者曾去西藏采访,傍晚在一位地方官员家里做客,吃过饭后着急赶往另一个地方。这时,主人告诉他路过的地方经常有狼群出没,让他住一个晚上再走。可是这位记者,坚持要走,主人只好让自己的藏獒送他。一段时间后,主人没有见到自己的藏獒回家,却看到那位记者行色匆匆地跑回家来,他告诉主人藏獒正在和四只狼进行殊死搏斗。主人和家人急忙拿猎枪去追,结果看到的却是四只狼的尸体和一条延伸向主人家方向的血道,他们顺着血道寻找,最终找到了藏獒的尸体。
藏獒这种在逆境中面临危机,毫不退缩、迎难而上,至死方休的坚持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拥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又何愁成功不向我们招手呢?
在2008年年初的抗冰雪保通信中,中国电信福建建宁分公司员工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谱写出一首首“危机当前,迎面而上”的乐章。
灾情发生后,设备维护中心员工随时处于工作状态。1月26日,持续的冰雨导致路面结冰,主要道路车辆无法行驶,设备维护中心刘群林、陈强、凌宁、汪刚太、兰小明、王昭辉、卢有旺、余军、黄麟、刘接到险情通报后,硬是抬着200多斤的油机,在结冰的路面上一步一步挪向通信机房。当目标机房完成供电后,他们又奔赴下一个目标机房,从1月26日到2月5日每天如此。设备维护中心主任刘群林、谢长胜两人以机房为家,在灾情最严重时持续工作3天,没有一句怨言。
“让我去吧,我是党员”,这是设备维护中心王昭辉在抢险救灾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月30日,已奋战多日,正准备稍作休息的王昭辉突然接到通报:里心镇大南村机房停电,需要清除路障。“让我去吧,我是党员”,他顾不上与家人打声招呼,立即和队员一起赶赴里心镇大南村。在距离机房还有约一公里的地方,车辆无法前进,王昭辉和队员就下车抬着油机前行。当天,他连续奔赴里心镇汪家村、黄埠乡贤河村、桂阳村、封头村供电。之后的四天时间,他只休息了不到20小时。2月5日,身体超负荷工作的他又再一次站出来,那句“让我去吧,我是党员”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建宁分公司员工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职业道德。
建宁分公司线路抢险队队长李文胜带领队员抢通三建泰宁光缆时,他身先士卒,扛着熔接设备,翻山越岭,下冰水查找障碍。为早日接通线路,李文胜每天都是在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工作,经常吃住在区乡。在李文胜的带领下,抢险队员工发扬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连续作战确保线路的安全。
在这场与冰雪的较量中,建宁电信人展现了危机当前,迎难而上的动人风采。我们周围,却往往有一些在危机面前,就放弃努力的人。这样的员工怎能成为高素质的员工呢?
美国著名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描述他心目中的优秀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不是那些有着多么高贵的血统或者多么高学历的人,而是那些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勇于向工作中的‘不可能’挑战的人。”这是多么掷地有声、发人深省的一句话啊!挑战的最高级别便是挑战自我、挑战已有的成功,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每一位在职场中拼搏并希望获得成功的员工,都应该把这句话铭记!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涵着极大的能量。勇于向不可能的任务挑战,有利于我们不断打破自我限制,充分发挥出自我潜能。
职场懦夫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挑战和冒险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恨不得避到天涯海角去。他们认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些好,否则,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在职场中的每个人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迎接挑战光荣,冒险光荣,规避风险可耻。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突发状况,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勇于冒险,敢于面对这一切,不利的因素终会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变小、变弱直至消失无踪。一个勇于冒险、接受挑战的员工也必定是个能够为企业解决麻烦、创造业绩的员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
藏獒坚守论:
坚守不是一帆风顺的,藏獒需要面临重重阻碍,坚持战斗,最后才能不离不弃。员工坚守在企业中,也需要面临无数的困难,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坚持不懈,才能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拥抱挑战,勇于冒险
对藏獒来说,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冒险的旅程。因为在茫茫草原上,狼虎横行,虽然藏獒的力量很强大,但它也会随时面临被杀死的危险。为了生存,为了保护好自己的主人,再危险的情况,藏獒都不会害怕。因为只有敢于去冒险,放手一搏,才有可能在与虎狼拼杀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人类也是如此,只有像藏獒一样敢于冒险,去尝试,去磨炼自己,才有可能获得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个人若想尽享风光的无限魅力,就要有敢于攀登险峰的勇气。藏獒就是凭借其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享有“草原之王”美誉的。一个人如果只想通过坦途顺利到达顶峰,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会冒险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戴尔·卡耐基总是把父亲的这句话拿出来,调适别人的心态,激励人们战胜困难。
戴尔·卡耐基小时候,有几年旱灾非常严重。那时整个美国经济大萧条,农民受到更大的煎熬,没有人会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春天该来的雨“缺席”了,使新种的玉米和小麦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卡耐基的父亲把他的所有积蓄都花在了做种用的玉米上。
当卡耐基看到用家里最后的一点儿钱换成的种子,他一直在担心,父亲怎么敢将种子撒在那片土地上,种子可能会干枯而一无所获。于是,他问父亲:“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
“不会冒险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这是父亲的哲学。
只要无惧于尝试,没有人会彻底失败。
然而,小河里的水日趋减少并干涸,随后,整个夏季被大旱折磨着,河流干枯了,鱼儿一条条死去。最可怕的是,谷物全都枯萎了。
到了秋天收获时,卡耐基的父亲从这半英亩土地上仅获得了半辆货车都不到的玉米,如果是正常年份,卡耐基的父亲早就期待着丰收的玉米装满数十辆的货车。
这些收成,也算不错了,因为半辆货车的玉米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事实上,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这些数量和他们之前所播下的种子一样多。一无所获?不,他们没有得到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什么也没失去!
卡耐基忘不了父亲那晚在餐桌前的一段话:
“亲爱的上帝,感谢你让我今年什么都没有失去,你把种子还给了我,谢谢你!”
要想成功,就得冒风险。你必须花费你的时间、金钱和努力,冒险一试。只有当你乐于付出时间、金钱和努力去承受风险时,机会才会浮现。要想抓住成功的机会,就得冒一点风险,否则,就会丧失许多可能是人生重大转折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一生平淡无奇、毫无建树。当然,敢于冒风险的人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成功者中,有很多人是敢于冒风险的人。
达尔文的父亲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牧师,可是,由于不断地冒险,达尔文给自己创造了进军生物领域的机会。为了实现理想,他自学了西班牙语,并且跟着一支地质考察队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这在当时已经被人们看成是冒险行为了。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胆量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达尔文还一个人穿越了荒无人烟的斯诺登山区。在经过多次冒险后,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环球旅行考察的好机会。
航行刚开始,达尔文便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工作。他在船尾设置了一张大网,用来考察水生生物。他把捕捉到的动物逐个鉴定,然后登记造册,有的还做了解剖,画了解剖图。轮船每到一地,达尔文就登陆考察,地质结构、风土人情、生物种类等情况在达尔文厚厚的笔记本上都有详细记录。1832年,达尔文终于登上了令他神往已久的南美土地。在这块热带土地上,他考察了整整3年,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标本。他明白了为什么鸵鸟都是集体下蛋,而不各下各的;他看到了火山喷发和已经灭绝的动物遗骨;他登上了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岛,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原始人……
离家5年以后,达尔文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带回了几百万字的考察笔记和数不清的生物标本。
达尔文绕地球一周,走过了许多别人没有走过的地方,吃了许多别人没有吃过的苦。但艰难坎坷并没有使达尔文退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尽管这条路上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困难,甚至会有死神的威胁。在远航考察的过程中,船上先后有3个人染病死了,但达尔文没有被吓倒,他思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问题,而是如何才能考察到更罕见、更奇特的生物。
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达尔文的冒险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物种起源》一书终于诞生。无疑,这是一条艰难的成功之路,它需要勇气,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丹麦著名哲学家恺郭尔说过:“冒险就要担忧发愁,但是,不冒险就会失落自己。”这话颇有道理。在冒险的经历中,你或许会发现,风险常常是与机遇之神结伴同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冒险精神,才能够抓住成功的机遇。如果没有这种冒险精神,即使机遇出现了,我们也抓不住它。
现代社会是离不开冒险精神的。许多表面上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有胆量去做,并且付出自己的努力,它可能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正如卓别林在他的自传中写的:“要记住,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害怕冒险,他们对冒险有种天然的恐惧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冒险意味着没有保障,同时还会有相当大的风险。可是冒险的高额回报对人又有很大的吸引力。面对风险,很多人心中充满了矛盾。他们后来虽然迫不得已走上了冒险之路,心里也难免患得患失。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根本就不必考虑太多,只要勇敢并抱着担当风险的决心,就能创造奇迹。
藏獒坚守论:
市场竞争遵从的是藏獒所处环境中的“优胜劣汰”的法则。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市场竞争是残酷的。要适应残酷,必须学会残酷。作为员工,我们必须具有冒险的精神,有勇敢和担当风险的决心,放手去博,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永不熄灭信念的火把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对未来的执著与向往,只有以信念为原则,以勤奋为动力,才能走向成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用信念来撑起生活的风帆,逆流而上,永不停止。因为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滋养人生的意志,展示人生的魅力;有了信念,生命才有坚硬的骨架;有了信念,人生才有希望之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这是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它告诉我们,要像战斗中的藏獒一样,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信念的火把。
原籍中国广东的泰国华侨、亚洲最大的富翁之一、泰国的头号大亨、泰国盘谷银行的董事长陈弼臣,其父亲只是泰国曼谷某商业机构的一名普通秘书。陈弼臣儿时被父亲送回中国接受教育。17岁那一年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返回曼谷后,陈弼臣做过搬运夫、售货小贩以及厨师,同时还做过两家木材公司的账目,日子就在他精打细算地盘算中度过。四年之后,陈弼臣终于从一家建筑公司职位低微的秘书,晋升为部门经理。后来,在几位朋友的赞助下,他集资创办了一家五金木材行,自任经理。经过苦苦的奋斗,攒了一些钱后,陈弼臣又接连开了三家公司,致力于木材、五金、药物、罐头食品以及大米的外销业务。当时,泰国被日本占领,陈弼臣的生意可想而知。但是,陈弼臣一边抗日,一边做生意,业务在他的勉力下却渐渐兴隆。
1944年底,陈弼臣与其他10个泰国商人集资20万美元创立了盘谷银行,职员仅仅23人。银行正式营业后,陈弼臣经常与那些受尽了列强凌辱、被外国大银行拒之于门外的华裔小商人来往。尽管那些贫穷的小商人时常突如其来地闯进陈弼臣的家中,但仍然受到陈弼臣的礼遇。
关于这一点,陈弼臣后来说:“在亚洲开银行是做生意,不是只做金融业务。当我判断一笔生意是否可做时,只观察这个顾客本人,他的过去和他的家庭状况。”
陈弼臣最初负责银行的出口贸易,因此与亚洲各地的华人商业团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大大推进了盘谷银行的出口业务。在他出任盘谷银行的总裁后,一直是这家银行的中流砥柱。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陈弼臣已跨进亚洲的大富翁之列。
陈弼臣的成功史,其实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创业史。他没有继承祖业,也没有飞来的横财,他经过苦苦地寻觅,一直不甘落后,渴望成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哪一片蓝天,自己的那一方土地,找到了发展自己的发展机遇。这一切都是他保持成功信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