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幸福齐步走
成功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 比尔·盖茨
我们所获得的一切物质或精神的财富,都来源于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幸福指数与我们的能力密切相关,幸福与能力成正比。能力提高,我们会更好的驾驭和完成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能力下降,我们工作中会遇到更多麻烦和问题,我们的幸福感也随之下降。
创造物质的幸福是一种能力,在工作中发现乐趣,感受其中的快乐也是一种能力。前一种是创造幸福的能力,后一种是感受幸福的能力。两者相结合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幸福。前一种能力通过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和幸福,后一种能力通过发现身边的幸福,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受,为我们带来幸福,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
杨红雷是长城铝业公司建设公司焊工队队长,长城铝业技术工人的顶梁柱。是他用自己的双手向国际市场输出了中国工人的技术和工艺,使长城铝业公司建设公司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信誉度的国际综合排名由原来的第7位一跃升到第1位,使企业在外包工程中创造了巨额利润。
当挪威海德鲁卡塔尔铝业派来的检验焊接质量专家,看过中国长城铝业集团公司建设公司送检的工艺评定试件后惊叹:“这简直就是件工艺品!”。
1987年,杨红雷从长铝技校毕业成为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建设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刚学徒时,师傅程墩元就对他说,这个工种,不养老,不养小,想学,你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
杨红雷第一次拿起焊把,才发现问题很多,要么打不着火,要么焊线走的歪歪扭扭,东一疙瘩,西一块。而师傅们焊的活,只能用一个字“绝”来形容。这大大刺激了杨红雷,他以后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了买书上,《锅炉压力容器焊接》、《电焊焊接工艺》、《焊接学》是他手边经常翻看的书籍。狭小的工作间,也成为了他“练武”的好地方。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研究焊接技术和学习理论上。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脸颊、颈部几度被弧光熏烤得脱皮,人也变得又黑又瘦。
为了练好基本功,杨红雷白天在单位认真学,晚上回到家还拿着铁钳夹上一支毛笔,在地上、墙上练运弧,练手、胳膊和眼的配合,为了练好腿上的基本功,他吃饭时总是蹲在地上,有时候晚上做梦还梦到在练自己该怎么动。
勤学苦练,再加上老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杨红雷很快便上手了,仅用1年的时间就取得了6项锅炉焊接合格证中的5项,还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焊接技法并成功攻克了手工焊接操作中难度较大的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 此后,杨红雷多次代表公司参加技能培训和不同层次的技术比武,焊接技术日渐得到提高。
上世纪90年代,长城铝从德国引进了第一套氧化铝管道化溶出设备,在运回国安装时,遇到一个需要焊接的故障点。这个故障点所在地段,四根管子并排,上下各两根,管子之间仅有30厘米的距离,而正常的焊接作业面需要60~70厘米,焊枪根本无法施展。
按合同,外方申明,焊接必须是他们的技工。当时,请来的外籍电焊工仰着头,走过中国技术人员面前一摇三晃,见到杨红雷这些焊工更是一脸的不屑。只见他慢慢悠悠拿起焊枪,又慢慢悠悠卡上焊条,可接连试了三次都没有成功,气得他把焊枪一撂,扭头就走。
“让我来试试。”杨红雷自告奋勇。他采取先易后难、由外及里,通过缩短钨极、开大流量等方法,克服了空间狭小、氩气保护不好等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焊接。焊接点经过外观检查、X射线探伤后,完全符合有关标准,不仅避免了工程停产,而且节约了大笔劳务费用的支出。在场的人不禁赞叹:“绝了,真是绝了!”
别人不看好的工种,杨红雷却干出了成绩。照亮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工作做好,你自然会得到重用和提拔。杨红雷用自己的能力为他的人生创造了精彩的幸福新篇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们的事业会自然的发展,我们的人生幸福指数也必然随之提升。
高杰标是安徽淮化集团硝盐化工分厂厂长。在企业里,分厂厂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上不着天,下不及地,属于中层干部,既无人权,也没财权,只有带头干活的份儿。但高杰标不同,在淮化集团,他是个有名的能人,说话有分量。不为别的,就是他有本事,是一个业务高手。
高杰标原来是百分之百的蓝领———他曾经是硝酸车间一名优秀的检修工。俗话说:紧车工,慢钳工,技术全面的是检修工。高杰标在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十几年,把硝酸车间密如蛛网的化工管道、水气电线路以及工艺流程掌握得滚瓜烂熟。走进车间,他只要拿眼瞅一瞅,侧耳听一听,用手摸一摸,鼻子嗅一嗅,就知道设备运转正常不正常。要是出了故障,他手到病除,人称“设备大夫”。凭一手绝活,他也从检修工、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一步步登上分厂厂长的“宝座”。含金量是知识的结晶。
高杰标就是在一步一步扎实的能力提升中,慢慢走上厂长的职位。能力对我们的事业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一种途径。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开发自己,做好现在,谋划未来,你一定能够成为命运的主人,取得事业的成功,得到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阅读思考:
1.工作中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吗?
2.你认为好的能力能给你带了幸福吗?
高效的工作为你的幸福升值
使时间充实就幸福。——爱默生 美国作家
高效执行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很多人在办公室忙忙碌碌,桌子上堆满各种文件、资料,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但取得的工作成果却很少,这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它会让我们的工作更主动、更积极。效率高的人面对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总能轻松面对,虽然很忙碌,但心情很愉快,工作的成果很明显。高效执行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高效让我们快乐的工作。高效的工作让我们的工作更流畅,内心更踏实,更有成就感、充实感。每完成一项工作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就是不断的给自己的心灌输快乐,给我们快乐工作的心情。流畅的工作让我们内心舒畅,完成的工作让我们内心充实,富裕的时间让人身心轻松,高效让一切都变得很顺利。让我们倍感幸福。搜狐公司总顾问安雅说:“结果很重要,过程更重要。幸福快乐与否,不只在于目的是否达到,还在于追求的本身及其过程。”幸福快乐固然重要,但在通往幸福快乐的道路上,唯有高效的工作。
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主人,他以“懒惰”著称,凡是能交给手下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有一年的圣诞节,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夫特叫人把这10名最“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忐忑不安,以为老板要炒他们鱿鱼,可是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一进门,汉夫特就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
这10名员工面面相觑。看到大伙这样,汉夫特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的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无所事事。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无一例外都是‘懒汉’——‘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想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如此,工作能有效率吗?”
一次把工作做到位,没有拖泥带水,只有轻松快乐,这就是高效工作的效果。把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让自己时刻处于轻松的状态,这就是幸福的工作。工作中的“懒”是高效的一种表现,也是高效的一种收获。高效率的完成工作,我们人生的时间会延长,我们能够做更多的事,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我们的人生也更快乐,更有有意义。
拿破仑·希尔认为:效率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千万不要糊弄工作,那样的行动会令你更慢。我们要学会高效率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懂得利用时间,善用各种资源,必须以最短的时间,让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这样才能确保成功。
在美国现代企业界里,与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时间产生最大效率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属。为了珍惜时间,他招致了许多怨恨,但其实人人都应该把摩根作为这一方面的典范,因为人人都应具有这种珍惜时间的美德。
摩根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认为不止这些。所以,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绝不超过5分钟。
通常,摩根总是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与许多员工一起工作,而不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工作。摩根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按照他的计划去行事。如果你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你没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你的。
摩根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当你对他说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他能够立刻判断出你的真实意图。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个人来聊天,却耗费了工作繁忙的人许多重要的时间。摩根对这种人简直是恨之入骨。
高效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价值。摩根一生的成就是和他坚持高效的工作分不开的。高效让他每天都在创造更大的价值,让他每天都能够轻松愉快的生活,并且感觉到生活的有价值、有意义。
我们要快乐的生活,更要有意义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高效的工作不仅让我们内心舒畅,更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有意义。高效的工作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家人、社会留下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为自己的成绩而快乐、欣慰。
阅读思考:
1.工作中你认为自己是个高效的人吗?
2.你是一个善于合理分配时间的人吗?
工作就是学习,成长就是幸福
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是一家企业再学习的能力。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潮中,大家也都在忙着报各种班学习。可我们往往都忽视了身边最好的一个学习机会,那就是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不断的积累经验,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不但不用交学费,还能得到工资。所以有人把工作比作是“愉快的带薪休假”。善于在工作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在成长中感受幸福。
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成长的过程。工作中我们不断的学到新的东西,我们的知识在成长,心智也在成长。工作就是学习,学习促进成长,成长带来幸福。
1985年,已经开了十几年门式起重机的孔祥瑞,参加了职工大学的考前培训班。那时候,孔祥瑞已经是值班队长,是队里的技术骨干,上学就要占用工作时间,但岗位上离不开他,他人在课堂,心里却惦记着生产。上课第三天,孔祥瑞做了决定:告别课堂,重新回到他最牵挂、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他认为,生产实践这个大课堂照样能培养人。
短暂的求学经历虽然停止了,但孔祥瑞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孔祥瑞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当做老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找来设备说明书,一页一页地学,一项一项地啃,不明白的找资料,不懂的找人问,直到把厚厚的说明书弄通弄熟。孔祥瑞的家住在天津市区,到港口有50多公里的路程。那些年,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坐汽车、倒火车、再换汽车,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孔祥瑞总是带着书,如饥似渴地学习。岗位上的刻苦钻研,使孔祥瑞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
岗位是最好的课堂。孔祥瑞在工作中努力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当做老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能成长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在西门子公司的车间里,有一位从农村来的小伙子,在车间里做些杂活。这个小伙子憨憨的,平时也不爱说话,每天只是闷头干活。
员工们平时在工作之余会坐在一起聊天,说些笑话,或者打闹一番,但这个小伙子却很少在休息时间与人聊天,他总是站在一些生产设备前看个不停,一会儿动动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即使说话,也是问工人一些生产的问题,有时候还饶有兴趣地和工人讨论一些产品生产中的问题。
他的行为起初遭到了同事们的嘲笑和不屑:“怎么?难道你还想做技术工人不成?”“怎么?还想自己开公司造这东西?”但他每次对这样的嘲笑和奚落都只是笑笑,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