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8年,英军再度入侵法国,席卷法国北部,包围了通往南方门户的奥尔良。就在这时,法国民众在女英雄贞德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在贞德率领的农民军的支持下,查理七世转败为胜,于1436年收复巴黎。1453年,英法两军在波尔多附近决战,法国大获全胜。英国在法国的领地除加来港外全部被法国收回,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英法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人民还是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受到重创,民不聊生。
奥尔良。
奥尔良是法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位于巴黎的西南部。10世纪至11世纪的时候,这里曾经是法国的首都。
奥尔良的古城部分在二战时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重建的时候仍然保留18世纪时的风格。奥尔良的南部有很多花卉和园艺市场,以奥尔良玫瑰著名。
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出生于法国北部的杜列米村,该地位于香槟与洛林交界处。贞德小时候过着牧女的艰苦生活,这种环境使她成长为一个不怕困难、性格坚强的女孩子。1428年英法战争激化的时候,她三次要求见国王,陈述自己的救国大计。国王查理七世听说后很受感动,于是授予她“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参与作战。后来,贞德率领4000余人,进发奥尔良。
此时的奥尔良已被英国军队围困长达半年。贞德集中兵力先从英军最为薄弱的地方进攻,英军难当其锐,四散逃窜。经过追击战斗英军被消灭大半,被英军包围长达209天的奥尔良也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英法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北方许多领土。贞德已经变成了“天使”,人们歌颂她,称她是“圣女”;国王赐给她大量财物和“贵族”称号,但她都拒绝接受,只是一心要促成法国的解放。
在圣女贞德的带领下,法国开始节节胜利。法国的宫廷贵族和国王查理七世的将领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力的扩大。他们的顾忌是有理由的,相比英军他们更害怕法国民众,便蓄意谋害贞德。
1430年,英法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正在进行,圣女贞德率领的部队作战不利,被英军逼退入城时,法国贵族阶级突然把城门关上,贞德被英国人抓获。
贞德目睹了人性的残忍,但是她依然视死如归地说:“为了法兰西,我会奋斗终生!”只是历史没有再给她机会,贞德受尽折磨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入塞纳河中。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极大的愤怒,法国人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国王对军队进行了整顿,而在贞德精神的激励之下,法军于1453年10月19日打败英军。
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瘟疫之一,1340年扩散到欧洲并开始大规模蔓延,这场史无前例的瘟疫使欧洲1/3的人口死亡。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当时死于这场瘟疫的人不会少于7500万。至今,我们还会看到很多关于黑死病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1467年,俄罗斯死于黑死病的人数达到127000人,有时一天就会死亡1500人。
意大利文学家薄伽丘的著作《十日谈》中提到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疫情,有的病人在大街上行走时突然跌倒死去,有的病人在自己家中死亡,直到尸体发出腐烂的味道才被邻居发现。当时整个佛罗伦萨地区一片萧索,看不到人耕种田地,看不到人在集市上赶集,看不到人们在酒馆里闲聊,也看不到宠物在街上闲逛。
其实黑死病是一场鼠疫,患者最初的症状是腋下出现淋巴肿块,然后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青黑色的肿块,直至痛苦地死去。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在患病的3天内死去,很少有人能够幸免。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曾因为爆发黑死病而被迫停下来。
当时居住在城镇中的人们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护知识不了解,他们处理尸体的方法很简单,城市内垃圾成片,污水流得到处都是,这些都助长了黑死病的蔓延。为了躲避死亡,当时的人们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祈求上帝,吃精细的食物,喝上好的酒,但都无济于事。医生们用各种药物,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但是仍无法阻挡死亡降临人间。
这场瘟疫的爆发,还间接引发了其他的惨剧:在德国,有1万多名犹太人被当做瘟疫的传播者而被活活烧死;还有些人意识到是动物传染疾病,结果所有的家畜都被宰杀。
黑死病的结束,归功于伦敦的一场大火。1666年的一天,家住伦敦的一位面包师在烤面包的时候忘记关上烤炉,引发了火灾。火势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整个伦敦有1300间房子被烧毁、87个教区的教堂被烧毁。后来人们发现,只有5个人在大火中丧生,但是大火烧死了大量的老鼠,彻底解决了鼠疫问题。后来重建的伦敦以石头房子代替了木屋,人们的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瘟疫就没有再发生。
《十日谈》。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为优秀的作品。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这件事情深深触动了薄伽丘。为了记下这场人类的灾难,他花费5年的时间,写下了当时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在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13世纪开始流行于整个欧洲,一直兴盛到16世纪。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而且自此以后这种建筑形式被很多教堂所效仿。
哥特式建筑最为人称道的特色就是其拱门、拱顶与飞拱。这种建筑从外形上看多是高耸的尖塔、尖形的拱门和大窗户,还有很多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壁画。中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建筑经常用在天主教堂中,也影响着同一时期的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负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
哥特式建筑最早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从12世纪开始,在法国的城市内实行民主政体,市民们以很高的兴致来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而教堂在当时不仅是单纯的宗教建筑,还有更多的社会功能,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每到宗教节日的时候,教堂往往成为最为热闹的场所。
壁画。
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是人们直接在墙壁上作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具有装饰和美化的功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一直到1345年才全部修建完毕。
巴黎圣母院的整个建筑呈十字架形状,底部是凹进去的三座门,门内布满各种各样的雕像,为整个建筑增加了华贵感。建筑的顶端高高耸立着一个十字形交叉的小尖塔,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巴黎圣母院有数不清的多姿多彩的雕塑作品,有各种植物图案、各种怪物、各种神的造型等。教堂的墙壁上还装饰有彩色的玻璃大窗,增加了教堂的神秘色彩。
巴黎圣母院融合了法国巴黎古典与现代的建筑特色,渐渐成为法国宗教、艺术及旅游中心。法国人更是以巴黎圣母院作为中心,使法国其他城市围绕在它周围。当人们站在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也就位于法国的中心点,可见巴黎圣母院在法国人心目中是何等重要。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之外,巴黎圣母院更是哥特式建筑中的佼佼者,整个教堂的外形庄严恢弘、雕刻细致、结构对称。无论是从远处看还是从近处看,巴黎圣母院都非常具有美感。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经写了一部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就是以这座著名的建筑为故事发生的背景。
雨果。
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是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一直是伦敦主教堂所在地,并以伦敦的保护神——圣保罗的名字命名,现在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它高高地矗立在伦敦西部的卢德盖特山上,以它悠久的历史、壮观的外形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而闻名于世。
圣保罗大教堂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因为它历史久远,更因为这里还有许多贵族的坟墓和纪念碑;同时,它还是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教堂内建有曾经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和为大英帝国建立过卓越功勋的海军大将纳尔逊的墓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的丘吉尔首相的国葬典礼也在这座教堂里举行。1981年,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当时,全世界数十万人目睹了这一豪华而盛大的精彩场面。
圣保罗大教堂既继承了欧洲教堂的传统风格,又形成了自己的特性。它不仅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不列颠民族的精神支柱,被英国人民视为火焰中飞舞的凤凰再度升起的地方。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建于604年,1666年遭遇大火后重建,1710年完工。其主体建筑是两座长150米、宽39米的两层十字形大楼。十字楼的中间有一座高达111.4米的穹窿圆顶建筑。穹窿顶盖的上端,安放着一个镀金大十字架。教堂的正门朝西,门前有一条由6对高大圆柱组成的走廊,门外不远处有个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英国女王安东妮的石雕像。教堂正面建筑的两端有一对互相对称的钟楼,其中西南角的钟楼里有重达17吨的大铜钟,这一英格兰最大的铜钟,在每天半夜1点,由教堂人员敲打5分钟。
纳尔逊。
纳尔逊是中世纪时期的英国海军上将,被誉为“英国皇家海军之魂”。1797年的一场海战让纳尔逊一夜成名,那天,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15艘战舰同西班牙舰队的27艘战舰在大西洋的圣文森特角展开激战,纳尔逊亲自登上敌舰与敌人搏斗。他的行为对英国舰队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泛指一切以骑士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比如描写骑士的抒情诗歌、传记小说等。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的是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
骑士这一阶层最早来自欧洲的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为大封建主打仗,从而获得土地和报酬。骑士有了土地和金钱之后,他们就会在堡垒里剥削农奴,成为小封建主。后来,骑士的土地逐渐变成世袭,于是社会上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骑士精神也逐渐形成。
在骑士阶层的生活圈中,爱情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会表现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且乐意为她们服务。他们愿意为爱情冒险,因为在他们看来,能够得到贵妇人的心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耀。
但是不管怎样,他们处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底层,所以也有为数不少的骑士具有锄强扶弱的精神。在这个阶层中产生过不少诗人和歌手,他们在诗作中歌唱现实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精神,同时作品中也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12~13世纪是骑士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法国的骑士文学发展到了顶峰。
骑士精神中的道德和人格传统逐渐积淀成为西欧民族的某些积极因素:对个人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甚至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与美的代表。这些传统在当时及以后的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这么说,中世纪时期的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的民族性格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欧。
西欧位于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在行政区域上,西欧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里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