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汉年轻时做过郡吏、州从事,以廉洁和礼贤下士闻名,因为参与大将军霍光拥立汉宣帝一事,被赐爵关内侯,升任颍川太守。颍川有大姓宗族,仗势欺人,所蓄养的宾客多为盗贼,前任太守奈何不得。赵广汉到任数月,诛杀首恶,郡中恶人大为惊恐。后又调任京兆尹,成为长安的父母官。
赵广汉礼贤下士,对待属下官吏殷勤周到。每到论功之时,赵广汉总是将功劳推让给部下,并自称能力比不上他们,极为至诚。属下官吏见赵广汉如此相待,都表示愿意接受差遣,即使赴死也不推辞。赵广汉对属下的能力以及做事是否尽力洞若神明,如果有谁欺骗他,会当即被抓住,无一例外。在判案定案时,因为证据确凿,罪犯无法抵赖,立即服罪。
在与他人的交谈过程中,赵广汉渐渐总结出探知实情的方法——“钩距法”。这种方法讲究调查,注重对比推算,结果往往十分准确。赵广汉曾对人说:“我想知道马的价格,用‘钩距法’行事,我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价、牛价,最后才问马价。这样层层验证,一番比较计算后,我就知道马价是高是低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差错。”
赵广汉的好友对他的“钩距法”不感兴趣,一次好友对他说:“我们在朝为官,自然不屑和商贩讨价还价,你钻研这种学问,又有什么用处呢?”
赵广汉回答说:“做官的人若不熟悉民情,洞察一切,又如何能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呢?‘钩距法’不仅可以用来了解市场行情,用于政务,也可以让我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如果我偏听偏信,真不知会有多少错案发生,而真正的害群之马就会逃脱惩罚。”赵广汉上任时,长安的治安一度混乱,百姓受害的事时有发生,官匪勾结十分猖獗。面对这种严峻的状况,赵广汉召集心腹属下说:“我上任伊始,并不熟悉此中内情,想打击犯罪,也不知从何下手。何况情况不明,乱下重手只会引起混乱,我想让你们暗中侦察,把盗贼的踪迹摸清。”
心腹属下面有难色,说:“盗贼行踪诡秘,出入不定,在此用力难出成效。从前的官员都是有事打压,无事清闲,大人何必自讨苦吃呢?”
赵广汉脸上肃穆,郑重道:“盗贼不绝,根源乃在我们不晓其根底,从前的官员不尽职所致。我志在剿除盗贼,自然不能和从前的官员一样无所作为,这是我的命令,违者必惩!”
赵广汉命人暗中详查,表面上却故作轻松,没有更严的戒备,盗贼们以为赵广汉碌碌无为,于是放下心来,放胆胡为。一时之间,盗贼蜂拥而出,长安形势更坏。
朝中大臣上书指责赵广汉失职:“京城盗贼横行,京兆尹赵广汉却放纵不管,不知他是何居心。赵广汉定与盗贼勾结,望陛下彻底肃查。”
汉宣帝也怒气冲冲地质问赵广汉说:“朕深居宫中,都听说宫外盗贼横行之事,你有何交代吗?”
赵广汉叩头不止,连声说:“陛下不要担心,请让臣把话说完。”
他从容地说:“京城重地,盗贼必须彻底剿灭,这是臣决心要做到的事。无奈贼情不明,轻举妄动便会打草惊蛇,这也是臣最担心的。臣故意装作不闻不问,只是想让盗贼悉数暴露,以便臣的属下全然摸清盗贼状况,查清他们肇事的根源,以及那些和他们勾结的差吏收取了多少贿赂。只有将这些情况都搞得明明白白,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让他们无法抵赖。陛下放心,臣已广布人手侦查此事,用不了多长时间,便是盗贼的末日了。”
汉宣帝听罢,不再责怪赵广汉,“朕暂且相信你一次,你还是好好把握时机吧。”不久,全然掌握贼情的赵广汉四面出击,每击必中,长安盗贼被肃之一空。赵广汉察觉奸邪之人,揭露隐秘之事有如神灵一般,所以在他任职期间,长安政治清明,官吏百姓赞不绝口,都认为自汉朝建立以来没有一个京兆尹能比得上赵广汉。
赵广汉喜欢任用出身官吏之门的年轻人,磨炼他们的刚猛和锐气,这些年轻人有胆识,做事雷厉风行而不畏艰难。赵广汉执法不避权贵,因办案得罪了霍光的儿子霍禹、丞相魏相和司直萧望之等权贵,因此招祸。赵广汉出于私人怨恨,将一名男子判处死刑。此事被人告发,汉宣帝命丞相魏相和御史负责审查。最终赵广汉被定罪,投入狱中。
官吏和百姓听说赵广汉被捕,到皇宫门前号哭,人数多达数万。有人说:“我活着对皇上并无益处,愿意代替赵京兆去死,让他留下来照管百姓!”然而赵广汉还是被处以腰斩。赵广汉身为京兆尹,廉洁明察,以威严抑制豪强,使百姓各得其所,受到百姓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