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曾被汉武帝称为“社稷之臣”。他为人耿直,不重视礼数,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和过失,经常当面指责别人。这一点,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忌惮三分。
有一次,汉武帝在朝堂上领教了汲黯的厉害。那天,汉武帝在朝堂上宣布自己要对百姓施行仁义,汲黯听了,马上高声说:“其实陛下的内心充满了不为人知的欲望,现在却对外宣称要施行仁义。您真的能像尧、舜那样治理天下吗?”一句话惹得汉武帝大怒,沉默了好长时间才宣布退朝。当时很多大臣都为汲黯捏了一把汗,下朝后,有大臣劝告汲黯,汲黯却说:“天子设置公卿大臣,不就是为了让他们辅佐朝政吗?难道只是想让他们顺从天子的意思吗?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就算我再爱惜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因此做损害朝廷的事啊!”
这件事情后,汉武帝更加怕他了。汉武帝曾经蹲在厕所里接见过大将军卫青,也经常衣冠不整地见丞相公孙弘,但是一听说汲黯来了,就会马上整理仪容,没有准备好绝对不露面。有一次,皇上正坐在帏帐中休息,听说汲黯来上奏,他来不及戴帽子,就把头缩回帏帐中,让人批准了汲黯的奏折。
汉武帝曾派汲黯去了解东越人争斗的情况,汲黯没到东越,走到一半就回来了,他对汉武帝说:“东越人本来就喜欢争勇斗狠,我觉得您因为这个劳烦使臣是不对的,就半路回来了!”
有一个地方发生火灾,大火蔓延,烧了一千多户,皇上又派他去了解情况。汲黯回来说:“只是普通人家失火,没什么大事!倒是那个地方很多贫苦百姓正遭受旱灾和洪灾,饿死了好多人,我觉得这件事更重要,就拿着您给我的令牌命令当地官员开仓放粮。我没有事先征求您的同意,请您惩罚我!”汉武帝觉得汲黯做得对,就没有惩罚他。
汲黯经常直言进谏,说话不看场合,常常让汉武帝下不来台,时间长了,汉武帝有些烦,就把他调到离都城很远的东海郡做太守,让他离自己远远的。汲黯到任后总是把正事交给手下的人去做,他自己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总是保证大方向不错,小细节不太追究。不过汲黯的身体不太好,经常躺在床上不出门,但即便是这样,东海郡还是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提到汲黯,东海郡的人都跷起大拇指称赞他。皇上知道后又把汲黯召回朝中,还封了一个大官给他。
汲黯对皇帝都毫不留情,更别说那些官员了。张汤出任廷尉后,掌管司法事务,而他在断案时总是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去处理案件,以至于经常胡乱修改法律。张汤断案不公,且极为狡诈,但是因为他的巧智,所以总能博得好名声。汲黯看不惯张汤狡诈的作风,曾在汉武帝面前责备他说:“你身为正卿,既不能发扬先帝的功业,也不能遏制百姓的邪恶欲望,就知道让别人吃苦受罪完成你的事业,还把高祖定下的规定乱改一气,你这样的人,就该断子绝孙!”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辩,张汤辩论起来,总爱深究条文,苛求细节。汲黯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奋,他怒不可遏地说:“天下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如果依张汤之法行事,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除了张汤,汲黯还经常当众责骂丞相公孙弘,公孙弘因此怀恨在心,多次找机会想除掉汲黯。
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的时候,对于朝中大臣,唯独畏惧汲黯,他说:“朝廷大臣中,只有汲黯敢于犯颜直谏,能够尽到一个臣子的本分为忠义而死,很难用不正当的手段迷惑他。至于耍嘴皮子的丞相公孙弘之流,除掉他们,就如同摇落树枝上的枯叶一样简单。”
汲黯火暴的性格让大臣们都很畏惧他,但是也阻碍了他的仕途。在他官位已经很高的时候,张汤和公孙弘还只是一般的小官,后来这两人不断升迁,很快就超过了他。后来汲黯手下的小官官位也赶上他了,汲黯很不满,就在朝堂上责问皇上,说:“陛下用人就像堆柴草,后来的要堆在上面。”皇上虽然没说话,但是觉得很没面子。
又一次,汲黯直言进谏的时候得罪了皇上,不久就被免官了。淮阳郡政治混乱时,没人愿意去治理,这时候汉武帝想起了汲黯。汲黯拒绝了好几次,最后皇帝强迫他接受,他才走马上任。过了不久,那个地方就变得井井有条,而汲黯最后也在那里去世。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十六岁时袭封为淮南王,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曾集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又称《淮南鸿烈》或《淮南子》)。后来阴谋反叛,失败被迫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