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认为自己的德行和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改称号为“皇帝”。他为了强化君权,规定皇帝自称为“朕”,皇帝下达的命令为“制”和“诏”,文字中不得提及皇帝名字,要注意避讳。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并颁布诏书说:“朕为始皇帝,后继者沿用称呼,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无尽无穷地传下去。”
丞相王绾对秦始皇说:“原来燕、齐、楚三国的土地距离都城咸阳太过遥远,不如在那里设置王侯,以便镇抚当地百姓,所以请求立诸位皇子为王侯。”秦始皇将王绾的建议下达给诸位大臣商议,廷尉李斯建议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诸同姓子弟为王侯,但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以致后来像仇敌一样相互攻击,周天子不能制止。现在仰仗陛下神灵,四海一统,不如将全国划分为郡和县,让各位皇子和有功之臣加以镇抚,这样便于中央进行控制。让天下人一心,才是保障国家安定的策略,分封诸侯是不适宜的。”秦始皇听到李斯的建议,也认为天下百姓受尽战争之苦,都是因为有诸侯王的存在,于是听从李斯的建议,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郡又设置若干县,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随时调换。
秦始皇又下令收缴全国民间所藏的兵器,运送到咸阳,熔毁后铸成大钟和钟架,以及十二个铜人,放置在宫廷中;然后统一文字、货币、法制和度量衡,并将各地富豪共十二万户迁徙到咸阳置于监控之下。
设立郡县制、统一文字、改良货币等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古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疆域的初步奠定等起了重要作用。为了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如修建长城、焚书坑儒、制定严刑律法,等等。
秦始皇每年征调四十多万民夫修筑长城,在当时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日夜纺织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是放眼尽白骨的惨剧。秦始皇还大兴土木,大肆修建宫殿和皇陵,他用刑徒七十二万人为他穿凿骊山建造阿房宫和皇陵。另外,秦始皇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而最让后世诟病的是焚书坑儒,这极大地摧残了我国文化。丞相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曾上书说:“过去诸侯国纷争,用利益招徕天下贤士。现在天下已定,法令统一出自朝廷,百姓就要致力于耕田做工,读书人就要学习法令规章。然而现在的儒生不从事现在的事务,只一味地效法古代,他们厚古薄今,蛊惑民众,总是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对当前的政治形势指指点点。老百姓在他们的鼓动下也跟着起哄,这对国家的统治没有一点好处。只有禁止这些,国家才能安定。所以我建议,除了记载秦国历史的史书,其他史书全部烧毁。另外,凡是私下藏有诸子百家典籍的人,一律将书籍送至官府处置。如果有私下谈论诸子百家的人,一律处死,知情不报的人处以同罪。”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除了有关秦国历史、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的书统统被烧毁。
书本典籍是儒生们的命根子,听到这一消息,他们悲愤万分,但是因为害怕惩罚,不敢公开反抗,只能私下聚在一起诅咒秦始皇。秦始皇听说后勃然大怒,说:“朕烧毁没有用的书籍,又大量招纳人才,希望能够通过他们来求得天下太平,但是这些人不干正事,还在背地里说坏话,蛊惑百姓!”于是下令搜捕对自己不满的儒生。各地官员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对儒生们严刑拷打,逼他们互相检举揭发,共有四百六十多人受到牵连。秦始皇派人在咸阳城外挖了一个大坑,把他们全部活埋以警示天下。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谏说:“那些儒生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现在皇上用重法惩处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秦始皇大为恼怒,派扶苏赴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秦始皇为了炫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多次到东方、北方、南方各地巡视,四处奔走,劳民伤财。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病死于第五次东巡途中,年仅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