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吉是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是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 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这五术中含有很多古老的科学道理,比如炼丹与化学试验、五行与中医等等,但是也有一些后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迷信”活动。直到现在,中国人还是比较相信风水、八字等,也可以说传承了上千年的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
§§§第八节 董仲舒
董仲舒概说:
今天的好莱坞群星璀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挑出自己的偶像和向往的角色,这些光彩照人的明星背后,其实有一个更加强大有力的人,他是他们的“操盘手”,也是他们的后盾和包装人,只有在这种人的包装下,明星才能在舞台、荧幕上与众不同。董仲舒,可以说是汉代儒学的经纪人,他一手将儒学推到了最高峰,从此没有在走下中国的思想道德世界。
汉武帝十七岁登基,大权都在皇后和权臣的手中。等到他杀了叔叔刘安,平安地成为皇帝之后,需要有力的思想支持,才能把握住大汉的江山。于是他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是积极的应诏者,他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主张,他还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家成了正统。
董仲舒出生在河北,他生逢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在政治稳定、思想宽舒自如、被焚毁的书籍版本迭出的社会背景下,董仲舒走上仕学之路的。仲舒自幼在儒家、法家盛行的河北成长,能够一人精通多种经学,算是一个鹤立鸡群,形若天渊的“通才”“鸿儒”。
但是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喜欢黄老之术,也就是道家思想,曾经有两位儒生建议武帝不要再向太后禀报朝政之事,就被太后处死了。那时候儒家是被压抑的。等到窦太后死后,儒家才开始活动起来, 而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更是将儒家的思想推到了最高峰。
汉武帝与董仲舒三问三答,董仲舒的回答都是有理有据、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另汉武帝深深佩服。董仲舒以儒家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他建议统一学术,统一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成为历代维护帝王统治的一套思想标准。
董仲舒名句:
治乱兴废在于己。
解读:个人决定着社会的安稳与否、兴亡与否。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社会正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个人的修养情况、个人的努力程度表面上看只是个别的行为,但实际上却关系着国家的整个大局。所以,我们绝不能看清自己、忽视自己,而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发挥自身的能量。
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读: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这里的“道”指的是规律和道理。看似变化无常的东西,实际上也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道理。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合乎规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解读:有德行的人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且积极向着目标前进,我们才会有所收获;只贪图眼前的利益,急于求成,是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的。
§§§第九节 欧阳修与王安石
欧阳修
欧阳修概说:
据历史记载,欧阳修并不是一个美男,他的长相甚至有些让人不敢恭维。他不仅眼睛高度近视,还长了两个外露的兔牙,为人瘦弱,面色也不怎么好。在他初次拜见皇帝皇后之时,皇后也觉得他很丑。甚至当时的一些文学名士也觉得他的人与其诗风格实在是很不匹配。然而,人不可貌相,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成了北宋文坛的盟主,同时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抹不去的记忆。
在中国历史上,欧阳修算得上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诗词文章,而且还在政治上占据着高位,培养和提拔了很多优秀人才。在当时,他的家中简直就是饱学之士们聚会和把酒论诗的“沙龙”,简直是热闹非凡。正因为如此,他的周围集结了贤能之人。相传宋代诗人革新运动的很多领导人物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门下,当初“三苏”进京赶考时,也是因为受到他的赏识和推荐而声名大振。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江西庐陵,也就是今天的吉安永丰县。他的祖上原本是一个显赫的大家庭,但到了欧阳修祖父的时候家道就已经衰落了。欧阳修出身贫苦,身世可怜。他四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着他到湖北投奔叔父。他的叔父虽是一个小官,但家境也不富裕。他的母亲就亲自管教他并教他读书识字。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写字用的纸和笔,母亲便带着他来到河边,用荻草作笔,在松软的沙地上写字,由此留下了“画荻教子”的美谈。
逆境中的欧阳修并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学习勤奋刻苦,再加上天资聪颖,学习日见成效,写诗行文更是令人惊叹。后来,他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子监,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然而,尽管很有学识,考试也很顺利,他的仕途之路却并不顺畅,他在官场沉沉浮浮了几十年,几次被贬谪。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经历并没有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激发了他的文学灵感,由此,中国历史上才会有这样一位显赫的文坛盟主。
欧阳修的一生著作颇丰。他不仅与宋祁合修了《新唐书》,独自撰写了《新五代史》,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诗词文章,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当时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在写作指导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有众多诗文作品,而在这些文学创作成就中,又以散文为最高。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这些散文的文体和内容丰富多样,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抒情散文情景交融,文笔流畅,写得情真意切;政论性作品针砭时弊,思想尖锐,气势旺盛;一些写景游记类的作品则是言辞优美,风格清新,读来引人入胜。他的一些代表作如《朋党论》、《醉翁亭记》等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不仅如此,欧阳修还是一个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创立了应用文概念,开拓性地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提出了一些关于应用文写作的远离和概念,并主张应用文以实用为主。
正因为上面说到的这些建树,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并泽及后人,为人们所崇敬。
欧阳修名作: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王安石
王安石概说:
如果要编一本《中国历代宰相史》,王安石就应该位列其中,而且还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那改变历史的“王安石变法”,还有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让后人回味无穷的逸闻趣事。
在中国历代在想中,王安石有着自己的“王氏特色”。在当时的宰相中,他的邋遢是出了名的,而且他除了个人卫生邋遢外,在吃和穿的方面都很不讲究。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不拘小节,才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自己的政治改革和文学创作,从而成为了一位名留青史的人物。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出生的地方即今天的江西省东乡县。他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自幼聪颖,学习勤奋刻苦,有过目不忘之能。因为出生于小官吏家庭,所以从小就经常随着父亲宦游全国各地。这种人生经历让他开阔了视野,同时也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社会的现状有较深的认识。所以他在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的志向。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考了进士第四名,由此做了淮南节度判官。之后,他又先后在一些地方担任着地方官的职位。嘉祐三年冬,王安石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任官一年后,他到了京城开封,给皇帝上了万言书,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张。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并没有完全支持和采纳他的主张。一直到了宋神宗继位后,他才真正有机会推行自己的变革主张。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涉及了政治、税赋、水利、科举制度和军队制度等各方面。虽然他的很多改革举措都对改变国家贫穷的现状很有好处,但是由于变法内容损害了很多大臣的利益,因而遭到了重重阻挠,最后以失败告终。
除了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手笔,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颇有建树的。王安石文学创作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创作与政治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上,这些散文主要以政论性文章为主,或分析社会问题,或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变法主张,结构严谨、文笔雄健简练、富于气势,说服力强。
除了这些政论性散文外,他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词和小品文,代表作有《梅花》《元日》、《读孟尝君传》、《伤仲永》等。至今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文学成就方面来看,王安石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卓越人物,应该被我们铭记和学习。
王安石名作: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继。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第十节 王阳明与李贽
王阳明
王阳明概说:
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算得上是一位“奇人”,他身兼数职,集学者、官员、统帅、教师等各种角色。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 屡立奇功;作为思想家,他成就斐然,是一代“心学”宗师;作为老师,他一生著述丰富,桃李满天下。有着如此辉煌成就,难怪全国各地有许多纪念他的阳明山、阳明祠、阳明公园那么多。
王阳明,名守仁,出生于浙江余姚,他在被贬贵州时曾在阳明洞中学习,后世便称他阳明先生、王阳明。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程颐、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最重要的大师。
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为官,因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27岁时,他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但他的人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了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初入官场不久,王阳明因为冒言直谏的得罪了朝廷的权贵,被贬至贵州龙场。大宦官刘瑾倒台后,他受到同僚推荐,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后来,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朝廷任命他为最高军政长官,担负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他运用谋略,圆满完成任务,他也因平定叛乱有功,加官晋爵。然而,尽管他在屡立战功,可仕途却日趋坎坷。尤其是正德皇帝继位后,奸臣当道,政治腐败,他遭到了排挤和迫害,忧愤之下,他辞官回归故里,兴办书院,讲学不辍,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