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乔丽·马格纳女士把自己的职位当做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的平台。在住房方面,她拥护经济适用房政策,并赞成在发展中国家进行面向个人或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政策,她还是对女性就业进行指导和多样化项目的关键推动者。“在这个职位上,我有机会推动这些事情的发生。”她轻描淡写地说。
从马乔丽·马格纳女士的成功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的女性是如何成为影响整个世界金融行业的女性的。
李宁:从奥运冠军到身价16亿的成功商人
作为20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体育明星,李宁已经获得了终身荣誉。作为商人,退役后的李宁创造了一个年销售额约20亿元的李宁公司,2003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9400万元。从奥运会体操冠军到拥有亿元资产的商界名人,李宁堪称是从运动员转型到商人最具影响力的范例。
和李宁一样,许多运动员都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投身商海。目前投身商海的国内运动员包括足球运动员郝海东、体操国手李小双、乒坛女皇邓亚萍等,但不论财富还是公司规模或者成长速度,还是李宁最为成功。十余年来,李宁公司的成功和李宁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关系,那么李宁是如何利用自己在运动生涯中创立的个人品牌提升一个公司的呢?
李宁可能是中国最多人认识的运动员。他那著名的“托马斯全旋”和略带稚气的笑脸,曾经无数次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他曾经叱咤体坛,先后摘取14项世界冠军,赢得100多枚金牌。
但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体育事业的常青树。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在比赛过程中从吊环上摔了下来。回到首都机场,失掉金牌的李宁黯然神伤,孤独地走过一条偏僻通道。健力宝集团老板李经纬在外面已经等候多时,适时地送上一束鲜花。自此,二李结下了深厚友谊。
选择体育行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李宁在体育业界获得的良好个人影响力得到完美延伸。尽管选择体育行业,对于李宁个人影响力成功延伸到李宁产品影响力有诸多好处,但是李宁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人们想到李宁,可能会想到其在赛场上的叱咤风云,但很难想到物美价廉的李宁牌体育产品。这就涉及一个品牌影响力联想的问题。
所谓品牌影响力联想,是指消费者心目中与某品牌联系的一系列事物的组合。品牌影响力联想是品牌基本价值的重要表现。符合品牌影响力联想是品牌影响力延伸的基本原则。如果无法符合品牌影响力联想,那就只有改变原有品牌影响力的形象,从而改变消费者对品牌影响力的联想。
李宁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回课堂,解决能力信任危机。作为一名运动员,其能力是属于运动场的,而要在商场上拼搏,谁都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面对社会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李宁有清楚的认识。1998年,35岁的李宁作出一个突然的决定:脱身商海,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读本科。与那些退役明星有显著的不同,年近不惑的李宁进入北大深造,并不是为了混到一个学位。大二时,李宁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进修经济学,2000年李宁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进修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两年后顺利毕业。虽然他兴趣广泛,但他在法学院的学习成绩也相当优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副主任王亚菲评价李宁说,他是一个真正读书的人,懂得享受读书的乐趣。
在北大读书5年,李宁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方面成功解除了社会舆论对体育明星经商能力的怀疑;另一方面,他也学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1998年,李宁公司正经历一场销售下滑的危机,公司管理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李宁进入北大之后,公司的发展思路无疑更加清晰了。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为李宁创造了一个横空出世的机会。李宁和李经纬联手策划,决定“以健力宝推动李宁,以李宁促进健力宝”。李宁显示出高超的公关能力,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和爱国主义诉求,击败了韩国厂商,健力宝仅以250万元人民币就夺得了亚运会火炬传递权。第一批面世的李宁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领奖服装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经此一役,李宁了奠定江湖地位。
另一方面,刚成立的李宁公司在没有任何市场经验的情况下,大胆地投身其中,从而一下子抓住了一个全新的体育理念,随后以难得的魄力把这一理念积极应用于市场当中,而不仅仅是利用李宁本人的名人影响力,演化出一个新型的行业——体育用品行业,十几年来坚定不移地一直走下去,才终于有了今天的李宁,并避免了公司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个人崇拜主义,敢于喊出“做世界的李宁”的口号。
亚运会的成功赞助极大地增长了李宁公司的实力,刺激了李宁的进取心。其后,李宁系列产品以不断翻新的创意和优良的品质逐渐赢得了众多荣誉,成为1991年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专用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穿外国名牌服装领奖的历史。李宁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10大名牌之一。
这一系列行动表明李宁不仅善于操作商业活动,更善于以实际行动设计自己的CI形象,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循环递进。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李宁公司于2004年6月28日最终在香港上市,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
总之,李宁运用自己在体坛中的影响力来开拓商海的影响力,成功地打造了“李宁”这个品牌。
周立太:他的名字为什么价值百万
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重庆市开县五通乡一个农民家庭的周立太,仅仅读到小学二年级;1974年到西藏参军;1979年1月复员回到开县务农;1980年到湖南省安乡县安尤砖瓦厂打工;1983年,在打工期间自学法律,从此以后走上律师之路。
在深圳,周立太被人称为“周青天”,有媒体评估他的名字如今价值100万元,“周立太”还被《新周刊》称为“7个最具成长性的个人品牌”之一。一个自学成材的打工律师,名字凭什么价值100万元?周立太的回答是:兑现我的承诺,为雇主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政府在沿海一带划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其中,广东省深圳市是当时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贫困走向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光是经济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国家的法制建设均处于一个起步的初期,加之引进外资后带进了一些外来的思想潮流,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些农民工的管理还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造成这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常会受到侵犯。
与此同时,在重庆开县,困扰律师周立太的问题是,法律服务人员,特别是律师也越来越多,如何才能从无数律师中脱颖而出呢?
1996年,重庆市开县南门镇的徐昌文夫妇在深圳龙岗的一个玩具厂工作,下班由于交通事故身亡。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心场面,听着死者父亲苦苦的哀求,一向以维护弱者权益为己任的周立太决定动身前往深圳,为自己的父老乡亲讨回一个公道。
经过3个多月的日夜煎熬,赔偿案件终于水落石出。在这3个多月的100多天里,周立太每天忙得晕头转向,研究对策、调查事件……在周立太的帮助下,死者家属获得香港肇事方赔偿13万元,社保局和厂方赔了20多万元,总计30多万元。周立太为此也开创了在深圳特区工伤和交通赔偿“双赔”的先河。
这个案件对周立太的触动非常大,他深知打工者的不易,同时也了解到打工群体对法律的需求也相当大。从此他把自己定位为“打工律师”周立太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个人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兑现个人品牌的承诺,周立太可谓费尽心血。他在深圳龙岗的一栋民宅里租了两层房子。除了从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过来办案的几名律师和他之外,就是十多个断手断臂的工人了,他们每天都簇拥在一起吃饭。他通过一系列案件的仲裁、诉讼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广大劳工的合法权益。
周立太在办案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不少地方政府部门的官员。周立太戏称“本人既招人爱,又招人恨”。但是为了兑现个人品牌承诺,维护受委托打工者的权益,他并没有退却。2000年一场关于打工者诚信问题的探讨在国内掀起高潮,与此同时,关注打工律师困境的讨论也被媒体炒得如火如荼。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周立太充分认识到为工伤者打官司是个庞大的市场,并有意识地坚持向工伤案的专业化方向发展。2001年,以他自己名字命名,成立了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申请了周立太的肖像及名字的注册商标。他还开设了中英文个人网站,成立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成立周立太劳工研究所。显然,他个人品牌的影响力触角正努力地往更开放的区域伸展。
周立太的出名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周立太自己说:“周立太现象是不正常的现象,周立太的出名是社会的悲哀,是因为断手的悲哀。”周立太说:“由于我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在案源、办事,甚至社会公信力等方面都有许多优势,但我不能放弃目前的工作。”一方面也许是对于周立太所代的案件本身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许是他们根本无法在周立太的强势个人影响力下面分到一杯羹,所以周主太之后,一直没有出现第二个“周立太”。
比尔·盖茨:善用人脉成就璀璨
比尔·盖茨的辉煌成就已经让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财富与智慧的象征。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关于他的评论更是众说纷纭:信息时代的天才、软件帝王、世界巨富、企业家、神、魔、恶毒小人……但不管怎样,过去的20世纪乃至刚刚到来的21世纪,比尔·盖茨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只要提起微软,谁都不会忘记比尔·盖茨,因为他是微软的创始人、微软的精神象征;而谈及比尔·盖茨这位世界巨富,人们也不能不想起软件巨人微软公司。比尔·盖茨为什么能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而让后人惊羡不已呢?除了他的智慧、眼光、执著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拥有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但是在他20岁的时候,签到了一份大单。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到一条大鲸鱼可以吃一年,但钓小鱼就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在25年前创业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一点。他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
他是如何钓大鲸鱼的呢?
第一,利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这份合约是跟IBM签的。当时,他还是一个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MB的董事会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他今天的成功可能就要划上一个问号了。
其次,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及史蒂夫·鲍尔默,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他们的人脉资源。1973年,盖茨考进哈佛大学,与现在微软的CEO史蒂夫·鲍尔默结为好朋友,并与艾伦合作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第一个版本。大三时,盖茨离开哈佛投入到和孩提时的好友保罗·艾伦创建的微软公司,开发个人计算机软件。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使微软能够找到更多的技术精英和大客户。1998年7月,史蒂夫·鲍尔默出任微软总裁,随即亲往美国硅谷约见自己熟知的10个公司的CEO,劝说他们与微软成为盟友。这一行动为微软扩大市场扫除了许多障碍。
再者,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以及开拓国外的市场。
这常常会比微软自己王婆卖瓜的方式更加奏效。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日本朋友叫西和彦。他为比尔·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并找到了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以此来开辟日本市场。
最后,比尔·盖茨雇用非常聪明、能独立工作、有潜力的人来一起工作。
比尔·盖茨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可以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比尔·盖茨的成功,没有人不羡慕,也有人想做第二个比尔·盖茨,拥有他那样多的财富,具有他那么大的影响力虽然是种想法,但有了追求才能去奋斗。而奋斗只能是成功的其中一种因素,用人脉去搭建你成功的基石,这样的话也不会是空中楼阁,更不会是昙花一现。比尔·盖茨的辉煌我们也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