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牙的京城里,在王宫的大理石台阶上,坐着一个圆面孔、厚嘴唇、黑头发的非洲黑人,他在向人求乞。他是加莫恩的忠实的奴隶。如果没有他和他求乞得到的许多铜板,他的主人——叙事诗《路西亚达》的作者——恐怕早就饿死了。现在加莫恩的墓上立着一座贵重的纪念碑。
还是一幅图画!
铁栏杆后面站着一个人,他像死一样的惨白,长着一脸又长又乱的胡子。“我发明了一件东西——一件许多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他说,“但是人们却把我放在这里关了二十多年!”“他是谁呢?”“一个疯子!”疯人院的看守说。“这些疯子的怪想头才多呢!他相信人们可以用蒸汽推动东西!”
这人名叫萨洛蒙·得·高斯,黎显留读不懂他的预言性的著作,因此他死在疯人院里了。
现在哥伦布出现了。街上的野孩子常常跟在他后面讥笑他,因为他想发现一个新世界——而且他也就居然发现了。欢乐的钟声迎接着他胜利的归来,但嫉妒的钟声敲得比这还要响亮。他,这个发现新大陆的人,这个把美洲黄金般的土地从海里捞起来的人,这个把一切贡献给他的国王的人,所得到的报酬是一条铁链。他希望把这条链子放在他的棺材上,让世人可以看到他的时代所给予他的评价。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地出现,光荣的荆棘路真是没有尽头。
在黑暗中坐着一个人,他要量出月亮里山岳的高度。他探索星球与行星之间的太空。他这个巨人懂得大自然的规律。他能感觉到地球在他的脚下转动。这人就是伽利略。老迈的他,又聋又瞎,坐在那儿,在尖锐的苦痛和人间的轻视中挣扎。他几乎没有气力提起他的一双脚;当人们不相信真理的时候,他在灵魂的极度痛苦中曾经在地上跺着这双脚,高呼道:“但是地球在转动呀!”
这儿有一个女子,她有一颗孩子般的心,但是这颗心充满了热情和信念。她在一场战斗的部队前面高举着旗帜;她为她的祖国带来胜利和解放。空中响起了一片狂乐的声音,于是柴堆烧起来了:大家在烧死一个巫婆——冉·达克。是的,在接着的一个世纪中人们唾弃这朵纯洁的百合花,但智慧的鬼才伏尔泰却歌颂“拉·比塞尔”。
在微堡的宫殿里,丹麦的贵族烧毁了国王的法律。火焰升起来,把这个立法者和他的时代都照亮了,同时也向那个黑暗的囚楼送进一点彩霞。他的头发斑白,腰也弯了;他坐在那儿,用手指在石桌上刻出许多线条。他曾经统治过三个王国。他是一个民众爱戴的国王;他是市民和农民的朋友——克利斯仙二世。他是一个莽撞时代中一个有性格的莽撞人。敌人写下他的历史。我们一方面不忘记他的血腥的罪过,一方面也要记住:他被囚禁了二十七年。
有一艘船从丹麦开出去了。船上有一个人倚着桅杆站着,向汶岛作最后的一瞥。他是杜却·布拉赫。他把丹麦的名字提升到星球上去,但他所得到的报酬是讥笑和伤害。他跑到国外去。他说:“处处都有天,我还要求什么别的东西呢?”他走了。我们这位最有声望的人在国外得到了尊荣和自由。“啊,解脱!只愿我身体中不可忍受的痛苦能够得到解脱!”好几世纪以来我们就听到这个声音。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呢?这是格里芬菲尔德——丹麦的普洛米修斯——被铁链锁在木克荷尔姆石岛上的一幅图画。
我们现在来到美洲,来到一条大河的旁边。有一大群人集拢来,据说有一艘船可以在坏天气中逆风行驶,因为它本身具有抗拒风雨的力量。那个相信能够做到这件事的人名叫罗伯特·富尔登。他的船开始航行,但是它忽然停下来了。观众大笑起来,并且还“嘘”起来——连他自己的父亲也跟大家一起“嘘”起来:“自高自大!糊涂透顶!他现在得到了报应!应该把这个疯子关起来才对!”一根小钉子摇断了——刚才机器不能动就是因为它的缘故。轮子转动起来了,轮翼在水中向前推进,船在航行;蒸汽机的杠杆把世界各国间的距离从小时缩短成为分秒。
人类啊,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能体会到在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吗?在这片刻中,你在光荣的荆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创伤——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也会痊愈,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嘈音变成谐声;人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上帝的仁慈,而这仁慈通过一个人普及到大众。
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是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历史拍着它巨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我们安慰,使我们内心平安。
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会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哲语沉思: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苦难则是伟大的导师。幸福和惬意不会锤炼意志,苦难却可以磨炼你坚强的品格。一旦在苦难中得到了锻炼,你就会为更坏的情况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生活中,本无绝望的处境,只有将绝望带入生活的人们。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接受生活并不轻松这一事实,就会使自己的生活轻松很多。重要的是要记住:生活很艰辛,但就算如此,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160 摧残生命力的毒
在酒宴上无节制地喝到神志不清,由于这种无节制而踉踉跄跄,至少是步履不稳或一味唠叨地走出来,这不但在与他一起聚会的朋友眼中,而且甚至从自尊方面来看都是男人的坏习气。但对这种失误也有许多温和的评价,比如说自我控制的界线是很容易被忽视和跨越的。
醉酒所产生的无所顾忌,甚至随之而来的不谨慎,是一种虚假的生命力加强的感觉。醉酒的人感受不到生命力的阻碍,而这种阻碍的制约力是与人的本性不可分割的(甚至健康也有赖于此)。他在他的软弱状态中自觉很愉快,因为他身上的自然本性实际上努力通过他各种能力的逐渐增长,使他的生命一步一步重新产生出来。妇女、教士和犹太人通常不喝酒,至少是小心地避免酒所带来的一切现象。因为他们在公民性上是软弱的,而且不得不有所克制。这是由于他们的外在价值仅仅建立在别人对他们的贞洁、虔诚和原则性的信任之上。他们不得不谨慎,醉酒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丑闻。
喝酒放松舌头,但它也打开心扉,它是一种道德性质即真诚的物质载体。克制和克制思想对于高尚的心灵是一种压抑的状态,而一个兴致勃勃地喝酒的人也很难忍受人家在酒宴上的过分拘谨,因为他觉得有观察者在专注于别人的缺点,却保持自身的矜持,这让人不自在。允许男人由于社交的复兴暂时稍稍超出清醒的界线之外,这是亲切感的条件。从前曾流行一种策略,那些北欧的宫廷派出很能喝酒的使节,自己喝不醉,却把别人灌醉,以便套对方的话或是说服对方,这是很狡狯的。
对长期处在酒精浸泡中的人来说,酒无疑是一种摧残生命力的毒品。这些人在陶醉中自娱自乐、逃离现实世界、处在盲目的幻想状态中,而酒对其肝胃等内脏器官也是一种伤害。长期大量饮酒的人,易出现神智不清、目光涣散、舌根发硬等不灵活的状态。
在一个人血管里奔流的体液之中,有一种新的液体混合进来了,这是对神经的新刺激,它不是更清楚地揭示出人的自然气质,而是带入了某种别的气质。因此,那些喝醉了的人,有的会陷入迷恋,有的会对别人自吹自擂,有的吵吵闹闹,有的表现得心地慈善、态度虔诚,甚至于默默发呆。但当他们醒过酒来时,或者当别人向他们提到昨日的醉话时,他们就会为那种奇怪情调或感官上的变态发笑。
哲语沉思: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快乐并不多,人们大多过的是一种伪快乐的生活。我们以举杯饮酒作为一个例子,我们一旦从酒精的麻醉中清醒过来,就会感觉无聊不满,渴望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这样追求兴奋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身心也就会越来越痛苦。试问这种快乐是你想要的快乐吗?是真正的快乐吗?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吗?
与其在伪快乐中麻木、迷失自己,不如适时地享受这种令人厌烦但平静安逸的生活。
161 生活的本色
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于健康,而且会使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变弱,使得广泛的机体满足被兴奋所代替,智慧被机灵所代替,美感被惊诧所代替。我并不完全反对兴奋,一定的兴奋对身心是有益的,但是,同一切事物一样,问题出在数量上。数量太少会引起人强烈的渴望,数量太多则使人疲惫不堪。因此,要使生活变得幸福,一定的忍受力是必要的。这一点从小就应该告诉年轻人。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试想一下,一个现代的美国出版商,面前摆着刚刚到手的《旧约全书》书稿。不难想象这时他会发表什么样的评论,比如说《创世纪》吧。“老天爷!先生”,他会这么说,“这一章太不够味儿了。面对那么一大串人名——而且几乎没作什么介绍——可别指望我们的读者会发生兴趣。我承认,你的故事开头不错,所以开始时我的印象还相当好,不过你也说得太多了。把篇幅好好地削一削,把要点留下来,把水分给我挤掉,再把手稿带来见我。”现代的出版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现代的读者对繁复感到恐惧。对于孔子的《论语》,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所有那些被当做畅销书的圣贤之书,他都会持这种看法。不独圣贤之书,所有精彩的小说也都有令人乏味生厌的章节。要是一部小说从头至尾,每一页都扣人心弦,那它肯定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伟人的生平,除了某些光彩夺目的时刻以外,总有不那么绚丽夺目的时光。苏格拉底可以日复一日地享受着宴会的快乐,而当他喝下去的毒酒开始发作时,他也一定会从自己的高谈阔论中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他的一生,大半时间还是默默无闻地和他的妻子克姗西比一起生活,或许只有在傍晚散步时,才会遇见几个朋友。据说在康德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到过柯尼斯堡以外10英里的地方。达尔文在他周游世界以后,余生都在他自己家里度过。马克思掀起了几次革命之后,则决定在不列颠博物馆里消磨掉他的余生。
总之,可以发现,平静的生活是伟人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快乐,在旁观者看来,不是那种令人兴奋的快乐。没有坚持不懈的劳动,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劳动令人如此全神贯注,如此艰辛,以至于使人不再有精力去参加那些更紧张刺激的娱乐活动,除了加入假日里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的娱乐活动,如攀登阿尔卑斯山之外。
哲语沉思:
一种充满兴奋的生活往往会使人筋疲力尽,在这种生活里,人如果连续不断地得到强烈刺激,就会产生那种被认为是快乐的主要成分的战栗狂喜。一个习惯于过度兴奋的人,就像一个对辣椒有着过分嗜好的人一样,到头来,对足以使任何人窒息的一定数量的辣椒,他甚至都不能品尝出一丝味道来。
要避免过度兴奋,一定限度的厌烦是不可缺少的,过度兴奋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会削弱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机灵代替不了智慧,惊诧也不是美感,兴奋更满足不了身心的慰藉。
162 悠闲生活
我们通常不走进别人的房间,说声:“噢!这才是人们感到宁静的地方!”我们通常不期望去分享一座古宅的安宁,比如说,在僻静郊区的一座古宅,周围是结着鲜红果实的树,雪松半掩着窗,或者某座修道院,门廊前面依稀可见搭着支架的橘树。但在那整洁宽敞、精心装饰过的房里,或在那修道院里,绝无宁静可以分享,最多只能勉强过日子。这是因为我们不明了别人生活中的苦闷和烦恼,而对自己生活里的那些不便却很敏感。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自己的眼睛容不得一粒泥沙,而对邻人遭受的灾难却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悠闲应以我们切身的感受为证,因为它不只是时间的因素,往往指某种特别的心境。我们所说的空闲时间,实际上是指我们感到闲适的时刻。什么是闲适,感受它远比说明它更难。这与无所事事或游手闲逛无关,尽管我们明白,它的确牵涉到自由支配时间的概念。等候在律师的客厅里有空闲的时刻,却无闲适之感;同样,我们在火车站换车,即使等上两三个小时,也享受不了那份清福。有这两种情形,我们都不会感到安宁自在——在这种场合能安心读报、学习或回味往日在海外的游历,那是十分罕见的。那时,我们心里总是烦躁不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作祟,就像我们童年时不住地用脚去踢那慢吞吞的四轮车的软垫。
悠闲意味着不仅有充裕的时间,而且有充沛的愉快度时的精力(不懂得这个道理,会感到百无聊赖)。同时,要真正领略到悠闲的滋味,必须从事优雅得体的活动,因为悠闲所要求的活动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冲动,而非出自勉强的需要,就像舞蹈家起舞或滑冰者滑动,是为了合着内在的节奏,而不像把犁入耕地或听差跑腿,是为了得到报偿。正是这个缘故,一切悠闲都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