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内心的沉沦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接着把门关紧。那无比神圣的决心,再也不容干预。心不动,即使华车恭迎。在蓬门之前,心不动,即使皇帝亲跪在门垫之上。任凭弱水三千,仅取一瓢。然后心再无旁念,磐石入定。
——【美国】狄金森
我的好朋友,常常挑剔现在,是十分容易、十分合乎人之常情的。但是你可以考虑一下,究竟天才的败坏是应当归咎于天下太平,还是应当归咎于我们内心的祸乱,那无穷无尽的,占住了我们全部意念的内心的祸乱,并且更进一步归咎于今天围攻我们,蹂躏和霸占我们生活的情欲。
难道我们不是为利欲所奴役,我们的事业为利欲所摧毁——利欲,那在我们内心疯狂地发作着而且永不平息的热病,加上享乐的贪求——两种心病,一种使人卑鄙,一种使人无耻。我考虑到这点,我简直想不出办法去关上我们(我们这种如此恭敬,简直崇拜豪富的人)的灵魂之门而不让那伙恶鬼闯入。无法计算的财富总是为挥霍所追随。她(挥霍)钉住了他(财富)亦步亦趋。他一开启城市或人家的大门,她就和他一起进去,与他同居。他们在那里成家不久,就很快地生育起来,生下浮夸、虚荣和放荡这些嫡亲儿女。如果让这伙财富的儿女长大成人,他们就会在灵魂中迅速产生那批残忍的暴君:强暴、无法无天和无耻。凡人一崇拜了自己内心的会腐朽的、不合理的东西,就再不去珍惜那不朽的东西,上述情况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他再也不会向上看了,他完全丧失了对荣誉的关心,生活的败坏在逐步进展着,直到全面完结。他灵魂中一切伟大的东西渐渐褪色,枯萎,以致为他自己所鄙视。如果一个受贿判案的审判官再也不能以公正清廉等品德作出自由、可靠的判断(因为一个受贿的人必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衡量清廉公正),今天的我们还能盼望(我们每个人的整个生活由贿赂所统治,我们伺候人家的死亡,力图如何在其遗嘱中获得地位;我们收受好处而不管其来源;我们的灵魂浸在肮脏的贪欲里),在这样一场道德的瘟疫中,我要说,我们还能盼望有这么一个宏达的、不偏不倚的裁决者剩下来吗?唉,我生怕,我们这种人可能听人使唤比自由自在更合适一点。如果我们嗜欲任其流毒邻邦,它们将会犹如出柙的野兽,为整个文明世界带来洪水般的灾难。
当代的天才为那种冷淡所葬送,这种冷淡除去个别的例外,是在整个生活里流行着的。即使我们偶然摆脱这冷淡而从事于工作,这也总是为了求得享乐或名誉而不是为了那种值得追求和恭敬的、真实不虚的利益。
哲语沉思:
一个人的肉体需要是有极限的,无非就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的。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多么勤奋的登徒子,他的床笫之乐也必须有节制,否则会肾虚甚至丧失生命。每一种生理欲望都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
128 保留内涵
我喝下一杯苦西瓜汁,而沉淀在杯底的却是蜂蜜。
我走上一条羊肠小道,却来到一片绿色平原。
我将一位朋友丢在云雾里,却发觉他站在拂晓的光芒之中。
多少次,我用吃苦耐劳精神外套遮掩我的痛苦与烦恼,幻想报酬与善待就在其中。可是,当我脱下外套时,却见痛苦已经变成欢乐,烦恼已化为爽朗。
多少次,我与伙伴并行在公开世界里。我暗自说:“瞧他多么呆傻,多么笨拙!”可是,我刚刚走进秘密世界,却发现自己是个残暴不公的人,反倒觉得我那位伙伴多么聪明、多么机警。
多少次,我醉于自己的酒,认为自己和我的同伴是羊羔和狼;直到我从酒醉中醒来之后,才发觉我是人,我的同伴也是人。
众人们,我和你们都对我们的情况感到吃惊,都对我们隐藏的真实情况视而不见。假若我们当中有谁被绊倒,我们就说他是堕落者;有谁故意行动迟缓,我们就说他是腐败者;有谁说话口吃,我们就说他是哑巴;有谁唉声叹气,我们就说那是垂死挣扎者的喉鸣。
我和你们都喜欢“我”的外壳和“你们”的表皮。因此,我们看不见外壳向灵魂透露的关于“我”的秘密,也看不见外壳对灵魂隐瞒着的“你们”的秘密。
我们满脑子自负情绪,根本不看我们的实际情况,能指望我们干点什么呢?
我对你们说──也许我的话是假面具,掩盖着我的真实面孔──我对你们和我自己说,我们用眼看到的东西,绝不比用一块眼罩遮住我们的眼睛时而用洞察力所看到的东西更多些。我们用耳朵听到的,无非是干扰我们应该用心领会的东西的叮当响声。假如我们看见一名警察正把一个人带往监牢,那么,我们不应该再去判断他俩谁是罪犯。假若我们看见一个人已倒在血泊中,而另一个双手沾满鲜血,出于正确见解,我们不应再判断谁是被杀者,谁又是杀人犯。假如我们听到一个人唱歌,而另一个在哭号,我们则应该忍耐一下,以便判断谁是高兴者。
不,我的兄弟,不要用一个人的表现判断他的真实情况,不要把某人的某句话或某件工作当做其内心世界的标题。也许有那样一个人,因其笨嘴拙舌、语调怪僻而被认做呆傻,然而他的存在,却是通往聪慧的路标,他的心田却是启示降临的地方。也许有那样一个人,因其面孔丑陋、生活狼狈而被看不起,然而他却是上天赠给大地的礼物,上帝降给人间的赠品。
也许你于同天访问了宫殿和茅舍,走出宫殿时心中充满恐惧,步出茅舍时感到由衷同情。可是,假若你能扯掉你的感官编织的表面现象,你的恐惧之情便会萎缩,继而下降到遗憾水平;你的同情心绪会发生变化,继之上升到敬重阶梯。
早晨与夜晚之间,也许你会遇到两个人:第一人与你谈话时,其声若呼啸狂风,其举动似威风大军;第二人与你谈话时,其声颤颤抖抖,其心恐惶不安,其语断断续续。这时,你定判断:第一人勇敢果断,第二人懦弱胆怯。也许有那么一天,时光派他俩去迎战困难,或为某原则贡献青春。到那个时候,你再看看他俩,便会明白:虚饰的孟浪并非勇敢,无声的羞涩并非怯懦。
也许有时透过屋窗向外看,见路人中间有一位修女靠右边走,另有一个妓女走在左边。你会立即说:“修女多么高尚,妓女多么可耻!”可是,假若你合上双眼,侧耳倾听片刻,会听到太空中传来一种细微的声音:“这一位用祈祷恳求我,那一位以痛苦请求我。她俩的灵魂里各有一把属于我的灵魂的伞。”
或许你在大地各方巡游,寻觅被你称作文明和发展的东西,进入一座城市,那里宫殿巍峨,学院堂皇,大街宽敞;人们快步走东奔西,有的开凿大地,有的翱翔天空,有的亮剑,有的问风,个个衣着华丽,款式新颖,似过节日,如临盛会。
几天之后,你移步进入另一座城市,那里房舍低矮简陋,街道狭窄;老天降雨,该城会变成泥海中的胶泥岛;太阳出来,空中会布满尘土凝聚成的乌云。那里的居民纯朴守本分,如同松弛的弦。他们行路缓慢,工作粗枝大叶。他们看你时,仿佛眼后有眼,正在凝视离你很远的东西。你离开他们那里时,心中充满悔气,有不胜厌倦之感,会暗自言语:“我所看到的两座城之间的差距,恰如生与死之间。那边强壮有力似涨潮,这里软弱无力如退潮;那边精神振奋像春夏,这里疲惫松垮似秋冬;那边朝气蓬勃似青春在花园中翩翩起舞,这里老气横秋似暮年静卧在灰烬之上。”
但是,倘若你能借上帝之光看看那两座城市,会发觉那是同一花园中两棵相邻的树。也许细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你所想象的其中一棵树所具有的那种优点,不过是闪光一时的泡沫;而另一棵树身上被你视为懒散松垮的东西,却是隐藏着的固有珠宝。
不,生活的本质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其内涵。看物不要只看外壳,而要看其内核。人之美不在其貌,而在其心。
不,宗教的真谛不在于寺庙所表露、礼仪与传统所阐明的那些东西,而在藏于灵魂深处及要用心意感化的那些东西。
不,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你的双耳听到的那种抑扬顿挫的歌声,不在于诗歌朗诵里那种铿锵有力的语调,不在于你的两眼所看到的流畅线条及斑斓色彩,而在于歌中轻重高低声之间无声颤抖的距离,在于通过诗歌渗入你的心田里的诗人灵魂中的沉静、寂寞情思,在于画面给你的启示,留心观之,从中看到比画面更远、更美的东西。
不,我的兄弟,日夜的价值不在其表面。我行进在日夜之星上,向你这样说,不过是为了通过它向你吐露我平静内心里的一些话语。那么,在你察明我的心意之前,不要把我看做傻瓜;在你解除我的心底疑虑之前,不要把我想象成天才;在你看见我的心之前,不要把我说成吝啬鬼;在弄明我的慷慨暗示之前,不要把我说成仗义疏财的男子汉。请你不要把我看做多情者,除非弄清我情寄世间的一切光与火;莫把我称作无情人,除非你已触摸到我身上那鲜血淋漓的伤口。
哲语沉思: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些是真的,值得我们注意,有些是具有迷惑性的,值得我们小心。事物的本质往往藏在现象的后面,很多时候我们经常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略甚至误解了事物的本质。
129 灵魂的完善
如果人真正达到了他的最高要求,根据他的理想,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或者按照宗教说法,他遵从上帝的要求和允诺修成了真果,那么我们就会感到,他只不过是把他内在深处已经固有的东西充分加以发挥,或者将它在外界付诸实施。只不过这种实施较为少见,且没有经验,它恰恰吸收了这一新的形式。根据这种观点——这种主张的声音尚不强烈,仅仅是此起彼伏,并未直接跟其他观点唱对台戏——灵魂的完善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并不意味着成熟的果子就是类似于单纯种子的新东西。
正如天使们让浮士德的灵魂完善不朽时将他当做蝴蝶的蛹来迎接一样,她们唱道:“此公如蛹,尚在茧中,竭诚欢迎,作为良朋。石棉裹体,为他解脱,至善至美,天佑永生。”言外之意是:最内在的东西只需剥去它的外壳和约束就行。灵魂的拯救不必从外部对灵魂进行什么加工或改造,只需从根本上脱去它的外壳,使它成为它本来就是的东西。圣婴的故事也无非意味着,它的完善是遗传继承的,那么我们不必通过努力去获取这种完善,只需好好反省一下将自己内在的潜质挖出来就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圣婴的故事又能意味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之中,尤其是在习俗之中,我们要创造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有足够的新形式和新内容等待我们去造就。如果我们要问这一切行为的意义,要寻求灵魂深处改造的真谛,那么我认为,只要这一切是美好的、神圣的,我们只需让那早就存在着的本质核心亮相就行,使自己在光明和清醒之中看清自己,而在此之前,罪孽和纷乱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在混沌的阴影中看不清自己的轮廓。我们首先要去除笼罩在灵魂上空的一切外在因素及其力量,灵魂摆脱了这一切,灵魂就得到了拯救。“谁正在丢失灵魂,谁就会赢得灵魂!”灵魂正是通过这一途径找到了自己。
同样,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摆脱一切利己主义,因为利己主义只是灵魂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灵魂期待着某种幸运和保障,以便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各种利己主义是灵魂和外在的一种混合,是灵魂自己丢失自己的弯路。
哲语沉思:
在任何时代,从事精神创造的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追求精神创造本身的成功,还是追求社会功利方面的成功?
前者的判官是良知和历史,后者的判官是时尚和权力。对于释迦牟尼、鲁迅等人来说,在原路上坚守一定会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放弃了社会功利方面的成功,选择的是一条更为艰难的拯救人类灵魂的精神之路。但这条道路具有重大的意义,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拯救灵魂远远比拯救身体更重要。他们在拯救人类灵魂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灵魂得到完美提升。
130 舍弃自我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
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
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
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荫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弄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着了迷似的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翅翱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
鸟儿依然忽啦啦拍击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有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说来,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