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铲除异己之其它
在秦桧的账本上,除了胡铨、赵鼎、王庶、李光、张浚、洪皓等重点报复的仇敌之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小恩小怨,虽不是重点,但秦桧也照算不误。
在宋金议和之初,胡舜陟上书列举秦桧的罪状,秦桧指使御史中丞常同弹劾他,被罢免。后来又官复原职,但始终与秦桧不和,岳飞蒙冤入狱后,曾上书为岳飞辩护。
绍兴十三年(1143年),秦桧利用转运使吕源与胡舜陟有积怨,指使吕源向朝廷揭发胡舜陟讥笑朝廷,秦桧乘机上奏,请求让大理寺官袁桷、燕仰负责审讯,这两个人都是秦桧的心腹,脑子一直不清醒的高宗,二话没话所就同意了。结果可想而知,胡舜陟和岳飞的下场一样,被逼死狱中。
宗正少卿张九成因反对议和,并在工作中多次与秦桧发生语言冲突,深受秦桧的厌恨,指使谏官屡次弹劾他,最终被贬到了边远的南安军。
当初跟洪皓一起归来还有个张邵,他回来后,四处散播说,金人有归还钦宗和诸位亲王及后妃的意思。
这话有毛病吗?高宗当年为了迎回父亲梓宫和母亲,不惜卑躬屈膝,委屈求和。现在金人主动要把钦宗及诸王后妃送回来,难道他不高兴吗?
能高兴起来吗?高宗怕的就是钦宗和诸王回来,到时候自己怎么办呢?所以,他在议和成功之后,只是把徽宗的梓宫和自己的亲妈韦太后要了回来,绝口不提钦宗和其他诸王。
同是一父所造,何必呢?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高宗的心,这个狭窄呦!
大宋之大,竟然容不下几个受苦受难的兄弟吗?
做了皇帝,就没了亲情!
悲哀啊!
别人不了解高宗的想法,秦桧肯定是了解的,张邵说的这些话,明显是触动了高宗的神经,别等高宗发飙,作为宰相的先行一步,弹劾张邵,把他贬为宫祠官。
又贬了一个人,秦桧心里挺舒坦!
政敌还有谁呢?当前和自己作对的,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那就再挖掘挖掘旧账吧!
对,有个吕颐浩,当年要不是他极力倾轧我,我秦桧也不至于罢了六年的相!
我要报仇!向吕颐浩进攻!
别叫嚷了,吕颐浩早在绍兴九年(1139年)就死了!
计划破灭了,这气啊,就不打一处来!
哎,有了,他不是有个儿子叫吕摭,现在担任右朝散郎直秘阁吗?父债子还,你爹没了,今天就拿你开刀!
秦桧就找个机会,就奏请高宗把吕摭除了名,贬到梧州。
别看对付你爹费劲,对你那不是小菜一碟吗!
吕颐浩的账算完了,当年和他一起算计我的,还有个黄龟年,他还没死,活得挺滋润。
秦桧一想到黄龟年,气就不打一处来,就你啊,当年对我不依不饶的,还鼓动皇帝下旨,永不再用我,怎么样?现在我秦桧又回来了!
黄龟年的好日子到头了!
谏官詹大方知道秦桧与黄龟年之间的积怨,没等秦桧下令,自己就主动出击,弹劾黄龟年。高宗就把黄龟年的官罢了,逐出朝廷,打回原籍。
报了当年的弹劾之仇,秦桧有些得意,当年我说了,胜败没有定论。不过,今天,我可以给你个定论了,我秦桧胜,你黄龟年败!
武将解潜、辛永宗都反对议和,与秦桧不和。秦桧就反动谏官们来弹劾他们两个,解潜被贬到南安军,忧愤而死。辛永宗被贬到肇庆,也一命呜呼!
秦桧在铲除异己上,手笔之大,自古至宋,少有能比啊!
算是个整人专家啦!
老账新账算了个遍,或者还有漏网之鱼,或者还会欠下新账,不过大头已经没了,剩下些的都是小打小闹。
不过,滴水石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这些小打小闹也不得不防啊!
下一步,该干点啥?
秦桧得好好思考思考了。
45、家事
我们常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前面说了一堆国事天下事,唯独少了些秦桧的家事。
现在就把这一课给补上。
话说在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被王仲山选为乘龙快婿,把女儿嫁给了他。
秦桧虽然官袍在身,在外面有身份有地位,风光得很,但到了家里,却成了王氏石榴裙下的俘虏,很惧内,典型的妻管严。
一物降一物!
秦桧与王氏结婚以来,由于不可知的原因,一直没有生育,两个口子很着急,但生孩子这事,急也没办法,能生的,一个劲的生;不能生的,一个也生不出来。
俺做梦都想要个孩子!王氏这么说,秦桧也这么想。
想要孩子还不容易,在那个年代,稍微有点身份、家里有点钱的男人,哪个不三妻四妾的,大老婆生不出来,还有二老婆、三老婆、四老婆……就不信凭秦桧一身的本事,造不会一个孩子来?
秦桧也有这份心,但他敢吗?他纳了妾,不就把王氏给冷落了吗?况且王氏没孩子,万一哪个妾生了儿子,将来这家产不都是庶子的吗?有秦桧在还好,一旦秦桧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区了,丢下王氏一个人,没有儿女辅助,怎么和如狼似虎的姨太太们斗啊!
不行,绝对不能让秦桧纳妾!
秦桧急得干瞪眼,也没辙,谁让自己怕老婆呢?
光明正大的不行,那就玩点地下情吧,怎么地也得给秦家留条后啊,不能让我断子绝孙吧?
秦府这么大,丫鬟们有的是,身为主子的秦桧,看上了哪个丫鬟,一招手,那不是巴不得啊,攀上了秦桧,就等于鲤鱼跳龙门,来个大翻个,从奴婢摇身一变成了姨太太。
那个时代,丫鬟们的理想大致如此。
求子心切的秦桧,确实也勾搭了一个年轻貌美的丫鬟,并成功生下一子,但这都是背着王氏干的。
秦桧很聪明,他知道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为了防止走漏风声,他干脆就拿钱把丫鬟打发了,把孩子也送到了福建一户姓林的人家。
孩子啊,爹对不住你了,你暂时改姓林吧,等大了,爹一定把欠你的都给补上!
总算有了亲生儿子,但由于怕老婆发飙,秦桧只能忍痛割爱,把孩子送到别人那里寄养。
一想起这事,秦桧的眼泪就哗哗的。
这个憋屈啊!
到了靖康之难的时候,秦桧夫妇被金人掳走了,生死未卜。
偌大一个秦府不能没有主子啊!秦桧的大舅哥王焕打起了主意。
即使是秦桧死了,他也是为国捐躯,按规矩,朝廷得给他的子女优厚待遇,起码应该袭个官,过年过节赏点钱花。
秦桧两口子没儿没女,这待遇就没法享受了!
白白浪费了,多可惜啊!况且,还有这么一大家子财产呢!
这个王焕跟秦桧一样,老婆也是出身豪门,相当的霸道,与秦桧的老婆王氏有一比,把王焕修理是服服帖帖,不敢有非分之想。
这要是在现在也没啥,一夫一妻制,大家都一样。
可那个年代不一样啊,别说当官的,就是在街上开个店做点买卖的商贩,在农村有几倾田地的富农,也都有个三妻四妾,更何况王焕这样要官有官要钱有钱的贵族了。
这个眼馋啊!
男人偷腥的套路都一样,专吃窝边草。王焕也跟自己府上的丫鬟勾搭上了,同样生了一个儿子,同样他不敢声张,同样偷偷的送到外面寄养了。
也不知道这两个同命相连的男人,到底是谁教的谁,总之这偷腥的路子都走到一块去了。
莫不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吧!
秦桧两口子刚一被金人掳走,王焕就有了打算,想让自己的私生子来个空手套白狼,坐享其成,继承秦桧的家业,享受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
先下手为强!
要想享有继承权,必须姓秦才行。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好日子,姓不姓王又如何呢?反正是私生子,进不了王门,不如改为秦姓,进入秦府,这一辈子可就荣华富贵喽!
狡猾的王焕把秦桧算计了一把!
为了使自己的如意算盘既成事实,王焕把自己的私生子改名为秦熺,送到秦府,对外说这是秦桧养子。
养子也是子,在法律上有继承权。
眼看着,这么大的家业就落在自己儿子的手上,王焕乐开了花。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我挨到了!
听说,被俘的人一路上,死的死,亡的亡,没剩下几个了,而且像秦桧这样的人物,即使不死,金人也不会放他回来的。
中了大奖喽!
还没等王焕乐上几天,在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夫妇乘船逃回了大宋。
白高兴了一场,王焕很是失望。
但事以至此,又不能马上把秦熺再带回来,那样目的就太明显了,让外人看了不好,秦桧夫妇也会起疑心。
所以,这王焕就没让秦熺回来,继续留守在秦府。而自己呢,也编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当面跟秦桧夫妇进行解释。
他怎么说呢,他说啊,你们二人被金人掳走以后,不知是生是死,我和你嫂子都很担心,你看你们俩口子也没个孩子,逢年过节烧个香、上个供、烧个纸钱的人都没有,我们就琢磨着给你找一个老实、孝顺的孩子做你们养子,逢年过节,给你们烧个香、上个供、烧个纸钱什么的,没别的意思,现在你们回来了,如果不同意的话,我可以把这孩子领走。
当然了,王焕背地里,也不会忘了跟秦桧夫妇交底,这是我的私生子,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有了这层血缘关系,作为孩子的姑姑,王氏必然不会反对,这毕竟流着他们王家的血,也算是自家人,养起来也放心!
再说,当时也流行过继,如果一对夫妇没有孩子,可以从亲属那里过继过来一个儿子,以备将来养老送终。
王氏不反对,秦桧也没的说了,秦熺就名正言顺的成了秦桧的儿子。
有了秦桧这么个宰相父亲,秦熺的事业还愁没有发展吗?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绍兴十二年(1142年)四月,秦熺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个第一,被赐进士。
父亲是当朝宰相,儿子考试考了第一,怎么说,也觉得有问题。即使秦熺是真才实学,考第一确实是其凭真本事考的,但是即使说死,也没有人相信!
在类似这样事上,国人向来不缺乏怀疑精神!
秦桧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群情舆论,为了避嫌,他就把第一的位置换成了陈诚之,让秦熺在他后面。
不管怎样,中了进士,后面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秦熺先被安排担任行秘书郎、秘书少监,专门从事编撰修订史书工作。
为什么秦桧要给秦熺安排个这样的工作呢?
当时没有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后代人了解现代人的方法就是靠读史书,谁掌握了修撰史书的权力,谁就掌握舆论主导权,谁就可以把自己粉饰成一代圣贤。
秦桧替高宗做了那么多忤逆良心道德的事情,这些事情一旦载入史册,那他在后代人心中将会身败名裂。
尽管他知道民意是无法改变的,但他不甘心,他要尽最大努力去抹去自己的污点。
这么艰巨的任务,他只能交给秦熺,自己的儿子,尽管不是亲生,但并不影响秦熺的立场,因为他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秦桧给的,自己的未来全都掌握在秦桧手上。
一定要把父亲写成最好的!
正史拿下了,野史怎么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即使再难防也要防啊,秦桧就给高宗上奏,列举野史混淆视听、扰乱民心、蒙蔽后人的种种罪状,请求下令禁止野史。
高宗也意识了野史的问题,我跟金人议和,杀了岳飞,民间议论纷纷,这要是都写到野史里面,我不成了千古罪人了吗?不行,这野史必须得禁止!
秦桧如愿以偿了!
再说这秦熺虽不是秦桧亲生,但在秦桧言传身教下,深谙仕途之道。在韦太后返回大宋之时,秦熺抓住这个机会,大书特书,称颂秦桧的功德,把徽宗梓宫和韦太后的归来归功于秦桧主张议和上来,要没有秦桧力排众议,坚决执行高宗的议和决定,怎么会有皇太后的归来,怎么能使她安享晚年,怎么能让高宗履行孝道!
秦桧之功德,如珠穆朗玛峰之高,如宇宙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对父子,一唱一和,算是当时朝堂上的一大景观。
有了秦熺的首倡,跟着吹捧的也不少,台州太守曾惇,喜欢写诗,算半个诗人,他写什么样的诗呢?写的都是歌功颂德的肉麻诗。为了巴结秦桧,他在《书事十绝句》这首诗中,对秦桧大加赞美:“吾君见事若神通,兵权收还号令新。裴度之今真圣相,勒碑十丈可无人。”称秦桧为“圣相”,帽子很高!
够肉麻了!
当然还有比曾惇更肉麻的,不少给秦桧献诗投文的人,都认为皋、夔、稷、契不如秦桧,张口闭口必成秦桧为“元圣”。
阿谀奉承之风愈刮愈烈!
秦桧表面不说,心里挺得意,毕竟这好话,谁都爱听!
为了掌控舆论,秦桧举荐秦熺修撰《建炎以来日历》,这部史书由秦桧亲自把关,把里面涉及秦桧的内容都进行了精心删改,好的夸大几倍,不好的,干脆删掉!
要想讨得皇帝欢心,还要把涉及高宗的内容,也得反复推敲润色,尽量多写些溢美之词。经过秦桧父子的一番修撰, 到了绍兴十三年二月,秦熺修撰成《建炎以来日历》,呈交给高宗,高宗看了很高兴,二话没说,就擢升他为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提举秘书省,没多久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升得好快啊!
46、粉饰太平
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岳飞,没有了内忧外患,大宋迈入了和平年代。
高宗、秦桧这对组合,在成功与金议和、上收兵权、除掉岳飞等一系列大是大非上,配合得相当默契,一个在后运筹帷幄,一个在前冲锋陷阵。
障碍被一个个清除,隐患被一个个排出!
一切归于平静了!
该集中精力治理一下国家了!励精图治、富国强民的时候到了!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怎样来收拾这个破败的局面?人民需要高宗给出答案,高宗需要秦桧给出答案。
秦桧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下力气推行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政策,着手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外贸交流,使国家逐渐走向中兴的道路!
想法是好的,但秦桧办不到!
他不是诸葛亮,不是房玄龄,不是王安石,他是秦桧,一个靠投机靠权术靠阴谋走上神坛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