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2200000015

第15章 主和(1)

20、睚眦必报

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张浚这边刚罢相,那边台谏官们就蜂拥而上,纷纷给高宗上奏章,议论张浚,说他主政期间,做得如何如何不好,犯了哪些错误,给国家造成怎样损失,目的就是要让高宗严惩张浚。

张浚是个怎样的人?高宗自然心里有数,可是舆论影响又不能不顾及。

在这个时候,赵鼎站了出来,尽管张浚在与赵鼎共事时候,双方因意见不合,有过矛盾,甚至赵鼎一气之下,还了辞职。但两人都是对事不对人,个人感情很好,赵鼎之所以受到重用,是与张浚的大力举荐分不开的,就拿这次他成功复相,也是张浚在否定了秦桧之后,高宗不得以才重新启用赵鼎,张浚对此也默认了。

可以说,没有张浚,就没有赵鼎的今天。

现在到了张浚受人攻讦,命运堪忧的时候。赵鼎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为了给张浚求情,赵鼎联络了一帮与张浚要好的同僚,大家商议一起到高宗面前为张浚求情。赵鼎没有忘记把身居要职又是皇帝面前红人的秦桧叫上。

秦桧真的能抛掉个人私怨,站出来为张浚求情吗?

恐怕办不到,他还没有达到这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在朝堂上,赵鼎和张守当面向高宗奏请宽大处理张浚。两个人是费尽口舌,说到最后是口干舌燥,把张浚对国家有功的事情都说遍了。

自始至终,秦桧是一言不发,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

这叫因果报应,以牙还牙,你张浚不是在背地里给我下刀子吗?今天我也给你来个“袖手旁观”,坚决不替你说情,皇帝把你贬得越远越好!秦桧心里在这样想。

怨怨相报何时了?秦桧应该看开点了!

尽管有赵鼎等人的极力说情,但迫于舆论的压力,高宗最后还是将张浚贬为秘书少监分司西京,住在永州。

秦桧拍手称快!

张浚被贬了,秦桧的上司变成了赵鼎。

赵鼎这个人一向讨厌秦桧,认为他比较阴险狡诈。当然,由于两个人没有一起共事过,赵鼎对秦桧的了解只局限于社会上的一些传言。

这样的了解很不全面。

等到了两个人真正共事时候,秦桧唯张浚是从,作为枢密使,待遇与宰执一样,秦桧不是没有独立行事的权力,但为了与赵鼎保持高度统一,秦桧没有做过任何违背赵鼎意愿的事情,即使意见不和,秦桧也坚决服从赵鼎的决策。

有这么一个听话的下属,赵鼎对秦桧的印象开始转变了,由当初的讨厌鄙视,到后来的深信不疑。

或许是性格的原因,或许是斗争形势所迫,秦桧往往太过于在意个人恩怨,特别是对张浚、黄龟年这些曾经诋毁过自己的人,秦桧有一种睚眦必报的心理。

我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言行付出几倍、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代价。

报复!报复!

为了报复张浚,秦桧利用自己与赵鼎日益增进的感情关系,找了个时机对赵鼎说:“皇帝本来是打算用你的,可是张浚从中阻扰。”

秦桧说这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挑拨离间,告诉赵鼎,你别傻啦吧唧的帮张浚说好话了,他背地里没少算计你。

如果这话放在赵鼎与秦桧刚共事那会儿,打死赵鼎也不会相信,张浚会是那种人。

可是现在不同了,赵鼎十分相信秦桧,在他眼里,秦桧是一个老实厚道,忠于职守,知书达理之人,他说话,不可能有假的。

赵鼎把秦桧想得太厚道了!

有了秦桧中间插这么一刀,赵鼎和张浚原本只是政见不同,私交很好,现在却产生了一层隔膜。

从此赵鼎就再也没有为张浚说过什么好话。

这招好使,好狠!

当秦桧在一步步逼近相位的时候,在金廷那边,挞懒却在策划一次行动。

什么行动?就是废掉伪齐皇帝刘豫!

刘豫的槽糕表现,让金人失望极了,当初立他为帝的时候,原本要通过他来达到一步步吞噬大宋的目的。

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过去了,伪齐在金的强力支持下,不但没有吞噬大宋,反倒一次次被大宋打得落花流水。

伪齐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价值的皇帝,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废了刘豫!这样的呼声在金廷不断高涨。

绍兴七年(1137年)十一月,挞懒、兀术亲率大军开进了汴京。

一条消息迅速在汴京传开:刘豫下台了!

刘豫让鄙视的地方就是,能组织三十万大军进攻大宋,但面对金军,却一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乖乖就范。

这样的傀儡皇帝,有谁能瞧得起!

在金人那里看不起,在宋人这里也看不起,让两面都看不起的皇帝,活得多失败。

伪齐倒台了,他所控制的土地怎么支配?

金廷内部又起了争端,主和的挞懒主张把这些土地归还给宋,而主战的兀术等人主张把这些土地据为金有。

这是大宋拱手送给我们的土地,怎能再还给他们?不少金廷将领不明白。

争吵、斗争不是宋廷的专利,在金同样反复上演。

也就在这时,金著名的将领粘罕在郁闷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这个志在灭宋的金将,创造了很多丰功伟绩,也留下了许多遗憾。

他的残暴让宋人记忆犹新。在宋,粘罕就是野蛮残暴的代名字,从皇帝到百姓,对他这个既恨又怕。

他的死对金是损失,对宋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粘罕的死讯传到临安,高宗兴奋得手舞足蹈,掩不住激动的心情,对秦桧等人说道:“金人如此的暴虐,不灭亡,还待何时啊?”

秦桧听明白了高宗的意思,马上奏道:“只要陛下积累德行,一定会有中兴的时候!”

以德服人,儒家思想精髓。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慢慢的积累力量,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实现中兴是个远景规划目标,重在从自身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实际做起。

高宗觉得这话有道理,感慨到:“中兴固然是需要时间的,但现在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实现志向。”

难得明白一回啊!

高宗与秦桧在实现中兴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长远规划,稳步推进,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忍辱负重,与金签订议和,实现政局稳定。

这个想法能得到金的认同吗?

21、重登相位

绍兴七年(1137年)十二月,王伦从出使金国归来,给高宗带来一个好消息:金人答应归还徽宗的梓宫及皇太后,还答应把河南归还给宋。

这是真的吗?不会再做梦吧!金人啥时候变得这么仁慈了?高宗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议和的事情有门喽!

好幸福呦!

咱们大宋今儿个真高兴,高兴,真呀真高兴!

为了不得罪金人,高宗急忙命令边关的官员,不得再派人越界到金那里招降人员,违令者军法处置。

为了议和大事,不采取点非常措施不行啊!

金人终于肯议和了,机会难得啊,得马上安排个人专门负责与金议和的事情,这人选啊,不用想,非秦桧莫属!

抓紧给秦桧提拔到宰相的位置!

官职低了,金人不答应啊!

高宗把议和当前最大最迫切的事情,战争已经过去,和平即将到来!

这个岳飞啊,满脑子竟是恢复中原那点事,这不,这边王伦刚从带回来议和的好消息,他那边又要求增加军队?要说他什么好呢,怎么就不能解放解放思想,在对金态度上与皇帝保持高度一致呢?在高宗铁了心要议和的时候,提出增加军队,意图何在?北伐还是叛乱?

高宗心里不明白不自在不高兴。

别理他,议和的事才是最要紧的。

高宗的快乐就是秦桧的幸福,在金人的有意无意帮助下,他又重新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宰相位置。

挞懒真够哥们!

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高宗任命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时隔六年后,秦桧再一次站到大宋历史的最前沿,同时也是风暴的中心。

他能胜任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宰相角色吗?

时间会给出答案。

话说这秦桧复相后,为了不辜负高宗的殷切期望,尽早与金达成议和,迎回徽宗的梓宫和皇太后,可谓是煞费苦心,反复研究议和方针策略,怎样才能让宋金双方都满意,不至于发生分歧,产生战争。这些问题,把秦桧折磨得坐立不安,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真是一个敬业的人啊!

这挞懒也确实有议和之心,给足了秦桧这个铁哥们面子。

秦桧在三月复相,挞懒五月就派使臣来了。

够秦桧忙的了!

大宋人好客,外来者都是客,更何况来的是金人,高宗的贵宾,接待上不能有半点马虎。

秦桧是宰相,不但要帮着高宗处理国家大事,这来了客人,吃喝拉撒睡,也得他一手安排。

金使来了,照例要住在驿馆里。人家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为了尽地主之意,也为了讨好金使,让他回去向金廷好好的美言几句,让金人感受到宋的一番诚意。秦桧专门给金使安排一个馆伴,就是陪吃陪喝陪玩陪乐的差事,就相当于现在接待办主任。

这吃喝玩乐的美差让谁干好呢?

秦桧一挠头,首相想到了吏部侍郎魏矼。这个人擅长吃喝玩乐,让他当馆伴,准能把金使陪好。

就这么决定了,让魏矼作陪。

要是一般人,找这机会还找不到呢,倒不是为了吃点喝点玩点乐点,这是个难得升官机会,如果把金使陪好了,皇帝一高兴,能不给提个职加个薪吗?

好机会,魏矼要抓住了啊!

本以为魏工接了这个没差,肯定乐坏了,谁曾想,魏矼不买这个帐,他说什么呢,说:“过去我任御史的时候,就曾明明白白的和你说过,议和不对,现在我不能陪金使。”

听了这话,秦桧很纳闷啊,议和多好啊,和平了,稳定了,老百姓安居乐业,咱们这些当官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以有多余时间干点富国强民的大事了。他想不通,就问魏矼:“为什么不支持议和呢?”

魏矼也一肚子困惑,议和有什么好的啊,为什么高宗和秦桧这么坚持要议和呢,徽宗和钦宗不就是因为坚持议和,而落到今天这等凄惨地步。

秦桧这么一问他,魏矼也就把自己对时局的分析判断跟秦桧说了,他说你看当前,金人内部不和,矛盾重重,实力削弱了不少,而我们这边呢,已经从靖康之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军队打了很多胜仗,战斗力显著增强,又有岳飞、韩世忠等这样作战勇猛,复国心切的将领,被金占领地方的老百姓不满金的残暴痛苦,纷纷要求咱们北伐,可以说,现在是恢复中原的最好时机。金人之所以提出议和,那是他们的缓兵之计,他们知道现在打不过咱们大宋,所以先用议和这招来麻痹咱们,让咱们放松警惕,疏于防备,等他们做好战争准备,咱们就等着挨打吧。

秦桧也不是顽固不化之人,他也知道魏工说的有道理,可是高宗一心要议和,谁也甭想拦住,作为忠于高宗的宰相,不能不竭尽所能为皇帝服务。既然皇帝要议和,那就把议和事情做好,尽量不出差错,确保让皇帝满意。

但秦桧不能把这些话跟魏矼说,现在谈的是议和的事情,不是谈别的事情的时候,说多了,传到高宗那里,自己的官恐怕又保不住了。现在朝廷上的一些人,就喜欢找这样的言论,以此向皇帝打小报告,来达到弹劾谁的目的。

那应该怎样来回答魏矼的话呢?秦桧脑子一转个,就说:“你呀,真是用智慧来揣测敌人,而我呢,则用真诚来对待敌人。”也就是说,你魏矼是对敌人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而我秦桧呢,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敌人。

世间自会有公道,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秦桧的意思是说,我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感化他,他也一样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回报我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金廷那边,别人不好说,挞懒他还是知道地,是个讲究人,不会把我秦桧往死里坑!

秦桧知道是这么回事,人家魏矼不知道是咋回事啊,谁知道你和挞懒关系怎样啊?就是秦桧说了,人家也不信啊,还要给你扣个帽子,说你秦桧是奸细!

魏矼觉得秦桧说这话,有点太傻了吧,看问题太简单,把金人想得太仁慈了,有必要提醒他一下,他对秦桧说:“你真诚对待敌人,恐怕敌人未必这样真诚对待你啊!”

事实上,是他把秦桧想简单了。

秦桧没辙了,不能强人所难,再说,你不去,争着要去的人有的是。

换人!

六月,金使朝见了高宗,没谈什么实质性内容,只是把金廷议和条件又重复了一遍。

朝廷上一些人极力反对议和,一时间朝上朝下议论纷纷,认为金人不可信,议和一定会误国。

高宗这时候又气又急,气的是,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老子白养活你们了,竟然在这个时候跟我唱反调,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急的是,他很想趁热打铁,把议和事情定死了,怎么划界?每年拿多少岁币?商量一下,就签订协议算了,别拖得太长,夜长梦多啊!

怎样才能平息舆论,使议和快速完成呢?

高宗打算治那些散布反对议和言论的人罪。

宰相赵鼎认为不可,并为高宗支招说:“陛下您和金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之所以委屈自己和金议和,就是为了迎回先帝的灵柩和母后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想法。群臣之所以反对议和,是了保住陛下您的地位,是出于一片忠心,不能成为治罪的理由。建议陛下您啊,跟大臣们说明白了,此次跟金人议和,就是出于亲人的缘故,如果先帝的灵柩和母后能够返回,即使金人背弃盟约了,我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赵鼎用这招算是一举两得,既避免了爱国大臣们因反对议和获罪,又给高宗找到了议和的合适借口。

这个建议我喜欢!高宗很满意。

按照赵鼎的建议,高宗对大臣们说:“先帝的梓宫,既然金已经答应归还了,即使等上个三两年也无所谓,关键是太后年龄大了,在那边受苦受难,我很惦念她,想早点见到她,因此我不怕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只希望这议和啊,尽快完成。”

同类推荐
  •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是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达尔文 爱迪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达尔文 爱迪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达尔文 爱迪生》对达尔文、爱迪生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热门推荐
  • 暮色漫天直到永远

    暮色漫天直到永远

    他叫暮霈远,她叫漫诺远,他们是永远,他们的爱情伟大,值得我们去品味。一个新的转学生,遇到学校学霸而喜欢捣乱的他,会和性格温和的诺远发生什么呢?
  • 狼来了

    狼来了

    朋友,你见过狼吗?在月黑风高的深夜里而不是在阳光明媚的动物园里,如果你碰到一只呲牙咧嘴的大灰狼向你扑面而来,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现在俺就给你讲一讲我亲眼所见的惊险狼故事,不光是说狼,当然还有女鬼、吊死鬼还魂、皇陵中的精怪之类啦啥的。另有说明,胆小的朋友或是心脑功能不全、血压偏高或是怀有身孕的朋友,请远离,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可别怪俺事先没打招呼啊!俺一介穷书生,哪有那么多的钱付医药费呀?
  • 重生:宠鬼入骨

    重生:宠鬼入骨

    女主作为前朝皇后不幸惨死,穿越后成为了一个侦探,探查这一世亲人的死因,没想到竟然发现了千年前导致自己死亡的秘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密室里的恶魔

    密室里的恶魔

    不管是看似光鲜亮丽的服装设计师、看似高高在上的时尚编辑,还是看似女神般的超级模特,当自己的利益和爱情受到威胁时,都会不择手段去攻击别人。可是,到底是谁触碰了人性的底线?到底是谁杀了人?谁能得到救赎?谁又能逃出生天?一切的一切,都隐藏在黑暗的密室里,由恶魔一手操纵,你想来会会它吗?
  • 旷世魔皇

    旷世魔皇

    杨战天是一个被上天诅咒过的人,天生灵魂残缺,患有一种奇怪的病“血狂”,身体里的经脉毁尽,不能修炼,一次意外来到了浩瀚大陆,遇见另一个自己,二人灵魂融合,开始修炼之路,且看一个十八岁还没淬体,不能修炼,被称之为“天宗第一花花公子”的少年如何崛起……
  • 九元合一

    九元合一

    天元之祖,灵元之始。源孕神书,圣元同出。九元合一决,共九罡十页,分别对应士、师、宗、尊、侯、王、皇、帝、圣九境三十六阶。天元传说:九元合一当伐天。非是虚言!是天生废脉?还是万古圣元?且看他是如何踏着敌人的累累白骨,傲立天元之巅!
  • 人才品评

    人才品评

    正当我国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党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各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显突出。在形形色色的矛盾当中,党中央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回顾几年来党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安排和各级党委、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人才培育措施,可见一斑。
  • 弑天魔决

    弑天魔决

    吾昊天!本心向天道,一心修神,但天道弃我!这天,不尊也行!这道,斩了也罢!既无法为神,那我就化身为魔!弑天成神!轮回处,踏过万千的亡灵,吾心永恒!黄泉路,彼岸花开了又落……魔如何……神!又如何?
  • 还魂缘

    还魂缘

    滚滚红尘名利场,叩门一入七情殇。长路漫漫多无奈,众生随流命无常。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有多少人丢弃了情义,有多少人抛掉了骄傲、放下了尊严,又有多少人失去了人性、握住了屠刀…………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那肮脏的“名利”二字。世间有太多的无奈,命运强迫众生作出不愿作的选择,无数人主动或被动地改变、放弃、妥协,到最后变得认命、麻木、无所谓,失去曾经的赤诚,让心灵和污浊混淆。叹老天的不公,恨命运的多变,又有哪些人能守住本心,在命运这条江河中,逆流而上,在红尘这个大染缸里不被浸染。
  • 侯家路

    侯家路

    侯家路曾经是上海的一个老街名,那里珍藏着作家周国平的童年岁月,铭刻着他的成长记忆。因此,若干年后,周国平把这些关于岁月的记忆形成文字,记载了他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从班级图书角里偷书”、“表演节目”、“走很长的路去上学”、“拼命节省钱买书”、“做誓师大会演讲”、“参加数学竞赛”等,描述亲情、友情,令人动容、感慨,充满童趣和哲思,能让小读者阅读后获得不一样的人生、生命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