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1900000039

第39章

许多人生活得空虚、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求得太多,求而不得,求得了又不满足。被欲求紧紧缠身,不得片刻安宁,又怎么能够活得简单自在呢?

明代大诗僧苍雪大师有首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只有祛除各种各样的妄想,摆脱名、利、欲等的束缚,才能消除心中的忧虑,才能不颠倒,在无事中得大自在。

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道元禅师,他年轻的时候希望能够求取正法,所以就独自远行,历经艰辛到西方求经。十年后道元禅师回到国内,人们关切地问他在外十年,是否求得了真经?道元禅师开心地说:“我知道了眼睛是横着长的,鼻子是竖着长的,所以我就空着手回来了。”

众人听了都捧腹大笑,而笑过之后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眼横鼻直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客观存在,然而心中充满妄念的人却无法看透平常的真义,道元禅师心中已然觉悟,所以能够在历经万难之后,两手空空而透彻真谛,达到了寻常中领悟生命的高妙境界。

纷纷扰扰的世间,总有无尽的诱惑,如果一味地追求浮华,沉迷于花花世界之中,心中所求太多,只能使自己疲惫不堪,寝食难安。

茫茫人生,生不满百,再好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不熄灭心中的各种欲望之火,让心灵在无物无我之中,看透世间诸多颠倒呢?执著是颠倒,放弃才是自在。身在红尘中,心却在红尘外,正如身居闹市,心却在清静山野,过好眼下的日子,不多求,让心灵畅游青山绿水,沐浴徐徐清风,人生何等惬意。

富足的境界

穷困而不潦倒,入世而不沉迷,无声色之欲,无功名之累,这就是“富足”的境界。

《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意思是,有一个东西浑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广大,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

南北朝时有一位禅宗大师的悟道偈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对于形而上的表达,佛学归于“空”,一切皆空。“寂”和“寥”也是对空的一种认识。寂是绝对的清虚,清静到极点,毫无一点声色形象;“寥”是形容广大,无穷无尽。

生命原本就是一段清虚寂寥的旅程,身外的种种,过眼即逝。如果执意追求,被外在的牵绊束缚住,人心就会为欲望鼓动,无法平息,也无法从生活的琐碎中解脱出来,得到心灵的安宁。欲望是一串锁链,一环套一环,满足了一环,常会随之而来。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搭了一间茅草屋,独自居住。

后来,他发现茅屋里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块布,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不堪老鼠骚扰之苦的他回到村庄,向村民们要了一只猫。

得到猫之后,他又想:“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让它跟我一样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为生。

在山中居住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照顾那只奶牛,于是又回到村中,找了一个流浪汉做他的仆人,帮他照料奶牛。他还帮这位仆人搭了一间茅屋。仆人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于是……后来故事不断发展,一年以后,山上成了一个热闹的村庄。

人总是活在不断增加的心绪和欲望中,或许原本是想过简单朴素的生活,谁知,事情的演变和发展却不由自己的本意决定,而是随着人心的欲求而发展,最终失去控制。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无所挂碍,不执著,让心自在,不让心停在任何事物上,这和人生要达到寂寥的境界是一样的。寂寥的生命中应寻求富足,而富足正是来自心灵的空寂不染。不被一些外在的东西所束缚,清心寡欲,恬淡自然,穷困而不潦倒,入世而不沉迷,无声色之欲,无功名之累,这就是富足的境界。

身在俗世心出离

内在不够丰沛,才需要外在的繁华来彰显。如果内心圆满,就能达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法融禅师是禅宗牛头宗的创始人,据说他在金陵牛头山修行,山中经常出现百鸟衔花的奇景,还有很多野兽在他身边安栖。四祖道信禅师深感好奇,于是亲自前去拜访。

道信禅师看到法融禅师在那里端坐不动,于是问道:“你在做什么?”

法融禅师说:“观心。”

“观心的是何人?心又是何物?”

法融禅师心中一惊,知遇到了高人,问道:“大德在何处修持?”

道信禅师说:“我无所住。”

法融禅师问道:“你可知道道信禅师?”

“你为何问到他?”

“我仰慕他很久了,希望与他共同探讨佛理。”

道信禅师说:“我就是!”

法融禅师说:“您因何屈尊来到我这里呢?”

“我只是来拜访你,你可有地方让我歇脚呢?”

“当然有。”

于是法融禅师将道信禅师引到住所,在住所内见到虎狼。

法融禅师说:“原来虎狼还在这里。”

道信禅师突然反问:“你不是说你在观心吗?”他的意思就是说,法融之前在观心,此刻却观的是虎狼,很显然修行不够。

法融禅师无言以对,道信禅师于是写了一个“佛”字送个他,法融禅师看了这“佛”字,感到宝相庄严,心中戚戚然,请求道信禅师说法。

道信禅师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法融禅师瞬间开悟。

从此以后,山中再无百鸟衔花的奇景出现了。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意思是说,要开悟,既不能沉迷于物象的表面,期待鸟兽朝拜这些情景,也不能执著于“佛”这个字。百千佛法都在人的心中,从心出发,才能开悟。

后来人们观此公案,解释说,修行禅法时,没有百鸟衔花要比百鸟衔花的境界高出一层。这是因为,内在不够丰沛,才需要外在的繁华来彰显。如果内心圆满,就能达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心无所住,意味着自在,不为外物所拘。心自在,便不需要外物的依托,而能自足、自得圆满。

唐宪宗时期,从印度来了一位大耳三藏法师。大耳三藏道行高深,具有他心通。宪宗于是派遣南阳慧忠国师去试验他的神通,慧忠国师见了大耳三藏,开门见山地说:

“听说你有他心通,能洞悉他人心中的动态去向,那么你倒说说老僧此刻的心在哪里?”

大耳三藏看了国师一眼,不假思索地说:

“哟!你是堂堂一国的国师,怎么跑到西川去看龙舟竞渡呢?”

“那么此时我的心又到了哪里?”

“和尚怎么又跑到天津桥上看人弄猴狲呢?”

“你再瞧瞧我的心现在究竟在何处呢?”

大耳三藏再度进入禅定之中来观看国师的心,但是任他如何观照,都无法知道国师的去处。慧忠国师于是呵斥道:“你这种他心通不能透过外物从根本去认识我们的心,充其量只不过是野狐禅的伎俩罢了!”

修行之人,心有所住,也就很容易被俗世牵绊了,自然容易被人看穿,落了下乘。而得道之人,如慧忠国师,因为心无所住,不拘泥任何事物的圈定,自然能得禅悟大成。

世人因为心中无法保持淡泊的境界,因而难以把握“身在俗世,心却出离”的境界,所以满心纷乱,又生惭愧。其实,世界再繁华,不过为了满足生活需求,就像月亮再美,也不过是冰凉的,无法化作拯救世人的慈悲。因而,与其为了追求物质而摸爬滚打,还不如从外物的牵绊中挣脱出来,以闲看清风白云的心境快乐生活。

对于外物的追求和执著,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我们常常对生活太过苛求,因而活得筋疲力尽,远离了幸福与快乐,生命也变得仓促,充满忧虑和恐惧。

其实,人生于世,赤条条而来,离开时也不过两手空空。在生命的过程中,一切拥有都是暂时的,一切物都是身外物,没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既然如此,就不应该执著于外物,也不应该被外物所役。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就是无我。不拘于物,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心境才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舍弃,就会执著于外物,就会在做事的时候分心,在达到目标的路上绕弯子。不舍得放弃也就是拒绝简单的生活,这样只会令人不堪重负,心力交瘁。

初心何在:没有主观,没有成见

那些能够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一休禅师有一个叫珠光的弟子,他有打盹的习惯,因此经常在公共场合中失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珠光听从了医生的意见开始喝茶。这样做果然有效,而珠光也因此渐渐喜欢上了喝茶。在他看来,喝茶应当有一定的礼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珠光创立了“茶道”,并享有“茶祖”之誉。

有一天,一休禅师问茶祖珠光:“你喝茶时用的是什么心态呢?”

珠光答道:“我是为健康而喝茶。”

一休禅师便对他说:“赵州禅师对向他请示佛法大意的学僧说‘吃茶去’。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珠光默然不语。

接着,一休禅师让人送来一碗茶。正当珠光将茶捧在手上时,一休禅师将珠光手上的茶碗打落,而珠光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儿,珠光向一休禅师道谢,起座离开。

一休禅师叫道:“珠光!”

珠光回头道:“弟子在!”

一休禅师问道:“茶碗已打落在地,你还有茶喝吗?”

珠光两手做捧碗状,说:“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禅师不肯罢休,追问道:“你已经准备离开此地,怎可说还在吃茶?”

珠光诚恳地说道:“弟子到那边吃茶!”

一休禅师再问道:“我刚才问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可是全无心得,这种无心喝茶,将是如何?”

珠光沉静地答道:“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于是,一休禅师大喜,便授予印可,珠光完成了新的茶道。

同类推荐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热门推荐
  • 超时空演义

    超时空演义

    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新创时间流小说,精彩呈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个性的疯子

    个性的疯子

    随心而写,在我周围的生活中,没有人能与我心灵相通,我只有每天与自己对话,写下心中所想,释放心灵。
  • 居家室内风水 卧房·儿童房·书房·家具风水宜忌

    居家室内风水 卧房·儿童房·书房·家具风水宜忌

    本书内容分为卧房、儿童房、书房和家具四大部分。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全方位介绍了风水中的“宜”与“忌”,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 与小姨子同居的那些事儿

    与小姨子同居的那些事儿

    【免费新书】萧凡褪去了兵王之王的光环,回归都市,成为一名高中老师
  • 走向绚丽的人生(人生篇)

    走向绚丽的人生(人生篇)

    有人认为若要成为强者,则一个人的硬件和软件均要具备。硬件是扎实的知识功底且不断更新,丰富的社会资源与智慧加上健康的身体。软件是健全的心理与乐观的心情富有生命激情,有冒险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时创新;不怕任何困难,能挑战极限;能与大家和睦相处,有协作精神。
  • 世界通行证

    世界通行证

    玄幻世界,科技世界,游戏世界,当拥有通往其他世界的通行证你将会选择哪个世界作为你的主世界呢?不用那么紧张,其实悄悄告诉你,你可以来回往返无数次的穿来穿去。哦对了,没事还可以玩玩走私流,倒卖一下各个世界的本地特产。
  • 经冥

    经冥

    天道,以万物为刍狗;轮回,化因果作棋盘。谁取众生为棋,谁定大道翻覆。而我,只是浮云一烟客,江海不系舟,前尘宿命,往生轮回。
  • 重生之天才少女侦探

    重生之天才少女侦探

    上一世,夏斐亭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夏家千金,吃喝玩乐,整日与狐朋狗友玩闹。却不料因自己的交友不慎,导致夏家破产。一家都被仇家害死。老天有眼,让她夏斐亭重活一次,而且拥有了凡人没有的敏锐洞察力和侦探的能力。这一世,她不要当公主,不要沦陷进仇人的圈套。所有妄想伤害她夏斐亭的人,赐他一个字:死!!!
  • 燕丹子

    燕丹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