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1900000021

第21章

一位苗家老人常常告诫初来的外乡人,要想在这样的建筑里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可以低头,但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楚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有足够的力气承担起身上的重负。原来这看似无心的建筑,是在时时提醒人们在生命的制高点要懂得低头,但又需在心内保持站立的姿势。

老人的告诫何尝不是对人生的形象比喻,苗家建筑好比生活,一路上充满了房檐和门槛,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到处都是磕磕绊绊,走在高低不同、起伏不定的道路上,除了时刻提防四周的危险,还要时刻提醒自己:腰须挺,头要低。

低头是为了不碰头跌跤,是为了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畅。正如种子长到饱满便是它的生命昂扬的时候,但种子再饱满,也知道自己的饱满源于大地,始终明白大地的营养无穷尽,自己永远脱离不了大地的供养,因此种子的根始终在地里,默默无闻,坚韧地成长,只因它也深刻地懂得高下之道。

就像有些人成功了,也不会忘记过去的磨难,更不会忘记生命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没有永久的成功,人生命中源源不断的营养永远来自根基,而根基在最低处。到达高处,须从低处起步,所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会在人生路上进退有度,以达到平衡的支点。

精进:当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一个懂得事事都应该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在生活和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认真对待,才不会如竹篮打水,最终一无所得。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应该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认真而变得丰满和充实。

认真就是尽职责,恪守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做到。周而复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进而失去精进的心,对事消极敷衍,应付了事。

一个小和尚在寺院中担任着撞钟之职。小和尚将撞钟的时间牢牢地记在心中,无论阴天下雨,还是狂风暴雪,他都坚持着自己的工作,钟声从未间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和尚开始厌倦了,他觉得每天撞两次钟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周而复始千篇一律的工作实在太过无聊。于是就渐渐地变得麻木,每次撞钟时,或者天马行空地任思想游离在外,或者什么也不想,就如机器一般。

一天,小和尚撞钟时,寺院的住持从旁边经过,他看到小和尚漫不经心的表情,便将他叫到了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看来,你已经不能胜任撞钟这个工作了,你还是去后院砍柴挑水吧!”

小和尚既不解又委屈地说:“师父,撞钟还需要什么特别的能力吗?难道我撞出来的钟声不够响亮?还是曾经耽误过时间?”

住持说:“你很准时,撞的钟声也很响亮,但是你的钟声中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需要什么特殊的东西呢?”

“你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信号,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扪心自问,你的心中有钟吗?”

小和尚低下了头,脸上露出了惭愧之色。

“暮鼓晨钟”是寺院里的规矩,但是规矩的存在并非只是一种古板的刻意为之,其中总是蕴涵着更多的深意。小和尚没有用心去体会自己的职责中更深层次的含义,以至于将撞钟当成了一份机械重复、不带任何感情的工作。所以,他这个“撞钟和尚”做得不合格。

现代人生活很忙碌,理应倍感充实,但很多人往往感觉不到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内心常常觉得空虚无聊,忙碌的工作、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便成了暂时的麻醉剂,麻醉时间一过,空虚感又会袭来。

有些人虽然对工作充满激情,也足够认真,但也会常常抱怨:自己比别人做得多,得到的报酬却比别人少;自己的能力明明在某某之上,职位却偏偏比他低;费尽心力完成一个项目,却没有得到上司的表扬……诸如此类的抱怨常常令人心生沮丧,抱怨丛生。

那么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

一、在尽本分的同时,对工作保持充沛的热情。要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二、怀着“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的心态去做事。工作不是给人或给自己痛苦,而是要有所成就和建设,要给人便利和帮助。

三、要有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做每一项工作。

四、时刻精进,尽力将自己最美好、最优秀、最努力的一面展现出来。

兢兢业业地把事情完成,不一定要别人知道,也不一定要博得赞赏,也许当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赚钱,但是赚到钱的同时,我们也为整个团体、整个社会作了一些贡献,这也就足够了。懂得做一样像一样的道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尽到自己的职责,就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步步踏着,用双脚走路

理想勾画得再美,也不如做好眼前的一件小事。

昨天的付出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收获。很多禅修者,秉承着这一道理,整日紧张地劳动,过着清苦的生活,平淡、辛勤而又虔诚。

“深泥田里好相聚,拽耙鞭牛真快活。”这是源自《田歌》中的一句诗,描写了江西真如禅寺中僧侣的农禅生活。从唐代以来,众多僧人继承了“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与众”的禅风,在每日的劳作中寻求充实与安宁。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生活,而百丈禅师却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甚至被人批评为外道。

但百丈禅师并不理会这些批评,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大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家恳请他不要随众劳动,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劳作,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他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劳作,哪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劳作。

戒律是禅,劳动是禅,生活亦是禅。修行之道不可向虚空中求,每一日都是修行,每一日都不可懈怠。百丈禅师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以求在劳动之中磨炼自己的心性,度化自身。

“不作不食”是一种简单而朴素的信仰,其目的在于锤炼自己的品性,充实自己的生活。当然,这种信仰绝非一日或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在时光的洪流中,唯有日日如此,步步踏实,才能寻求生命的超脱之境。据说从前有个和尚问著名的文益禅师:“您是如何修行的呢?”当时文益禅师的回答是:“步步踏着。”

“步步踏着”,这四个字平实淡然,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人走路时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脚下踩得很实在,心无二念,才是修行之道。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日才会有收获。好高骛远,总想着一步登天,是无法有所成就的。

空话、漂亮话谁都会说,重要的是行动、实干。一张地图,无论绘制得多么详细,比例尺多么精密,也不能让人在地面上移动哪怕是一寸;一部法典,无论写得如何公正,也绝对不能预防罪恶的发生;一本食谱,无论写入多少的山珍海味,也解决不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还不如几口粗茶淡饭实在。

理想勾画得再美,也不如做好眼前的一件小事。做好一件事,便是朝成功迈进了一步。从当下开始,抛却幻想,脚踏实地,一步步为理想而奋斗。

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做力所能及的事

做好小事,并非是微不足道的无用功,而是做大事的开端。

一天早上,一位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座寺院向彻悟方丈乞讨,方丈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头搬到后院去,我就给你饭吃!”

乞丐很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砖头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这么捉弄人呢?”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向寺外走去。

方丈什么话也没有说,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头,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得到,你为何不愿去做呢?”

乞丐便不再争辩,用他的一只手依方丈的话搬起砖头来。

他整整搬了一个上午,才把砖搬完。

最后,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子,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方丈说:“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的劳动赚到的钱。”

乞丐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走了。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齐鲁社

    齐鲁社

    山东省最大的交友平台,我们不是黑社会,我们是齐鲁社,我们没有不接的战争,齐鲁社等你。。。。
  • 易爻岁月

    易爻岁月

    大清中晚期,迫于生计,鲍德山率领家人,离开了祖先生活的热土——山东淄博周村,几经辗转,来到了肥沃的东北大地,开始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生活。虽靠手艺和农耕谋生,但秉承厚德载物,忠厚传家理念的鲍家,终有所成: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告别了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昔日走东家串西家的手艺人的后人们,迎来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美好生活;几代人的努力,自强不息的后人,终于踏出国门,成为留洋博士。同时亦揭示了人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时代是人悲欢离合的主宰。此篇作品,亦是东北近200年开发史的一个缩影。该作品,全篇以先人居住的老屋为引子而导入,继之以《寻风》、《得风》、《逆风》、《顺风》、《长风》五部分,以时代的发展为主线,展示了不同时代下人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画面,亦不失为新时期,一部励志向上,激励人们改变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命运之佳作。
  • 曙光大地

    曙光大地

    数不尽的刀光剑影,看不完的儿女情长。斩不断的恩怨情仇,解不开的纷纷扰扰。但黑暗终将迎来曙光
  • 魔笛之惑乱众生

    魔笛之惑乱众生

    天行体,行天启,拥天力,却得不了天命。一个邪恶的组织正在酝酿着惊天的阴谋在伏魔大陆上的修行界之中流传着一句话:“得魔笛者,得天下”。统治整个伏魔大陆两百余年的魔笛血王。传承下他手中魔笛的蒙黎的命运如何?被压迫了两百年的修行界经过一千年的繁衍生息,变的异常强大。魔笛的出世代表着乱世之始。三国鼎立,妖魔尽显,杀戮四起,血流成河,乾坤失色,众生惑乱
  • 血仆神恩

    血仆神恩

    一个血族的两个不同分枝的婴儿,在魔法的世界中学会生存的技能,拥有圣水的洗礼使他对光元素具有无上的亲和力,血族的传承又让他对暗系魔法有着过人的天赋。当他被告知自己是幽明之神的转生后,整个世界将再次围绕他而旋转。作为血族的弃徒,作为魔导的代言!魔途之旅由此展开.荣邺史上最强的暗系执法者与您共游!
  • 五根天决

    五根天决

    本故事全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时间:二零一六年,四月十四号。
  • 我有多心酸最终错过你

    我有多心酸最终错过你

    或许现在的我也无法描述什么是爱情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恋爱岁月或暗恋时光或青平凡普通,或轰轰烈烈当然,这个年龄,普遍被家长扣上一个帽子,帽子的名字叫早恋谁没有过,在桌子的小角落写上他的名字,坐在座位上眼神不自觉飘过去,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心跳加速,和朋友无数次炫耀。青春里都会有的小悸动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叫杨默,我的故事,你想听吗。
  • 鬼影千手

    鬼影千手

    九重影,千重手!风欲来,树欲静!万物变,法则生!这是弱者追求梦的故事!坎坷人生谁来掌握!--------------------------------------------新人需要支持!无痕在这里作揖拜谢!收藏,推荐......,都向我砸过来吧!这是本慢热型的书,要是看激情的要耐着性子来哦!
  • 闯荡仙路

    闯荡仙路

    山村小子孟野,得到异宝补天碗,开始了欢乐的传奇人生!“小碗,我灵石呢!”“主人,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有一丝欢乐,也有一些深刻。已经创建书群:577966959
  • 屠狼狼屠

    屠狼狼屠

    为了拍摄狼养了一群狼,本以为狼还是狼,却迷失了本性,训成狗,还是羊?我们是在颂扬狼的精神,还是在屠杀狼的本性。理想中的狼,现实中的狗,这难道不是我们想要的吗?为了做回狼隐忍千般苦,都以为狼不是狼,但身份的烙印,觉醒了,死何妨?我们不甘为世俗的奴仆,渴望自由狂野的思想。只能被宰杀,绝不被同化,这就是狼决心屠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