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和老公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老公因为繁忙的工作,忘了个一干二净。如果是别的女人,肯定会闹得天翻地覆,把心中郁积的所有不满从头到尾控诉一下,弄得老公也不舒服。可是,幽默的欣欣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她接过丈夫买回来的黄瓜和花菜说:“早知道卖菜的小摊子不会附带卖玫瑰花了,虽然黄瓜和花菜都很漂亮,但……”老公也是一个聪明人,马上心领神会,带有悔意地笑着说:“那带你出去吃饭,然后再慢慢挑一束最漂亮的花送给你。”接下来,是一整晚的浪漫和温馨。
幽默就像波涛里的救生圈,生活因此变得随心而悦。欣欣的幽默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她只是懂得随时发掘事情有趣的一面,欣赏生活中轻松的一面,打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会让人不自觉地接近,以分享她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暖规则:有时候,轻启朱唇,就可以调节生活,时常对别人说几句幽默的话,愉悦了别人也轻松了自己。
为了逃避单调必须丰富自己
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会枯萎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每个人都不应该在现实面前故步自封,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突破和超越他人既定的模式以及沉迷在荣耀中不思进取的心。
池田大作在《人生观》中说道:“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人类对自己总是姑息软弱的,尽管平时一再说要坚强、要坚强,可一面对自己,就连所说的一半也无法做到。一切的功劳归于自己,一切错误归于别人,这丑恶的一面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要战胜如此软弱、丑恶的自己,必须拿出最大的勇气。
下面是一个旅行家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拜访完一个朋友在返乡的途中,看到一位看起来有六十多岁的盲人在车站等车。车子停下后,他便小心翼翼地上了车。他上车后我帮他把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吧?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呢,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工作,因为工伤,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老人听了笑着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第一步,那人只能一直待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
我又问他:“老伯,那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
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那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跃入黑暗的世界,是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一般人的想法是,失明的人所面对的只有黑暗,只能每天在同一间屋子里徘徊。但是,故事中那位失明的老者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将痛苦融化成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92岁那年她儿子怕她感到孤独,鼓励她写点文字聊以慰藉寂寞。而她恰好喜欢诗歌,于是就拿起了笔。诗写得多了,就向报社投稿,她的诗并不华美,近于白话,简短易读,都在14行以内,有如手机短信一般简短易读,却又不失诗歌的优雅,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朝气流动其中。
“早晨一定会到来”
“我哼哟嗨哟也要站起来”
“就算就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呀/看似像在做梦/我的心已经飞上云端。”
她就是100岁的日本老奶奶柴田丰,她的处女诗集《永不气馁》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不仅跻身十大畅销书的行列,而且排名比村上春树的作品还靠前,甚至“越境”到了韩国出版。
如果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不断丰富自己的人,他们从不因为疾病、年迈而逃避生活。正如罗丹所说的,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若不想生活得单调,需要我们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
暖规则: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只有不肯努力的自己。老年人尚且奋斗不已,年轻人更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
身心简洁,毫不矫揉造作地生活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常常看到很多人感叹道:“身心疲惫,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我会觉得身心疲惫?”“近来生活似乎兵荒马乱,钱总是不够花,信用卡总是需要还……”
当内心想要的东西太多又不切实际时,整个生活就会变得不协调。许多人羡慕瓦尔登湖畔曾经每天开荒种地、打猎和伐木的梭罗,却很少有人能像梭罗那样坚守住自己的心灵家园。
杜尚,就是那个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了两撇小胡子的法国艺术家。他的行为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不恭敬,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艺术思想深刻影响了欧洲的艺术史。他说:“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必要负担太重,或者做太多的事情,不一定要有老婆、孩子、别墅、汽车。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还相当年轻,这是我的幸运,这使得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着单身汉的生活。这样一来,我比那些按部就班、娶妻生子的人生活得轻松许多。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的生活原则,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几乎没生过气,而且可以从事自己一直喜欢的绘画。”
辛迪是美国知名的作家与作词家,曾经写过四百多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此外,他还得过全美舞台剧作奖,而他原来的工作是在美国滚石唱片公司担任助理。
辛迪三十岁刚出头,就已享有诸多盛名,尤其是身处在五光十色的娱乐业中,可谓备受瞩目。但是,在辛迪身上却嗅不出夸张与狂傲。
辛迪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在他进入滚石唱片公司的第三年,有一天觉得自己实在做不下去了,便向老板辞职,老板一脸诧异地问他:“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况且,你还这么年轻。”
“我想,老板一定认为我这个家伙怎么这么不知安分!”辛迪说道。
这并不是辛迪不安分的表现,而是他觉得自己一直在反抗一样东西——制式化。他观察,很多人常把“生涯规划”挂在嘴边,把自己锁定在一个领域中,计划着自己二十岁时该做什么、三十岁时该做什么,到了四十岁又该如何。总而言之,必须不停地“向上流动”,才表示自己成功。而辛迪却从来不觉得自己要循着这种成功的轨迹走。他说:“我不是唱高调,但我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生命的发展。”或许是看惯了娱乐圈有太多“光鲜亮丽的外表,内在却空虚寂寞的人”,辛迪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成功的外在光圈不论多么耀眼,也脆弱得不堪一击,唯有“内在的成功”才能让人活得更笃定踏实。
不造作,不矫饰,循着自己怕心去生活,这样才能活出简单的自己,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踏实而淡然地前行。
只有怀着一颗简单朴素的心,毫不矫揉造作地生活,才不至于为世俗所累。以简洁的心灵处世,生活会变得简单而安恬。以朴素的心对待生活,生活也会报之以你纯粹的不加矫饰的态度。
暖规则:唯有内在的成功才能让人活得踏实,真正体味到生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