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健康地活着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美国文学家爱默生。
“健康是福”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奉为准则,杂志、电视节目、网络都在告诉人们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人们总是很忙,没有时间注意自己,甚至连疾病的早期征兆都觉察不出来。一首叫做《身体健康》唱出了身体健康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歌中唱道:
“我不怕为你吃亏,多苦的工作也愿意奉陪,我只怕熬夜太累,错过了我们明天的约会。
“我不怕满脸汗水,盖一个属于我们的堡垒,我只怕感冒的我,尝不到你为我做的菜,有多浪费。不要你陪我喝药水,也不要成为你负累,倘若爱你怎能让你和一个病人亲嘴,眼睁睁陪着我受罪。我希望身体健康,因为我答应过,要让你生活得十全十美,海誓山盟倒不如保重,别叫你牵累。我希望身体健康,因为我不愿意,看到你为了我担心流泪,万一你比我还要憔悴,怎能享受爱的滋味。我也曾把我光阴浪费,甚至莽撞到视死如归,却因为爱上了你才开始渴望长命百岁。保佑我身体健康,虽然那天昏地黑,你会看着我安睡,抱着你为我盖的棉被,让我感动到流泪。”
为了爱你的人不伤心,为了你爱的人不失望,答应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正大光明地关爱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份营养单。
早晨,无论多么匆忙,也要记得为自己做一顿丰盛可口的早餐,喂饱自己的肚子,也开启新一天的好心情。如果时间实在是不允许,你也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好准备第二天的早餐。
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和水果;少喝酒、少抽烟。睡觉前不喝咖啡,而是喝一杯牛奶。周末的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每个星期都去运动一下,体会一下大汗淋漓的感觉。
德国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在19世纪初算是长寿老人了。医生对康德作了极好的评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确的天文钟作估量、计算和比拟。他晚上10点上床,早上5点起床。30年,他一次也没有错过点。他7点整外出散步,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来对钟表。”据说康德生下来时身体虚弱,青少年时经常得病。后来他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按时起床、就餐、锻炼、写作、午睡、喝水,后形成了“动力定式”,身体从弱变强。
每天按时起居,能使人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有助于消化系统运作;甚至每天定时洗漱、洗澡等都可形成“动力定式”,从而使生物钟准时。
暖规则:让自己健康地活着,为自己,也为家人。
拆除冷漠的心墙,才能见到阳光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因为恨是爱心的受挫,而冷漠是爱心的死灭。——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
1935年,时任纽约市长的拉古迪亚,曾经在一个位于纽约贫民区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面包偷窃案的审理。
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控罪名为偷窃面包。在讯问她是否清白,或愿意认罪时,老妇人回答道:
“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有吃到任何东西了。”
审判长见市长在旁听,便答道:
“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
审判结束后,拉古迪亚从旁听席间站起身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
“现在,请每个人另交出5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与区域。”
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那一刻人们的惊讶与肃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默默无声地捐出了50美分。
老妇人看到她的孙子饿极了,才不得已去偷面包。可人们没有及时帮助她,反而将她告上了法庭,这是一种极大的冷漠。市长想借此机会教育市民,收起冷漠的外表,找回关爱之心。
在交往中,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真诚,只是在应付。上班时,我们将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懒得去关心别人;下班时,我们躲在自己的屋里,几乎不与邻居交谈。寂寞时一个人寂寞,开心时一个人开心,这便是冷漠,人们冷漠地看待世间万物,好像世界上除了自己,别人都不重要。
一位建筑大师阅历丰富,一生杰作无数,但他自感最大的遗憾是把城市空间弄得支离破碎,楼房之间的绝对独立加速了都市人情的冷漠。大师准备过完65岁寿辰就封笔,而在封笔之作中,他想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一条让住户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使人们不再隔离,充满大家庭般的欢乐与温馨。
一位颇具胆识和有超前意识的房地产商很赞同他的观点,出巨资请他设计。图纸出来后,果然受到业界、媒体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然而,等大师的杰作变为现实后,市场反应却非常冷漠,乃至创出了楼市新低。
房地产商急了,急忙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结果出来后,让人大跌眼镜。人们不肯掏钱买这种房的原因竟然是嫌这样的设计使邻里之间交往多了,不利于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空间大,孩子不好看管;还有,空间一大,人员复杂,对防盗之类的事十分不利……
大师没想到自己的封笔之作会落得如此下场,心中哀痛万分,他决定从此隐居乡下。临行前,他感慨地说:“我只认识图纸不认识人,是我一生最大的败笔。”
其实,需要拆除的不是隔断空间的砖墙,而是人与人之间厚厚的心墙。
摒弃内心的冷漠,才能传达出我们投放在这个世界的温暖。拆除冷漠的心墙,才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
暖规则:与人交往,打开心窗,感受阳光的温暖。
生命因关爱而轻舞飞扬
生命因为有了关爱而流光溢彩。——美国作家亨利·大卫·索罗。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人,他们长相平凡,却魅力十足,谈吐之间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总是轻而易举地把周围的人吸引到他们的身边。每次和他们聊过以后,我们会觉得好像沐浴在一道温暖的阳光里。那是爱的力量。
1942年寒冬,纳粹集中营内,一个男孩正从铁栏杆内向外张望。恰好此时,一个女孩从集中营前经过。看得出,那女孩同样也被男孩的出现所吸引。为了表达她内心的情感,她将一个红苹果扔进铁栏。那是一个象征着生命、希望和爱情的红苹果。
男孩弯腰拾起那个红苹果,一束光照亮了他那尘封已久的心田。第二天,男孩又到铁栏边,尽管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可笑和不可思议,但他还是倚栏而望,企盼她的到来,年轻的女孩同样渴望能再见到那令她心醉的不幸的身影。于是,她来了,手里拿着红苹果。
接下来的那几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两位年轻人仍然如期相约,通过那个红苹果在铁栏的两侧传递融融暖意。
这动人的情景又持续了好几天,铁栏内外两颗年轻的心天天渴望重逢,即使只是一小会儿,即使只有几句话。
终于,铁栏会面潸然落幕。这一天,男孩眉头紧锁对心爱的姑娘说:“明天你就不用再来了,他们将把我转到另一个集中营去。”说完,他便转身而去,连回头再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从此以后,每当痛苦来临,女孩那恬静的身影便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她的明眸,她的关怀,她的红苹果,所有这些都在漫漫长夜给他带来慰藉、带来温暖。战争中,他的家人惨遭杀害,他所认识的亲人都不复存在,唯有这女孩的音容笑貌留存心底,给予他生的希望。
1957年的某天,在美国,两位成年移民无意中坐到了一起。“大战时您在什么地方?”女士问道。“那时我被关在德国的一个集中营里。”男士答道。
“哦!我曾向一位被关在德国集中营里的男孩递过苹果。”女士回忆道。
男士猛吃一惊,他问道:“那男孩是不是有一天曾对你说,明天你就不用再来了,他将被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去?”
“啊!是的。可您是怎么知道的?”
男士盯着她的脸说:“那就是我。”
一阵沉默。
“从那时起,”男士说道,“我再也不想失去你。愿意嫁给我吗?”
“愿意。”她说。
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996年情人节。在温弗利主持的一个向全美播出的节目中,故事的男主人公在现场向人们表达了他对妻子40年忠贞不渝的爱。
“在纳粹集中营,”他说,“你的爱温暖了我,这些年来,是你的爱,使我获得滋养。现在我仍企盼你的爱能伴我到永远。”
红苹果,生命的颜色,希望的象征。女孩的明眸化作温暖的关怀,鼓励着男孩勇敢地活下去,终于,他们谱写了40年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像童话,却又那么的真实,生命因有了爱而更加富有,因付出了爱而更有价值。
暖规则:真正的关爱从心底出发,不要敷衍,这样会使你生活常有福报。
善待别人等于关爱他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俄国文学家普希金。
一个人希望被别人喜欢、敬重,就必须先学会关爱别人。要真正地关心别人、爱别人,激励他们展现最好的一面。那样,正如不求报酬做善事一样终会有所回报,别人也会加倍地关心你、爱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