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决定人力资本的价值
富翁的妻子不小心摔伤了一根骨头,富翁请来城里最好的医生为她治疗,医生只用了一颗螺钉就将那骨头接好了,但手术费用是2000美元。富翁不服,认为收费不合理。事后富翁给医生写了一封信,要求医生列出账单。医生很快回信了:一颗螺钉:1美元;懂得怎样放进去:1999美元;总计:2000美元。
富翁无话可说。
螺钉随处可见,但并不是人人都会用它来治疗骨伤。这就是知识的价值。
现代经济学将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解释变量,而技术知识的创新与运用,也是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完成的。那么什么是人力资本呢?人力资本即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在人身上积淀的、具有稀缺性的、能够投入生产并能产生价值增值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因素之和。也有人建议把它解释为就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它是就业者未来收入增长的源泉。
人力资本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如此重要,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方式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呢?
出身农村的人可能目睹过这样的事情:一起自小玩到大的朋友,常常因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拥有截然不同的结局。考上大学的人会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里工作,并结婚生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则继续待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将辛劳的生活继续下去。而且,上一代人的生存条件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生活水平。考上大学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子女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好的教育,而生活在农村的人,其后代所受教育的质量比起前者来说就相差甚远了。
由此可以看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让人力资本增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人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财富,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性资源,人才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这就出现了教育的概念。“人非生而知之者”,凡有所成的人都是通过受教育或者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才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些所谓的天才若没有接受教育,那么他们的天赋最终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投资人力资本比投资物质资源对GDP的增长更加有效。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学校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的人才市场上,学历高的人往往比学历低的人更容易找到轻松且高薪的工作,这就是因为在缺乏实际能力比较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倾向于认为,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人知识多、能力强,可以创造更多财富。而与此同时,人才当然能为自身创造更多的财富。
近年来教育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投资对象。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可以满足个人的求知欲,更能为立足这个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关于前者,教育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让人更轻松地运用现代高科技的诸多好处为自己服务,也能提高个人的总体素质,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价值。关于后者,因为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便会另辟蹊径,更科学地思考问题,更好地管理自己手中的事情,从而为社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但随着教育经费的上涨,社会上便有了“每个书包里都装着一套房子”的说法。但教育本身的巨大收益还是让众多家长积极投资教育,甚至本着“孩子学习好便什么都答应”的理念,殊不知,这是一种盲目的投资教育的方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问题。那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
第一,因材施教,结合孩子的特长,忌盲目攀比。投资教育时,家长应深刻了解孩子的喜好及专长,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孩子最有可能获取较大成就的方面,而非追求不着边际的所谓“热”门,比如有些家长会给孩子买成堆的教辅书、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请家教等,却不顾自己的孩子到底对这样的教育方式适应与否,这样只能导致预想的目标不能实现或者最终效果不佳,对于收入一般的家庭来说,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损失。
第二,注重家庭文化教育,让孩子全面、协调发展。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要想孩子长大后有所成就,父母应以身作则,尽力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其次,父母应及时与孩子进行亲情互动,这样不仅对孩子进行了情感、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也容易与孩子建立一种共同学习的良好模式,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三,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点提醒家长在进行扩展性教育投资时不要过于多元化,而是要通过此举对孩子起扬长避短的作用。再者,进行非义务教育投资时,家长不一定非得选择名校,此时对专业的选择远重于学校,毕竟找工作时专业、兴趣、精通程度等因素是最重要的。
综上所述,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同时我们也应该具体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效投资,综合考量,教育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
赌什么也别“赌”心肝宝贝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今年我倒没有报什么教育班,投资都用在孩子身上了,舞蹈班425元17节课,钢琴课1200元20节课。”还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我的教育投资都花在孩子身上了,书法特长班就1000元,孩子还小,只是进了一个特长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很多父母渐渐将自己的心肝宝贝作为家庭的赌注,将大部分的收入投到孩子身上。珠海市曾经对市内家庭的孩子教育投入调查,结果显示,大概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20年中,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至少在12万以上,这还不包括请家教的费用和医疗费。进行到孩子长大,父母往往会说“孩子都大了,总算熬出头了”,这也意味着对孩子的长期投资终于到了回收的阶段,孩子将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而且父母养老也有了指望。
从经济学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是一种理性的投资。首先是孩子获得了教育,等孩子教育到一定程度,家庭也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教育的投资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常说,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给家庭带来足够(与投资等值)的回报,人们对教育的投资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由于家长盲目的教育投入、对教育收益的盲目期待,再加上大学扩招、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等,关于教育的投资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从投资效用的角度来说,这与投资收益是背离的。
为什么说这种教育投资是与收益相背离的呢?首先,从家庭方面来分析,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他们将不再被单单看做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而同时也成为父母取得更多财富的赌注。在教育的“生产线”上,孩子从“初级产品”经过无数工序如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等变成无差异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被灌输的理念不是自己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而是家庭责任。为了追求家庭效用的最大化,父母还会将他们未实现的梦想转嫁在孩子身上。于是,孩子成了一个个负债者,他们背负着父母和家庭的责任。在重重压力下,很多孩子出现叛逆心理,通过种种叛逆的方式来展示和释放自己的不满,这就降低了家庭的效用。
其次,现行教育理念在和社会对接的时候发生冲突。学校教育孩子要心存真善美、要乐于助人,比如帮助那些跌倒在地的老人,可是社会上存在着这样的案例,孩子帮扶老人之后却被老人要求承担医药费,于是父母告诉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要避开。最后由于孩子受的教育并不完全与社会合拍,家庭潜在的经济增长会因此遭受损失。
另外,教育效用的最大化使孩子接受教育之后是完整的“产品”,而不被视为“废品”或“次品”。然而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孩子,而且学校也不会承担孩子教育失败的责任,于是父母和学校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这些都有损教育效用的最大化。
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来说,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是值得的,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回报率往往也越大。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应该理性一些,在投资的时候应当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需要,否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整体发展,也容易给家庭带来负担。
上大学需要多少钱
2011年3月8日,在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很可能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也许是一个悲剧。”她还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多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此言一出,立即掀起了关于上大学值不值得以及上大学到底会花费多少钱的讨论。
为什么供出一个大学生一个家庭就返贫了呢?教育到底要花多少钱?
教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为教育支付的学杂费、购买书本和学习用具的费用等直接与学习有关的费用。间接成本包括学生的交友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等。
经济学上讲究投资收益,那么穷人的孩子上大学其投资收益是成比例的吗?其收益又如何呢?《三峡商报》曾经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做了一个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在宜昌、武汉、北京。
在宜昌、武汉就读的学生总花费差别不大,但是在北京就读的学生花费增加了1倍,这与各地区的经济消费水平有关。大致估算一下,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支出是10万到15万元,甚至更多。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这确实是一笔不少的支出。
那么在巨额的教育支出下,究竟该不该对教育进行投资呢?为什么有很多家庭宁愿“砸锅卖铁”,也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呢?
“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背后是教育的高收益诱惑。对教育的投资同样体现着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即谁从教育中获得好处和利益,谁就应支付教育经费。而且,要想获得的好处和利益越多,需要支付的费用就越多;反之,获得的好处和利益越少,支付的费用便越少。如果自己的孩子接受了高层次的教育,其获得高收入以及较高社会地位的机会就越大,将来就有可能从事报酬更高的工作。所以,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和好处,受教育者本人自然要为其接受的教育付费。当然,国家和社会也能从教育投资中取得好处和利益,所以国家和社会也需要相应承担部分的教育支出。
实际情况中,在付出了高额的教育费用之后,教育的回报率如何呢?大学中曾一度流传“大学生真的不值钱”“读书无用论”等言论,看起来戏谑,实则是对现在大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不过,在看到大学教育相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学给我们提供的求知和学习的平台,不能简单地否定大学教育。
既然上大学要支付那么多的费用,那么怎样才能尽量减少这些费用呢?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除了选择一些相对省钱的教育渠道外,还可以选择勤工俭学的方式减轻教育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