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卡客户买了大面额的会员卡后,等于把钱存在商户的账下,面额越大,实际上被商家绑得越牢。调查研究发现不是每位拥有会员卡的顾客都会把会员卡里的金额消费完,有30%的消费者都做不到这一点。
比如某家小有名气的超市,以积分换礼的优惠吸引消费者,声称消费10元便能积累1分,达到一定分数就能够换取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等不同物品。附近的居民很多人都成为这家超市的忠实会员,一年下来,他们的积分也都不少了,当他们满怀欣喜准备去换购礼品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令他们失望的答案:原有的积分三个月一清零,白白攒下那么多分,到现在只能换一袋洗衣粉了。在这个事件中,超市拥有最终解释权,对于处于被动地位的会员,商场不主动告知会员制度,最终的损失只能由消费者埋单。
在消费者看来,这样的会员制度无异于骗子制度。
从长远来看,商家是输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消费者有更加广阔的选择天地,他们应该不会再选择来这家超市消费了,并且通过向周围人传播,导致他们的邻居、朋友都远离这家信誉差的商户。顾客是上帝,是商家的衣食父母,培养一个忠实客户很重要,然而这个商家却因为蝇头小利,失去了名誉和潜在的顾客群体,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得不偿失。
尽管在中国古代的商业行为中有过类似的方法,但今天我们所运用的会员制度的确是学自西方营销学。在这样的制度中明智的商家会懂得用会员制度留住顾客,以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但如果目光短浅,只注重短期利益,会员制就成了裹着毒药的蜜糖,也许暂时会把顾客的腰包掏空,让商家大赚一把,但结局必定是商家在短暂繁荣之后衰落。因此合理运用会员制度,踏踏实实和顾客合作,才会使企业越办越好。
对未来的会员市场来讲,了解顾客的心理需求,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销售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是关键。从会员制的本质与内涵来讲,它所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价格优势,而应该是更贴心的服务和感情链接。商家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培养顾客,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档案资料,其中包括顾客的喜好、消费历史资料甚至简历(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这些可以随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打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单一的货币消费关系。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擦亮眼睛,在办那些花花绿绿的会员卡之前做好理性的分析,充分了解商场的会员制度,这样才能保障自身权益不被表面的优惠所蒙骗。
希望商家和消费者都能从理性角度出发,让会员制度真正造福我们,达到共赢。
买二送一,蜜糖里的陷阱
女:“我们结婚,要有个条件。”
男:“说吧!什么我都会答应的。”
女:“我可以跟妈妈一起‘嫁’过来吗?”
男:“这个……”
女:“不同意了?”
男:“现在的商店都反对搭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捆绑销售已悄悄地侵入我们的生活,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捆绑销售也被称为附带条件销售,即一个销售商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其产品或者服务的同时也得购买其另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并且把消费者购买其第二种产品或者服务作为其购买第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条件。捆绑销售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销售过程中进行合作,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美国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总经理约翰逊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家,可是,当初他创业时,也曾为产品的销售伤透了脑筋。
那时,约翰逊经营着一个很小的黑人化妆品公司,因为黑人化妆品市场的总体销售份额并不大,而且,当时美国有一家最大的黑人化妆品制造商佛雷公司,该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约翰逊提出了一句措辞非常巧妙的广告语:“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化妆品后,再擦一次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约翰逊的这一招的确高明,不仅没有引起佛雷公司的戒备,而且使消费者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产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他当时主推的只有一种产品,凡是用佛雷公司化妆品的黑人,大都不会在乎增加一种对自己确实有好处的化妆品。
随着粉质膏销量的大幅度上升,约翰逊抓住了一个有利时机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了强化约翰逊化妆品在黑人化妆品市场上的地位,他同时还加速了产品开发,连续推出了能够改善黑人头发干燥、缺乏亮度的黑发润丝精、卷发喷雾剂等一系列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约翰逊系列化妆品占领了绝大部分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
捆绑销售方式确实给商家带来了好处,而且,很多时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目前市场上的“捆绑销售”还不够大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甚至只是两种商品的简单叠加,如在手机市场上居然发现买手机可以送饼干,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些方式并未实现“捆绑销售”的最大价值。
捆绑实际上是资源的再次创新与整合,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有力度的模式,更利于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甚至变被动为主动。如果进行科学规划,对相关品牌进行整合,那么,这样的科学捆绑也许可以创造奇迹。
“全球通”在广州市区推出了“免费频道”服务,由移动公司提供网络支持,由广告公司、商家和移动电话客户共同参与,共同受益。具体内容是:移动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拨打“免费频道”号码,仔细听完系统播放的信息(广告),回答相关简单的问题,就可获一定数额的话费。
这真可谓超级整合,超级捆绑。消费者由被动变主动,在话费的“驱使”下,热情空前高涨。为回答商家的问题,对广告自然认真收听,效果不同凡响。利用电信这条超级绳索,把商家和消费者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常见的捆绑销售主要有以下几大招式:
1.包装捆绑
如汰渍洗衣粉,在包装袋上印有衬衫、洗衣机等品牌;反过来,衬衫、洗衣机也推荐使用汰渍洗衣粉,即为产品包装又是广告载体。品牌互补,大家共同得利,节省了资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牙膏”与牙刷捆绑、洗发水与沐浴液及毛巾捆绑。
2.定位捆绑
对于新上市的品牌,可以从定位上考虑如何“绑”一下知名品牌。通过和已有品牌直接捆绑,来确定自己的定位,并宣扬自己独特的优点。对于市场份额较小的品牌,也可以考虑将自己与市场领导者捆在一起,借此提高知名度,并分得领导者一部分市场份额。前文中的约翰逊粉质膏的例子正属此类型。
3.信息传播捆绑
相关性产品集中在一起进行传播,既增加了整体传播力度,又节省了大笔资金。比如“浪奇”木瓜白肤香皂“绑”了一次《南方都市报》,把样品随报赠送给消费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比如,“力士”洗发水“绑”了《化妆品报》,“舒肤佳”“绑”了“中华医学会”,等等。
4.销售捆绑
把几种产品做成统一包装进行销售。如把牙膏、牙刷、香皂等放在一个包装盒里销售,相对来说,价格较低,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愿意购买。
如何少花钱、多办事,为商家节省资金、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但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风马牛不相及的商品也“绑”在一起,甚至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捆绑销售不是倾销,不是折价销售,更不是买一送三,我们应把它看成一种集宣传、销售、促销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全新事例系统,目的是节省资源、提高效力。合理的捆绑销售方式能给生产者带来良好的销售利润。
你愿意花多少钱买你心仪的商品
年轻人:“给你介绍一桩可以赚50万的生意,意下如何?”
富翁:“当然。什么生意呢?”
年轻人:“听说谁娶了你的女儿就能得到100万,是吗?”
富翁:“没错。”
年轻人:“我只需要50万就够了,这样,你就可以赚50万了!”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一概念是马歇尔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为消费者剩余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人对一件物品所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会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以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并不一定等于供求双方决定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
也就是说,人们希望以一个期望的价格购买某商品,如果人们在消费时实际花费的金钱比预期的花费低,人们就会从购物中获得乐趣,仿佛无形中获得了一笔意外的财富,他们因为购买商品的实际支出低于预期价格而得到满足。相反,如果商品的价格高于他们的预期价格,他们就会放弃购买行为。
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对所购买的物品有一种主观评价,表现为他们愿意为这种物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决定这种需求价格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消费者满足程度的高低,即效用的大小;二是与其他同类物品所带来的效用和价格的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购买并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所得到的经济福利的大小。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物品或服务是为了得到经济福利,一种物品或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越大,即市场价格越低于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就越愿意购买;反之,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那么消费者就会认为购买该物品或服务不值得,或者说消费者剩余为负数,于是拒绝购买该商品。
在市场经济中,很多商家为了让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会尽量让消费者剩余成为正数,于是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商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你在高档的精品屋里打7折买来的东西,与在外面一般的商场里价格基本差不多。这是因为你被打折的手法诱惑了,你的确获得了夸大的消费者剩余——心理的满足,而付出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商家想方设法把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利润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当你在水果摊上看到刚上市的荔枝时,新鲜饱满的荔枝激起了你强烈的购买欲望,并且这种欲望溢于言表。卖水果的人看到你看中了他的荔枝,便会考虑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你。你对荔枝的较强购买欲望,表明你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可能的消费者剩余也就更多。所以,当你询问价格的时候,他会故意提高价格,由于你的消费者剩余较多,或许你对这个价格还挺满意,便毫不犹豫地把荔枝买了下来。因此,你的消费者剩余转化为水果摊主的利润。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该注意维护自身的利益,比如,当我们想购买某种商品时,不要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这件商品,不妨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表现出对该商品的“不满”,这样,商家以为你不太想买,就不敢提高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