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孩子一旦跨出家庭的温室气氛,他们几乎必然会遭受挫败,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人愿意承担那些过去是由一味宠爱他们的长辈所替他们背负的责任,而且,外面的温度也不是他们一向习惯的。这些习惯了受宠的孩子无论是在步入社会与人交往,或是在组建新的家庭时,往往会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打击,让人不堪重负,避而远之。试问除了生养自己的父母,有哪个人会心甘情愿、不求索取地为你服务呢?
对于孩子来说,一旦心理活动的模式固定,任何举措都可能变成走向结局的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孩子可能朝邪恶的方向走,也可能变成模范儿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几个孩子里面总有一个会借违规来成为受关注的焦点,比较胆怯的孩子则借一些好品行来达到相同目标。
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
潘多拉是宙斯创造的第一个女人,主要是想报复人类。宙斯作为天神,对人类敬奉普罗米修斯而不敬奉自己感到生气,他觉得应惩罚人类和普罗米修斯。他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之后,对人却束手无策,于是,宙斯只能另想办法。
宙斯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使用水土合成搅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个可爱的女人;再命令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淋上令男人疯狂的激素;女神雅典娜教女人织布,制造出各种颜色的美丽衣织,使女人看起来更艳丽迷人;完成所有程序后,宙斯派遣使神汉密斯说:“放入你狡诈、欺骗、耍赖、偷窃的个性吧!”一个完完全全的女人终于完成了。众神替她穿戴衣服,头戴兔帽、项配珠链,娇美如新娘。汉密斯出主意说:“叫这个女人潘多拉吧,是诸神送给人类的礼物。”众神都赞同他的建议。古希腊语中,“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则是礼物的意思。
宙斯在争夺神界时,曾得到普罗米修斯及其弟伊皮米修斯的帮助,而能登上宝座。普罗米修斯的名字即“深谋远虑”的意思,而其弟伊皮米修斯的意思为“后悔”,所以两兄弟的作风就跟其名字一样,有着“深谋远虑”及“后悔”的特性。潘多拉被创造出来之后,就在宙斯的安排下,送给了伊皮米修斯,因为他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会接受他送的礼物。而伊皮米修斯接受了潘多拉,在举行婚礼时,宙斯命令众神各将一份礼物放在一个盒子里,送给潘多拉当礼物。而众神的礼物是好是坏就不得而知了。
普罗米修斯就此警告伊皮米修斯,千万不要接受宙斯的礼物,尤其是女人,因为女人是危险的动物。而伊皮米修斯就跟其名字一般,娶了潘多拉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潘多拉最大的缺点就是好奇心太强。从结婚以后,她就不断地想打开众神送的小盒子,而伊皮米修斯却要时时刻刻地提防她的好奇心,因为他知道盒子里的礼物未必都是好的。
有一天,潘多拉的好奇心战胜了一切。她等伊皮米修斯出门后,就打开了盒子,结果一团烟冲了出来,将一切礼物全都释放,这里面包含了幸福、瘟疫、忧伤、友情、灾祸、爱情等。在潘多拉打开箱子以前。人类没有任何灾祸,生活宁静,那是因为所有的病毒恶疾都被关在箱子中。潘多拉害怕极了,慌乱中,潘多拉及时地盖住大箱子,但一切都已经太迟,盒子内只剩下了“希望”。
因此,即使人类不断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总能自我激励。在死亡以前,希望永远存在,人生也绝对充满了美好的希望。至今,它一直是人类生活动力的来源,因为它带给人类无穷的“希望”,不管遭遇何种困境,它是人类一切不幸中唯一的安慰。
为什么在年轻时我们感觉面前的生命之路总是无比漫长呢?因为我们不得不找寻空间塞满我们无限的希望。希望带来美好,美好的希望更是让人激动,让人无限向往。希望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和依靠,它让会思考的生命去奋斗、去拼搏,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在走向人生的征途时,最重要的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意念,即“希望”。因为那种毫不计较得失,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以困难为阻碍,肯定会激发巨大的激情,使自己的内心闪烁出洞察现实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与时俱增、终生怀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世界和东方、远东的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据说在他出发远征波斯之际,他曾将所有的财产分给臣下。
征伐波斯需要买进种种军需品,为此需要巨额的资金。但从珍爱的财宝到占有的土地,他几乎都分给臣下了。
群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大帝:“陛下带什么启程呢?”
对此,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
据说,庇尔狄迦斯听了这个回答以后说:“那么,请允许我们也来分享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而且臣下中的许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只有保持“希望”的人生才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则通向失败之路。“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在心里一直抱着美“梦”的人是幸福的。也可以说抱有“希望”活下去,是只有人类才被赋予的特权。只有人,才由其自身产生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只要心存希望,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特洛伊木马:洞察现象的背后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些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些是具有迷惑性的,需要我们小心对待。事物的本质往往藏在现象的后面,很多时候我们经常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略甚至误解了事物的本质。
相传古希腊时期爱琴海边有个国家叫斯巴达,斯巴达王廷达柔斯被他的兄弟希波科翁逐出了他的王国,一路流浪来到埃托利亚国王忒提斯奥斯的国度,并娶了忒提斯奥斯的女儿勒达。后来斯巴达另一位英雄赫拉克勒斯战胜了希波科翁,将他所有儿子都杀死后,廷达柔斯就和他的妻子勒达回到斯巴达统治。
主神宙斯和勒达偷情生出了美丽的海伦。海伦的美貌冠绝希腊,连阿提卡半岛的英雄忒修斯也曾尝试去劫走她。求婚者接踵而来以致内讧争斗,令廷达柔斯不知所措,最后机智的求婚者奥德修斯向廷达柔斯进言:“让海伦自己决定,并让所有求婚者起誓,他们永不拿起武器攻击海伦的丈夫,并且在他求援时要全力帮助他。”所有求婚者应允后,海伦最后挑选了阿特柔斯的英俊儿子墨涅拉奥斯。廷达柔斯死后,墨涅拉奥斯就成了斯巴达国王。
后来在女神维纳斯的帮助下,特洛伊的国王帕里斯拐走了海伦,由此引发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但特洛伊城是个十分坚固的城市,希腊人攻打了九年也没有打下来。
一天早晨,希腊联军的战舰突然扬帆离开了,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军回国了。他们跑到城外,却发现海滩上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拉回城里,欢庆胜利。当天晚上,特洛伊人欢天喜地,庆祝胜利,他们跳着唱着,喝光了一桶又一桶的酒,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做着关于和平的美梦。
深夜,一片寂静。劝说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的人其实是个间谍。他走到木马边,轻轻地敲了三下,这是约好的暗号。藏在木马中的全副武装的希腊士兵一个又一个地跳了出来。他们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1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希腊人把特洛伊城掠夺一空,烧成一片灰烬。男人大多被杀死了,妇女和儿童大多被卖为奴隶,特洛伊的财宝都被装进了希腊人的战舰,海伦也被带回了希腊。特洛伊战争就此结束。
原来这是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的计谋,就是把一批勇士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然后佯作退兵。“当心希腊人造的礼物”这句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传着,它提醒人们警惕和防止被敌人的伪装欺骗,使敌人钻进自己的心脏。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但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和假相之分,真相从正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假相从反面歪曲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看人看事时要善于辨别真伪,拨开迷雾见真相,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反,如果我们为假相所蒙蔽,错把“木马”当“礼物”,特洛伊人的悲剧就可能在我们身上重演。
§§§第三章 社会的困惑:不可思议的悖论
芸芸众生中并不缺乏充满智慧的人,但有智慧并非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早已向人们昭示关于成功的模式:一个人的成就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门重要功课,在哈佛许多学院都设有公共关系课,旨在帮助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健康、和谐、信任的关系。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赢得他人的好感,这是需要一点艺术和一些智慧的。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罪过,公众的利益
经济学家看世界向来以理性著称。这样一来,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出事情更真实的一面,虽然有时候他们的观念在传统看来是那么另类。18世纪,英国医生孟迪维尔写了《蜜蜂的寓言》,书中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
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后来,蜂群中有一位有识之士站出来说:“弟兄们,咱们这么挥霍,对资源是多么大的浪费,那可不应该啊!”众蜜蜂认为其言之有理,于是大家吃的也少了,用的也省了,开支马上小了许多。但是,大家每天干活都不那么起劲了,因为不必挣那么多了。没过多久,本来兴旺的蜂群变得没了生气,日渐衰落。
蜜蜂们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蜂群的衰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私人的罪过,公众的利益”,意思是浪费是“私人的罪过”,但可以刺激经济,成为“公众的利益”。这部作品在当时被法庭判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但是两百多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悖论呢?这就是经济学家看问题的独特之处。
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停滞,30年代全世界出现了普遍的生产过剩和严重失业,凯恩斯对此给出了让人们信服的经济学解释。他认为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还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所有人都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在艰难时势下,个人的合理行为(节俭)对整个经济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由于大家都在存钱,很多省吃俭用者最终可能会失业。
需要注意的是,节俭悖论倡导的消费是一种积极理性的消费,而不是盲目的、无限制的消费,那样必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2007年夏,起源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人性的贪婪和过度非理性消费导致的。
美国人过度的非理性消费导致危机的爆发,适度的消费促使经济回暖。所谓成也消费,败也消费,过度的节俭和盲目的消费都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