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9800000011

第11章 伦理:为什么好人想做坏事(2)

瑞德和乔治是好朋友,一天晚上他们一起去酒吧喝酒。等酒吧快打烊的时候,他们喝得稍稍有点多,歪歪斜斜地朝各自的车走去,打算回家。瑞德一如往常,漫不经心地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早上醒来,只是酒劲还没过去,其他的都还好。而乔治也熟练地开车往家走,可路上一个年轻人突然冲出来,挡在乔治面前。乔治来不及停车,当即把那个年轻人撞死了。乔治因此入狱。

从瑞德和乔治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法律的威严性,乔治因自己的错误行为受到惩罚,虽然并非是他主动撞死那个年轻人的;如果瑞德醉酒驾车被发现也会受到惩罚。法律的威严性正反映了我们的道德感。我们或许觉得一个因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人比喝多后开车的人更应受到谴责。

可在这个例子中,两个司机的唯一不同之处是,有个年轻人突然间冲到了马路上,这属于偶然因素,是当事人无法掌控的。两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不负责任的,只是其中一个不走运。所以,人们会为乔治喊冤,认为乔治不够走运,而瑞德的运气极佳。

即使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乔治的罪行仅仅归于他个人的运气不佳呢?

虽然乔治并不是主观上想去撞人,但是他之前醉酒驾车的行为是他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醉酒驾车本身就是违反法律的,是对他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与法律的制裁。如果一个人有意踩一下你的鞋子,那你就会对这个人产生反感。但如果这只是公共汽车上发生的意外,只是因司机紧急刹车造成的,那你就没有理由去责备这个人,因为这种行为是由于外部环境造成的,而并非是他本人可以掌控的,所以不应该受到谴责。

道德是不受巧合的影响,被称为“道德运气”的东西只是自相矛盾的,就好像归根结底是运气让你变坏了似的,这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我们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够表现出我们性格中的优缺点:我们全都受“环境运气”的支配。如果你缺乏显示慷慨的资财或没有可以慷慨施恩的受益者,那你就无法展现自己天然的慷慨大方。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恶行仅仅归咎于个人的运气,没有哪个人会永远幸运下去,坏运气绝不能成为你为自己的恶行开脱的借口。

羞耻感往往可能诱导我们做坏事

有一次哈佛东亚文学系的玛丽莲去燕京图书馆借书时遇到了研究中国历史学的教授仓弼德,他们的聊天内容改变了她不自信的人生。仓弼德为她讲了中国著名女作家三毛的故事:

三毛小时候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12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北最好的女子中学——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在初一时,三毛的学习成绩还行,到了初二,她的数学成绩一路下滑,几次小考中她的最高分才得50分,心里也因此很自卑。

然而一向好强的三毛发现了一个考高分的窍门。她发现每次老师出小考题,都是从课本后面的习题中选出来的,于是每次临考前都会背后面的习题。因为记忆力好,她能将那些习题背得滚瓜烂熟。这样,一连六次小考,三毛都得了100分。老师对此很怀疑,决定要单独测试一下三毛。

一天,老师把三毛叫进办公室,将一张准备好的数学卷子交给三毛,限她在十分钟内完成。由于题目难度很大,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对她很是不满,于是,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羞辱了三毛一番。

这件事情让三毛出了丑,她也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于是开始逃学,当父母鼓励她要正视现实,鼓起勇气再去学校时,她坚决地说“不”,并且自此开始休学在家。

休学在家的日子里,三毛仍然不能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当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姐姐弟弟不免要说些学校的事,这令她极其痛苦,时常感到那件事情对她的压力,仿佛能看到老师与同学们嘲笑的脸孔……

有害的羞耻感常常诱使我们做出坏事,如自毁成功、自损利益、侵害他人、沉迷游戏及破坏人际关系等。亲人、朋友、伴侣等周围的人的负面评价会使我们产生羞耻感,会在我们心里产生一定的回响:我这样做是错误的,我是不值得别人尊重和爱护的,我是个坏人。这些负面的信息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渐渐的,我们就会接受这样的心理暗示,按照这样的暗示去行事,久而久之,这些负面的信息腐蚀了你的灵魂,你就真的变成了他人所谓的“坏人”了。

人们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的羞耻感,而做坏事是人们发泄内心羞耻感的一种方式。有时候,我们无意中做了愧对自己的事情,潜意识的动机可能只是为了抚平上一事件引起的羞耻感。如果我们持续忽略或压抑自己的羞耻感,它可能会以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去处理自己的羞耻感,它就会反过来“处理”我们。因此,慎重处理过去的创伤,从中汲取教训并不断成长,追求内心的完整健全,我们才不会因羞耻感而做出坏事。一旦对羞耻感的内在价值真正有所了解,我们就会明白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深层的内心,治疗我们的情感创伤,消除我们负面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抚慰精神的过程,可以引导我们回归灵魂最自然的本性。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在成名之前,是一个生活潦倒、无所事事的青年。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份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羞愧地低下了头,第一次感觉自己太差劲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足。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认真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不过他在之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地面对和处理自己的羞耻感,所以在文学方面成就卓著。健康的羞耻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行为是否为人接受,就好比内心的晴雨表,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忠于初衷。它又好比警钟,当我们背离真实的自我,从阴暗面做出行动和选择时,它就会适时地提醒我们。健康的羞耻感使我们产生某些情感和感觉,帮助我们辨别我们是否偏离了常规。它就像内心的罗盘,尽力引导我们朝着自己最大的潜能迈进,并防止我们偏离轨道。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羞耻感,那么,羞耻感就会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指导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

§§§第二章 教育的目的:如何让人成为人

哈佛大学名誉教授怀特海主张教育应该是有用的,“要是教育没有用,它算是什么呢?它是藏着不用的才能吗?当然,不管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总是应该有用的。教育过去对圣奥古斯丁是有用的,对拿破仑是有用的。它现在还是有用的,因为理解是有用的。”

哈佛对世人最重要的影响就体现在哈佛的教育理念上:以健康的人文环境为未来培养人才,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成为可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精英。坚定不移地突出人文教育,这是哈佛的传统,也是百年哈佛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中的意外效果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并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感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后来,“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后来被用在教育学上,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在心理学领域,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他们在原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

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之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张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一些人。 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受到老师期望的影响。由于老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老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这就是人们常用戏谑的口吻说的那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当老师在课堂上抽问学生问题时,老师会给那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较长时间来回答;而且回答错时,老师往往也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在另一个实验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甚至影响到学生体育课上的表现。那些老师期望会有较好成绩的学生,在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的项目里,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另外,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的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往往就会出现。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这个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爱的界限:既不能匮乏,也不能过分

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说:“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关注的努力。我们要让头脑清醒,让心智健全,这是体现关注的基本要素。”

父母对孩子的爱亦如此,普天之下的父母无不深爱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因为这份爱太伟大、太无私,也太沉重,导致许多父母不能够把握好爱的界限,最终导致孩子无法健康地成长。

一旦发生这种情形,紧跟着在孩子的发展上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孩子的态度日渐固定到使他不能认识爱,也不能恰当地表达爱、使用爱,因为他对爱的本能从来没有发展起来。对于一个在爱没有适当发展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孩,很难牵动他表达任何一种爱,他一生的态度将是一种逃避姿态——逃避一切爱和温柔。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养成独立的习惯,于是,就告诉孩子一些有害的话:爱和温柔是有害的,容易受人歧视。其中,经常被嘲笑的孩子尤其受到这种教导。这样的孩子免不了要害怕显露情绪或感受,因为他们会觉得,对人表示爱是可笑而且啰唆的;他们抗拒正常的温柔,仿佛那是奴役或贬抑他们的工具。如此,在儿童幼年时期便可能建立起藩篱,挡住他走向爱的生命。

经过一段压抑,一切爱的残酷教育之后,孩子便会从环境中撤退,并且一点一点地失去与人接触的能力。偶尔,环境中会有人提供亲睦的机会,这时,孩子就会打开心理防卫界限,与这个人做至交的朋友,而这种在只与一个人建立社交关系中成长的人,他的社会倾向永远不可能伸展到这个人以外的其他人,他终生都试图寻觅幼年时所没有的温馨与关爱。

伴随过多温柔的教育,与没有温柔相随进行的教育,同样有害。一个娇惯的孩子和怀恨的孩子一样负担着重大的困难,他只要一与人相处,要求温柔的欲求便无边无际地产生,结果,这些受宠的孩子把自己绑在一个人或很多人身上,拒绝让自己与人分离。

温柔的价值因为各种错误的经验而被强调得让孩子推出这样的结论: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也必须爱我,必须为我做这件事或那件事。这是一种很容易在家庭内成长的社会教条,孩子一旦形成这种倾向,就会立刻增加自己的温柔,使别人更加依赖他,以此为自己服务。这种温柔一旦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炽热的话,那么,这个孩子一生都会遭受这种情感的伤害性的影响,将不断处在挣扎之中,而以公平手段或冲突去奋力抓紧别人的温柔。为了获取更多的关爱,这类人会不遗余力,直到他成为周围人关注的中心,而且要显得比别人重要为止。

这些受宠的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在成长路上的每一项困难都被移开了,他们的能力被人用和缓的方式削减了,而从来没有机会去负担责任。这种孩子所有必须为未来做准备的机会全被阻挡了,他们从来没有预备去和任何人接触,既然如此,他们当然没有办法与其他人接触。由于孩提时代的困难和错误在他们人际接触的路上投掷了许多障碍,这样的孩子对于生活毫无准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练习克服困难的机会。

同类推荐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热门推荐
  • 爱如初夏

    爱如初夏

    "你居然不相信我!""你值得相信吗?"一件事让他们误会了彼此,此文有点虐哦!
  • 五美缘

    五美缘

    叙大明正德年间礼部尚书冯旭,风流倜傥,喜获五美相伴,万种风情,百般欢畅,正是:云鬃蓬松起战场,花园锦簇布刀枪。
  • 掌控巅峰

    掌控巅峰

    魂魔大陆,这是一个魂力的世界!少年林雷,因意外穿越而至!天生残破魂体,让他成为“废人”的别名!一次机遇,让他脱胎换骨!一次次热血的厮杀,让他逐步长成!且看这逆天的少年,如何破茧化蝶,一步步攀爬至魂力的巅峰!
  • 长枪行

    长枪行

    瓦罗兰,站在德玛西亚最后一座残破的城墙上,看着烽火将天空照的血红,我握紧了手中的长枪,符文力慢慢流淌全身。你有圣阶猛将,我有十万雄兵。我叫赵信,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 重生之将军难缠

    重生之将军难缠

    上辈子,阿萝是被渣男害死的,可悲的是,她居然到死还舍不得那个渣男……重活一世,不求报宿仇,只求能够远离从前的那些是是非非,安安稳稳、平平淡淡的过日子。谁料渣男居然也重生了!最重要的是居然还转了性子!
  • 醉梦汐

    醉梦汐

    她的前世是一名杀手,一次行动失败,她死在火场里,莫名其妙穿越到了这里,成了一名婴儿。好吧,婴儿就婴儿,做个普通人,没什么。前世,她没有家人,朋友也寥寥无几;今生,她有一个完整的家,她有亲情、友情;可是上天就是喜欢作弄她,一次战争湮灭了她的一切。她建影阁,韬光养晦,为仇人卖命,只为复仇!
  • 极品嫡女:至尊狂妻

    极品嫡女:至尊狂妻

    她前世是个冷血杀手,原本以为今生也就这样了,继续着自己无心无情的生活,再顺便体验一下凌驾众生的滋味!可是,她似乎在无意中得罪了老天,要不然为什么派了这么一个不要脸的二货,来凌虐自己那脆弱的神经呢!“闭嘴,如果你再多说一句,老娘让你轻松做个女人!”“好怕怕,不过,你确定自己能舍得……”威震天下的魔王自以为是的讲道。下一秒,“啊——”
  • 我的女友是妖怪

    我的女友是妖怪

    会读心术就是妖怪吗?不,她不是!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只愿做个普通人。能读人心,却无法读懂人情,她恐惧那份冷漠更寒心那个称谓‘妖怪’……她以为,自己命中注定只能做一只孤独的‘妖怪’。没有情爱,没有牵绊,但是——“赵含灵,从今天起,我,方眩晨要追求你!”他不怕她吗?真的可以吗?她要学会用心,而不是读心。“美人蝎子……或许更适合你……”她信了他,可,最终仍敌不过初恋情人的思念吗?或许,她真的只适合孤独……
  • 火影之博人兄长

    火影之博人兄长

    宁赐穿越了,这一穿直接穿到了火影大结局,成为了鸣人的儿子!不过姓日向是怎么回事?还有我的岳父怎么会是佐助啊?-------“忍者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父亲。”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