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构思要敏捷。
要使即兴演讲围绕主题分层次展开,要围绕主题确定从几个方面剖析;这几个方面分别要说明什么;说明一件事要引用什么例子。经过构思后,要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
4.语言要简练。
即兴演讲要做到言简意赅。对渲染主题有用的话就说,与主题无关的话坚决不说,切忌画蛇添足。
5.表达要准确。
即兴演讲表达一定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或者说错了话,就会引起与会者的反感或嘲笑。所以,即兴演讲的观点要准确,讲话要有依据,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这就要求即兴演讲前要在自己脑子里反复酝酿,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
6.要分清对象。
即兴演讲要根据听众的身份确定演讲语言的风格。如果对象是工人或农民,语言要热情豪放;如果对象是知识分子,要流畅入理;如果对象是干部,语言准确庄重。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即兴演讲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7.心绪要平静。
即兴演讲时,如果是面对数以千计的听众,或面对高层次的上级时,难免有些紧张。如果精神紧张,思路就会被打乱,讲起话来就会语无伦次。
为此,即兴演讲时,演讲者要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树立驾驭听众的信心。当出现口误引起会场骚动时,也不要紧张,要采取订正或补充说明的方法,缓和会场气氛,消除尴尬局面。
另外,即兴演讲的关键在于讲什么,即如何组织讲话的材料。即兴讲话一般比较简短,因此,其材料的组织也应简洁、明了。
哈佛大学毕业生、美国法学博士贝尔·特尼曾说:“要想舌底生花、芬芳胜人,在你准备张口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有备无患。”所以,做好每一次演讲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利用开场之前,还是利用每句话的间隙,都要尽力做到有备无患。
公众演讲用开场白“拉拢”听众。
课前预习。
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在印第安纳州绿堡的德堡大学作毕业演讲时,他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很感激各位亲切的欢迎词。身为大英帝国的首相,应邀前来贵校,实非寻常等闲之事。不过我感觉本人当前的政府职位,恐怕不是各位盛邀的主要原因。”接着他提到自己的母亲是美国人,父亲则是德堡大学的首届毕业生之一,而自己出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我可以向各位保证,我深以与德堡大学有关联为荣,并以能重温老家的传统为傲。”无疑,麦克米伦的这番开场白即刻就为自己开通了与听众心理相容的线路,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为自己赢得了友谊,起到了非常好的沟通效果,这就是完美的开场白。
课堂指导。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演讲者要认真准备开场白,力求一开口就拨动听众的兴奋神经。如果能在开始就让听众产生肯定的心理定式,将会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
良好的开头应如瑞士作家温克勒说的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建立演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如字意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对于如何把握好公共演讲的开场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哈佛演讲社流传着这样几个小秘籍:
1.以故事开头。
在开头讲一个与演讲有密切联系的故事。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终于出现在美国白宫记者招待会上。当时,是美、英、苏等国家共同抗击纳粹德国的关键时刻。而英国处在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线,由于黄金外汇已经枯竭,根本无力按照“现购自运”原则从美国手中获取军事装备。
但是,美国国会一些目光短浅的议员们只盯着眼前利益,丝毫不关心反法西斯盟友和欧洲糟糕的战局,坚持“现购自运”的原则。而罗斯福认为必须说服他们,使《租借法》顺利通过以全力支持英国,所以他特别举行了这个意义重大的记者招待会。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罗斯福在简要地介绍了《租借法》以后,就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假如我的邻居失火,我拥有一条浇花的水管,如果借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就可能帮他灭火,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但是,在救火前要不要和他讨价还价?喂,朋友,十万火急,邻居到哪里去找钱。我想,还是不要钱为好,只要他灭火之后原物奉还。如果灭火后水管还好好的,他会连声道谢;如果他把东西弄坏了,他得照赔不误,我也不会吃亏。”
记者们紧追不舍地问罗斯福总统:“请问,总统阁下所说的水管一定是指武器了!”
“当然。”罗斯福毫不掩饰地说,“我只不过以此来阐述《租借法》原则而已。也就是说,如果你借出一批武器,在战后得到归还,而且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即使军火损坏,或者陈旧了,干脆丢弃,只要别人愿意赔偿,我想,你依然没吃亏,不是吗?”
这一番回答之后,再也没有人对此提出任何质疑与反驳了。
以故事为开场白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而且在语言操作上也比较随意,这适合那些初学演讲的人使用。但是,要注意的是,故事型的开场白一定要摒弃复杂的情节和冗长的语言。
2.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式的开场白,就是一开始就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把演讲的基本目的和主题告诉听众,引起他们想听下文的兴趣,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让他一个人在屋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静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感觉到。”
在这里恩格斯以极为简略、精当的话语明确道出了他这次演讲的主题。
开门见山型的开场白适合比较庄重的演讲场合,因此,它要求演讲者必须具备很强的总结概括能力。
3.以幽默开篇。
以幽默或诙谐的语言及事例做开场白可以使听众在演讲者的幽默启发下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倾听演讲。在演讲开始讲一个笑话会令听众开心解颐,在轻松气氛中领悟演讲主题。
运用笑话开始演讲要配合以微笑、点头等动作,表现出真实感;要用清楚而贴切的语言,不装腔作势;要正视听众,求得共鸣。
《华尔街日报》记者、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尼德·尚说:“第一句话都不会说,怎么能了解对手呢,这样的傻事我可从来不干。”众所周知,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道理,演讲开场白也最不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就不感兴趣,那后面再精彩,演讲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独具匠心的开场白,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演讲搭梯架桥。
所有人都应该有个“美国梦”。
课前预习。
2008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发表就职演讲时说:
“美国是一个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国家,对于这一点如果还有人心存怀疑,今晚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
“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穷人还是富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黑人还是白人,拉丁裔、亚裔还是美国本土人,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残疾人还是非残疾人——他们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息——我们从来不分红色之州和蓝色之州,我们永远都是美利坚合众国……
“这是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回去工作,为我们的孩子打开机会的大门;积累财富,促进和平;重拾美国梦,重申基本的真相——相对于大多数而言,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希望,在我们面对讥笑、怀疑以及别人对我们说我们不能的时候,我们将会用凝聚了人类精神的永恒信条做出回应:是的,我们可以!”
课堂指导。
奥巴马的每次演讲都有着简洁而明确的主题。主题,是演讲和公开讲话的灵魂,很多著名的演讲,都证明了这个道理,只有主题明确,演讲内容才容易让人了解,听众才能听得有趣,听得下去。
《华盛顿周刊》曾这样评价奥巴马:“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政策演讲惊艳四座,使他一举名动天下,成为民主党的政治新星。全美各大媒体也对他青睐有加,称其为民主党近十年来少有的有思想兼有能力的政治家。”
奥巴马,这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传奇人物,在任何场合的演讲都表现得魅力非凡。他那充满感召力和磁性的声音,还有绅士大器的举止,以及饱含激情的话语,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至今仍旧被人怀念的肯尼迪总统和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那么,我们在演讲中如何做到主题鲜明,使人回味无穷呢?
1.固定主题的演讲:钩沉发挥法。
有的时候,所要进行的演讲是有确定主题的,这就要求演讲者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本质意义,从而确定更新颖主题。
某些常见的事情,并不符合实际,但往往被当做正确的东西长期相传,人们也并不认真加以追究;而那些对事理的正确认识,却沉到了生活的最底层。如果把它们挖掘出来,确定为主题,自然能够突破习见或传统看法,使听众耳目一新。
2.固定事物不同主题的演讲:角度变换法。
摄影镜头可侧,可背,可仰,可俯;可以逆光,可以顺光,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不同特点的照片。从同一则材料中发现不同的主题,也需要这种艺术,即角度变换法。苏轼的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
事物的内部结构都比较复杂,外部情况也是多种多样,因而同一事物除了具有正面意义之外,还具有许多旁引乃至反面性的意义。因此,在演讲主题的构思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引出众多主题进行充分选择,避开俗题。
3.不限主题的演讲:知识杂交法。
知识杂交法即把自己熟练掌握的不同学科的知识或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新的研究题目进行研究,从而引出全新的观点的方法。
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针对那些比较客观的材料和标题,适当地将其渗入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经验中,这样,我们便赋予主题新的内涵。
最后,不要忘记给新选出的主题冠一个漂亮的、能准确概括其内容的名字,这就是题目。题目的拟定务必要做到简洁、新奇、意远,让听众“一听便知,过目不忘”。
另外,我们还应该突出主题,具体方法有:
第一,采用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强调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主题的提出与论述之间要使用熟练而自然的过渡;
第三,如果主题是一句很短的、很有号召力的语句,可使这句话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不断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反复出现以给人鲜明生动的印象;
总之,任何演讲都要有主题,而能否将主题明确地表达出来则需要演讲者运用一定的技巧。
个性:语言的第一生命力。
课前预习。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农场,有一个名叫丹尼尔的小男孩。在离丹尼尔家不远的一个山脚下,每到深夜,就会有只土拨鼠溜出洞穴,偷吃丹尼尔家菜园里的菜。
丹尼尔和他的哥哥伊齐基尔费了许多心思,才捉住了它。但是,对如何处理这只土拨鼠,两人有不同的看法。
小哥俩争执不下,于是他们拎着装着土拨鼠的笼子,找到父亲,想让他裁决。
“孩子们。”他们的父亲想了想说,“我们能不能这样解决问题:让我们设立一个模拟法庭,我当法官,你们俩为律师,一个指控土拨鼠,一个为它辩护,然后我根据你们的辩论再作出判决。”
伊齐基尔作为起诉人首先发言。他列举了土拨鼠的种种劣行,并说明土拨鼠的本性是改不了的,因此绝对不可信任。他还提到了他们为捉住土拨鼠所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强调说,如果放了土拨鼠,就等于纵容犯罪,今后它会变本加厉,做出更多的坏事来。
伊齐基尔的发言有理有据,让“法官”频频点头。
轮到丹尼尔为挽救土拨鼠的生命而辩护了。他说:“土拨鼠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它也有享受阳光和空气的权利,它也有行走在田野和森林里的自由。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食物,甚至可以将飞禽走兽当成盘中餐,难道我们就不能拿出一小点儿食物与这只同我们一样有生存权的可怜动物分享吗?
“土拨鼠和那些凶残的动物不同,并不会给人类造成伤害。它只不过是吃了一些卷心菜,而这是它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它的需求非常有限,一个洞穴和一点点食物,仅此而已。我们凭什么说它不能拥有这些呢?
“看看它恳求的目光和因为害怕而颤抖的身子吧,它不会说话,无法为自己辩护,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宝贵的生命求得继续存在的机会。我们还忍心处死它吗?我们还要为弥补那么一点点经济损失而剥夺一个和我们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