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欧洲绘画之父”乔托
大约在距今七百多年前的某一天,意大利大画家契马布埃因为某件事情而骑马上路,路上他看到一个牧童正在用煤块在石头上画一只绵羊。这个牧童画的羊非常像,连大画家契马布埃都大为惊奇,于是就把这个孩子收为徒弟,专门教他画画。后来,这个徒弟的成就超越了老师,成为整个欧洲最有名的画师,他就是乔托。乔托的朋友但丁(一位有名的作家,我们在后面会介绍)在其名著《神曲》中称赞自己的朋友乔托是“画家中的画家”。
乔托的画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与当时流行的画不同。我们知道有一个艺术时期叫做“中世纪”,当时的画主要以金色或蓝色作背景,而乔托的画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使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气。
欧洲早期的画大多是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人们还不太懂得造型和情感之类的技巧,乔托则把《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加入一些普通人的表情和动作,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契马布埃和乔托完成的作品:
乔托的作品主要是壁画,就是直接画在墙壁上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现存意大利帕多瓦城斯克罗维尼礼拜堂中的《耶稣传》等壁画以及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中的《圣方济各传》壁画。
乔托在去世之前就已经是声名远播的画家,很多教堂和贵族都请他作画,甚至国王都喜欢他的作品。后来,很多追随者都模仿他的风格作画。
§§§第16章 “小桶”画家:波提切利
很多画家在作画以前曾经从事过其他职业,比如我们这里要介绍到的美术史上一位重量级的画家波提切利,他在成名之前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一个金银首饰作坊的学徒。在25岁左右的时候,他自立门户开始画画,很快就受到当时的大家族美第奇家族的赏识,接到很多订单。波提切利接触到佛罗伦萨上流社会和文艺界名流,这些人影响了他的作品,使其看起来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采。
波提切利曾经一度是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1477年,32岁的他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美第奇家族的人新买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
1485年完成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另一幅杰作,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场景,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在当时颇为独特,不强调明暗法来表现人体造型,而更强调轮廓,使人体有浅浮雕的感觉,而且具有装饰作用。画作中的女神肌肤洁白,金色的长发飘逸,无愧为完美的化身;但脸上却又挂有淡淡的忧愁、迷惘和困惑。
然而,社会政治形势多变,美第奇家族遭放逐,波提切利也因此声名下滑,晚年贫困潦倒,只能靠救济度日。1510年,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安葬于佛罗伦萨的“全体圣徒”教堂墓地。
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
§§§第17章 拉斐尔:赋予圣母柔情微笑的人
拉斐尔(1483~1520年)是意大利历史上最杰出的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
拉斐尔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师,他从小就追随父亲学习绘画,后来成为佩鲁吉诺的学生。拉斐尔的绘画风格秀美,以作品中无数圣母像而著称。他创造出的圣母形象已远非中世纪那种威严的女王,而是典范的温柔母性。他绘画的以圣母为主题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是《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是一幅画中人物有真人大小的大型油画。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由衷地赞叹,认为这是一曲温柔感人的圣母颂歌。在这幅画中,圣母看起来是那么柔美圣洁,浑身上下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中世纪的圣母像往往都表情冰冷僵硬,也不亲切。拉斐尔绘的这位圣母却完全相反,她就像一位温柔可亲的意大利平民妇女,脸上洋溢着坦然、骄傲的神情。《西斯廷圣母》描绘的主题是圣母将爱子奉献给世人,拉斐尔的处理方式让圣母充满了暖暖的人情味,难怪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这幅画。
拉斐尔还有一幅代表作《雅典学院》,这幅作品是绘制在墙壁上的。1508年,拉斐尔来到罗马,为教皇宫殿绘制壁画,一画就是十年。《雅典学院》是这些作品中最为杰出的一幅画作。
众所周知,拉斐尔擅长画人物肖像,对空间构成的技巧亦有特殊的才能,而《雅典学院》这幅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特长。他将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五十多位大学者以巧妙的方式集中在一幅壁画里,阵容之壮观令人惊叹。更令人惊叹的是,绘制这幅作品时,拉斐尔只有26岁。
不幸的是,我们常常说天妒英才,拉斐尔这位了不起的天才,谢世时年仅37岁。
§§§第18章 敢于拒绝教皇的艺术圣手: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1475~1564年)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像达·芬奇一样是一位全才,既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又是出色的诗人。他复兴不像拉斐尔一般才多寿短——他活到89岁才离世,他的艺术寿命长达70多年。不过,米开朗琪罗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一帆风顺,他一生中创作出了许多传奇的作品,亦经历了人世辛酸。
很多人都认为米开朗琪罗性格古怪,不喜欢和人交往,即使是与同为文艺三杰的拉斐尔和达·芬奇也合不来。此外,他还性格暴躁,据说这是遗传——他的父亲是一位法官,以脾气火暴著称。
米开朗琪罗不怕得罪人,为了所追求的艺术之完美,他甚至会鲁莽地与恩主顶撞。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的命运会坎坷,为什么他的作品会是完美的极富特色的杰作。
米开朗琪罗的犟脾气可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甚至拒绝了教皇的邀请。
教皇非常喜爱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喜欢到他不允许米开朗琪罗为其他人雕刻雕像,只能为他一个人服务。所以当西斯廷教堂需要画穹顶时,教皇第一个就想到了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则以自己是个雕塑家,不喜欢画画为由拒绝了。妒忌他的人趁机散播谣言,说他其实是没有能力画好才拒绝了教皇的邀请。这些谣言激起了米开朗琪罗的好胜心,他接下了工作,用整整四年半的时间在西斯廷教堂穹顶上完成了一幅旷世巨作。这样看来,我们得感谢那些散布流言的人,不然我们很可能没有机会欣赏到这幅伟大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对人体肌肉的美感特别着迷,他在做雕塑时塑造的人物都很健美,即使女性人物也会被着力刻画肌肉。西斯廷穹顶画上的男男女女都延续了米开朗琪罗一贯的健美风格,而且如真人般呈现出非一般的立体感,被后世称之为“类雕像画”。
§§§第19章 学识渊博的全才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是我们要介绍的“文艺复兴三杰”中的最后一位。
达·芬奇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一位著名的公证人。因此,达·芬奇有一个舒适愉快的童年,他在祖父的田庄里享受田园生活,受到了自然的熏陶。达·芬奇多才多艺,他在一生有画家、雕塑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寓言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等诸多头衔。他在艺术等方面的天分在童年时代就得到了展现,小小年纪就能熟练演奏长笛、七弦琴等乐器,并擅长歌唱和绘画。不过,达·芬奇在绘画方面最具天赋,他甚至被邻里盛赞为“绘画神童”。
这位“绘画神童”在成年后将绘画艺术发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本人也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作为一名画家,达·芬奇的涉猎范围为何如此之广?光学、生物学、地质学甚至数学为何都成为他研究的对象?一方面出于这位聪慧的、充满好奇心的天才的个人爱好,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获得更加具有真实感的艺术形象。这种探索精神,是如今绝大多数画家所不具备的。
作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达·芬奇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当属《蒙娜丽莎》。这位美丽优雅的画中女子,用微笑迷倒了无数人。
《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画,描绘了当时一位富有的城市妇女形象。达·芬使用了一种奇特的“无界渐变着色法”笔法,营造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朦胧感,让整幅画笼罩着一层柔和的浪漫光辉,画作中蒙娜丽莎的表情更是微妙。她确实是在微笑,但是这微笑中混杂着悲伤、忧郁、恐惧、愤怒等情绪,她的微笑因此被美术史家们称为“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带着神秘的微笑成为美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经典,她的创造者达·芬奇亦成为世界美术史星空中最璀璨的一颗星星。
§§§第20章 “西方油画之父”提香
手握鲜花的威尼斯美人,微微转头,凝视着前方,她金黄色的秀发披在双肩上,映衬着充满生命活力的健壮形体,显得典雅而庄重……这是无数美术爱好者心目中永远的女神《花神》。它的作者正是提香。
提香(1490~1576年)浪漫唯美的画作是巴洛克美学的前奏,让每一个欣赏过的人印象深刻。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提香漫长的一生中除了创作他钟爱的油画作品、享受人世种种的美好,还获得了巨大的荣耀: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
这位美术巨匠出生在威尼斯山区小镇卡多莱——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从他的作品中总能欣赏到令人愉悦的大自然风光。12岁时,提香就随父亲游历了美丽的威尼斯。等再一次来到威尼斯时,他成为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开始了艺术生涯。
青年时代的提香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画派的绘画艺术,无论在绘画的造型、色彩还是笔触的运用上都独具匠心,比前人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新兴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从宗教画《纳税银》和《圣母升天》中我们能略窥一二。
有趣的是,1533年提香受封成为贵族后,他的描述对象由新兴资产阶级转向了传统权贵。《菲力二世把初生的太子唐·斐迪南献给胜利之神》、《西班牙拯救了宗教》颇能表现提香此时的创作心态。这个时期,他的画作愈发稳健有力,画风也更细腻。
提香虽然乐于享受王室给予的荣耀,但是不甘因为王室服务而失去画家的独立地位。他曾被选为威尼斯官方画师,不过最后婉拒了这份工作。宫廷画师有优厚的俸禄,却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与宫廷乐师、小丑等同为娱乐达官贵人的工具。
事实证明,提香的选择并没有错,他独立的画师地位对其艺术事业的发展更有裨益。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即使在年老时亦没有停止追求艺术的脚步。他以豪放的笔势、单纯多变的色调在生命的黄昏赢得了更大的赞誉。
§§§第21章 巴洛克的热情赞颂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相信在美术馆里看到这幅作品时,你一定会感到惊讶,认为画家是在描绘暴力场景——你可以这样理解,不过,真相往往和我们看到的不尽相同。你是否注意到画面左侧角落里那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这暗示着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场爱情暴力。
这幅画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抢婚的故事。画家鲁本斯用线的运动与裸体的质感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狂热的色彩风暴。
充满戏剧性暴力气氛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是巴洛克作品的典范。提到巴洛克艺术,鲁本斯是个不能不得的人物。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年)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画家,他一生都在巴洛克风情中尽情歌颂着生命的荣耀与愉悦。
鲁本斯的主要创作题材是宗教神话,不过,欣赏他的画作时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些神骨子里充溢着凡俗的气息。鲁本斯一生生活优渥,有研究者说他“过着王子般的生活”,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他的生活阶层的人物特征:男性看起来往往放荡不羁,女性则肌肤细腻、体态丰腴,都是贵妇人模样。
华美、欢快、享乐是鲁本斯创作永远的主题,而这与宗教的肃穆、庄严几乎是背道而驰的。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法国美术史家丹纳对鲁本斯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异教的。
§§§第22章 与文艺复兴诸巨匠比肩的天才:伦勃朗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1669年)是荷兰的伟大画家。他不仅仅在荷兰享有盛誉,在广大的欧洲也遍享美名——人们认为他代表了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评论家们评价说,伦勃朗在欧洲绘画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比肩。
伦勃朗的一生,是爱与忧愁交缠的悲曲。他与妻子非常相爱,生育了4个孩子,可是只有最小的儿子得以存活。孩子活了下来,妻子不久却过世了。伦勃朗为了绘画艺术特别投入,可以为了创作在画室里几个星期闭门不出,为了照顾孩子,他请了一位没有什么文化的年轻女仆。后来,伦勃朗与女仆相爱,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在当时社会,这被认为是通奸,一桩恋情竟然成为了震动阿姆斯特丹的丑闻,连教会都公开对伦勃朗进行谴责。
丑闻使人们不愿意去买伦勃朗的画,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危机。而伦勃朗为了艺术创作经常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绘画用具,这使他的财务状况愈加困难。1669年,贫病交加的伦勃朗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被女儿安葬在一个无名墓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