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后期代表作家,著有《安德罗玛克》《布里塔尼居斯》《爱丝苔尔》《阿塔莉》等代表作。他的悲剧作品鲜明地反映出他对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深刻感受,表现出对绝对王权的批判。而且,他的悲剧注重心理分析,有明确的政治倾向。
§§§第143章 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与发展
18世纪70年代,德国兴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在这场文学运动中,人们高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教,主张个人应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诞生了一批对世界文学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学大师。最重要的是,欧洲的浪漫主义戏剧在这一时期诞生,并由此走向了发展兴盛之路。
1798年,对于浪漫主义戏剧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史雷格尔兄弟在新创办的《雅典女神报》上,首次用德文提出这种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文学名称。同样是在这一年,法国的法兰西学院正式承认“浪漫的”这一词汇。紧接着,浪漫主义开始传遍整个欧洲大陆,浪漫主义戏剧也进入广泛传播的阶段。
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与消极两大类。面对历史,前者表现出战斗的热情,后者则充满了病态的恐惧;前者向往着带有空想色彩的前进,而后者则幻想着倒退。
英国浪漫主义成就主要在诗歌。著名诗人拜伦、雪莱在这一时期写出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的诗剧,如拜伦的《曼弗雷德》《该隐》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等。
德国的浪漫主义戏剧,以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兄弟为核心。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戏剧多取材于神话和历史传奇故事,表现出怀古遁世的倾向,并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在浪漫主义戏剧的发展史上,成就最大的是法国。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的名剧《罗朗萨丘》是浪漫主义戏剧最高成就的体现,而他的《〈克伦威尔〉序言》则可以称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经典之作。
§§§第144章 乔治·比才与《卡门》
在西方歌剧中,有一部从诞生以来就活跃于各国歌剧舞台,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巡回上演的经典之作,那就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卡门》。
《卡门》是一部四幕歌剧,讲述的是一个美貌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的爱情悲剧故事。这部歌剧改编于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后来还被翻拍成电影搬上银幕。
歌剧《卡门》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在当时的歌剧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也许正因为其太过罕见,歌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所接受,被人们斥为“淫秽的作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至今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乔治·比才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比才从小就具有音乐天分,4岁能够读谱,9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9岁时获罗马作曲大奖,之后到罗马进修三年。在此期间,比才尝试过各种不同的音乐创作形式,谱写出若干交响序曲、干唱剧、钢琴曲,等等,为歌剧创作做足了准备工作。
学成回国后,比才于1863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而后又推出《帕思丽珠》,但是两部歌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响。后来,他又创作出《嘉米蕾》,虽然还是没有成功,但此时他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不久之后,他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的姑娘》配乐,大获好评,由此开始为人所知。
1873年初,比才开始了歌剧《卡门》的写作,一年之后完成。不过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看见《卡门》的辉煌便早早离开了人世,逝世时仅37岁。
§§§第145章 日本的木偶净琉璃和歌舞伎
日本有三大国剧,其中之一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能剧,另外两种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木偶净琉璃和歌舞伎。
木偶净琉璃是一种木偶剧,也叫“文乐”,起源于室町幕府时期(1336——1573年),繁盛于江户时代(1603——1867年),以京都、大阪为中心发展而来。“木偶净琉璃”这一称谓,具有木偶与净琉璃相辅相成的含义。在日本,以木偶作戏由来已久,而采用净琉璃这种说唱故事方式则是在15世纪中期才开始盛行起来。据说,当时日本民间流传一位叫做“净琉璃姬”的富豪女和一位每日与天狗为伴埋头修行的男青年“牛若丸”的恋爱故事这个被称为《净琉璃物语》的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之后的故事也统一被称为“净琉璃”。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的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一个成熟剧种,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歌舞伎的演员只能为男性,这是因为在歌舞伎刚刚出现时,日本社会纷乱不堪,许多演歌舞伎的女演员除演戏之外还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因而政府禁止女演员出演歌舞伎,改由青年男子扮演女性角色。再到后来,根据当时社会现状,歌舞伎演员又由青年男子变为成年男子,歌舞伎自此改变了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
明治时代(1868——1911年)后,从西方归国的知识分子和执政者们看到西方社会里把艺术视为国家文化的象征,便把歌舞伎当做了日本文化的代表。
§§§第146章 京剧:中国戏剧艺的瑰宝
如果说歌剧是西方国家的瑰宝,他人难以模仿超越,那么我国也有一个剧种是外国人难以效仿表演的,那就是京剧。
京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剧种,也是我国的国粹,形成于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1790年,乾隆皇帝为庆祝80大寿,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演出之后,在那时颇有名气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深得人们喜爱,乾隆皇帝就把他们留在了京城。
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由于与徽剧同源,因而汉剧与徽剧时常合班演出。两种不同的腔调同台演出,相互取长补短,加上不断汲取当时流入北京的秦腔、弋腔、乱弹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再结合北京的方言特点,因而创造出了一种全国各地都能听懂的戏剧语言——韵白,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