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雕像不是直接用整块铜块雕成的,而是先制作黏土模型,再根据这个模型浇铸出铜像。今天的艺术家只需要制作黏土模型,浇铸铜像的工作由铸造厂来完成,而在切利尼的时代,一切都要艺术家亲力亲为。
因为铜像太大,切利尼决定把珀耳修斯和美杜莎分开浇铸。切利尼先铸造的是美杜莎,铸造得很成功。
可接下来铸造珀耳修斯可没这么顺利。珀耳修斯体积大,造型复杂,铸造起来非常困难。为了让熔炉保持很高的温度,切利尼一直指挥助手们奋力烧火,火大到烧毁了房顶。也许是劳累过度,在这关键时刻切利尼突然病重。躺在病榻上的切利尼得到一个坏消息:铜像浇铸失败,因为铜溶液的浓度不对。更糟糕的是,这时候天上突然下起了暴雨,暴雨过后是小雨,更影响了熔炉的温度!
切利尼不顾一切从病床上跳起来,指挥助手们继续烧火。这次火烧得更大,再次点着了屋顶。但即使这样,铜溶液依然达不到浇铸标准。切利尼灵机一动,命令助手们把家里所有的碗盘都扔进熔炉。原来,当时的碗盘主要是铅锡锑合金做的,这种材料能增加铜溶液的流动性。果然,这次切利尼成功了!完成后的《珀耳修斯与美杜莎》精美绝伦,英气十足,成为切利尼的代表作。
§§§第92章 让雕像飞起来的波洛尼亚
提到让·得·布洛涅这个法国风情浓郁的名字,我们十有八九不知道是谁,但是提到乔凡尼·达·波洛尼亚这个洋溢着浓郁意大利风情的名字,我们是否觉得有几分熟悉呢?波洛尼亚(1529~1608年)是著名雕塑《飞行的墨丘利》的作者,让·得·布洛涅是他的本名。波洛尼亚很喜欢意大利样式主义美术,专门去意大利学艺,甚至把名字都改了,他对意大利的热爱真是不容小觑。波洛尼亚曾在意大利跟随米开朗琪罗学习过雕塑,不过我们看过他的作品便会发现,他受古希腊雕塑的影响比受米开朗琪罗的影响更多。
《飞行的墨丘利》的主人公我们并不陌生,前面在介绍希腊大师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时曾提到过——就是那位哄小酒神的赫耳墨斯。赫耳墨斯是他的希腊名字,而墨丘利是他的罗马名字。雕塑家们好像都喜欢把墨丘利塑造成帅哥,波洛尼亚也不例外,他把墨丘利塑造得非常英俊,与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那位忧郁的赫耳墨斯不相伯仲。
波洛尼亚创作这件作品时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表现出墨丘利正在飞行。波洛尼亚特别聪明,他雕刻了风神的形象,墨丘利脚下的球状物正是风神的脸。风神脸朝天空,吹出了一股风,墨丘利的一只脚正踩在风上。让墨丘利御风而行,这可真是一个巧妙的构思!
§§§第93章 卡诺瓦:命运被一团黄油改变
安东尼奥·卡诺瓦(1757~1822年)是意大利的著名雕塑家。卡诺瓦出生于雕塑世家,可惜家道中落,不能继续学习,小小年纪就到公爵家的厨房帮佣。
公爵喜欢热闹,经常举办宴会。一天晚上,公爵宴请了一大批社会名流,仆役们熟练地准备饮食,可就在宴会开始前不久发生了一个意外:预备放在餐桌上的大型甜点被碰坏了!这可是餐桌装饰的重头戏,管家不知如何应付,急得团团转。
厨房里笼罩着紧张的气氛,这时,小卡诺瓦怯生生地对管家提议:如果能给他一团黄油,他能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漂亮的东西来代替甜点。管家想不到更好的主意,只好让他试试。
结果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个孩子以娴熟的手法迅速把一大团黄油塑成了一头庄严华美、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子被送上餐桌后,吸引了所有来宾的目光。名流们围着小卡诺瓦做的黄油狮子赞叹不已,公爵意识到这孩子是一个天才,如果不继续学习太可惜了。他承诺为卡诺瓦出学费,让他重返校园学习。
卡诺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经过艰苦努力,他成为了意大利最好的雕塑家。成名后的卡诺瓦创造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教皇克雷芒十四的陵墓雕刻、奥地利皇妃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的纪念碑雕刻都是卡诺瓦的作品。
卡诺瓦也曾雕刻过珀耳修斯和美杜莎,不过有人认为,他这座雕塑虽然与切利尼的作品同样出名,但是没有切利尼雕得好,你怎么看呢?
§§§第94章 让·安东尼·乌敦:为雕像刻上眼睛的人
我们之前介绍过很多时代的雕塑,它们各有各的特色。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人物都没有瞳孔。
顾恺之不就说人物要传神关键在眼睛吗?为什么雕塑家们不知道给雕像雕个瞳孔呢?真实的眼睛是个球面,表面上没有孔,雕塑家们认为,如果要真实地重现眼睛的形状,是不能给眼球凿一个孔的。
不过,对于雕像没有眼睛这个问题,雕塑家们还是很在意的,米开朗琪罗就曾给大卫刻过一点儿瞳孔,还有大大的眼珠,这让大卫看起来比其他雕像精神得多。到了18世纪,给雕像刻眼睛的雕塑家终于出现了,他叫让·安东尼·乌敦(1741~1828年)。
乌敦是法国古典主义雕塑家,在雕塑方面很有天分, 21岁时就得到了一个雕塑大奖,奖金丰厚,让他得以到意大利学习。乌敦原本计划在意大利学习4年,但是他太喜欢那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国家了,一待就待了10年。
罗马人做雕像以写实著称,乌敦的作品与罗马人的很相似,人们甚至认为他的作品比罗马人的更好、更传神,因为他雕刻的人物都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乌敦最著名的作品是为法国文学泰斗伏尔泰雕的坐像,看起来跟伏尔泰本人简直一模一样。
§§§第95章 可庄可谐的弗雷米耶
弗雷米耶(1824~1910年)是法国著名雕刻家。与韦罗基奥、多那太罗一样,弗雷米耶擅长雕刻骑士雕像,并且雕刻得非常棒。我们熟悉的《圣女贞德像》即出自弗雷米耶之手。
贞德是法国人心目中的自由女神,她曾披着铠甲、手执国旗上阵,带领法国军队对抗入侵的英军。贞德本是个普通的法国农村女孩,但她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和对祖国无限的爱。在法国遭受英国侵占时,这个女孩找到查理七世,请求他给自己一支军队抗击敌军。查理七世被她坚定的决心打动,同意让她带一支军队去解救被英军围困的奥尔良城。
贞德带领军队英勇作战,取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这一役成为了英法战争的转折点。贞德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带领法军收复了许多国土。不过,后来贞德因伤被俘,英勇牺牲。牺牲时,贞德刚刚19岁。
弗雷米耶生动地塑造了贞德的形象,让这位年轻的女英雄看起来英武不凡,是骑士像中的杰作。弗雷米耶不仅擅长雕塑人物,也擅长雕塑动物,他的作品《潘和两只小熊》就表现了小孩逗两只可爱的小熊玩耍的情景,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这么轻松活泼的作品与庄严、神圣的《圣女贞德像》出自同一人之手。
§§§第96章 “自由女神之父”巴托尔迪
你可能没听说过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公元1871年—公元1880年),但是一定知道他的代表作:《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已经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了一百多年。
这座雕像特别巨大,足有46米高,加上基座达到了93米。每当有船只驶入纽约港,最先看到的一定是自由女神像。巴托尔迪为了雕塑雕像用了200吨材料,其中120吨钢铁用来做骨架,80吨铜片用做外皮。
巴托尔迪在塑造自由女神像时是以自己的亲人为模特的:女神的身材,以他的妻子为蓝本;女神的面部参考了他母亲的形象——原本他想将塑像雕成妻子的样子,但是他的妻子太漂亮了,自由女神像需要一张沧桑而坚定的脸,最终选择了母亲。有趣的是,虽然女神像综合了雕塑家母亲和妻子的相貌特征,雕塑家却称它为“我的女儿,自由之神”。
自由女神像现在是一个著名的观光景点。游客可坐电梯直达基座顶部,爬螺旋楼梯登上雕像头部,从女神的头冠里向外眺望,很多游客都愿意登上这座著名的雕像,感受登高望远的乐趣和心中澎湃的自由之意。
自由女神像让巴托尔迪跻身世界一流雕塑家的行列,不过在创作自由女神像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位优秀的雕塑家了。他曾在法国东部的贝尔福城创作,在红色砂岩小山上雕刻了《贝尔福之狮》。这件作品旨在纪念普法战争中抗击德意志入侵的英雄们,是一件很棒的爱国主义雕塑作品。
§§§第97章 罗丹:雕塑生命之诗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年)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他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但丁在诗界的地位。
罗丹虽然能雕刻出最棒的雕塑,念书却不在行。罗丹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家人本希望他能努力学习出人头地,无奈他的功课太糟糕,父亲只好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全家人都对小罗丹很失望,只有姐姐一直坚信弟弟是最棒的,她辛苦工作赚钱供罗丹念书。
因为太穷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雕塑班学习,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找到了能实现他生命价值的学习方向。不过,罗丹的雕塑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他三次考巴黎美术学院都未成功,主考官为他下了这样的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
接下来,罗丹受到了更大的打击。他敬爱的姐姐为情所伤进了修道院,因为心情抑郁,修道院的生活条件又太差,两年后去世了。伤心欲绝的罗丹自己也进了修道院。修道院院长细心又善良,发现罗丹很有艺术天赋,就创造各种机会让他去雕塑、画画,并劝说他离开修道院,全心投入艺术事业。
罗丹听从院长的劝告,接下来的岁月中,他以一种惊人的热情进行学习、创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我们无法解释,罗丹最终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天分和勤奋,还是心中的苦闷,抑或三者兼有。
上帝不会轻易把成功放在艺术家的掌心,需要他倾尽全力伸出双臂去探寻、索求。我们欣赏罗丹的作品时,能觉察到他用心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磨砺、坚韧、苦楚、信念……丰富的思想层面被他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他用手中的黏土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生命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