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再加上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所以人们通常会在这天开展一些活动,如出游赏景、登高、观赏菊花、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中国古代的很多文人都留下了吟咏重阳节的名诗佳句,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今天,重阳节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重阳节在原有寓意的基础上又多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容。
腊八节喝粥的由来在冬天寒冷的时节,也有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腊八节。按照传统说法,农历的十二月俗称为腊月,这个月最重大的日子就是初八,即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八节中最有特色的活动就是喝腊八粥了。
关于腊八节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
一种传说认为腊八节喝粥的由来是为了怀念英雄岳飞。相传有一年的寒冬腊月,岳飞率领军队抗击金兵的入侵,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岳家军的粮食和避寒的衣服都不足了,军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挨饿受冻。而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附近村庄的村民看到了,纷纷把自家舍不得吃的五谷杂粮熬成粥送给军士们吃。军士们吃饱后,体力恢复了,士气也很受鼓舞,一举击败了金兵。后来,岳飞被奸人害死,人们深感悲痛,而且十分怀念这位大英雄,于是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以杂粮豆果煮粥的方式纪念他。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腊八节喝粥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元朝末年时,朱元璋被捕入狱,当时天寒地冻,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里刨出一些红豆、大米、黄豆等五谷杂粮,而且还想办法把这些粮食熬成了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因为当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就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而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直到今天,过腊八节和喝腊八粥的习俗仍然很流行。
“福”字为何要倒贴春节期间,人们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一般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春联或贴“福”字。贴“福”字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可如果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人们张贴“福”字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家会正着贴,而多数人家则会倒着贴。那人们为什么要将“福”字倒着贴呢?
其实,在很早以前,“福”字一般都是正着贴的,到后来,有些人为了体现自家祈求福运的迫切愿望,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的意思。关于“福”字倒贴的习俗,据说最早起源于清代的恭亲王府。
相传清朝时期的一个春节前夕,恭亲王府的大管家为了讨主人欢心,便命家人在贴春联的同时也在大门口及家中张贴大大的“福”字,有一个家丁因为不识字,竟然把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看了,非常生气。
此时,大主管灵机一动,忙跪下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心中非常高兴,不仅没有责罚那位家丁和主管,还奖赏了他们。
从这以后,倒贴“福”字的方式就慢慢流传开来,不仅是达官贵人,寻常百姓人家也喜欢将“福”字倒过来张贴,在贴的时候还不忘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图吉利。
到了现代,人们仍然沿袭着倒贴“福”字的习俗,常常会在自家的屋门上、墙壁上倒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这种方式来祈求福气、福运的到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有喜事“分红蛋”的讲究在全国各地,人们表达喜庆的方式多种多样,家有喜事时“分红蛋”是很多地方都普遍流行的一种方式。“分红蛋”其实就是向亲朋好友派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用这种方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并图个吉利,通常用于结婚、生子、孩子满月、给老人祝寿或其他的一些喜庆场合。
在中国民间,家有喜事“分红蛋”的习俗由来已久,而关于它的起源,人们多认为与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故事有关。
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蜀国、魏国三国鼎立,三国中的每个国家都想吞并其他两国,统一天下。有一次,蜀国用计策抢得了荆州这块地盘。吴国的都督周瑜见了,便给吴国的国君孙权出了一条计策:用假招亲的方式骗蜀国的国君刘备到东吴,然后趁机扣留他,以此威胁蜀国交还荆州。不料,周瑜的计谋却被聪明的诸葛亮看穿了。诸葛亮命赵云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护送刘备去吴国成亲。迎亲的人到了吴国后,见人就发红蛋,说为了庆祝蜀国的刘备与吴国的公主孙尚香结婚,还说吃了这些红蛋,能为自家增添喜庆,带来吉祥。吴国本来没有这种习俗,老百姓听他们一说,就觉得很新奇,一传十,十传百,以至家家户户都知道了两国联姻的消息。
吴国皇太后知道了这个消息,也觉得非常高兴,于是就张罗着要给刘备与公主办婚事。孙权无奈,只好假戏真做,于是有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此后,江南一带开始流行结婚“分红蛋”的习俗,之后这一习俗又渐渐流传到了我国的其他一些地方,慢慢的,人们无论是结婚生子,还是为老人祝寿,只要是有喜事,往往就会分发红蛋。
古人“看风水”的礼俗现代的很多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是很讲究的,一些人在购置房屋时,不仅会选择房屋所在的地理位置,还要看房屋的“风水”。其实,这种“看风水”的礼俗源于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看风水”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很流行的一种行为,当时的人们在建造房屋、寺庙、墓地以及修筑桥梁等的时候都要先看好风水。中国古人“看风水”的礼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有人就根据《易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记载内容,查看住地的风水情况。到了汉代时期,根据《易经》记载来判断某个地方风水的习俗越来越兴盛。
古人“看风水”的礼俗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选择建筑地址时,应该注意这些地方的地理形势、风向山水,如果合适,就能保佑住的人幸福平安,得到福气;如果不合适,就会惹来灾祸。所以,“看风水”也常被称为“相地术”。从整体来说,“看风水”实际上体现了古代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各种事物的和谐平衡。
古人对风水是很讲究的,不仅是一般的修建活动要先“看风水”,帝王选择建造宫殿的地址、国家都城地址时更是注重选择风水宝地。所以,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以给别人看风水为职业的“风水先生”。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看风水”中包含了较浓的迷信成分,但“看风水”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五礼”
在现代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通常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其实在我国古代社会,人们也是有自己特定的礼仪规范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五礼”。
“五礼”指的是古代社会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和凶礼。
1.吉礼:主要是对天地、人鬼的祭祀典礼。祭祀的对象包括玉皇大帝、日月星辰、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以及先王、祖先等。由于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和神明可以得到保佑,否则神明发怒就会惹来灾祸,所以人们对这一礼制非常重视,并把它作为五礼中最重要的部分。
2.嘉礼:嘉礼是关于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这些礼仪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细致全面,是对日常生活的规范。
3.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使者的礼仪,主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礼仪,最主要的是外交方面的礼仪。
4.军礼:就是带兵和打仗的礼节。古人打仗要约定好时间和地点,也会通报自己的主将姓名,交战前相互问候、按时到达、讲信用是最基本的要求。军礼的内容很广,制度中对演奏军乐、士兵的穿着、临行时的祈福活动、回来以后的处理伤病和阵亡士兵的后事等这些活动,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5.凶礼:就是古人在发生了不幸的事情之后常用的礼节。比如人死后要举行丧礼;粮食歉收或是疾病流行,要举行荒礼;发生灾祸或是国家发生暴乱、社会动荡都要举行凶礼来进行哀悼。
在古代社会中,这“五礼”对国家的规范管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和维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周岁礼现代社会中,如果有哪户人家新生的孩子满月或满一周岁,一般都会通知亲朋好友,办酒庆贺。古代也同样如此,如果是家中的孩子满周岁,古人也会遵照礼俗,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周岁礼。
孩子满周岁是古人非常重视的日子。因为一周岁意味着以岁来计算年龄的开始,也是孩子开始能行走的时候,所以古人通常都会在这天举办隆重的庆贺活动。这一天,家中的亲朋好友都会带着礼物前来祝贺,人们所送的礼品多为孩子的衣服鞋帽,尤其是鞋子,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周岁礼中最重要且最流行的仪式是抓周。抓周指的是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摆好各种各样的象征物,让孩子自由抓取,以此来预测他的兴趣爱好、前途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等。一般来说,笔、墨、纸砚等文具代表着读书为文;算盘、秤砣等代表经商贸易;珍宝、玩具代表贪图玩耍;碗和筷子等炊具代表擅长家务;首饰、花朵等则表示喜欢打扮,等等。古代的父母通常会根据孩子抓周的结果来对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孩子抓到了寓意美好的东西,全家人都会非常高兴;如果抓到了寓意不好的物品,全家人就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加以注意,帮助孩子努力改善。
抓周的习俗最迟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直到现代,这一习俗在有些地区仍然盛行。相传我国著名的作家钱钟书就是因为他在周岁礼上抓了一本书,他的父亲和祖父非常高兴,所以就给他取了“钟书”这个名字。
古代男子的成年礼仪我们常将一个人的人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但现代人一般只会在每年过生日的时候纪念和庆祝一下,而不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举行一定的仪式。我国的古人就不同了,他们在每个阶段开始之初都会举行一个仪式,以此来确证自己的成长,其中的成年仪式是他们最为重视的。
古时男子的成年礼为“冠礼”,也就是男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戴上一种特殊的帽子,以此表示自己成年了。
成年礼也称为丁礼,通常是由同一家族的长辈为青年男子举行。青年只有经过这样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在周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但是天子、诸侯为了早日执掌国政,很多都提前行礼。周文王就是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冠礼要在宗庙里面举行,通常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举行仪式前,先要选定一个良辰吉日,还要挑选好主持仪式的大宾,并找一位协助主持的人,就像现在的见证人和助手。之后,还要通知所有的亲人来参加。行礼时,受冠者的父亲、大宾及受冠的人都要穿礼服。举行冠礼时要戴的帽子有三顶,每戴一顶,主持仪式的大宾都要说一些吉祥祝贺的话。在这些仪式完成后,受冠的人要去拜见母亲,再请大宾为他取字,取好字后,冠礼才算最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