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9400000010

第10章 习语称谓妙趣横生(1)

“中国”在古代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我们都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可你是否知道,“中国”这个词在历史上早就已经出现,但它起初并不是用来指代我国的专有名称,而有着其他的意思。了解“中国”这个词在古代的含义,对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典文献是很有帮助的。

“国”字在古代并不是指国家,而常常表示城市或者邦域的意思,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中国”的意思就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中间,也就是“中央之城”的代名词。

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常以“中国”来表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同时将“中国”周边的地区,称为“蛮夷”。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相对而言都比较发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则比较落后。

到南北朝时期,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的中原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小国家,本来发源于北方的晋国向南迁移,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天下的中央,是华夏的主人,所以就自称为“中国”。可是北方的一些国家也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美称,所以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国家,都称为“中国”。由此,“中国”指代的范围逐渐拓宽。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中国”这个称谓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这个词也就成为了指代国家的专有名词。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的由来今天,人们常以“炎黄子孙”来指代中国人,而中国人也以自己为“炎黄子孙”为荣。人们之所以这么称呼,主要是与中国远古时期两位伟大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有关。

相传在上古时期,人们以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生活经常得不到保障。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时任部落首领的炎帝决心带领部落的成员种植一些能结果的草木。于是,他走遍高山大河,亲自尝百草。在历经千辛万苦后,他终于在南方的一个地方找到了令他满意的“草”,这就是禾苗。在试种成功之后,他还将这一技术传授给了其他的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炎帝种谷的技术传遍了天南地北。

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炎帝还教会了人们耕作技术、制陶和捕猎的方法以及绘画、射箭、音乐、舞蹈等。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炎帝部落慢慢衰落了,而原先居住在西北方的黄帝部落则愈加兴盛,两个部落之间战争不断。经过几次大战,黄帝部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将原本属于炎帝部落的人一并收入了自己的部落,形成了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之后,黄帝又率领部落打败了蚩尤,天下从此变得太平起来,各部落也都尊黄帝为天子。

在统一了各部落之后,黄帝制定了很多社会的礼仪、法规,指导百姓种植百谷草木,驯服猛兽,他的妻子则教人们养蚕、织布、做衣服等,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足。

黄帝和炎帝是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示对他们的纪念,中华儿女就自称“炎黄子孙”,并一直沿用至今日。

古人为何用“九州”来指代中华大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表达了希望祖国能够统一的强烈感情。诗中的“九州”指的就是中华大地。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那么,古人为何要用“九州”来指代中国,难道古时的中国有九个州?

“九州”的称呼,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它还仅是一个虚指的词语,表示很多的意思,到了后来,这个词才逐渐具体化,被人们用来指代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域。

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尚书》中,书中说古代的中国人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称为“九州”,它们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至于这九个区域对应着中国现在的哪些地方,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虽然很早以前就有“九州”的说法,但中国古代时期并没有真正将全国划分为这样九个区域的时候。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全国实行郡县制,国家被划分为36个州。汉朝时,汉武帝又将全国领土进行了重新划分,分为13个州,在这些州中,仍然保留先秦九州的名字。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九州”的名字一直保留下来,而且一直被人们用来指代中华大地,这可以看做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延续。

古人的姓氏孟姜女是中国古代的一名奇女子,相传她哭倒了长城,可你知道她姓什么吗?如果你认为她是姓孟名姜的女子,或是姓孟名姜女,那就大错特错了。孟姜女实际上并不姓孟,而是姓姜。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想要一探究竟,就要对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有所了解。

“姓氏”在现代是一个词,意思就相当于“姓”,如我们常说的“按姓氏笔画排序”实际上就是要求“按姓的笔画排序”。可在古代,“姓”和“氏”最初是两个词,有着不同的意思。

具体来说,姓的产生早于氏。“姓”起源于母系社会,那是一个以母亲为主导的年代,每个母亲都生了很多孩子,为了把他们区分开来,人们便把同一母亲所生的孩子取为同姓,不同母亲所生的孩子的“姓”也就不同。“姓”代表着一种血缘关系,同姓的人是不能结婚的。

母系社会结束后,中国步入了父系社会时期。此时,同一祖先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的成员就开始分散着居住,于是就形成了许多分支。为了相互区别,各个分支的子孙在保留姓的基础上,还会给自己取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到了阶级社会,“氏”成了贵族男子的尊称,一般的奴隶和平民百姓只称姓却没有氏。但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相区别,人们常常会在姓的前面加上一些如孟(伯)、仲、权、季表示排行的词语,“孟姜女”实际上表示的是姜家的大女儿。

后来,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姓”和“氏”逐渐合一,并称为“姓氏”,也就等同于现在的“姓”了。

古人的名、字和别号我们人人都有姓名,其中的“姓”是根据父母祖辈而来,“名”也是长辈们给取的,寄寓着长辈们的殷切希望。而在中国古人那里,情形却不是这样的。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基本上包括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姓和氏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下面就来说说古人的名、字和别号吧。

在古代,“名”和“字”是分开使用的,“名”表示的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名字,一般是从出生时起就有的。那时候,只有贵族阶层在起名的时候比较讲究,要求符合一定的规范,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取名时都很随意,以数字为名或是直接唤作阿猫、阿狗的都大有人在。

“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意思也多与“名”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其中“亮”是他的名,而“孔明”是他的字,这两者的意思就是相近的,都有“光明”的意思。一般来说,古人只有到成年之后才能取“字”,在成年之前是只有“名”而没有“字”的。

古人除了“名”和“字”,还有“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中的“号”是指称号,也就是一个人的别称。它一般是自己取的,不受什么限制,只要自己觉得喜欢就行,而且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别号还可以随意改变。在古代,文人一般都会给自己取别号,并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寄托自己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名、字、别号虽然都是古代时一个人的代称,但使用的场合是不同的。在古人看来,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一般只称呼别人的号。

古人的行辈现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如果是孩子多一点的家庭,通常也都会以老大、老二、老三的次序来排列,这样简单明了,称呼起来也方便,可是中国的古人在给兄弟姐妹排行时却要复杂得多,他们并不直接以数字来称呼,而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出一些名称,分别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

“伯”和“孟”指的都是老大,其中“伯”一般是指正妻生的大孩子,而“孟”则是指偏房也就是妾生的大孩子。这也就是说,前面说到的孟姜女实际上是姜家偏房生的大女儿。这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仲”实际上是家中的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在古代,一般的家庭都会有很多孩子,而且那时的人们非常讲究长幼尊卑的次序,所以他们在给孩子排行时一定会严格按照这样的称呼名称。有人甚至会在孩子的“字”前加上表示排行的词,如大家都熟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他字仲尼,其中的“仲”就表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

不仅是在同一辈的兄弟姐妹之间,即使是对于长辈,这样的称呼也是要遵从的。在对父亲兄弟的称呼中,如果是父亲的哥哥,就叫做伯父;如果是父亲的大弟弟,就称为仲父;比仲父小的,就称为叔父;父亲兄弟中最小的,则称为季父。这些称呼中,只有“伯父”这一称呼直到今天还一直在沿用,其余的一些则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人们慢慢简化成二叔、三叔、四叔这样的称呼了。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现今的人们基本上都是以数字来表示年龄,这样不仅简单明了,而且也很好记。可在中国古代,人们并不直接以数字来称呼年龄,而是用不同的称谓词来代替。主要来说,有如下的一些:

孩提:指人两三岁的时候。

总角:主要用于泛称处于幼年时期的人,一般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因为古时候的人在幼年时常把头发扎起来,形状就像是动物的角一样,后来,人们就以这一称呼来代指人的幼年时期了。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因为初夏只是夏天的开始,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比喻人还未成年。

加冠与及笄:这是古代男女成年的标志,一般指的是男子二十岁或是女子十五岁。古人到了成年时,都会举行成年仪式。通常情况下,男子二十岁时要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女子十五岁之后,就要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别好,以此来表示青年男女已经成年,可以婚嫁了。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分别指的是男子三十岁和男子四十岁时。这两个词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说的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人到了六十岁。

古稀:指人到70岁。古代人活到七十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所以伟大的诗人杜甫就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名称因此而来。

期颐:指百岁高寿。在古人看来,百岁是一个表示人活得圆满的年纪,只要活到这个年纪,一般人都很满足了。

除了这些常用的词语之外,古人用来指称年龄的词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古人对自己的称呼在现代人际交往中,人们提到自己的时候,通常会以第一人称的“我”字代替,或是直接报上自己的名字。可在中国古代,并没有“我”这个人称代词,因而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除了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之外,还会用一些意思相当于“我”的词。只是那时候人们在称呼自己时都会以谦卑的口气,以此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古人常用来称呼自己的词主要有:

愚:古人常用“愚”来谦称自己,表示自己不聪明。比如称自己的见解为“愚见”,在比自己年纪小的人面前自称“愚兄”。

拙:这个词主要用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东西或者是看法,表示谦虚的意思。如古人常用“拙见”来谦称自己的见解,意思是说自己的见解还不成熟,希望别人多包涵和指教。

仆:“仆”就是“仆人”的意思,古人以这个词语来谦称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同时也含有愿意为对方效劳的意思。

鄙人:这个词语原来的意思是指那些居住在农村没有什么见识的人,古人常以这个词来谦称自己,表示自己地位不高,学识浅薄。

小人:古人常用这个词语来谦称自己,表示自己地位很低。除了以“小人”来称呼自己之外,古人还会以“小”来称呼那些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用“小儿”来谦称自己的儿子,用“小女”来谦称自己的女儿。

中国古时候的人之所以经常用这些表示自谦的词语,主要还是由古代的文化传统决定的,并不是因为古人真的愚笨或是卑微,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古代对朋友的称谓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友谊的滋润,朋友不仅是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的人,也常常会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没有朋友的人,总会觉得孤单。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比较注重朋友间的友谊的。和我们的这种心态一样,古时的人对朋友也很重视,而且还会将自己的朋友分为不同的等级。总结起来,古人对朋友的称呼主要有如下一些:

总角之好: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古人在小时候常常将头发扎成像角一样的形状,所以小时候的朋友就称之为“总角之好”。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指两家中的上辈或是上几辈有交情,而彼此间也是朋友的人。

布衣之交:指以平民身份交往的人,或是有官位的人与没有官职的人相交往。

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友谊很深厚的朋友。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缉拿追捕故事

    世界经典缉拿追捕故事

    侦破故事不论是民间流传还是真有其事,都代表人们不平则鸣的心声。在侦破故事中,忠诚与奸诈、勇敢与怯弱、正义与邪恶、公理与私刑、智慧与愚昧、文明与落后、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烈的矛盾经过冲突、斗争、较量,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我们不得不对邪恶产生深深地憎恨,对正义产生不懈地追求。
  • 轻松管出好课堂

    轻松管出好课堂

    本书分为三篇,由近70篇文章组成,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美国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 归纳类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类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熟记成语对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进行日常对话大有裨益。成语接龙形式活泼,好玩有趣,是小学生掌握成语的最佳形式之一。本书精选了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记忆的成语接龙,每组成语接龙附加了有趣的拓展栏目,并配有激发想象力的插图,让小学生在玩接龙、做游戏中轻松掌握成语,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课外知识。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热门推荐
  • 前世今生,贤王的宠妃

    前世今生,贤王的宠妃

    她一个三十几岁的微商,因为车祸,莫名穿越,爱上了那个她穿越后第一眼看见的男人,救命之恩终得报,可是她却为另外一个男人挨了一刀,差点性命不保,两兄弟为他几乎反目,奸诈的太后把她送给了外国人,可是和亲并不是她的最终归宿,她的勇敢和善良帮和亲的对象平息了战乱,找回了亲人,可是她却为他挡剑身亡。居然穿越回来了,沉睡了数月的她醒来看到了那个撞她的人,居然跟穿越后遇上的他长得一摸一样,连名字都是一样的,天呐,她又要和这些人纠缠不清吗?每次想逃离却又被紧紧联系在一起。陷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当她是软柿子好捏吗?终于女汉纸爆发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要犯我,我必加倍奉还。
  • 守护甜心:花开半夏

    守护甜心:花开半夏

    是命运本该如此,还是她上一辈子本该有错。她宁愿一辈子都不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伤人伤心的世界。她一世风流,暗地里却殇人忆泪。她是否永远这样,过的不踏实,过的不安宁。她伤了哭了想走了,可却被命运挡着。命运就是她的一堵墙,永远的挡在她的面前,无法自由。
  • 入室逼婚

    入室逼婚

    逼婚那天,他把新房房卡甩到她面前:“自己搬进来!除了嫁给我,你没有第二条路。”但他比谁都委屈:“我要是但凡有一丁点别的选择,也不会娶你这个自私任性爱慕虚荣的女人!”分手八年,他从一穷二白的穷光蛋摇身一变成为挥金如土的高富帅,只为逼她嫁给他。一个好马狂吃回头草的故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海贼王之闪耀星空

    海贼王之闪耀星空

    没错,看了很多海贼同人,我也想写一本!!!放心~~不会TJ的因为我要写一个热血的11XD热血就交给路飞啦~11是主角的!!!!!!企鹅群:194400981
  • 夫君排排站:妖娆娘子来驾到

    夫君排排站:妖娆娘子来驾到

    一场车祸离奇穿越女尊国,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身为女皇,等待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阴谋。六人俊美如斯,却对怡萱百般宠溺。她调笑道“你们以身相许,如何!”
  • 帝王之天下

    帝王之天下

    十六年前的祸乱,郝仁一家被卷入其中:母亲身死,父亲疯癫,年仅六岁的郝霞带着弟弟郝仁以及疯癫父亲东躲西藏。十六年后,郝家有儿初长成,为了亲人,我要变强,变强,变得更强......
  • 高中的恋爱时期

    高中的恋爱时期

    这部作品是要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朋友,你也不能依靠别人,这个世界上你只有依靠自己,才会成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绯色小情歌:最后一次爱你

    绯色小情歌:最后一次爱你

    因为一场噩梦,她失去了她的父母。被迫寄人篱下,整天他欺负着。一次次的推开、一次次的伤害。两人青梅竹马,明明都对对方有着相同的心思,却因为一场意外都选择了无视那种懵懂的情感。她说,我喜欢你,不过一个笑话。是啊,笑话;我此生最大的笑话。她说,为什么喜欢你的是我受伤的也是我?她说,如果你的选择是地狱尽头,让我陪你一起堕落。他说,不知不觉我爱上了她勇气你在哪?他不是我喜欢的那种人,却是我喜欢的那个人。——莫璃夕我所图的从始至终一个你。——顾羽默
  • 逆心魔

    逆心魔

    斩断心魔,续天道;逆转心魔,任我行。他不懂修仙,却执着永生;他厌倦红尘,却携美逆天;他自诩天道,终生心魔。心魔心生,无我无魔,心魔逆转,大道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