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8800000033

第33章 生死:云生云灭自在风(1)

印顺法师茶语:生如梦,死如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这一名句传唱千古,其诗于雄健之中包含着对人生短促的无奈。死亡不仅是英雄人物的归宿,也是每个普通人的宿命,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古人曰:死生亦大矣。死和生同样都是人生的大事。然而,人们在对待“死亡”这一自然事件的态度则是不同的。东方人的陵园种满参天松柏,郁郁葱葱的绿色掩映下的是让人觉得庄严的树荫;西方人的墓地基本上没有高树,陵墓散落在绿色的草坪上,迎着阳光。东方人的墓碑多为黑底刻字,庄重阴郁;西方人的墓碑多为白色,刻上有意义的墓志铭……

安妮宝贝在读完童话小说《天蓝色的彼岸》后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他们对待生命的方式。要知道,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要珍惜生命,但不必畏惧死亡。

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曾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因病而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一直将所有精力都用来思考和谈论死亡有多恐怖。

以安慰垂死之人著称的蓝姆·达斯当时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活呢?”

他刚对她这么说时,那妇人觉得非常不快。但当她看到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到他话中的诚意。

“说得对!”她说,“我一直忙于考虑死亡,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过世了,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蓝姆·达斯说:“过去一个星期,我活要比前一阵子丰富多了。”

不要被死亡遮住生的视线,你就能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妇人不再把死放在心上,她就收获了人生中最丰富的一周。

死亡并非一件坏事,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生活本身是具有某种额外的肯定力量的,即使生活中的不幸无法被其包含的好事所盖过,但生活仍然值得一过。的确,死亡总是我的,谁也替代不了,是和别人毫无关联的,可以说死亡是世界上最私有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只能自己承担自己的死,谁也帮不上忙。

海德格尔在《死亡》最后写道:“拥有生命是好事,但生命的量没有限度,那么也许一种不好的结局真在等待着我们大家。”有死亡的世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死的世界。没有死,生者何以知生?在人存在的意识中,生的意识与死的意识是统一的:死的意识强化生的意识。人,作为存在者而存在的人,其对自身存在事实的认定唯有通过强烈的生的意识来把握。把死的事实及人关于死的意识置于真实的存在之外,人还有什么生的意识可言?

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那么,我们不如去接受它。正所谓:“参透为何,定能接受。”

盏茶铭心

印顺法师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是一种豁达。人之生必然相伴于死,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便步入了走向死亡的过程。那么,我们在生的过程中就应该体验生、沉思生,由对死的叩问而让自我的生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价值。

弘一法师茶语:淡看生死,活着就好

人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很怕提到“死”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这个道理。佛门讲究生死轮回,把一次死亡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

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医院门口看讣告,看看谁又被贴出来了。然后,他记下逝者的名字,将讣告上的内容抄写在小本子上。医院,是通往死亡的平台,隔三差五,总有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有时,一天会送走好几个。

人们看见他抄写讣告,就把他当成一个怪异的人,误以为他有收藏癖,专门收藏讣告。

人们哪里知道,他是个身患绝症的人,死神已经向他招手了,他几乎可以听见黄泉路上潺潺的流水声了。

他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不想死。他也曾经自暴自弃,想一头撞死……也许是出于胆怯,他没有选择自尽,而是硬撑着活下来了。活一天算一天吧——他这么想。这是个很简单的想法。

忽然,有一天,他在医院门口看见了讣告,讣告磁石般将他吸引了。讣告上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道闪电划过脑际,燃亮了他心中的那片死海。

于是,他每天都到医院门口看讣告,看谁又被贴出来了。对于上面一个又一个名字,有些是他很熟悉的,熟悉他们的音容笑貌,熟悉他们的家庭子女。于是,他开始一笔一画地抄写讣告。日积月累,他抄写了厚厚的一个本子。有这么多人,在前面走了,自己对死亡,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讣告上那些沉痛的词语感染着他,燃烧着他。燃烧过后,他的内心反倒平静下来了。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名字真的被加上了黑框,真的被写到讣告上了,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闲下来的时候,他开始整理那些讣告了。他将每一条讣告整理成文辞精美的散文。他歌颂死者,超度死亡,心里没有一丝倦怠和杂念。

他有一个朴实的想法,写够99个人,然后,就挂笔,将第100个位置留给自己。虽然,他不知道,有谁会把他当做第100个逝者来写,但他相信,会有人来做这件事情。第100个死亡的人,他希望是自己。

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只要上帝来召唤,鞋一蹬,说去就去了。可是,上帝一直没有露面。

后来,有一天,他打算给自己写的那些文章编号,排查一下自己的写作数量。让他吃惊的是,他写的文章,已经超过100篇了。也就是说,他早已与死亡擦肩而过,第100个逝者,不是自己!

他泪流满面!

每天,他依然跑到医院门口,抄写讣告,然后,回家整理成文章。

对死亡的惧怕每个人都有,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就拥有嵇康那样的气魄,他在临刑前还要抚琴弹奏一曲《广陵散》,并无奈地说:“从此之后就无人再懂广陵散了,它要遗失了。”而我们也要明白这样的道理,把大好的光阴用在惧怕死的问题上,还不如真真切切地去想一想怎样好好活着。

弘一法师是1942年在福建逝世的,弘一法师逝世时神智很清楚,提笔在片纸上写“悲欣交集”四个字,便转入涅槃了。弘一看破红尘而达到“悲欣交集”即功德圆满,虽是看破红尘,却绝对不是悲观厌世。他认为,即使是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也不可大意。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弘一法师对于死亡的认识和淡定的心态,实在叫人的魂灵都为之震颤。

对于我们来说,生命终究是要走向终结的,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劫,何不把生死看得淡然、坦然呢?死其实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死才有生,宇宙万物就是在这样的生生死死中循环不息的。

盏茶铭心

生死,在一般世人眼里,生之可喜,死之可悲,但在悟道者的眼中,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生死是一体两面,生死循环,本是自然之理。不少禅者都说生死两者与他们都不相干。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生时,好生善待;死时,坦然面对。

普化禅师茶语:生是菩提,死亦涅槃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了都到哪里去了呢?”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

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于是佛陀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哪里去了。”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火被风吹灭,但佛陀训斥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佛陀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哪里去了?它的火焰到哪里去了?”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来。

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道理,佛死了,他也消失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

对于死亡,佛家讲究一种自如而死,也就是说,自己可以把握自主,要什么时候死即什么时候死。

唐朝普化禅师有一天向人化缘“法衣”,一位施主便发善心用上好的布料做了一件袈裟送给他,但普化说这不是他要的“法衣”而拒收。临济禅师知道了这件事,请人送了一口棺材过去,普化看到棺材,很高兴地到街上喊着:“我的法衣来了!我要穿上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同类推荐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热门推荐
  • 画山水序

    画山水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神

    黑神

    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
  • 强吻99次:老公轻轻爱

    强吻99次:老公轻轻爱

    第一次正大光明的见面,”小姐,你打算在我怀里呆多久?“叶小姐囧了。他是黑白通吃的南宫当家,她是普普通通的良民!却不想因为自家儿子的一场安排相遇,叶小姐彻底陷入了恶魔之手,”老公,你能轻点嘛?“叶小姐被某人拽到床上调教。”这和叶小姐你的叫声成反比。“叶小姐默了……
  • 踏天脊

    踏天脊

    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妖魔放荡,鬼怪横行,人间正义,是非恩怨,说不清,道不明,男儿当自强不息,管是非,抱不平,我自仗剑高歌踏天脊。孔闲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穿越后,无意间得到了鸿蒙至宝《鸿蒙玄黄塔》,塔中还住着个老头,在他的指点下走上了不一样的成神之路。鸿蒙玄黄塔中:一道恼怒声音传来:“笨蛋、笨蛋、怎么会有你这种笨蛋,好吧,我承认说你是笨蛋,简直是侮辱了笨蛋这两个字,”“我就侮辱了,怎么地,你咬我啊,”孔闲嚣张道;书刚过5W字,想试一下进推荐榜单,请大家支持,本书剧情将要展开,会以修真的方式叙述世间千奇百怪的神异物种。
  • 男神老公不请自来:逼婚55次

    男神老公不请自来:逼婚55次

    两年前,她与他一夜错情,但从那晚过后便分道扬镳,再无瓜葛。两年后,她身后忽然多了一个形影不离的尾巴。她吃饭的时候对面桌上坐着的是他,上班的时候老板背后站着的是他,就连她睡觉的时候,自己床上躺着的……还是他!最后,她忍无可忍,一枕头摔在那张性感的人神共愤的脸上,“总裁大人,你到底要做什么!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他精准无比的接下枕头,随后从口袋中取出一只小盒子,“唔,我只是新买了一只钻戒,想让你帮我品鉴品鉴。”“你看这钻戒,贵吗?”“……贵”她只想让他快点走。“这可是你说的。”他唇角一勾,于是便举着钻戒,在她面前单膝跪了下来!
  • 忘却天皇

    忘却天皇

    传说我们所见的天空并非极尽,天空之上仍有天,一天接一天,一天连一天,三十三层天上天有城国,无边无际,永恒长存。神灵与仙魔居住其中,他们不老不死,携带无上之力,不愿支配众生,也不被任何人所支配,仅从那天上天观察世间一切变迁,却极少出手干涉,独立于世之外。传说那城国是为所有强者与生灵所追求的众生乐土,登上即可永久不死安乐,是为最初与最终之地,是为天国,是为神界,是为伊甸圣园...是为...天空之城。
  • 快穿之男主都是姐的

    快穿之男主都是姐的

    无辜的叶岚被系统菌选中,开始了抢夺男主的旅程。VS冰山学长,VS末世强者,VS网游大神,VS霸道总裁,VS血族兄长,VS黑道老大……都乖乖到姐的碗里来!
  • 比寂寞还安静

    比寂寞还安静

    关于你的故事你的青春我会懂你想要的爱情都在这里
  • 俏皮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俏皮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