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8700000002

第2章 品哲学大师的理想人生(1)

“人生是有意义的。”冯友兰先生如是说。人生,向来都是冯老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他跳出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论,冲破仅限于形而上学的务虚,视“理想人生”为学术的对象。于是,何为人生、人生为何、理想生活纷纷进入冯老的学术范围,同时,冯老也在将自己的人生不断靠近理想境界。

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人生即是我们人之举措设施。“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理想人生》“人生之真相”

什么是人生?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像许多人所共知的事情一样,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有人说,人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人生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谜团;也有人说,人生就活着的过程……

对于充满酸甜苦辣、悲喜得失的人生,冯友兰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生即是我们人之举措设施。‘吃饭’是人生,‘生小孩’是人生,‘招呼朋友’也是人生。艺术家‘清风明月的嗜好’是人生,制造家‘神工鬼斧的创作’是人生,宗教家‘覆天载地的仁爱’也是人生。问人生是人生,讲人生还是人生,这即是人生之真相。”

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直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为止,每时每刻、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行为举动,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生,正如冯老所概括的那样: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一个至简的答案,让坚持探寻人生奥妙的人豁然开朗:人生就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用吃饭来形容。

有一位阅尽世事的老人,对前来向他请教人生问题的年轻人说:“人生其实很简单,就跟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年轻人困惑不已:漫长复杂的人生,如何能与再平常不过的吃饭相提并论?

老人看着他充满疑惑的双眼,淡然一笑,接着说:“事实就是如此,只不过用嘴吃饭是人自出生那一刻开始,便拥有的一项无师自通的技能。然而,真正用心吃饭则有一定的难度,即便是有名师指点,也未必有几个能学得会。聪明者为自己吃饭,愚昧者为别人吃饭;聪明者把吃饭当吃饭,愚昧者把吃饭当表演;聪明者吃饭既不点得太多,也不点得太少,他知道适可而止,能吃多少就点多少,他能估计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则贪多求全、拼命点菜,什么菜贵点什么,什么菜怪点什么,等菜端上来时又忙着给人夹菜,自己却刚吃几口就放下了,他们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为了给别人做个‘吃相文雅’的姿态;聪明者付账时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结账时心惊肉跳,明明账单上的数字让他心里割肉般疼痛,却还装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气概,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聪明者只为吃饭而来,没有别的动机,他既不想讨好谁,也不会得罪谁;愚昧者却思虑重重,既想拼酒量,又想交朋友,还想拉业务,他本来想获得众人的艳羡,最后却南辕北辙、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别人的耻笑,就是引来别人的利用。吃饭本是一种享受,但是到了他这里,却成为一种酷刑。”

吃饭跟人生竟是如此的相似。人生中太多光怪陆离的东西,就像永远无法尝尽的食物一样,谁也无法说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哪种模式算是成功,哪种模式算是失败。

唯一确定的只有三点: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不要麻烦任何人为你代劳,也不要抢着为任何人代劳,就像吃饭无法让别人代劳一样;第二,要多照顾自己的情绪,少顾忌他人的眼色,太多地顾忌别人,把自己弄得像演员,实在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就像吃饭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而不是为了表演吃相;第三,凡事最好量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订太高的目标,就像吃饭,自己的口袋里有多少钱,胃口有多大,自己心知肚明,千万不要贪多求全。

如此看来,人生就像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饱含深意的哲学命题。如果忽视其中的哲理、囫囵吞枣地过,人生可以简单到如动物般只有吃喝拉撒;如果像美食家一样,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精髓,人生就必然会像冯老的哲学研究一样,滋味无穷。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若于生之外,另要再找一个人生之目的,那就是庄子所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理想人生》“人生之目的”

何为人生?冯友兰先生已经给出了答案。然而,坚持不懈地探究人生的思考者们,紧接着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人生为何?被“目的论”笼罩的头脑,费尽心思地要为人生寻找一个目的,于是有了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就冯老而言,“人生之目的就是生,所以平常能遂其生的人,都不问为——所为——什么要生。”

纯粹的“生”,便是最合理的答案,无需加入太多复杂的目的与功利,也无需经历刻意的修饰。人本来生下来都很朴素,很自然的,由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等种种原因,把圆满的自然的人性改变了,刻上了许多花纹雕饰,反而破坏了原本的朴实。

恢复到朴实的境界,活着就是活着。人生没有什么“观”,人生就以生为目的,本来如此,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不要雕琢,不要苛求人生应该如何如何,其无欢喜也无悲,顺其自然。有时,人应该成为一块拒绝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朴实的东西,不要让外在的雕饰破坏自然的本质。质朴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一如人生而为生一样的单纯。

但身为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冯友兰先生无可避免地会被问及除了“生”之外,人生更崇高、更伟大的目的。冯老无意为人生强加什么,他认为:若于生之外,另要再找一个人生的之目的,那就是庄子所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显得仁慈义气。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大海,悠游自在,互不照顾来得好。“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更为坦荡、淡泊的境界。

对于世俗之人来说,与其患难见真情,还不如根本无情,在安定的生活中,因无此需要而各不相帮,无风无浪才好,至于那些本已得享平淡恬静,却仍不安分的人,不堪一提了。

在庄子看来,混沌无知的状态,是万物最为适宜的状态。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它与其他东西的处境是多么不同,只要是适合于自己的原本真性的,它就能生活得怡然自得,以至于能达到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的程度,如同鱼在水里但不知道有水一样,这才是最为适宜的境界。

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果说相忘于江湖是一种最佳的境界,那么为自己找一个人生的目的,便已陷入了自己的心结当中。

《红楼梦》中提到一个参禅的故事: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闻言便将衣钵传给了惠能。

因此,当宝玉写下禅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时,黛玉立即给予点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林黛玉补上的这八字正是《红楼梦》的文眼和最高境界。无立足境,无常住所,相忘江湖,才会放下占有的欲望;本来无一物,现在执著于功名利禄和琼楼玉宇,自然就不会陷入泥浊世界之中。

只为生而生,以一种自然而然、无感无知的状态生活,于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之中,方能实现“相忘于江湖”的惬意、本真人生。

时过留痕,度不朽人生

不朽是指人之一种不可磨灭的地方,这样不可磨灭的地方人人都有,也就是人人都是不朽。而且想朽也是不能的。

——《理想人生》“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东晋桓温曾说:“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一句话道出了世人的心声:人生在世不过几十载,终有退场的一天,因此人们总希望即便将来灰飞烟灭之时,也能在这个世间留下些什么,至少证明自己曾经活过一回。于是有了人们对于“流芳百世”的追求,无法达到此种境界之人,便唯有退而求其次,如桓温说的那般“遗臭万年”亦无妨。

其实,正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无论一个人的人生多短暂,也不论他的人生多平凡,只要曾经用心地在世上生活,便一定会留下些存在的证明,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朽”。他说:“不朽是指人之一种不可磨灭的地方,这样不可磨灭的地方人人都有,也就是人人都是不朽,而且想朽也是不能的。不过这种种的不朽,有大不朽与小不朽的分别。大不朽是人人都知道的,如尧、舜、孔子。知道小不朽人少。如夫役洗衣凳子的声音。所不同的,就是在乎人知道的多少罢了。”

桓温所言的“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都因其知道的人多而称其为“大不朽”。然而,世间之人更多的是实现人生的“小不朽”,或许有些时候,是连自己都不曾察觉的“不朽”。

印度有一个人,住在山坡上。家里用的水得到山坡下一条小溪边去挑上来,天天挑,习惯了也不觉得太吃力。印度人挑水用两个瓦罐,有一个买来时就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小溪边满满地运到家,而那个破损的小罐在他走到家里时,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另外一半都漏在路上了。因此,他每次挑水挑到家都只有一罐半。这样一天天过去,过了两年,那只完好的水罐不仅为自己的成就、更为自己的完美而感到骄傲。但那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罐,则因为自己天生的裂缝而心里一直很难过。

两年后的一天,有裂缝的水罐在小溪边对用它挑水的那印度人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总觉得对不起你。”

“你为什么感到惭愧?”挑水人问。

“过去两年中,在你挑水回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到你家里。你花去了挑两罐水的气力,却没有得到你应得的两满罐水。”水罐回答说。

挑水人听水罐这样说,心里很难过,他同情地对它说:“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希望你留神看看小路旁边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他们上山坡时,那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小路旁边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快慰。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次向用它挑水的人道歉。但是挑水人却说:

“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就已知道你有裂缝,我是在利用你的裂缝。我在你这边撒下了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从你裂缝中渗出的水就浇灌了花苗。这山上的小路很多,却不见有第二条小路像我们这条小路这样,有一边是开满了鲜花的,不是吗?”

与完好的水罐相比,有裂缝的水罐无疑更像是世间最平凡之人,他们无法如贤能之人般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也无法如圣人般完美,他们的身上有平凡的“裂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不朽。再平凡之人,也能如有裂缝的水罐般,浇灌路边的花苗,给身边的人留下些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在某些人的心中会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样的不朽虽小,却也同样珍贵,同样是人生存在的证明。

与其去追寻“遗臭万年”的大不朽,还不如去争取平淡诗意中的小不朽。同时,亦需铭记,人的所有举动都会留下印记,不会因为是恶行就被时间抹掉,故而行事之前请三思。

各人的历史,由自己写就

各人的人生,是各人自己创造的。各人的历史,是各人自己写的。各人向各人自己负责。

——《三松堂自序》“40年代”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对自身的期望:有些人想要成为叱咤风云的领袖,有些人想要成为金光闪闪的明星,有些人想要成为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些人想要成为除暴安良的执法者,有些人则只想安安稳稳地过一生……无论哪一种人生的期望,都是合理的,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不同的意义。

冯友兰先生说:“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不能笼统地问:人生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因为人生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义。各人的人生,是各人自己创造的。各人的历史,是各人自己写的。各人向各人自己负责。”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目标,能否成为期望中的人看自己的努力。于冯友兰先生而言,他的人生意义就在于成为一个以哲学为生的学者。当他立定这一志向之后,便朝其全力冲刺,未曾有过一刻的停歇。

1915年,冯友兰先生报考北京大学文科,当时的文科毕业生很难找到好的出路。招考处的人看了冯友兰的成绩,听说他报的是文科,很是不解,于是便好心地提醒他可以报考备受青睐的法科。冯友兰先生碍于招考者的善意,便先报了法科。但他一进北大就马上把法科改为了文科。就此,冯友兰先生踏上了哲学之路,他从未想过要回头,因为那就是他想成就的自己,那就是他想为自己写下的历史。

同类推荐
  • 巨商书架

    巨商书架

    世界商业世子最不为人知的财富秘密,没有人能经易地抵制名著的诱惑,更没有人会拒绝财富与智慧的造访。比尔·盖茨因为一本书成为哈佛最成功的辍学生;亨利·福特说被一本书“洗脑”是自己的运气;有一本书,拥有令人无法不相信的神奇咒语;有一本书,被查禁70年后再次激起财富思维的风暴…… 这些书都是全球商业巨头财智书架里的珍藏。《沉思录》——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用灵魂书写的智慧独白;《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之外,亚当·斯密的又一传世经典;《不抱怨的世界》——出版30天内,全球有600万人加入“不抱怨”运动;《秘密》——全世界都曾注目这本书的出版;《唤起心中的巨人》——世界顶尖激励学大师的潜能学著作;《失落的致富经典》——全球亿万渎者都在阅读的百年财富古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国政府公务员、公司员工、军队官兵的装备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出版当年即突破100万册,40余年经久不衰;《硅谷禁书》——从硅谷起家的百万、亿万富翁人人部凑过此书 。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功励志故事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功励志故事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 读心术:人际交往的第一项修炼

    读心术:人际交往的第一项修炼

    当你想要在职场和生活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时,就不得不了解人性,学点读心术。本书结合各种表情图片,教你于细微处察人于无形,瞬间看穿朋友、老板、同事或竞争对手的身体语言暗藏的玄机。让你出色地运用比说话更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在社交场上左右逢源,成为拥有超强人气的人家关系大赢家。心理活动主导着人的一切行为。
  • 女人要懂的口才心理学

    女人要懂的口才心理学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女人:明明是不情愿,却不懂得怎么拒绝别人;明明有晋升的机会,却不懂得表现自己;明明心爱着对方,却不懂得表白;明明说话很有道理,却不被别人认同;明明建议很中肯,却不被别人接受;明明心意是好的,却被别人当成“驴肝肺”……作为女人不仅要有漂亮的脸蛋、曼妙的身材,更要有智慧的头脑,懂得说话的艺术。对女人而言,优秀的口才,有技巧的说话,不仅影响着人际关系和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品质。女人懂得说话的心理学,才能在职场上、在朋友圈里八面玲珑,才能在情场上魅力四射,在婚姻生活中如鱼得水。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本书总结了为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所推崇的十五种职场美德,分别是:忠诚、敬业、诚信、感恩、勤奋、责任、节俭、激情、坚韧、团队、执行、专注、自制、认真、谦虚。它们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所有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崇高美德。
热门推荐
  • 猫眼七次:极品老公在异世

    猫眼七次:极品老公在异世

    听说对着猫眼眨眼七次,会发生奇迹,于是傻傻的竹朵对这自家的猫眼用力的眨了七次,第一次眨眼,竹朵想着美男,第二次眨眼,竹朵想着金钱,第三次眨眼,竹朵想着美男,第四次,第五次,直到第七次,“唰”的一声,原本站着竹朵的地方,空无一人,只听空灵的声音道:“好你个贪心的女娃,死滚去古代深造吧!”
  • 杀手之王

    杀手之王

    江湖上闻名丧胆的“杀手之王”——侠客司马血,侠义仗人,声张正义,喜欢抱打不平,用手中的“杀手之剑”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同时又为大清所追杀。司马血虽然用“杀手之剑”杀了不少贪官污吏,但也有错失,...
  • 欲火归来:这个嫡女不善

    欲火归来:这个嫡女不善

    上辈子她被姨娘庶妹渣男害的腹中孩儿死去,令自己尸骨无存,害的自己的母亲被毒死,害的外公一家一百八十六条人命都上了断头台。这一世她欲火重生,她护嫡母,撕开姨娘、庶妹的伪面具,耍的渣男团团转,她要有恩报恩,有仇的她必定让她们生不如死。在复仇的路上她是幸运的,有两个男人陪她一起,个个都给的起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恋人的诺言,但前世的情伤以令她不敢再爱了,爱与不爱全凭心中之想。
  • 不在身边

    不在身边

    云橙苦等两年,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知道了翊的消息,为了寻他,她放弃了更好的学校,来到有他的城市。只是一切都才开始,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结局。。。
  • 武侠世界行

    武侠世界行

    以武入道.只为心中的道.心中的梦.追逐快意恩仇.无拘无束
  • 穿越苏文怎么破

    穿越苏文怎么破

    【原创+吐槽】一夜醒来,她竟出现在玛丽苏的世界。成为万(tui)恶(dong)不(qing)赦(jie)的女配!目睹女主一步步收纳后宫,她早已在风中凌乱······放她回去啊!
  •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按照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新要求,根据作者20年的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外同类最新和最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集国内外业内关注的最前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重组。全书共18章(每周1章),每章以核心核念为主导,知识点系统、清晰,构筑线索新颖,信息量大,既适应学生自学,又为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是社会学概论的创新版。本教材既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新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
  • 经济发展、企业成长与跨国企业

    经济发展、企业成长与跨国企业

    全书共分为六章。描述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发展现状;综述了跨国企业理论;探讨了经济发展赶超性加快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积累和企业家能力提高的机制等内容。
  • 道法阴阳记

    道法阴阳记

    一位高中生,名字叫杨忠培,在高考之后,因为一次偶然,在一处坟地上撞了邪,幸得高人相救,高人告诉他以后都容易见一些常人难以见到的事物,于是高人给他联系方式,他开始还不信,但在经过几件事情之后之后,决定拜高人为师,于是,在他上了大学之后,他的奇异经历开始了,,,,,,
  • 锦色未央

    锦色未央

    苏越锦说;“若时间可以重来,我宁愿自己不曾出生。”顾宁墨说;“小锦,这一生你都是我的,若要离开除非我死。”顾萧然说;“锦儿,你若不来我身边那么我就毁了你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