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衰老的概念
长期以来,对衰老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多数认为:衰老是生命周期中随时间进展而表现出功能不断恶化,直到死亡的过程。
1.4.2衰老的机理
人为什么会衰老?尤其是40岁后,机体功能加速衰退,这个原因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目前衰老的理论主要有以下4种。
(1)基因控制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衰老是由生物的遗传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所决定的。每个人生来就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决定其衰老的速度和寿命,就像一个钟表一样,“滴滴答答”的钟声带走了我们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将人的正常细胞放在实验室里培养繁殖,自我分裂50±10次就终止了,这是因为受DNA控制的缘由。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细胞衰老、死亡,生物体随之老化、死亡。按此计算,人类的潜在寿命可达120~150岁,人最终会因细胞预定的寿命终止而死亡。
(2)自由基理论人类依赖氧才能生存,吸入的氧(O?)参与体内新陈代谢,在O?与氢(H)结合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化学性质活泼的氧中间代谢产物——氧自由基。体内的其他物质转化也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对人体产生损伤作用,主要是使血管硬化,皮肤失去弹性,形成褐色素(老年斑)。自由基损伤细胞内的DNA物质,使细胞发生突变,将正常细胞变成异常的癌细胞。自由基也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促使细胞死亡。
自由基损伤从人一出生就开始了,并伴随整个人生。年轻时它对身体的影响较轻,因为健康的机体具有很强的修复和再生功能。此外,体内还有一些防止和消除自由基对机体损伤的防御物质,即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从而保证了细胞和器官的正常运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由基的产生与积累占了上风,细胞的衰老死亡成为最终结果。
(3)神经内分泌理论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复杂的信息传递、反馈调节系统,即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它控制着激素和其他物质的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使其他器官释放激素,这种激素再刺激另一种激素的释放,当后一级的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同时,也将这一信息反馈至前一级分泌细胞,前一种细胞收到靶细胞及血中该激素浓度的信号,就会做出继续分泌或停止释放的“指令”,这种闭合回路,反馈调节在机体生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问题时,这种反馈调节被破坏,体内激素水平降低,整个生命体的代谢就会减弱、衰退,机体呈现出衰老现象。
(4)磨损与伤害理论该理论认为,机体细胞由于过度的使用或滥用造成了“磨损”,如过多的摄入糖、脂肪、蛋白质,吸烟、酗酒等,加重了胃、肝、肾的负担;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反复地机械刺激皮肤,导致了皮肤的伤害。年轻时,机体本身的维护和修复系统能够抵消正常和过度的消耗(年轻人更容易从前一夜的暴饮暴食中恢复过来就是这个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失去了对包括由饮食、微生物、环境毒素等所造成的伤害的修复能力,因此许多老年人死于年轻时本来能够抵抗的疾病。
1.4.3衰老程度测定及评价
在测定衰老程度之前,须弄清楚正常衰老和疾病性衰老。由不良生活方式或遗传或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肺炎等)所导致的疾病性早衰,不属于正常衰老,但是老年性白内障和老年人形态上的改变被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
测定人体衰老程度,首先应确立一个客观性及特异性的老化指标,目前测定老化指标的种类很多,但特异性指标并不多,且这些指标的取舍尚无统一意见,因为影响机体老化的因素较多,造成各个系统的老化程度不同,故必须从不同层面来测定、分析老化程度,同时还应考察综合指标随增龄变化的规律。
测定衰老程度主要包括外观上,生理功能、代谢、细胞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
1.外观检测指标
身高、体重、指距、胸围、呼吸、腹围、皮下脂肪厚度、体表面积、脊柱变形、皮肤白斑、老年斑、脱发、耳长、耳垂、人中、眼的外观、眼裂大小、角膜老年环、角膜混浊、晶体浊度、鼻毛变白、甲襞微循环等。进入中年以后,上述各项随年龄增长发生改变,至老年后上述各项改变更加明显。
2.各种生理功能
(1)神经系统听觉,用测听器测定听阈、漏听及听觉反应速度。随增龄而逐渐改变。视觉,视力、视野、视觉运动、视敏度等均为可信指标。50岁开始可见视力减退、视野变窄、视觉运动反应时间延长、视调节功能变低。眼底动脉硬化也是参考指标之一。嗅觉及味觉,随年龄增加逐渐减退。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觉等随年龄增加,敏感性逐渐降低。位觉,表现为易失落东西,喝汤、饮茶时易洒落。老年期随增龄而表现明显。震动觉,老年期明显减弱。(2)心功能指标心率血压,老年期随增龄逐渐加快,但也有变慢者。血压随增龄收缩压增加、舒张压增高较少,脉压差增大。心输出量,每搏及每分搏出量、心射血能力、心收缩时间、左室射血时间、心脏储备功能等随增龄而改变,至老年期更明显。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增龄而改变,老年期更明显。
(3)肺功能指标用肺功能仪测定,包括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与肺活量比等,随增龄而发生改变,老年期更明显。
(4)肾功能指标标准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定量、尿B?-微球蛋白等,均在老年期以后明显改变。
(5)血液及血流变指标血流变指标,有血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沉等测定,随增龄而改变,老年期更明显。血凝及纤溶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因子Ⅴ、Ⅷ相关抗原,抗凝血酶Ⅲ等随增龄至老年期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功能随增龄而增加,因此老年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淋巴细胞数及染色体,外周淋巴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染色体自然畸变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加,老年期更明显。红细胞及红细胞膜,红细胞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力减低,红细胞膜上的钠钾泵、钙镁泵至老年期均降低。异常红细胞及荧光物质增加。红细胞脆性增加、变形能力减弱。血细胞化学,白细胞染色、中性白细胞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酯质等,淋巴细胞糖原染色等均至老年期明显。
(6)免疫功能指标总E花环(Es)、外周活性花环(Ea)、T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率,补体C?、C?、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反应蛋白(CRP)、OT试验、自身免疫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肌红蛋白抗体(AM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及淋巴细胞分泌的白介素-2(IL-2)等均随增龄而减低,老年期更明显。
(7)内分泌系统指标睾丸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LH)、甲状腺吸碘率(BI)、T?、T?、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胰岛素、尿游离皮质醇排泄量、促性腺激素等也随增龄发生改变,老年期明显。
(8)骨骼及肌力指标骨质不同程度疏松、骨皮质变薄、肌力可用握力、闭目单腿站立试验等随增龄而改变,老年期尤为显著。
3.生化指标
(1)脂质过氧化血自由基的测定、过氧化脂质、SOD测定等均随增龄改(变。
2)血丙酮酸、镁、铁、铁蛋白、血小板球蛋白等测定均随增龄而改变,老年期明显。
(3)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均随增龄而改变,老年期明显。
(4)唾液唾液的量、唾液中的钾、无机磷定量等均为有意义的衰老指标。
(5)尿液尿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作为衰老指标意义较为重要。
4.分子生物学指标
(1)血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等测定,随增龄而改变。
(2)肝细胞染色体非组织蛋白测定,老年期有明显改变。
5.心理学指标
(1)心理活动记忆,初级记忆保持较好、次级记忆受损较多、回忆活动减退较多,对逻辑故事内容的时间、地点、人名等随增龄而减退,但对故事的中心内容记忆较好。智力、语言、作业分数,40岁后开始下降,60岁以后明显下降,作业分比语言分下降的要早些。词语流畅性,在口语、阅读、书写流畅方面,随增龄而改变,但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高的人比文化程度低的人要好些。反应时间,视觉、听觉反应随增龄而减缓,短时记忆搜索、皮肤电反应时间均延长,说明认知活动速率减慢。此与老年人整个心理、生理状态老化有关。个性与青年时相比,老年期个性趋于稳定。
(2)心理状态心理适应,常有失落感、孤独感、焦虑、抑郁、自卑、易激动、老来无用感等。生活满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与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相关。心理卫生,随年龄增加而好转、稳定,其好转程度农村大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
6.衰老指标选择及评价
(1)指标选择上述衰老指标均为近年来建立起来的,并通过大量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从简单到复杂均有一定意义。外观指标虽然简单,但很有参考价值,如皮肤白斑、角膜老年环、自然脱齿数、闭目单腿直立等对评价衰老程度很有用处,且老化症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在生理指标选择上,主要有视敏度、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反应时间、心率、血压、心电图、肺活量、1秒钟肺活量、功能残气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沉、过氧化脂质定量、红细胞SOD、Es、Ea、T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免疫球蛋白、睾丸酮、雌二醇、T?、T?、血TC、TG、LDL-C、HDL-C、血流变学各项、cAMP、cGMP等。
(2)衰老评估中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同一个体,不同器官或系统的衰老程度是不同步的,宜采用综合指标评价,如外貌指标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各内脏器官检测指标均选出数个测评。
(3)结果量化处理生理、生化指标可直接显示数值,如TC结果为5.96mmol/L;外观指标无数值表示,可根据有无、或个数的多少,分别用0~10记录,最后可得到衰老程度的分析结果。
1.4.4抗衰老新概念
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衰老是可以治疗的,虽然人类不能“万寿无疆”,但用抗衰老的手段,进行人体干预和治疗,使人们活得更健康,寿命更长是办得到的。这是美国抗衰老医学创始人罗伯特·古德曼博士给人们的进言。
与大家的理解相反,抗衰老学的目的不是延长老年时期的生命,而是推迟或延缓人的衰老进程,从而使每个人拥有更长、更健康的中年期。谁不想在75~80岁时还像45~50岁那样,生活得年轻、健康、充满活力呢?
一些社会学家和政治家们担心,在人类老龄化的社会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压力,如80岁以上老人乘车、购物、饮食、起居大多都需要帮助,特别是易患疾病,需要大量的医疗、护理,需要社会付出更多代价。然而,成功的实施抗衰老干预治疗,将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将对社会经济和健康经济学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生物科学的知识每隔3、5年就会更新一次。在50年前,有谁相信老年痴呆患者和帕金森氏综合症患者的大脑中被植入神经组织后复活,从而改变了这些病人症状的呢?又有谁会相信人类能制造出人工心脏、耳朵、胰腺和肾脏呢?为此,我们可以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被一一攻破,人类活到120~150岁的时代为期不远了!
人到中年,正是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作出巨大贡献的时候,即使到了老年期,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还在不停地奔波和奋斗,尤其是学术界、科技界的中老年人,还在不断地为人类创造财富,因此,搞好中老年保健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益处。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的第一需要,WHO指出:在影响个人健康长寿的诸多因素中,后天因素占60%,遗传因素只占15%。因此,对自身健康的努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