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6000000036

第36章 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4)

适应未来高中教育发展的校园文化建构

一、21世纪文化走势的大背景

1.全球化让世界文化趋同,文化日益表现出兼容

21世纪全球文化的特点之一,是传播、交流的速度加快了(18)。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造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传播加速所产生的后果,是文化的“跨国”现象和文化的趋同。同时又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成了一个问题。

21世纪就是这样一个信息网络畅通的时代,不断革新的计算机与光纤网络通信、卫星远程通信相结合,使知识的编码、储存、传输、扩散速度极大地提高了,方式极大地简单了,成本极大地降低了,数字化的多媒体网络通信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大众技术,全球任何角落里的人群大都可以随时廉价地获得不断更新的知识。传统意义上由单一学校土生土长的校园文化现象,将随着网络信息快速传送到四面八方,从而提供了一种可能:多个学校共享先进的校园文化营养,校园文化将走出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

国际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需要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容的环境。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文化价值观的全球化是其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要为这个新时代、新文化的形成作贡献,并享受新文化带来的好处。

2.重视传统与民族化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界的交往活动中所积累沉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教育材料。文化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大潮,它的生命来自历史,它是静静地流淌着的。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再度成为学人关注的热点。

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因而,各国重视文化传统,实际上就是重视自己的民族个性。

因此,当前世界文化有全球化的文化走势,又有民族化的文化凝聚力,二者其实又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本身又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征。

3.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

由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重视专业化的东西,使得大多数科学家也越来越重视研究更专业和更带技术性的问题,研究的深度日益增加而其范围却日益缩小。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学者斯诺指出,在“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相互不理解的鸿沟,而这种文化的分裂对社会则是一种损害,一种损失。他认为产生文化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专业化教育的过分推崇,因而要改变文化分裂的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改变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内容、方法、观念及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需要更多的是有现代观念、有一定专长、也了解其他领域知识的通才。只了解很窄的领域,不论是领导科学工作,还是参与制定科学政策或政府其他政策的讨论等等,都是不够的。科学技术越专业化,越可能使得人们沉迷于技术的发展中,而只看到很窄的方面,甚至忽视了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其基础教育的内容与标准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这些改革的特色之一,就是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内容融入到基础科学教育之中,即在科学教育中增加人文思想、人文色彩(19)。

4.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结合

当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普遍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统一,人们以专业化的方式创造和延续具有高级审美与社会价值的精英文化。大多数社会技术专家既可以自由进入精神生产与欣赏的专门领域,又可以自由选择能借此消遣和娱乐的通俗文化。社会文化丰富多彩,既有纯粹的审美文化,又有一次性的消费文化。通俗的文化更通俗,以适应社会群体的共同兴趣;专业的文化更专业,以更好地发展与提升现代社会文化新传统。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与其说是一种主动选择,不如说是大势所迫,新兴的大众文化已形成排山倒海之势,与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一般说来,精英文化是一种知识话语,大众文化则追求商品性,以市场原则为主导;精英文化崇尚永久魅力,大众文化看重瞬间快乐;精英文化强调由思想和历史深度与情感的交融形成的美感,大众文化关心感官快适即快感,或把深度平面化,变做感官刺激作料。

传统的基础教育,其内容和形式也不得不适应这一种文化背景。

5.关注公民道德教育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活指导和精神卫生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他们反对唯智育主义,主张在生活活动的实践中给学生以全面的生活态度的教育,认为教育应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或“真正的人的形成”。在法国,把使学生发展成公民、劳动者以及具有自律性的自由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在德国,道德教育被视为塑造国民爱国心和高尚人格的重要工程。在日本,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了道德教育课,把“人的尊严”、“日本人”、“社会共同体伦理”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在新加坡,20世纪90年代重新修订《新公民学》课程,这一课程的宗旨是: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与相互体谅,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在韩国,“二战”结束以来,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共同特征是对道德教育的日益重视,特别是开始于1982年的第4次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以培养“新的韩国人形象”为目标,要求“新的韩国人”必须是健康的人、独立的人、创造的人和道德的人。

以上这些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来进行符合本民族利益要求的道德教育,而且也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教育成效。公民道德教育的民族性视野和维度在21世纪是应当继续坚持下去的,但仅此又是不够的,还应当适应人类发展,反映时代进步,把全球性作为21世纪公民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基本视界和维度。

6.关注民族的创新与发展

回顾世界发展史,尤其是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差不多从远古中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也无论是国内、国外,或者是校内、校外,我们都可以看到:因为文化上的突破、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引发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或者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导致产业革命;而因为文化上的滞后,导致观念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经济的落后。

当今世界,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来势凶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文化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财富向拥有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和地区聚集,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新知识、新信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思维创新来推动实践创新,从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国家创新文化,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

二、适应未来高中教育发展的校园文化建构

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是所拥有的文化。现代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有特色的现代学校文化,是推进教育创新的灵魂。

现代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明确其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生成性等特征,明确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明确方向性、整体性、主体性、选择性等原则,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建设思路,是十分必要的(20)。

1.观念文化

对未来教育,我们应该树立4大观念。一是树立人本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四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21)。“‘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必将是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被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22)

多年来,重庆一中一直在对发展性教育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性的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办学理念。在实践中,我们把这一办学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找到了多种实施发展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学科特色发展到育人目标,从德育模式到课程和教学的特色,从对学生的要求到学校的管理观念,已经成为重庆一中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成为统领重庆一中办学的灵魂与核心。“发展”是重庆一中办学观念的核心文化。

(1)现代教育价值观

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把对学生终身教育发展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重庆一中对当前中学教育的价值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综合了国内外大量的发展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办学特点,形成了我们独特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即:为学生开发和提供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既是学校培养的对象,又是学校服务的对象。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使教育影响最大化,效率的最高化是我们创办学校的终极目标。学校的一切方面包括活动、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应体现这一主功能的落实。

在教育发展的明天,重庆一中还将继续把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文化观念贯彻进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让我们的教育凸显现代教育的精神和品质。

(2)教师观

新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授者、讲授者或者是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应转变为是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本质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在实验、观察、思考、阅读和研讨中有亲身的体验,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重庆一中拥有一支整体结构优化合理的教师队伍,而且在年龄上形成梯队,为完成发展性教学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我们在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时候,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具有现代教师观的教材和课程,使适应新课程的现代教师观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生观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总目标。

新课程的学生观就是学生要善于调动自已的主观因素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善于了解自己的思路状况,对自己深层的思想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教的学习措施。其学习的过程有如下特点:学习的是学生自己,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学会学习的,自主学习绝不是孤立学习,而是借助这种学习的形式培养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重庆一中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将学科与生活、社会有机整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获得和发展知识的方法,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4)教学观

教学观念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此为衡量教学的重点。

重庆一中以发展性教学观为指导,加大了改革力度,在教学上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到以“学生为本”。学校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设置多元化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实现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潜在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并行发展的科学体系;改革了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加灵活、开放;丰富了教学技术和手段,使之更加快捷、高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2.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学校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果。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等价值观的确立,服务、激励、保障等学校制度文化的构建。具体包括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职工个体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制度的激活,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学校部门群体的制度,常规的档案管理、宣传、外事工作的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建设。

(1)构建学校的教学制度、评价制度、高效率的组织(机构)体系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依据最新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主要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了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依靠制度、创新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管理评审制度、内审制度、纠正与预防制度、考评制度等和“凡事有程序、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检查验收”的制度体系与机制,为落实依法治校、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保障,是对传统学校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

重庆一中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适合学校特色的相对完善的教学制度、评价制度、高效率的组织(机构)体系,实现了对学校高效和有序的管理。将来的教育发展中,我们还将在学校管理制度上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更加凸现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本化和文化性。我们改革的重心是:①要坚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即学校新建立的制度应是合情合理的,它既为多数人所接受又不失其导向性,既具有严肃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它对众人一律适用,即具有公正性;②要坚持规章制度的先进性,即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是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③要坚持规章制度的简洁性,即整合后的规章制度应是易于被人接受且操作简洁。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要在立足于学校现实的基础上对学校原来的制度进行“扬弃”,在新制度里既体现学校的新要求,又包含学校原来制度中的合理性;二要包容合并学校遗产中的文化精华,同时又能吸纳时代的蓬勃气息,将传统与现实融为一体,既延续历史,又面向来来。

(2)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

校本管理的“人本化”就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和教师人格和自尊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情感的沟通,形成一种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实现学校的高质量、高效率。学校是培育人的基地,因而,学校校本管理更要提倡“人本化”。

学校不同于其他行业部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如果教师能够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学习工作,就能够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就会缺乏热情,惰性很强,教育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校本管理人本化的关键是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在学校管理中,重庆一中重视人的发展能动性,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师生的个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尊重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尊重”的环境里让师生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爱心动人、善于合作、宽容大度;学会尊重社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学会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是学校管理的一次重大创新。

(3)创新与活力

传统的学校管理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封闭性,表现出凝固、僵化、缺乏活力的特点,这与学校自身的权力、社会的要求、政治体制以及组织模式等都具有很大的关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且是各个社会组织富有竞争力的源泉。学校管理应该也能够在创新性的思路下展开各项工作。

重庆一中有一个富于创新的领导集体,也有一个敢于开拓创新的教师团队,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首先,学校管理需要在全体员工中间形成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观念。无论是学校的校长还是每一位教职员工,从适应时代的高度出发,都应具有创新的动机与观念,能有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激情和愿望,只有在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作用下,学校管理才会充满创新的气息。

其次,学校管理创新的形成首先需要观念的创新。创新意味着一种自我否定,一种重新定位。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局面有赖于管理者在观念层上的独特视角、创新思维。墨守成规或本本主义是有悖于管理的权变精神的。

最后,学校管理更需要把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管理追求的目标最终也只能在具体的、对象性的、情境性的管理实践中实现。学校管理不仅应当而且必然朝着持续的、系列的、全员的创新方向发展。

(4)开放与民主

学校由于其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使用上的独特功能与特性,其在改变传统的束缚员工个性的刚性管理模式,在走向充满生机与活力、体现无限多样性的、柔性的知识管理的历程中必成排头兵。在这种新型学校管理体制下,学校必将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员工在追求自身价值与尊严的过程中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多元氛围。

为此,重庆一中制定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家长会制度、学生助理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参与制度,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的制定和调整、各级人事的变更等大的决策内容,到班级的管理、教材的处理、教学设备的添置等小的具体事情,都广泛地吸收广大师生的意见和看法。如:重庆一中2001年修建纪念“四·二一”的校园文化广场,学校领导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助理的作用,在同学中收集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修建规划作了适当调整。学校系统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员工在追求自身价值与尊严的过程中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多元氛围。我们期望在未来的学校管理,更加趋近于实现“无为而治无不治”的管理最高境界。

3.课程文化

课程是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它的特质是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将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可以从观念和活动形态来加以把握。什么是现代学校课程文化?我们的初步看法是:学校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现代学校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3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23)。

(1)多元化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正实现从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的转化,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5种不同的价值取向:①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②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价值取向;③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④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⑤强调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正是课程目标价值呈现的多元性,形成目前教学活动的丰富性(24)。

(2)以“仁爱与情感”、“和谐”、“价值与信念”为标志的现代课程内容文化

课程文化以其特有的视角体现了基础教育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借助于学科课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把蕴涵在学科知识技能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加以挖掘和提升。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学校课程文化的内容应是十分丰富生动的,且表现出不同学科的不同特色。但是,差异中存在共同的标志性话语,这是在深层次上的文化价值定位。

一是仁爱与情感。“仁者爱人”,超越自我中心,相互尊重与信任,且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

二是和谐。不仅指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自身发展的和谐。课程内容应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全面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体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三是价值与信念。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在正确处理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创新与求实的关系中,倡导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开拓创新意识,真正体现尊重个人价值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

(3)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等为标志的课程实施文化

课程实施文化,是作为过程的对象化活动领域文化。基于“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这一基本思路,现代课程实践的状态应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观念。通过自主选择性参与,通过平等民主的参与式交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强调控制约束还是主张参与合作,是强调整齐划一还是主张宽容差异,是强调单向接受还是主张互动理解,是强调灌输还是主张体验,也直接反映了课程的文化质量。当人们在观念上越能接受“教学过程即课程展开过程”、“教学评价即课程评价”之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协商性、互动性就越能在课程评价中占据更大份额的权重。从某种意义上看,课程文化就是协商课程与互动教学。“它所蕴涵的价值、精神、意义并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协商与互动过程中通过达成共识的方式而被生成的。”(25)

重庆一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开设了活动类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对潜在课程进行了深层次开发。同时,我们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分层教学”等方式,使教学组织更加灵活、高效,体现了国际化教育的要求。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重庆一中还将从上述3个方面进一步加倍努力,从文化的高度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和思考,使课程文化作为重庆一中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

4.环境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设等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1)良好的校园外表形象

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整体性、高品位和实用性原则来设计和布局,精心设计出一个优美、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使学生们都能茁壮成长,是每一位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26)。

重庆一中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的具体设计和布局时,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设计式样新颖、制作工艺精细、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便于教学和维修。从每幢建筑物的外观形状到每间教室的内部装修,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教学设施尽量包含较高知识含量和艺术水准,从中渗透出学校的高雅的文化、艺术品位。

校园世界是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信息,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意识,尤其反映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校园无数次的“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形成人与自然的融合,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志趣变得高尚,道德得到升华。

(2)深厚的学校文化积淀

一所学校尤其是有着较长历史的文化名校,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必然有其文化的积淀。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本身就为学校增添了一笔无形的但影响深远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积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因而,学校在其文化发展战略中必须努力保护和积极开发这一教育资源。

重庆一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重庆市学生运动的一面旗帜。为了民族的解放,我们学校的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抗日第一线,用他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为了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学校的校长、进步教师、青年学生曾身陷囹圄;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学校7名优秀教师和青年学生血洒歌乐山下,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每年的4月21日被定为重庆一中的校庆日,校内建有纪念碑,永远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题材。今天,学校的师生员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追求的足迹也将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新的内容,也将成为学校未来发展中的文化积淀。

(3)和谐的师生关系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校园人际关系是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其中和睦的师生关系最为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师。师生之间应倡导一种爱的传递。教师的热爱,学生的敬爱;教师的博爱,学生的喜爱。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无论师生间、教师间、学生间都要做到几个“要”:要相互激励,要相互理解,要相互学习,只有具有了互补精神才能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重庆一中倡导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鼓励教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志。那么,学生必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尊重、热爱、信赖老师。所以,我们更大程度上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4)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研环境

未来的高中教育需要我们立足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重庆一中鼓励广大教师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将研究作为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多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指导的机会。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撰写教育教学个案,生成体现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未来的高中教育还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促进学习化组织建设。重庆一中通过多种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包括学历教育、有组织的业务培训,以及非正规学习的自学、看书、读报或其他偶然学习);提倡争论,提高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条件和手段,激励教师自觉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学习文化的组织。

通过这些途径,重庆一中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教师教学研究、成长、成才的环境,使教师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发表于《重庆市中学校长文选(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同类推荐
  •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热门推荐
  • 超级垃圾系统

    超级垃圾系统

    萧璋,军事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带着一只“洁地宝”穿越到了二十八世纪。为了生存,也为了他的理想和抱负,从一名学渣渣开始奋起直追,率领他的伙伴们,用一套二十八世纪无往不利的垃圾回收系统,踩美帝特务,捉外星小鬼,美化地球村,制霸小宇宙。二十八世纪,是华夏大一统的世纪;二十八世纪,是垃圾遍地人类泡居的世纪;二十八世纪,是超科技横行,外星入侵的世纪。想看看二十八世纪的风采吗?就请跟着萧璋同学去战斗吧。---------------------------------------------已完本300W字《天神渡》书号:2706451有兴趣书友可以看看。
  • 商埠雄魂

    商埠雄魂

    长夜神州,嵌明珠,赊店古镇。明清代,水旱码头,商贾蚁进。三百多载笙似歌,七十二条街如阵。鼎盛时,茶道通中外,四海近。春秋楼,烈火尽;长河水,流遗恨。莫忘却,浩劫人神共愤。济世经邦赖忠义,贸货易物靠诚信。舒长叹,千秋功与罪,从头论。——调寄《满江红》
  • 列仙通鉴

    列仙通鉴

    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仙人从何而来。一人一兽,将为您娓娓道来!
  • 倾城九重天

    倾城九重天

    一次车祸,她意外地穿越了,遇到了和前世男友一模一样的人。一对琉璃耳环,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究竟是那三生三世桃花劫,亦或是,那三生三世倾城恋?异世相聚,许你如画江山,成就你凤业天下。可是,当凤凰真正傲飞九天,却陷入了将近五年的长眠。再次苏醒,面对的,却是一场巨大的离别,还有爱的背离。他曾说“丫头,我以江山天下为聘,你随我可好?”“丫头,我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如今,却只有冷眼相待。转身,却不曾见到你潸然泪下。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她回复了她尘封千年的身份;他们,亦是如此。且看,他们如何玩转九天,睥睨天下,笑看红尘!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空想奇幻物语

    空想奇幻物语

    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惨痛的教训下,世界人民签署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协议,用于制造战争武器的科学技术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服务,人类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大爆炸时代。
  • 异世重生:至尊女上神

    异世重生:至尊女上神

    身为一代杀手,却被自己的“好师父”出卖,死于非命,异世重生,看她如何从一个娇弱小姐蜕变成无敌上神。路上捡到孤儿小正太一只,本想相依为命,结果谁知,小正太突然化身为天帝的独生子,什么鬼设定,她不接受啊!!!
  • 那些事吧

    那些事吧

    生活里的一些事情,愿与大家共勉,好事坏事心事都有。
  • 秋月流光

    秋月流光

    一百年后的乱世,魔法、武术、科技各领风骚,究竟修炼到怎样的境界才能征服天下?这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又是每个人内心的小小世界,既有波澜壮阔的雄心与阴谋,也有触手柔软的儿女情长。命运,在出生的时候已被注定。注定相遇的人终将相遇,只有当他们相遇时,世界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切,都从他和她开始。
  • 我们是彼此的依靠

    我们是彼此的依靠

    大学时代,金素伊,大一女学生。身高:170cm体重:43kg就读:斯坦福大学。学霸一名,学院新生代校花NO1。笔考全校第三,艺考全校第一。精致的五官,纤细的身体。金素伊,卞伯贤远方表妹。国籍为美国,从小在LA长大。对中国的历史很感兴趣。不过身世一直是一个迷。担当EXO生活助理及经纪人。然后在南山塔被S.M公司星探看重,成为旗下练习生,于2018年与组合A.N正式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