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建设不应忽视脱贫问题
“九五”期间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当前农村的贫富状况,正确估价农村形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从当前农村情况看,虽然不少地区、群众已脱贫致富,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大部分群众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的地区贫困面甚至高达75%,这种现实状况与农村达小康的目标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因此,我们在大搞农村小康建设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脱贫问题,所有贫困落后地区都应当把脱贫致富当作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来抓。
脱贫—致富—达小康,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呈递进关系,没有脱贫就没有致富,没有致富,也就不能达小康,而每个阶段都有确定的目标尺度。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不能超越,否则,我们就会犯错误,就会脱离相当一部分群众。那么,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在普遍意义上讲,究竟到了哪一个发展阶段,这是关系到确定今后工作重点的重要问题。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当前的农村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计。不可否认,经过17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党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富民政策使相当一部分地区和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对于这些发达地区来讲,抓好小康建设无疑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许多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富起来的仅仅是一少部分人,大部分群众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在贫困线上徘徊,而少数人富裕在很大程度上掩盖着大部分人的贫困,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深入实际去了解、掌握农村的实际情况,而不应当只坐在上面看统计数字。许多统计数字都是经过平均得来的,正是这些平均数字容易模糊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不能正确认识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最近,我们忻州地委政策研究室对某山区县进行了关于贫富状况的调查,此次调查,我们走访了一个贫困县的5个乡镇、15个村、405户、1733人,收回有效问卷568份,召开各种座谈会8次。调查表明,如果以1995年现行价格计,该县的小康线应为每人每年1680元,温饱线为763元,5个乡镇405户达小康的占24.6%,介于温饱与小康之间的占19.7%,55.6%的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这次实地调查使我们感到,农村存在着两个悬殊:贫富对比悬殊,贫面、富面对比悬殊。基尼系数是当今国际上通用的测评收入差距的标准,本次调查结果,基尼系数为0.725,已高于0.5的警戒线,达到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程度。贫面富面的比例也悬殊,调查结果显示,最富户家庭经济总收入之和占到被调查户总收入的80%,被调查户总收入的43%高度集中在仅占5%的富户手中。有的人一个人的财富竟相当于一个乡镇的总财富。这种悬殊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大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得不到解决,小康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估计农村形势,而应该重新审视、认真分析,把贫困地区的工作重心放到大多数人的脱贫致富上来。
要想真正解决大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在宏观层次上,应统一全党的认识,改变一些片面观点,使大家都清醒地看到大部分人贫困的现实。各级党委、政府则要两手抓,既要抓小康建设,又要抓脱贫致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中西部地区则要突出抓脱贫问题。
二、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实行特殊政策,加快脱贫步伐
扶贫、脱贫年年搞,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大。第一,由于观念及国家体制上的问题,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好多县都争着、抢着戴贫困帽子,以期享受国家救济,从“大锅饭”里捞东西。第二,扶贫资金“撒胡椒面”,不能集中使用,致使“年年扶贫年年贫”。第三,贫困县人才流动差。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将一些山区贫困县确定为内陆特区示范县,切块治理,封闭管理,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本县经济建设,逐年减少国家补贴,重点扶贫,限期脱贫。
三、认真研究解决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何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光靠一般号召和自然辐射不行,必须将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从政策上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少部分富起来的人在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上处于自发阶段,做得很不到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政策的初衷与结果是有距离的,不少富户对公益性的红色投入(修路、建学校等)很少,而对黄色、黑色消费却毫不吝惜,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为此,我们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这部分人主动为共同致富作贡献。
四、采取移民措施,加快脱贫步伐
中西部地区有许多穷僻山庄依然存在着水、电、路、广播、电话“五不通”的情况,脱贫致富有“五大难”,即人畜吃水难,买、卖难,科技技术推广难,兴学教育难,“光棍”多,找对象难。改革和扶贫只能在最低水平上解决山区群众的衣食之困,却无法改变当地的生产和生存条件,而生产、生存条件不改变,贫困状况就永远不会得到改变。面对这种情况,单靠过去那种救济式的、封闭式的扶贫不行,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而移民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突破口。将那些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山区的部分人口就近搬迁到有发展条件的平川地带,进行人口合理再分布,使那些无力就地脱贫的群众在短期内实现异地脱贫,这将大大加快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事实证明,凡是移民户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贫困状态,很大一部分人通过移民实现了永久性脱贫。据统计,1985年以来,忻州地区有745个村庄、9183户、33085人就是通过移民实现永久性脱贫的。因此,各级政府都应重视移民问题,对移民工程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199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