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篇
哲人说——上善若水;文人说——智者乐水。
我家老祖宗爱水。传说唐末时王审知家族从河南光州固始县率领十八姓子弟入闽,几经征战,到王审知受封“闽王”后,照例封官封侯,并在王城周边划地,分赐给身边的有功之臣安家置业,后来,也就有了“侯官县”之名。族谱记载,我家老祖宗名叫“硕德”,尊称“硕德公”。唐末中和元年,王审知为光州“都监”,硕德公即为“都监丞”。中和四年,光州刺史王绪率众南下挺进闽地,硕德公为前部先锋,再升为前锋将军;后又随王审知攻取福州,并受命领兵攻克邵武,平定泰宁,勋升威武军都统使,总统全军十八营,军中又呼“十八翁”。王审知受封“开闽王”后,硕德公也被封为“开闽都统使”。因此,闽王封侯赐地,首先想到林家。谱载——闽王鉴于硕德公有殊功,从容谓曰:孤与翁百战而有今日,莫非命也,诸将各分别地,翁不可远离……随后,闽王分翁食邑,立第于古侯官大屿头。
这地方就位于福州城西面的旗山脚下,先要过闽江,再从“洪塘”渡口渡过乌龙江,是一块江水带来泥沙慢慢堆积而来的小平原,土地既肥沃,风景又秀丽,且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极利于舟楫往来,交通十分便利。老祖宗十分喜欢这里的水,建宅安家之时,见周围山环水绕,特造四座木桥分别名为“合潮”、“玉浦”、“郑屿”、“温阳”;后来又再造“山后”、“玉丘”两桥,合计总共六座桥。谱载“当春光潮入,落花随水,荡漾周流,舟楫往来,渔歌夜起,月白风清,翁往还自得其乐焉”。再后来,索性将村名都定为“六桥”。
记得我家祖屋厅堂两边用精致的木板制作成的门楹上,红底金字就书写的是“九牧家声远、六桥世泽长”;厅堂里两根大柱子上红漆打底、上书黑字的对联为“随王参政入闽中,膺宠命、隶三山、允矣承家先开国;替父从戎于江左,除指挥、封百户、信乎移孝可作忠”。从此,乡亲们世世代代,就和故乡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故乡的水有生命。它有的静静歇息,安详如梦;有的缓缓流淌,恍如悠闲散步;有的湍急奔流,好像脱缰野马;有的跌宕旋廻,恰如曼妙舞姿……
故乡的水有韵律。它有的浅吟低唱,有的高吭雄浑,有的清音独奏,有的交响共鸣,有的如泣如诉,有的如雷似鼓……
故乡的水有色彩。它有的远远看去一片碧绿,近前看却清澈见底,可见鱼儿在绿色的水草间穿来游去;有的明亮如镜,能够不断播映着湛蓝的天幕间变幻的白云;有的微波荡漾,让村庄的倒影千变万化。它们大多时候总是墨绿、湛蓝、雪白变幻不停,向人们展示学着诗人赞叹过的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但是,偶尔也会浑浊得一派苍黄……
故乡的水有情感。它时而在孩童的嬉闹中溅起水花,逗弄得笑声更亮更响;时而在龙舟的疾行中卷起波涛,烘托出击桨猛士的英姿,引发两岸如雷的掌声和欢呼;时而在渡船的两旁荡开串串涟渏,默契着游子归乡的期盼与遐想;时而凭吊逝去的亡灵,伴随着送葬的哀乐呈现出肃穆与庄严……
故乡的水更有许多功能:煮饭烧水少不了,洗衣洗菜离不开,渡人运物全靠它,灌溉、发电也需要。还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砍柴、种地渴了,合手捧起清澈的泉水、溪水就能入口;夏天酷暑难耐,只要跳进房前屋后的池塘就能得到无比舒畅的清凉;闲情逸趣来时,到河边垂钓,可以体验比神仙还逍遥的感觉;要想换换口味,就去水渠摸鱼,到池塘捞田螺,去江边捡蚬子,到小河抓虾……
故乡的水呀,给乡亲们带来安身立命和繁衍生息的条件,带来了便利,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和水离不开、割不断的无数往事。
我也喜爱故乡的水,进而养成眷念这方水土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