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
学习策略的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习者主动接受学习策略,积极内化学习策略,灵活应用学习策略,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策略,最终学会有效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教学的过程既是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学习智慧生成的过程。学习策略的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充分认识学习策略的功能和价值,强化其使用策略的意识;有助于学习者习得丰富而有效的策略,扩大其策略选择的范围;有助于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有助于学习者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有助于学习者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应对学习化社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该遵循十条原则,具备五个条件,重视基本环节,采用科学模式,选择恰当方法,讲究技巧策略。
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是学习策略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学习策略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不同的学者、不同的著作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陈琦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自我监控原则和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32-334.]刘电芝和张荣华认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四条原则,即策略教学的具体化、策略教学的外显化、策略教学的主体化和策略教学的条件化。策略教学的具体化是指进行策略教学时,教师须尽量把学习策略具体化为相互联系的步骤,一个一个步骤地教给学生,学生才容易接受。例如教学“提取公因式阅读策略”(即提取多个事件或多个场景中的共同内涵的策略),教学步骤可具体化为以下环节:(1)理清单个故事的含义;(2)提取三个故事中共同的内容;(3)理清文章主旨。策略教学的外显化是指在教学内隐策略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内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使学生能确切、真切地感受到。策略教学的主体化是指通过尝试、应用而获得的关于具体策略的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内心认同。策略教学的条件化是指策略教学应注意向学生讲明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刘电芝,张荣华.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运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托马斯和罗瓦则提出了五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1)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教学的特定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种学习策略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适用于特定年龄的学生并适合于特定的学习任务,超出了学习策略的特定适用范围,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还会起干扰作用。(2)生成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学习策略对所学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一过程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3)有效控制原则。有效的控制是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不仅应教给学生什么是某一学习策略,还要告诉学生具体学习策略的条件,教给学生何时、何地、如何使用策略。(4)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许多研究证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水平对学习策略的习得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高自我效能会促进个体对学习策略的习得和掌握。因而,在进行策略训练的同时,做一些有助于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水平的训练,对策略教学有促进作用。有人提出,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归因训练等,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5)注意个体年龄差异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策略。若所训练的策略超出了学生的发展水平,就很难有收效。[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1-262.]
上述教学原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阐述了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对我们构建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们认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的教学要注意激发学习者学习有效策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运用成为学习者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策略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演示、讲解和讨论等形式,呈现学习策略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使学习者真正认识到学习策略的价值。同时,要为学习者提供运用学习策略的各种机会,并指导他们反思运用学习策略的效果,使其在内心深处认同学习策略,进而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
2.效能化原则
效能化原则是指学习策略的教学必须使学习者意识到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成绩。学习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策略的效力,就会产生学习各种有效策略的愿望和动机。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而且要示范;不仅要指导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而且要指导学习者反思学习策略,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策略对学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习者比较、评价自己使用策略和不使用策略条件下的学习状况,从而切身感受到策略应用所带来的益处。
3.具体化原则
具体化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时,尽量将学习策略分解为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的步骤,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向学习者讲解和展示,使学习者掌握要领,便于具体操作。
4.科学化原则
科学化原则是指学习策略的教学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程序性知识的习得方式进行教学。学习策略由一系列操作步骤构成,它本质上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因此其教学程序应符合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具体说来,在教授学习策略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教师首先要帮助学习者理解所学习的学习策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使用条件,有哪些操作程序。而要做到这一点,在策略教学中既需要采取直接讲解的方法,也需要采用示范的方法。通过直接讲解,教师可以使学习者明确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为什么有助于完成这样的任务,可以充分描述关于策略的运用步骤。通过伴随讲解的应用示范,可以让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方法,当教师说出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时,他们就给学习者呈现了一个如何使用某一策略的具体例证。当学习者明确了学习策略的价值和使用方法后,接下来就应该让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的应用练习。学习策略的练习应该起始于有控制的引导练习,最终达到独立的练习。练习的初期,教师应给予监督、反馈、纠正,不断提醒学习者策略适用的条件;练习的后期,教师的监督、指导应逐渐减少,逐步让学习者独立地运用所学的策略。一旦学习者表现出他们已经学会了某种策略,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习者是否能够把该策略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亦即学习策略的迁移应用。上述过程用建构主义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学习者初学某一学习策略时,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支架”;随着学习者日益熟练地应用这一策略,再逐步撤除“支架”。[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3-224.]
5.外显化原则
外显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内隐策略时,应尽可能将其内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确切地、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可操作性,以便掌握以及在相关的学习情境中运用。
6.内化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习者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身的学习智能,并能在新的相关学习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解决各种学习问题。内化过程需要学习者将所学的新策略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策略整合在一起,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形成新的学习智能。
7.条件化原则
条件化原则是指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向学习者讲明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策略的使用不是万能的,总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因此,如果只教策略,不教策略使用的条件化知识,学习者仍然可能不会使用策略。因此呈现策略使用的条件化知识是策略教学的必需内容。
8.情境化原则
情境化原则是指学习策略的教学应借助于具体的学习情境。有关研究表明,学习策略一般不宜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教,而应该作为学习者面临的实际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来教。当学习策略在学科领域的情境中、在实际的学习任务中进行教授时,学习者能更好地获得这些策略;当学习者面临具体的学习内容时,他们应该同时学习掌握这些内容的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对听讲的内容做笔记,教学生一些记忆机械知识的记忆术,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小结。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教授的认知策略也应该有所偏重。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重点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策略;在数学课上,应该重点教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策略;在历史课上,应该重点教学生知识的编码、记忆策略等。[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4.]
9.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对所学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一过程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
10.反思性原则
反思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对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进而强化对学习策略的理性认识。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思策略的适宜程度,分析当前的学习任务是否满足策略适用的条件,利用策略取得了哪些进展等。教师要不断提醒学习者注意学习策略适用的条件,及时地向学习者解释学习策略的操作程序,指导学习者制定关于策略学习的目标,确定自己在多长时间内学会某种策略,以便他们能够学会预期、监控、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运用效果。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开发一个评估系统,监控和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行为,使他们主动地调节和建构新的学习策略。[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5.]指导学习者对运用学习策略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内反馈,可使学习者对学习策略适用条件、范围的理解不断加深,增强其运用策略的自觉性,并促使其在不断反馈、评价和反思总结中,找到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符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策略实现有效内化,真正使学习者学会自主高效地学习。[王平.学习策略教学的课堂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04(3).]策略反思是策略教学必不可少的阶段,包括策略运用过程的回顾、策略运用的关键地方、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评价(激发运用策略的积极情感体验)、策略的迁移(即还可运用的类似地方)。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条件
1.学习者应该具备学习相关策略的知识基础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习策略的学习尤其如此。研究表明,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学习者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策略知识的教学同一般知识教学一样,必须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储备,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可接受性,尤其是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科思维训练,更应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前应该对学习者的初始水平进行测评,并以此来确定学习策略教学的目标。策略学习所涉及的知识的难度必须与学习者原有知识水准相当,否则策略学习无效。有关实验表明,参与学科思维训练的差生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训练方案中的例子、习题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
2.学习者应明白何时、何处使用何种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多种多样,即使同一信息加工阶段也可使用多种策略(如加工信息的编码阶段就有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等策略)。一般来说,不同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任务情境,只有当学习材料与特定的策略有内在契合性时,策略的使用方才有效。学习者要切实掌握某个策略,就必须知道该策略在何时、何种情境中运用,否则,学习策略无法有效迁移。
3.学习者应了解学习策略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学习策略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差异。不同的学习策略可用于不同的问题和情境,其在适用范围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如数学解题策略、写作策略等特殊性策略,由于受任务限制,只能用于特定的学科或学习材料。而有的一般性策略,由于其具有较广泛的普适性,不受学科或内容的限制,可用于一切内容,如学习环境管理策略、自我调控策略等。讲解学习策略适用范围可以减小学习者提取策略的搜索范围,缩短盲目尝试过程,有助于学习者迅速提取正确的策略。实验研究表明,在教授学习策略的同时,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训练十分有效。策略的使用不是万能的,总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如在教学“整十、整百凑整简算策略”过程中,其条件化知识是:试题有接近整十的数运用“整十凑整策略”;有接近整百的数,运用“整百凑整策略”。否则,学习者就会出现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凑而达不到简算的目的。学习者掌握了条件化知识,才能在众多的策略中迅速、正确地选择合适的策略。因此,突出条件化知识是策略教学的重要一环。[刘电芝,张荣华.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阶段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4.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策略学习的各种机会
只有为学习者提供练习学习策略的各种机会,才能使学习者体验到学习策略的特点、适用条件及其运用的多种可能性,才能使学习者真正学会相关策略。教师应设计或精选能运用相关学习策略的典型习题,呈现多样化的练习材料,激励学习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尝试,强化他们对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练习材料应具有适宜性,即所选材料应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应尽量进行分组教学或采取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2)练习材料应具有典型性,即所选用的练习材料应既能充分说明所训练的学习策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联想与记忆。(3)练习方式应具有示范性,即在练习中教师必须进行示范指导,使学习策略的运用直观化,以便学生通过观察加以学习。(4)练习方式要具有多样化,即不仅要有相同情境中的练习,还要有不同情境中的练习。在相同情境中的练习可强化巩固这一策略,而只有经过变化的练习,才能促成学生策略迁移性的获得。
5.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策略学习的有效反馈
反馈是加速策略学习的条件之一,学习成功的反馈,可促使学习者认识到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并增强其运用学习策略的自觉性。提供学习者学习失败的反馈,可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使用策略的缺陷所在,进而及时矫正。教师要对练习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策略学习的有效监控、及时调节和矫正,加深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理解,使学习者体验到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增强学习者对学习策略运用的灵活性和自觉性。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
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是学习策略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决定着学习策略教学的效率。如何设计学习策略的教学程序,许多学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我国学者王平认为,完整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学习策略的选择定向阶段,二是学习策略教学的课堂实施阶段。第一阶段解决将什么样的策略教给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第二阶段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在学习策略的选择定向阶段,教师必须分析学习策略的性质和学生群体的特点,从而选择和确定所要教授的学习策略类型,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以便使学习策略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策略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系统内不同的策略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这就决定了学习策略在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学习策略对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实施学习策略教学之前首先必须对学习策略的特点、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及可教性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做到对各类学习策略的性状了然于心,为学习策略教学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学习策略教学同一般知识教学一样,必须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及其接受的偏好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原有的知识背景、个性差异等对其掌握程度及掌握哪种策略具有重要影响。一种学习策略尽管有效,但如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阈限,仍无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选择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协调原则、效益原则和差异原则。协调原则是指在选择学习策略时,要考虑所选学习策略的价值度与学生的接受性之间的协调。效益原则是指所选的策略必须是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重要的、常用的策略,并且这些学习策略是可教的,教师能通过对这些学习策略结构的分析,实现所选的学习策略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使课堂实施阶段的学习策略教学步骤具体化、操作化,使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井然有序,从而提高学习策略教学的实际效率。差异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中要尽可能照顾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学生个体的原有知识背景、个性特点等相匹配,以便使学生都能基于自我的个性特点,更快、更好地掌握所要教学的学习策略。在学习策略教学的课堂实施阶段,要使所选择的学习策略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把握,使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还必须依据学习策略的性质、习得及内化规律,经过科学有序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可以划分为学习情感启动、学习策略呈现、学习策略转化和学习策略内化四个步骤。在进行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用多样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启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一动力系统,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态,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地投入到学习策略教学的活动中来。学习策略是既指向外显又指向内隐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的习得过程与一般的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过程相似,首先要经过陈述性知识的呈现阶段。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网络或图式所表征的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关于学习策略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是什么”、“学习策略有哪些”、“不同的学习策略的适用条件及最有效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学习策略的价值、意义是什么”等。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呈现有关学习策略的陈述性知识,使学生理解、认同学习策略的价值、意义及特性,可以为学生有效内化学习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策略的教学必须指向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能力的形成,教师必须深化教学,促成学习策略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即实现“是什么”向“怎么用”的转化,以使学习策略成为长期贮存的技能形式。促使学习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最重要的教学条件是练习。教师应有意安排适量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体会学习策略的特点、适用条件及其运用的多种可能性。学习策略内化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将学习策略转化为较稳固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使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达到反省认知水平。学生反省认知能力的形成,正是学习策略教学成功的标志。加强学生对运用学习策略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内反馈,可使学生对学习策略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的理解不断加深,增强其运用策略的自觉性,并促使其在不断反馈、评价和反思总结中,找到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符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策略实现有效内化,真正使学生学会自主高效的学习。[王平.学习策略教学的课堂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04(3).]
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认为,认知策略的学习要经过命题表征(陈述性知识)阶段,然后经过在相同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转化成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阶段,最后认识到构成策略的一套操作步骤适用的条件,达到元认知阶段。学者庞维国认为,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道认知策略是什么、有什么功用、包含哪些具体的操作步骤。例如,学生学习做小结策略时,首先必须知道小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做小结包含哪些步骤和要领等。第二个阶段是结合该认知策略适用的情境,对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进行练习,逐步达到能够熟练甚至自动地执行认知策略的操作程序。例如,学生初步掌握了关于做小结策略的知识后,下一步就需要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练习做小结。学生可以在课文阅读后做小结,可以在数学课结束前做小结,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做小结。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复练习,做小结的技巧就逐渐熟练了。第三个阶段是清晰地把握策略适用的条件,知道何时、何地使用这一策略,并主动运用和监控这一策略。例如,随着学生在各种任务情境下对做小结策略的练习,他们会发现,在某些时候对某些学习内容做小结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但是在某些时候则没有必要。这样,就形成了关于做小结策略所适用的条件性知识,这些条件性知识会引导学生监控、评价、调整自己的做小结策略。[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0-221.]
学者刘电芝、张荣华认为,学习策略教学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趣味引入。即通过对话或有趣事例的引入,先让学生自发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待其产生困惑或无力解决时,再呈现新策略。总之,以不同的方式、多样化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欲望与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渴求知识的积极情感状态。(2)策略剖析。此阶段教师应深入浅出说明策略的实质,详细揭示策略的运用过程,选择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选择的实例应利于学生接受,特别是学科学习策略的阐述离不开具体的知识,因此,阐述策略的知识点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中选择,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否则,由于其知识的陌生或难度过高,就会影响其对策略本身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例说明策略运用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详尽展示内隐的思维过程,步骤要具体,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策略运用的过程与有效性,处于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状态。(3)策略运用。即教师设计或精选能运用该策略的典型习题,呈现多样化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4)策略反思。策略反思是策略教学必不可少的阶段,包括策略运用过程的回顾、策略运用的关键地方、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的迁移。[刘电芝,张荣华.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阶段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学者王一贞认为,学习策略的学习是一个技能程序化的过程,此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其中认知阶段是指获得关于策略的陈述性知识的阶段。充分的学习策略知识是学习策略自动化的基础和起步阶段。策略知识能提高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性,减少盲目性,并能帮助他们对学习策略做出明智的选择,从而改善学习效果。[王一贞.融入课堂的学习策略训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0).]
奥克斯福特(Oxford)提出了策略教学过程的八阶段说:(1)确定学习者的需要和有效的学习时间;(2)选择良好的学习策略;(3)整体考虑策略的教学;(4)考虑动机因素;(5)准备材料和设计活动;(6)实施完整的策略教学;(7)评价策略教学;(8)矫正策略教学。前五步为计划和准备阶段,后三步为实施、评价和矫正阶段。
认知性语言学习方法(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 CALLA),专门设计了语言学习策略的教学程序。CALLA程序设计的学习策略教学包括五个阶段。(1)准备阶段:搜集策略。本阶段的目的是搜集、确认学生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有效策略。对策略的搜集可以包括讨论能够用于当前学习任务的策略;对特定的个人或群体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以了解策略的使用;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描述他们各自在执行一项任务时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运用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使用过的学习策略和关于个人对使用的学习方法记录的日记等。(2)展示阶段:集中解释说明学习策略。向学生讲述即将教授的学习策略的特征、有用性和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向学生讲一下教师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比如说教师可以一边读投影仪器播放的一段文章一边讲述:如何依据题目做出预测;如何来回忆先前的知识;如何有选择性的注意题目和粗读文本;怎样确定不熟悉的词汇;怎样根据前后文对生词进行预测;最后评价在阅读时取得的成功。要求学生回想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教师也可以深入描绘各种策略,给每个策略一个具体的名称,并且解释清楚何时、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及运用这些策略的价值。这种展示可以让学生想象他们自己遇到类似的任务时也能取得成功。(3)操作阶段:学生在真正的学习任务中实践学习策略。操作活动常常是在与同学们合作中进行的。比如面对新问题,一群学生讨论最适合采用哪个策略以及为什么适合;又如读一段资料,讨论遇到的生词,并通过上下文推断它们的含义,运用概括的方法轮流概述文章的要点等等。(4)评价阶段: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评价在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5)扩展阶段: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把这些策略运用于本门学科或其他课程中去,实现自己对策略的综合运用并提出对这些策略的个人理解。
硕士谢小丽认为,化学学习策略教学的过程包括价值认同、策略尝试、主体体验、迁移与应用、新策略生成等五个阶段。价值认同阶段,学生对教师或相关材料介绍的具体化学学习策略,在了解其意义、构成、要领及使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已有的学习经验,对策略做出价值判断与有效性预期,进而形成对该策略的态度和认知。策略尝试阶段,学生对某一化学学习策略的价值判断和有效性预期会产生一种驱动力,推动他们将策略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通过尝试、演练、检测、验证自己的判断与预期,进而强化或者改变自己对该策略的态度。主体体验阶段,学生对上述两阶段的学习结果进一步领悟和理解。主体体验是一种自我反思与情境体验相互交融的活动。迁移与应用阶段,学生将前期的学习成果外化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为其智慧活动服务,这是学习的开始。新策略生成阶段,学生在策略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什么是策略、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能有意识地去发现策略、总结策略,从而生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自己能生成新的学习策略也就标志着他们真正地“学会了学习”。这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高阶段。[谢小丽.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上述有关策略教学过程的观点,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进行有效的策略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学者王平的两阶段论重视策略教学的学前准备和动机激发,程序设计科学合理,但其中的策略转化和策略内化两个步骤表述笼统、含糊,可操作性较差。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和学者庞维国的三阶段论都关注学习策略教学的命题表征、产生式表征以及策略适用的条件和自我监控。不同之处在于皮连生的表述概括、抽象,而庞维国的表述比较具体。学者刘电芝、张荣华的四阶段论突出趣味引入,重视学生的背景知识,重视策略学习内隐思维过程的揭示,重视策略学习过程的反思,对我们进行策略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学者王一贞的三阶段论强调策略学习的程序化,符合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规律。奥克斯福特的八阶段论突现了策略准备和如何准备,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需求,并将策略教学的矫正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认知性语言学习方法倡导的五阶段论包含准备、实施和扩展等重要环节,重视学习策略的迁移,使学习策略的教学落在了实处。谢小丽的五阶段论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价值认同,强调学习策略在类似情境中的迁移,强调学生应主动发现新策略、生成新策略,令人耳目一新。
综合中外学者关于学习策略教学过程的相关论述,结合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策略教学的实际,联系我们自己对学习策略教学过程的认识,特提出以下学习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与有志于探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理论的同仁交流。
笔者认为,完整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了解需求、选定策略、设计规程、实施训练、创新生成等五个阶段,下面详细阐述。
1.了解需求
需求是人的本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惑,希望教师在学习方面提供哪些帮助,渴望教师传授哪些学习策略,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这是搞好学习策略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了解学习者的策略需求,教师可以和特定的个人或群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运用策略的情况,了解他们对学习策略的需求状况;教师可以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让学习者描述他们在执行某项学习任务时的思维过程,以了解他们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的缺陷;教师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学习者对策略学习的愿望。
2.选定策略
选定策略是指精心选择那些有效的、重要的、常用的学习策略作为策略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在了解学习者策略需求的基础上,对有关学习策略的功用、性质、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可教程度以及学习者群体的特点、喜好、知识背景和个性差异等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选择和确定所要教授的学习策略类型,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以便使学习策略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学习策略时应遵循相关原则、效益原则和差异原则。相关原则是指在选择学习策略时,应选择与学习者的需要和特点相关的策略。效益原则是指在选择学习策略时,应选高效的、重要的、常用的、可教的策略。差异原则是指在选择学习策略时,要尽可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所选策略能够与学生个体的原有知识背景、个性特点相匹配,便于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教授的学习策略。
3.设计规程
设计规程即设计策略教学的程序,以确保策略教学的效率。程序设计要以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注意调动学习者学习有效策略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实践训练,重视反馈矫正,注重迁移应用,力求见到实效。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可以采用趣味导入、策略剖析、实战演练、效果评判、缺陷矫正、迁移扩张的规程进行。
4.实施训练
实施训练即根据事先设定的策略教学程序,对学习者进行策略训练。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应该根据上述规程展开。
(1)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是指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情境引导学习者进入策略学习状态。在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和多种手段激发学习者学习有关策略的兴趣、动机和欲望,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情感,使其产生乐于学习的心态,进而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地投入到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中来,以保证策略学习活动的效率。
(2)策略剖析
策略剖析是指教师向学习者讲述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功用、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操作要领,为后面进行的策略演练奠定基础。在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说明有关策略的实质,全面详细地介绍学习策略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要领,充分揭示蕴含在策略要领中的内隐的思维过程,尽量选择学习者容易接受的与他们的已有知识背景相匹配的各种事例,详尽说明学习策略运用的过程、应用的范围和适用的条件,使学习者真正明白学习策略是什么,有何用,何时用,何处用,如何用,增强其策略学习的积极性。
(3)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即教师设计或精选能运用有关策略的典型材料,从不同角度让学习者进行练习,或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让他们运用学习策略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大量练习和解决学习问题学会策略,掌握策略。策略演练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活动,教师要尽量让学习者合作完成。例如,面对一道数学难题,可让学习者共同讨论选择哪些策略最有效,以及为什么必须选择这些策略;又如读一篇短文,如何归纳出它的主题,可让学习者各抒己见,在共同探讨中受到启发,进而学会运用策略。
(4)效果评判
效果评判即给学习者提供评判机会,让其评价自己在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对他们自身运用策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强化他们对学习策略的理性认识,要指导他们对自己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内反馈,不断加深他们对学习策略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的理解,增强其运用策略的自觉性,并促使他们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找到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符合的学习策略,有效实现学习策略的内化,真正学会自主高效的学习。
(5)缺陷矫正
缺陷矫正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在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教师要指导学习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和补救。
(6)迁移扩张
迁移扩张即学习者将习得的有效学习策略自觉运用于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习者夯实策略学习的基础,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策略,并能及时地将其外化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为其智慧活动服务。
5.创新生成
创新生成是指学习者在掌握大量有效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在运用有效策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策略、总结策略,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新策略。学习策略的创新生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进而产生质变,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应该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学习者,成为一个知识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