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涛,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民勤县人,1997年7月毕业于西北纺织工业学院,2008年7月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1997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企业、农村税务所、市国税局机关、县国税局工作,现任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税局办公室主任。
樊涛
近日读了余秋雨文集《霜冷长河》中的《老师》一文。在这篇短文中,余秋雨先生深情而凝重地回忆了他的老师,其中,有以不关心政治而著称的教数学的曹老师,有《六法全书》的编者之一的“李卜克内西”老师,有终身贫寒却只为备课而藏书的穆尼老师,有柔声柔气间兼具威仪的姜青老师,以及被划为右派的音乐老师漂亮而沉闷的歌声,老师们红着脸一次次恳求工厂接纳孩子们进行劳动“改造”的种种场景……其境清晰如昨,其情深切悠远。大师如斯,用如椽之笔,记忆点点滴滴,感恩师生情深,读来令人动容感怀。
在2013年5月8日的《甘肃日报》社会视点栏目,《曹兆海,学生心中最好的“书”》的通讯报道,讲述了原白银公司二中退休老师曹兆海,在因病去世后的第35天,他生前的学生以“曹徒”的名义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白银公司二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追思会,用一个个记忆的碎片,纪念和缅怀曹兆海在白银的11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尽管曹老师退休16年了,且远在大连居住,但他的去世却牵动了无数白银人的心,受过师恩沐浴的莘莘学子,更是怀着感恩的心情,纷至沓来,诵经祈福,他们一个个打开记忆的闸阀,将画面定格,让“相思成灾”。我震惊于如此恢宏而庄严的场面,数十年之后的学生们念及的竟是曹老师给他们说的一句话、炖的一锅菜和熬的一碗绿豆汤。就这样,一位老师的名字如同一首春天里的感恩之歌,在五月的铜城久久回荡。
渐近不惑之年的我,在细碎的流光中,感悟着恬淡闲散的生活。常常因同学之间一个不经意的电话,或因工作关系上的短期培训,我总会不期然地想到我的老师。想起班主任赵老师,在寒冷的冬日凌晨,准时敲着校舍的窗户,唤我们起床,三年如一日,风雪无阻。教英语的杨老师,带着我们这些连abc都不曾认过的农村孩子,一遍遍听读英语磁带,苦练发音基本功,在枯燥的学习中,穿插着进行英语演讲竞赛,教我们唱英文歌曲,时隔20多年,杨老师那纯正优美的口语,高亢悠扬的歌声,至今还令我陶醉沉迷。想起那时的一次“罢饭”风波,因吃腻了学校食堂清汤寡水的饭菜,几个胆大的就悄悄地“串联”起来进行“罢饭”,以“警”校方,以振饭风。闻讯赶来的值周的马老师,看到倒在食堂门口白花花的饭菜,震怒了,动手教训了几个带头“嫌疑分子”,还“逼”着大家将食堂的饭菜全部打上吃完,他自己也舀了一份蹲在门口吃,在随后的师生会上,他沉痛地给几个受训的学生道歉,噙着泪花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尊重自己父辈们的劳动成果。……我的老师不但是授业解惑者,更是传道者,其言传身教,犹犹在耳,历历在目,永铭在心,是我成长的天空中闪亮的星灯。
而今我为人父,我总会春风细雨般地对女儿渗透着这感恩的理念,要学会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人,才会快乐地长大。于是,我八岁的女儿,总是在我慵懒的享受某个周末午饭后的阳光时,来惊醒我的一帘幽梦。她疾疾地跑过来,扶住我晃悠悠的摇椅,拉住我的手,兴奋地给我讲她的趣事,无非是她上课问题回答错了,老师还表扬她发言积极;下雨天,邻家小同学和她共用一把伞回家,诸如此类。看着快乐写满女儿稚嫩的脸庞,在一旁忙活着家务的妻子,也轻轻地“唠叨”了一句,“有其父必有其女嘛”。说话间的女儿转眼已不见踪影,到楼下院子里疯玩去了,可被女儿感染着的快乐温馨也即刻在暖暖的三口小家荡漾开来。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现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本来人与人之间就息息相关、相互依存。可我们总是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却远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恩的心情来珍惜组织赋予的岗位工作,来善待相处的朋友同事,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融和与宁静、力量和美感。也许在你记忆的深处珍藏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轻轻的安慰,一把你患难时的援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快乐别人,幸福自己吧!
作者单位: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