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即是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最早的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上所用供品的装饰物及造型艺术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的民间生活习俗的改变,剪纸的装饰功能和美化生活的作用更加突出,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逐渐走进了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形式,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民间剪纸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寄托着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体现着喜庆祝福的良好意愿。剪纸作品从内容上看很少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民间剪纸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因此剪纸工艺应当是公元105年前后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形成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在代代传承中不断丰富着新的内容。同时,剪纸艺术也为文人墨客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晚唐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唐末诗人崔道融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字”也称“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
安定区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区域特色明显,凝结着生活在安定这块土地上的先民的聪明才智,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和自身精神生活,就功用来说,主要是在年节喜庆,特别是春节、婚嫁之时,贴上剪纸或剪纸的衍生饰品时,增添了许多欢乐节庆气氛。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扎之上作装饰品。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
四、样稿用,即作为熏制板沿子的样稿
窗花
用于贴在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安定区地处西北方,旧时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其他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婚嫁吉日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花样,如动物(以鸟雀居多)、花草、人物,大户人家的房间多,其窗花也有着连续成套的传说故事。贴窗花也有讲究,要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平镶窗”大多是由人物故事或四季花卉组成的一周方形图画,其他窗格内可贴对称的窗花,纹样以博古形或花鸟鱼虫为主。“立镶窗”主体图是由花卉及如意形云纹组成的菱形,在其他窗格内可贴对称的窗花,纹样也以博古形或花鸟鱼虫为主。有些人家的“皮纸”由各色纸组成,每格的“皮纸”底色不同,但讲究对称,只在白“皮纸”的窗格贴上窗花,“皮纸”的粗放与窗花的精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视角。
喜花、礼花
喜花、礼花是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或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婚嫁之日,在醒目位置及新房内多处贴着双喜。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取吉祥喜气图案的剪纸为礼花。礼花多取祝福、喜庆之意。
鞋花
鞋花是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面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用这种方式做的就是有名的“绣花鞋”。
板沿子
旧时农家灶台后面都有一个二至三层的“板架子”,主要用途是放置碗筷勺罩等,为了灶台的美观大方,同时也为了防尘卫生,就在每层上贴上“板沿子”,方法是将一张白宣纸按宽对折成25cm宽,裁开,取一张铺在门板(或其他木板)上,喷上水,将剪好的剪纸图案贴在宣纸上,再用水喷湿,将木板翻过搭在炕沿上或其他台子上,用一木棍支撑,不致其掉下来,然后和剪纸样稿一同熏制,一是用油烟熏,二是用胶鞋底子点燃产生的烟熏,这种方法产生的烟大,容易熏好,但胶鞋底子难觅,再者味太浓。等到处熏黑了,纸也就干了,将木板翻过来,轻轻取掉样稿,白色的花纹立刻呈现在眼前,反差明显,对比强烈,然后在每个图案中间贴上一绺称作“贯钱”的红、绿、黄相间的各色纸条,在板沿子的上沿贴一道用各色纸剪的细条,起装饰作用。板沿子的熏用时间一般都在春节或有重大喜庆之际,板沿样稿可以循环使用,熏制次数多了,再依照样稿重新剪出新的就行了。板沿子的图案纹样多以简洁明快的二方连续“孔雀戏牡丹”、“老鼠吃葡萄”、“莲生贵子”、“金玉满堂”、“榴子百开”等寓意吉祥的内容为主。板沿子成本低廉,制作方便也容易,既是艺术品,也很有实用性,是农家装饰品的首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民间剪纸的样稿代代相传,其制作方法是在剪图案的时候,在一沓彩色纸当中夹一张白色纸,剪好后彩色的当即使用,而白色的留作下一次的样稿。内容主要有:人物故事“八仙过海”、“二十四孝”、“八仙庆寿”;飞禽走兽中的喜鹊、凤凰、公鸡、孔雀、虎、豹、鹿、马、牛、兔、猫、犬等;器皿如博石、盖碗以及花草鱼虫图、富贵牡丹图等。有的剪纸高手胸有成竹,不画纹样可以即兴剪出。
春缨(风线)和云子是先将白宣纸折叠好,再用刀具刻打出图案来,其次用各色颜料将纹样渗透,在张贴时一张张剥开。春缨贴在屋檐椽头上,春风吹拂。绚丽多彩,象征着春回大地,招财进宝;云子多为“富贵牡丹”图案,呈横长方形,贴于门顶格内。春节期间,北方大地依然是初暖乍寒,但贴上大红金字对联,配上门神,春缨、云子、窗花后,顿觉春意盎然,生机无限。
剪纸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子所必须掌握的手工技艺,并且还被用作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安定剪纸风格多样,艺术构成严谨细密,美观大方,立体感强。
近年来,作为艺术研究,我们又看到了剪纸工艺品,也有了专门的剪纸艺术家,是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借助从事剪纸的艺术家们,保留了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艺术的奇葩。